佩特里·马克欧恩手风琴作品《……像天鹅一样》艺术处理方式分析论文

2024-11-14 11:03:2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像天鹅一样》是芬兰作曲家、演奏家佩特里·马克欧恩具有代表性的低音手风琴原创作品。其在音乐和演奏处理上的独到之处,为我国自由低音手风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像天鹅一样》是芬兰作曲家、演奏家佩特里·马克欧恩具有代表性的低音手风琴原创作品。其在音乐和演奏处理上的独到之处,为我国自由低音手风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范本。本文将从音乐处理和演奏处理两方面来分析《……像天鹅一样》的艺术处理形式,以期对手风琴的演奏和教学提供借鉴。
一、《……像天鹅一样》的创作背景
佩特里·马克欧恩从1979年开始创作手风琴原创作品,至今已创作有五十余部。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并加入了手风琴独有的演奏技法,将炫技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符合专业的审美标准。其作品虽然是从自由低音手风琴的角度出发的,但他并不受限于风格或流派,而是多次在传统的基础上对现代手风琴演奏技术进行创新,所以其作品的音乐结构与创作理念能够使人感受到独属北欧的创作手法、思想内涵和音乐风格。《……像天鹅一样》也是如此。
《……像天鹅一样》是佩特里·马克欧恩受好友之托,为其婚礼而作的一部流行民谣风格抒情作品。这部作品从标题设计到结构布局都独具匠心。在与作曲家的邮件往来中,佩特里·马克欧恩介绍说,作品名称《……像天鹅一样》的前面有一个空格和一个省略号,意在为演奏者和听众保留想象的空间,即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位置加上一些语句,来表达“他们看起来太美好了,像天鹅一样”或“他们承诺会像天鹅一样爱对方一生”的意思。笔者认为,天鹅在社会行为方面通常被认为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这意味着每一对天鹅都会结成终身伴侣,佩特里·马克欧恩以此为标题,借天鹅来象征人们忠贞不渝的爱情,能够令人产生美好的遐想。
二、《……像天鹅一样》中的音乐处理
(一)曲调结构处理
《……像天鹅一样》全曲共118个小节,采用复二部曲式结构,主调为bB大调,第一部分为5~56小节,第二部分为57~109小节,尾声为110~118小节。该曲引子共四小节,开始于G大调。佩特里·马克欧恩选用4/4的抒情节拍和表情记号“Dolce cantabile”,奠定了全曲柔和如歌的基调。乐曲速度为114,3-3-2的节奏型贯穿全曲。引子部分主要呈现在G大调主和弦的第二转位上,伴随着左手以3-3-2的节奏型弹奏分解和弦,音乐不断向前推进发展,自然轻柔地引出主题。
第一部分由单三部曲式构成。第一乐段中,右手为旋律声部;中段与主题材料形成对比,在情绪上推动着乐曲的发展。在音乐处理上,通过歌唱性的旋律线条来表达音乐情绪的递进。再现段是乐段的变化再现,主旋律进行回归。
第二部分经历了三次转调,标志着音乐发展的三个层次。第一次转调,乐曲由G大调转入e小调,演奏新的音乐材料,与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开始低音线条的半音下行级进。音乐色彩由轻松、充满希望转变为遇到荆棘般的略微沉重。伴随演奏力度由p到ff,右手琶音上行,乐曲由e小调回到G大调,主题辉煌再现。从第76小节起,乐曲进入高潮部分,整体色彩变得明亮、气势磅礴。中音声部匀速跑动,与低音声部形成共鸣。演奏力度为ff,并加入了七和弦,在和弦处均有sffz标记,即对七和弦的重音处加以强调,模仿交响乐团中打击乐的音响效果,以表现乐曲热烈的情绪。乐句中的渐强、渐弱以及琶音上行、下行之间的相互交替和对比呼应,使音乐整体充满动力、波涛起伏。从第85小节起,乐曲模进转调至bB大调,主题旋律整体升高了小三度,形成更高涨的情绪,音乐感染力更加强烈。大量七和弦的使用使音响效果趋于华丽灿烂,并再次升华主题。随着最后一小节终止于主和弦,标志着乐曲高潮的结束,主题的展现回到了平缓的节奏,旋律舒缓从容,力度由p向mp过渡。
