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从唐山皮影看文创融合的崭新道路论文

从唐山皮影看文创融合的崭新道路论文

46

2024-09-14 13:44:3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创融合成为实现文化价值转化和传播的有力手段。文创融合是指将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等作为内核,与科技、艺术等不同载体相结合,赋予彼此新的特征,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创融合成为实现文化价值转化和传播的有力手段。文创融合是指将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等作为内核,与科技、艺术等不同载体相结合,赋予彼此新的特征,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唐山皮影作为北方皮影的中心,以河北东部滦州地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影响深远。然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唐山皮影已有与当今社会脱轨的迹象。现有的传承发展体系流于表面,蕴有的精神内核越发难以被人们所体会,这门传统民间艺术处于无法融于现代的孤立状态。基于此,本文以唐山皮影为例,通过追溯唐山皮影的历史轨迹,分析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探寻文创融合在当今的创新实践手段及现实意义。

  一、唐山皮影历史脉络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皮影、乐亭皮影或冀东皮影,兴盛于明清时期,因传说由明代滦州人黄素志改进,故名“滦州皮影”。其成本低廉,通俗易懂,成为当时平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随着民国时期滦州府制的取消,皮影又盛行于乐亭,“乐亭皮影”的称谓随之兴起,部分文人挖掘皮影戏的教育意义,用于教育民众、开化社会,使皮影戏的发展欣欣向荣。后来受到战乱的影响,乐亭皮影日渐衰落。1949年以后,随着新的行政划分,“唐山皮影”的称谓在民间占据主流。唐山皮影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剧目和体制的改革,重获新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唐山皮影流派逐渐演变,仅以唐山之名无法统括,因此又以河北滦河以东为名,冠以“冀东皮影”之称,并与评剧、乐亭大鼓并称为“冀东文艺三枝花”。现代以后,随着电影、电视等娱乐形式的兴起,唐山皮影逐渐淡出民众的视野。因此,人们开始尝试对其进行文创改造,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承和发展唐山皮影。

  二、唐山皮影的文化特征

  (一)美术造型的视觉呈现

  唐山皮影是当地民俗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产生的独特艺术。七分装,五分脸,影人的脸部即头茬是形象表现的重中之重,其不仅表现着影人的貌,也掌握着影人的神。忠、奸、善、恶无不在脸部体现得淋漓尽致,生旦之别、贵贱之分、忠奸之辨,跃然于影幕之上。唐山皮影分为“生”“小”“大”“髯”“丑”五个行当,与其他皮影流派最不同的便是在“生”“小”“髯”的直脸造型中被广泛应用的“通天直鼻”。其用线笔直硬朗,线条分明,以一直线连接额头到鼻尖,又直中有曲,短前额,环眉勾眼,眉梢弯回与丹凤眼相连,樱桃小口微微上扬,下颚棱角分明,刚中带柔,人物面部五官相得益彰,状若菩萨,象征着慈悲为怀。

  唐山皮影以形写意,线条与花纹相互搭配。这种充满抽象写意的风格,塑造了内容饱满、粗中有细、曲中有直、刚柔并济、极富美感的艺术形象。

image.png

  (二)表演艺术的内容创作

  唐山皮影的表演有佛教文化烙印与当地民俗特征,承载了一定的宗教仪式功能。古时,每到季节交替之际,滦州百姓便开始祭祀众神。皮影戏班子在正式表演之前通常会演一场“例戏”来请神,祈求神明赐祥纳福、保佑众生,神明形象多以菩萨为主。

  唐山皮影的剧本被称为“影卷”。演出的剧目多为佛教故事,其经典剧目《三打白骨精》《白蛇传》等皆直接体现了佛教内核。唐山皮影中以神话传说、历史记叙、寓言故事为主题的剧目,如《五峰会》《杨家将》等也蕴含着善恶有报、劝人为善、知恩图报的佛教思想。

  唐山皮影的唱腔由一种纯说唱形式的“大福影”演变而来,以乐亭方言为底音,以唱功见长,有“无唱不成影”的说法,其唱腔为板腔体,唱词结构多以对偶为基本形式。其特有的“掐嗓”高亢入耳,与南方皮影“假音”的柔和婉转与西部皮影“真嗓”的浑厚沉稳大有不同。

  三、唐山皮影文化与文创产品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乏,本地特色泯然

  在文创融合的进程中,人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强大的力量,文创融合的道路归根到底是文创人才的道路。目前,唐山皮影在纵向和横向的发展上都面临严重的人才支持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唐山皮影人才稀缺,能从事皮影戏剧本创作的人不足10人,且平均年龄偏大,缺乏后继者。另一方面,唐山市的高端文化创意人才也同样匮乏,需要外来引进。

  文创产品有其特殊性,如果失去了地域文化特性也就失去了它的原生魅力。唐山皮影是当地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当地人文的表现。不同于科技等领域的人才引进,在引进文化创意人才方面,引进的人员可能因为对当地人文历史了解不足,只能从皮影艺术整体入手,而忽视唐山本地的微观特色。这可能导致唐山皮影文创产品缺乏地域特色,难以实现文化性和技术性统一的问题。

  (二)文创外包弊端

  文创产品外包模式指的是将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制作生产交给外部公司完成。由于文化事业单位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专业人才,常常会采取文化授权的形式将项目外包给设计公司进行研发和生产。在初期阶段,这种模式能够快速建立起基本的文化创意体系,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从长远来看,仅仅向合作公司提供基本的文化元素放任其自行设计,可能会导致文化事业单位的过度保守和企业的过度商业化。

