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传统文化与动画设计的融合研究论文

传统文化与动画设计的融合研究论文

16

2024-10-14 14:47:05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动画设计已经超越简单的视觉娱乐,逐渐成为一种跨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动画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能凸显其独特风格,提高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动画设计已经超越简单的视觉娱乐,逐渐成为一种跨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动画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赋予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能凸显其独特风格,提高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鉴于此,文章就推进传统文化与动画设计的融合发展展开探讨,并提出了以下融合建议,以供借鉴。

  一、动画故事情节设计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

  在一部动画作品中,故事情节是基本,是连接观众与角色、画面与情感的关键纽带。一个好的故事可以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投入动画世界中,感受角色的情感起伏和成长历程,从而赋予动画生命和深度。可以说,故事情节设计的高低直接关系甚至决定了动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缔造了丰富的神话、寓言和历史故事,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灵感。近年来,许多动画作品纷纷选择了传统题材,以现代手法重新诠释古老的故事,既丰富了动画作品的内涵,又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20世纪60年代,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以传统文化充实和丰盈故事情节,为其他创作人将动画作品的故事情节与传统文化紧密融合提供了良好示范。动画片《大闹天宫》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前七回为蓝本,以神话形式展现了主角孙悟空的一系列传奇经历,并且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表现手法,将孙悟空这个具有猴的特征、神的威力、人的感情的中国式神话英雄展现得栩栩如生,让观众在欢笑与感动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大闹天宫》一经播出不仅在中国受到广泛喜爱,还荣获了多个国际电影节的奖项,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经典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故事情节时,设计者首先要深入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避免出现错误的表达或误解。其次,设计师应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代表性的符号和形式。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四象征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五行理论(金、木、水、火、土),以此作为灵感来源,为动画故事情节增加独特的韵味。此外,设计师需要注重情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虽然传统文化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但在动画故事情节中的应用必须自然、流畅地融入其中,以避免过于生硬或突兀,为实现此目标,设计师可以通过细节刻画、故事背景设定等手法来实现两者融合,使观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故事的内涵。同时,设计师要把握动画故事的节奏和氛围,使传统文化元素在恰当的时刻呈现,从而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动画人物角色设计融入优秀民族精神

  角色是动画作品中的表演者,也是剧中表达主题、演绎故事、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动画设计中,良好的角色设计如同画龙点睛之笔,赋予动画生命与灵魂,而失败的角色设计则会令整个动画作品的吸引力和呈现效果大打折扣。经过数千年的磨砺,中华民族孕育并形成了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谐共生等核心精神,这些精神特质不仅在历史长河中对中华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动画设计等艺术领域表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将民族传统精神融入动画人物角色设计之中,一方面,能够提高角色的辨识度和吸引力,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文化标识,有助于在全球市场中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多样性。此外,对儿童观众来说,观看承载着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精神的角色,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儿童成长大有裨益。

  国内设计师一方面要注重细节的刻画与符号的运用,可以在角色服饰、发型、面部特征和道具上融入中国元素,加强角色与特定传统文化的联系。例如,动画《三体》在角色设计上,将我国传统的服饰、建筑等元素融入外星人的形象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故事情节上,通过描绘人类与三体文明之间的冲突,展现了我国人民勇敢面对外来侵略、渴望和平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避免刻板印象,即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动画人物角色设计时,设计师应该尊重传统文化的内涵,避免使用刻板印象,不应过度夸大某些元素,以免给人一种偏见或误导的印象,而是注重平衡,使角色既能反映传统精神,又能使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三、动画视觉设计融入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在动画创作中,视觉设计至关重要,强调通过对图像、色彩、布局等元素的巧妙组合,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世界,以帮助动画作品更好地传达故事情节、展现角色特点,同时更加突出动画的独特风格和艺术表达。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创造了涵盖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等多个领域的多元艺术表达形式,特别是水墨画、剪纸、陶瓷、中国结、泥人面塑、糖画等更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名片”。将中华传统艺术元素应用于动画视觉设计之中,既有助于打造鲜明的风格与氛围,提高动画角色的吸引力,还能够提高动画故事的表达力以及整部作品的审美价值。

  以《大鱼海棠》(图1)为例,这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动画电影,由梁璇和张春执导,于2016年7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动画影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神秘围楼里的女孩椿与少年鲲之间,跨越人鱼两界的感人故事。《大鱼海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有人称赞“《大鱼海棠》不仅仅是一部动画作品,更是一部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艺术佳品”。在《大鱼海棠》中可以看到诸多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首先,影片的名称“大鱼海棠”本身就有深刻的寓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大鱼常常象征着权力、尊贵和智慧,而海棠则寓意着美丽和坚韧,两者结合,预示着主角的命运转折,也体现了中国寓言故事的传统手法,即通过象征性的意象传达深邃的人生道理。其次,影片中的建筑风格、服饰设计以及景致布局,都充满了中国元素,从古色古香的房屋到精致细腻的刺绣,无不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妙与韵味,这些细节的设计,既让观众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也展示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

image.png

  在将传统艺术元素融入动画视觉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了解传统文化艺术,深入了解中国绘画、雕塑、民间故事等传统艺术形式,如龙、凤、山水的线条和色彩,以及各种神话传说的人物形象,为角色设计提供灵感。其次,设计师要注重对传统艺术象征意义的精准把握与灵活应用,例如,在角色设计中,可以借鉴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赋予角色不同的性格。最后,设计师要坚持创新,不可直接复制传统文化,而是通过提取其精髓,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视觉语言,让角色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感。

  四、动画音乐与配音融入传统音乐元素

  音乐是表现动画情节、塑造角色形象以及营造气氛的重要元素,可以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传递情感,使观众沉浸在故事中,激发观众对人物、对故事的共鸣。动画配音是通过声音来表现角色形象和情绪的过程,优秀的配音演员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表演技巧,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赋予角色生命和个性。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丰富多彩,既创造了五声音阶,还推出古琴、二胡、笛子、唢呐、锣鼓等传统乐器,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动画设计融合发展的今天,设计师可以将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元素应用于动画音乐与配音之中,打破动画音乐与配音的固有模式,带给观众新的视听体验。首先,通过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营造深远的意境。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著称。旋律上,中国传统音乐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曲调优美、抒情;节奏上,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韵律感,富有变化和动感。这些特点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在传达角色的情感变化时,可以运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以达到烘托剧情、营造意境、深化主题的目的。其次,将中国传统乐器应用于动画音乐之中。《大鱼海棠》在音乐及配乐上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笛子等,以及古典音乐元素,使得影片的音乐部分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最后,将传统诗词的韵脚应用于动画配音设计之中,增强语音的韵律感和美感,使配音更具吸引力。例如《千秋诗颂》,它是一部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主题、利用AI技术制作的动画片。在配音设计中,制作团队充分利用了传统诗词的韵脚,使得配音更具魅力。例如,在配音中,制作团队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词串联起来,使得整个配音既有韵律感,又展现了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

  然而,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现代动画并非易事,需要设计师的精心安排。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必须考虑到目标受众的理解接受度,以及探寻让传统元素与现代动画风格相协调的策略,以期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创新表达,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五、结语

  传统文化与动画设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丰富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呈现独特的艺术效果,提升动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以动画为载体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传统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