乐曲的尾声部分,音乐在全音符中趋于平静,左手继续以摇摆的音型推动音乐前进,呈现出温柔、安静的音响效果,以长线条勾勒出一幅平静美好的画面。全曲终止于bB大调的柱式和弦,左手低音贝斯主音的加入体现了一种仪式般的庄重感。随着力度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听众会随之产生无限遐想。
(二)音乐表达处理
作品《……像天鹅一样》于宁静的氛围中开始,展现了婚礼上一对新人在亲友的美好祝福下,充满爱意地准备对彼此说出“我愿意”的场景。当主旋律第一次出现时,可以在左手声部清晰地听到3/4拍的华尔兹节奏特点,优美柔和,正如佩特里·马克欧恩在作品标题中给演奏者最直观的提示——像在水中游弋的天鹅一般优雅流畅。
随着音乐逐渐热烈,作品的第二部分从自由低音转为传统低音。重低音的加入模仿了鼓的音效,使得乐曲充满仪式感,表达了新郎和新娘一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风暴的决心。随着音乐由细腻转向庄重,演奏者如同置身于乐队中,听众也仿佛身临其境,共同见证爱的宣言。随着低音线条的下行级进,音乐一步步迈向高潮,用平稳的节奏和风箱的运行来表现音乐的庄重感。在全曲的高潮部分,右手加入华丽的和弦及手指跑动,左手以3-3-2带有爵士元素的切分节奏型扩大音乐的张力。从第85小节起,表情记号“Brillante”奠定了这一段落华丽灿烂的基调。演奏者仿佛置身于婚礼现场,人们跟随着音乐摇摆,如同天鹅在水中舞蹈。第93小节之后,情绪渐渐趋于缓和,旋律优美动听,象征着两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音乐的起伏如天鹅在水中缓缓游弋,展现出一幅美好平静的景象。
尾声部分,佩特里·马克欧恩标记了“poco rit.”记号引导演奏者做稍稍渐慢的处理,右手持续的保持音与左手连绵曲回的分解和弦互相衬托,令人联想到平静湖面上泛起的点点涟漪,或者是夕阳渐渐落下,余晖洒在幸福平和的小镇上的美好画面。
整部作品借助音乐表达和力度强弱的转换,充分发挥了手风琴的器乐特征,体现了音乐的张力和作品的艺术美感,呈现出层层递进的音响效果,为情绪的发展做了铺垫。在内容情绪的表达上,借用储望华先生对作品《茉莉花》的结构点评,作者认为《……像天鹅一样》同样经历了初呈、延续、进展、转折、高潮、回落、再现和回味的发展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通过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完善作品的音乐表达,结合作品的音乐内容和情感体验,用想象力引导演奏,赋予作品生命力。
三、《……像天鹅一样》中的演奏处理
(一)风箱的合理运用
风箱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演奏的音色、力度、流畅性以及作品风格,因此演奏者应根据作品中不同的音乐材料和情绪,对风箱的运用方式作出调整和安排,将平风箱、顿风箱演奏技巧的灵活运用与对作品内容的深刻理解相结合。对于这部作品,大量的连音线、保持音贯穿始终。为保证乐句的完整性,在抒情的地方,演奏者需要运用长风箱来表达曲调平缓、线条细腻的形象感受。而演奏者身体和手臂对于风箱音量和力度的保持,是将长线条以及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演奏好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像天鹅一样》的引子及第一部分中,力度记号以p、mp为主,演奏者应运用平风箱,以手臂平稳的推力和拉力为主,辅以风箱自身的重力,以产生合力。在手臂自然运动的过程中,音乐会流露出呼吸感和线条感,此时风箱应处于正扇形。在关风箱的过程中,手臂先产生支撑力,以阻止风箱下坠。同时还要利用手臂推力,持续对风箱施加压力,使风箱平稳地按照打开时的轨迹回到原位。
在第二部分,音乐情绪不断高涨,风箱的运用与前一段落有很大不同。从第56小节起,开始演奏新的音乐材料,谱面表情术语“Marcato”要求演奏者的音乐表现是着重的、强调的,力度记号为f。左手部分在全曲第一次进行由自由低音系统向传统低音系统的切换,从担任旋律和声转为重低音及和弦伴奏,以达到与管风琴相似的庄严的音响效果。该部分运用平风箱与顿风箱相结合的方式。在谱面上的每小节的第一拍处,佩特里·马克欧恩标注了重音记号,此处为运用顿风箱的地方。在强调左手低音之前,手臂控制风箱,在施力过程中为顿风箱积蓄力量。在该处的演奏中,要保证风箱和节奏的全程平稳运行,以达到庄重的、如同击打鼓面般的音响效果。从第76小节起,乐曲进入高潮,情绪更加热烈,风箱的运用与前一段呈递进关系。在琶音上行至七和弦的过程中,力度由p过渡至ff,渐强的幅度跨越了四个等级。此时音乐的戏剧性及夸张的变化需要通过风箱来表达,用手臂控制力度变化的过程可以想象为缓慢深吸一口气,然后一下子全部呼出去,在呼出去的同时,对力度符号“sffz”处的重音加以强调,以增强演奏效果的张力。
