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中的均衡与配合——以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改编曲《Viva la vida》为例论文

2024-09-14 11:01:03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本文以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所改编的《Viva la vida》为例,对铜管五重奏及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来探索音乐的均衡与配合。
摘要:本文以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所改编的《Viva la vida》为例,对铜管五重奏及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来探索音乐的均衡与配合,为此笔者将在论文中,从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改编曲《Viva la vida》入手,通过分析音乐三要素、节奏、力度等了解铜管五重奏之间的均衡,以及通过《Viva la vida》谱例分析并结合自身排练中的问题,进一步解释铜管五重奏在训练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铜管五重奏;《Viva la vida》;音乐的均衡;声部配合
一、铜管五重奏的概况
(一)铜管五重奏的起源与发展
铜管五重奏是近代兴起的一种室内乐形式,它与木管五重奏、弦乐四重奏等室内乐组合形式一样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铜管五重奏最早诞生于19世纪,因为技术的发展,早期的铜管乐器只是非常简单的构造,对于演奏家来说,能够演奏的音非常局限,由于工业革命时期铜管乐器的改良从而促使这一组合的出现。当时专门为铜管五重奏所作的曲目并不多,主要是改编演奏当时有名作曲家为其他乐器创作的室内乐,直到现代,人们的眼光逐渐放到了铜管五重奏上,为铜管五重奏所创或者改编的曲目越来越多。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铜管五重奏专业团体,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美国帝国铜管五重奏、德国铜管五重奏及女子铜管五重奏、加拿大铜管五重奏等。70年代,加拿大铜管五重奏访华,让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铜管五重奏这个组合,极大地刺激推动了我国铜管五重奏的发展。
(二)铜管五重奏的乐器配置及各声部的作用
铜管五重奏是五件铜管乐器组成的,通常由两支具有高音乐器特点的小号,一支具有中音特点的圆号,一支次中音长号以及一支具有浑厚低音的大号组成。铜管五重奏的每件乐器都有其特色:声音高亢的小号,圆润的圆号,宽广的长号,雄浑的大号。每件铜管乐器的不同音响构成了美妙的音乐。
1、两支小号的特点
小号(trumpet)在铜管乐器中是最为重要的一员,在演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调的小号如降B、C、降E调小号等,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调号,因其声音高亢嘹亮并且音域宽广,往往会担任主奏声部,主副旋律由两支小号交替进行,因而一小号和二小号没有高低之分,两支小号相互配合共同带动整个五重奏。
2、圆号的特点
圆号(Frence horm)又称法国号,一般情况下使用较多的是F调和降B调,根据不同用途又分为单排和双排键。圆号的声音富有诗情画意,圆润饱满,弱奏悠扬婉转,强奏时饱满有力。不仅能够演奏出铜管有力的金属音色,还能够演奏出木管优美柔和的声音,成为铜管家族和木管甚至弦乐家族连接的桥梁。
3、长号的特点
长号(trombone)的历史较为悠久,因为它最初只有单独的管径,没有其他铜管乐器的活塞装置,只能靠拉管的不同位置来确定音高。故又被称为“伸缩号”“拉管”。经过技术的发展,演变出了活塞装置,如今的长号保留了原始的特性并加以现代化的改造,不仅可以演奏交响乐也可以演奏爵士乐,在独奏领域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它的音色雄壮、浑厚,同时还能演奏出独特的滑音,经常和圆号一起支撑中音声部和次中音声部。
4、大号的特点
大号是管乐团和交响乐团中声音最低的管乐器,音色低沉、庄重,为整个乐队托起低音声部,给其他乐器提供了充分的表演空间,在室内乐中大号往往充当“节拍器”,这对演奏员的节奏感有较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交响乐团不同的用途,经过不断地改良出现了各种形状的大号,例如:经过瓦格纳的改良诞生了“瓦格纳大号”(也就是现代的次中音号)等。
二、《Viva la vida》的介绍
《Viva la vida》是西班牙语,意思是生命万岁。这首歌的主唱克里斯·马丁曾表示,自己在看过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罗的同名画作之后才决定将歌曲名称改为《Viva la vida》。这位画家身患小儿麻痹症,后来又遭遇车祸导致脊椎断裂,一系列的苦难使得她一生都在痛苦中徘徊,尽管这样她也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在一幅画着西瓜的画上写下了“VIVA LA VIDA”表明了她对生命的热爱,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酷玩乐队,让他们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创造出《Viva la vida》来体现生命的珍贵,这首歌一经出世便受到各界的传唱,以加拿大铜管五重奏为代表改编此曲,用来致敬生命的伟大。