  以中国滦州皮影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共有5个展厅,涉及历史、艺术特色和剧目表演等多个方面。尽管该馆已尝试在文化创意领域使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展示,但由于资金和人才的缺乏,其目前只能进行表面的数字化技术应用。

  滦州,作为唐山皮影的发源地,借助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成功建立了滦州古城景区。然而,尽管滦州古城景区在文化创意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充足的文化铺垫,其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此外,景区的产品主要为对文化元素的利用过于粗糙的手工艺品,以放在相框中的复制类卡片皮影为主,制作粗糙,颜色暗沉,价格昂贵,缺乏真正体现滦州文化内核的特色产品。这种情况导致文创融合难以真正落实,外包的文创公司缺少具体的文化融合的导向和核心统筹,难以形成合力。

image.png

  (三)同质化现象严重,受众定位不准

  外包制度的弊端导致文化事业单位难以有效遏制同质化趋势。普遍存在的以数量取胜而非质量的思维模式,导致产品质量不被重视。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唐山皮影文化创新领域尚未孕育出具有标志性的产品。如将皮影的五行当图案简单印制于眼罩上,未能展现唐山皮影独有的“通天直鼻”特色;滦州古城推出的IP形象“鲤哆哆”,未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缺乏围绕特定产品的核心建设。这导致唐山皮影在内的众多文创产品互相模仿,形式趋同,逐渐固化为模板化生产。

  产品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然而,在运营模式上,唐山皮影文创依旧采用传统的批发方式,致使对目标受众群体的定位不准确。为了适应批发模式,文化创意公司将其用户界定为各大景区的商户,而忽视了真正的用户需求,品牌建立和管理的重要性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这些情况导致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缺乏对品牌的认知,难以建立对唐山文化创意产品的深刻印象,从而对提高用户黏度产生不利影响。

  四、唐山皮影文化与文创产品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产业融合,形成联合领域

  产业融合作为新经济时代的重要主题和21世纪的发展态势,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塑着产业边界和产业格局。在当前产业融合的趋势下,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人才培养需要较高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此外,产业融合的发展态势表明,仅仅依赖人才引进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考虑到文创的地域文化特征,本土文创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他们能够更好地讲述和传播本地的文化故事。然而,本土情怀和对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难以通过简单培养来获得。因此,建立一个联合领域形成机制是必要的。这样的机制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与本地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合作,以他们的专业领域为主导,打破传统的界限,形成一个共享领域,以实现人才等资源的共享,在共同发展中使人才适应领域;第二,拓宽自身领域,以自身领域为基础,融合其他领域,形成一个新的领域,使领域适应人才。

  (二)共同参与,建立文创联盟

  在领域共享与融合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坚实的组织是必不可少的。文创外包模式的弊端导致文化事业单位缺乏主导权,从而导致文化特性的流失,尤其是当文化事业单位的要求与外包公司的商业目标不一致时,为了达成任务,产品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相比于故宫等资金和人才充足的大型文化事业单位,像中国滦州皮影博物馆这样的中小型单位往往面临人才和资金的双重短缺。因此,组建有效的合作组织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必要。

  文创联盟是指文化事业单位、文创公司、相关高校和研究院所、融资机构等,以成功开发适销文化创意产品为直接目标,以获得经济收益和获取版权、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战略目标而组建的创新联盟。在多维度协同合作的框架内,横向维度涉及各参与主体建立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文化事业单位需要发挥领导作用,确立文化发展的总体方向,并逐步培养和吸纳自有人才。而纵向维度则侧重于促进各参与主体的集群化发展。文创联盟的建立可以为各主体之间的内部合作提供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渠道。

  (三)体系建设,引导文创产品

  1.建设核心文创体系,多维度共同发展

  文创联盟的集中力量对构建核心文创体系具有积极作用。在文创领域,产品是核心,而文化是产品的核心。唐山皮影文创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建立以唐山皮影为核心的文创体系。该体系不仅是起点,更是扩展多样化产品形态和文化内涵的基础,通过与其他领域内容的结合,促进跨界融合,形成联合领域。例如,以立体书为载体,其整体的美术风格具有唐山皮影的特色,但书中的内容可以融入其他城市的特色文化,用唐山皮影戏的形式进行表达。

  2.进行文化重构,由IP引导文创产品设计

  IP形象只是外在表现,IP本身的文化内涵与元素才是核心。唐山皮影的文化价值毋庸置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对文化的诠释各异。因此,我们需要从唐山皮影艺术中提取出最具特色且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元素,以此为基础,构建新时代的唐山皮影文化,从而在文化理念上避免同质化。唐山特色的评剧和乐亭大鼓,与唐山皮影并列,被誉为“冀东文艺三枝花”。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都可以作为我们在新时代构建唐山皮影文化的重要参考。唐山皮影的独特IP建设及其品牌化,能够促使消费者形成品牌认同感,从而能够从用户需求层面入手解决产品低质量、同质化的问题。

  唐山皮影戏历经漫长的岁月,与当地的地域人文相依共生,发展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然而,唐山皮影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与文创产品融合发展的道路并不顺遂。这种深具文化内涵却在文创进程中遇到困难的现象,是许多文化创新发展现状的缩影。因此,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对于开拓新的文化创意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