乐曲结尾处的第116小节应起始于极弱的力度,右手完成琶音上行,稍加渐强,准备迎来稳定的终止和弦。在演奏最后两小节时,风箱力度由渐强到渐弱,突出庄重感。弱收风箱的过程中,保持风箱的平缓运行,此时手臂肌肉应时刻保持紧绷感,以避免风箱摇晃,直到琴声完全停止,演奏结束。
(二)变音器的修饰作用
变音器是手风琴演奏中用于调节音色的关键装置。它在塑造音乐作品风格、表达音乐情感以及变换音响效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变音器属于手风琴结构中相对独立的系统。合理地运用变音器,能够使手风琴的音色效果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在演奏专门为手风琴而创作的音乐作品时,要注意遵照作曲家在谱面上标识的符号切换变音器,以发挥变音器在乐曲处理和形象塑造上的独特作用。
《……像天鹅一样》这部作品需要使用右手部分有四排簧的自由低音手风琴,演奏时其变音器需经历五次变换。在进入高潮前,由较柔和、似单簧管的音色,到声音较为明亮、有更强音乐表现力的、层层递进的音色,再过渡到明亮、具有穿透力的音色。簧片开放的数量随着音乐情绪的升温不断叠加,由浅入深。在乐曲高潮部分,右手变音器切换为全开的,模仿整个乐队的音响效果,气势宏大。随着乐曲高潮部分的结束,主题的展现回到平缓的节奏中,音乐逐渐由激昂转为平静,力度减弱,变音器也回到柔和的中音排簧,令听众意犹未尽。
(三)触键的三种演奏方法
手风琴是在风箱和触键的协同作用下发出声音的,通过控制触键的深浅、快慢和力度,能够实现音量的变化并传达丰富的情感,从而体现出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它还影响着整个作品的音响色彩变化。在《……像天鹅一样》这部作品中,演奏者以手指协调手腕、手臂、肩,达到臂、腕、指的协同运动,采取连奏、非连奏、断奏三种演奏方法,与在不同情况下深触键、浅触键以及风箱的配合,构成了音乐整体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连奏触键法主要表达乐曲的抒情及歌唱性情绪。在第一部分和尾声中,为了展现天鹅在水面游弋的画面,演奏者应采用双手浅触键的方法,这样能够充分展现并突出主题旋律的优美与连贯。
非连奏触键法开始于第56小节,此时音乐情绪开始增强,并与主题形成鲜明对比。手指的力度比上一段落加强,触键的时值介于连奏与断奏之间。在时值结束后,迅速将手指力度的重心转移至下一个手指,音与音之间相互独立。这种触键方法突出了旋律的音乐走向,在这部作品中还起到了对演奏情感的加强作用。
断奏触键法在这部作品中多用来强调双手声部中的重音,以塑造婚礼庄严、华丽的音乐形象。在触键时,由指肚接触键面,使手指在键盘上更加稳固,同时身体寻找发力点,将力量由肩部传递到手臂,再经手腕集中至指尖,整体协同配合,最终以手指力度的加强来突出重音,以深触键来加强重音。先绷紧风箱再落键,能使和弦的声音效果清晰饱满,让音乐更有层次感,从而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像天鹅一样》是一部优秀的自由低音手风琴原创作品,深受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对手风琴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手风琴在我国经历了从伴奏乐器到独奏乐器的发展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手风琴乐教育者及演奏者不断借鉴、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逐渐开辟了一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有中国手风琴乐特色的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