三、加拿大铜管五重奏版《Viva la vida》中音乐的均衡与演奏要求
(一)音乐基本要素
音乐的均衡与音乐基本要素的联系必不可少,音乐的基本要素大体上可以分为音准、音色、音量、旋律、节奏以及力度等。这些音乐的基本要素共同呈现了一首优秀的作品。想要呈现一首优秀的作品,首先要在节奏上下足功夫,一首曲子只有节奏一致,那么才能较好地演奏出完整的乐曲,但是这样演奏出来的乐曲是索然无味的,想要做到音乐之间的均衡,音与音之间的节奏关系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其次音色、音量、音准等要素也非常重要。
(二)铜管五重奏中节奏的重要性
在铜管五重奏中最重要的就是各声部之间的配合,那么节奏应当是首先解决的问题,每个成员必须拥有好的节奏感,而且还需要精准地把握不同的节奏型,才能将乐曲把握在同一速度,同一节奏之内。
在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改编曲《Viva la vida》的旋律走向中,从第9小节开始,大号的旋律开头是始终不变的,始终演奏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以两小节进行重复,这样就给整个乐曲奠定了基本的节奏,同时也给其他演奏员以心理节奏的暗示。这就要求大号演奏员在演奏过程中要稳定节奏,控制拍点。
在整个曲子当中,两支小号的节奏是交织进行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第1小节到第16小节,两支小号相互交织演奏由全音符和二分音符组成的和声长音,在这段旋律中,小号在大号之前将乐曲整体速度控制下来,要求两支小号在节奏上要完全相同,同时保证和声的统一。
第二:进入B段后,一小号一直保持正拍八分音符的节奏,二小号始终保持四度以内的十六分音符的跳进,两支小号保持速度不变,使音乐稳步向前发展。在这一段的节奏中要求两支小号演奏者拥有更好的默契,在换气的时候必须保证音乐不间断地演奏,以保证节奏的统一和音乐的均衡。
第三:进入C段,是全曲的第一个加速,由开始144转到184的速度,开始由一小号领奏,将整体速度提上来,紧接着从49小节二小号进入,与一小号形成对位和声,这就要求演奏员有很强的速度转换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演奏出相应的速度,将节奏固定下来,同时其他声部的演奏员必须全神贯注地注意一小号的速度节奏,才能够准确地进入接下来的旋律。
(三)铜管五重奏中音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铜管乐器是靠嘴唇震动和气流支撑发声的,其音的高低完全是演奏者凭借嘴唇的收缩、气流的支撑和外界温度来控制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有绝对的音高及音准概念,这样才能够应对自身包括外界带来的因素影响。
就笔者看来,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改编曲《Viva la vida》非常适合日常练习中训练音准,长时间练习能够稳固自身的基本功,比如,在曲子开头16个小节,在速度相同,全音符和二分音符交错演奏的情况下,音准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虽然在第1小节——第8小节中只有两支小号和圆号,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三者的音准尤为明显,稍有偏差就会听得一清二楚,这对演奏者的音准控制要求十分严格,需要有严谨的音准和音高概念。同时,长号大号作为副旋律,从第9小节相继出现之后,同样延续了小号和圆号的整体节奏,在吹奏过程中应当十分注意音准,向小号主旋律靠拢将声音调到最为和谐的状态并形成共鸣。音准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根本,音乐是将优美的旋律演奏出来给人欣赏的,如何能提高自身音准的把控呢?那就需要着重基本功的练习,每天至少保持4-5小时的练琴时间,建议一天分开几个时间段练习,不要一次性练习这么多的时间,因为一次性练习这么久嘴上的肌肉会特别疲惫,并且心理上也会产生厌学,身心双重疲惫会使我们的练琴效率大打折扣。每次练习开始,打开校音器,多看多听,慢慢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对音色的认知。
(四)铜管五重奏中音色的重要性
在铜管乐器中,音色是十分重要的,是我们在吹奏音乐时给予的一种听觉感受,在乐曲中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音色作为第一要素,最终归宿是视听,我们需要将音乐完美地呈现给观众。演奏员要根据不同风格的曲子,做到不同风格的把控和音色的不同。
从E段开始,圆号提前一个小节进入Solo,其他声部在后一小节全部进入,此时圆号声部下方的力度标记为ff,对于圆号音色要求是辉煌灿烂的,E段是圆号的主旋律,长号大号为伴奏声部,此时对演奏员音色的要求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圆号声部,所有演奏员的音色应该互相靠拢,做到音乐的通畅、饱满、圆润、流畅。
所以,在整个曲子当中,每个声部对于音色的把控应更趋于一致,最终使每个声部都能够顺利地演奏,这样才能够做到曲子音色的一致和连贯。
四、铜管五重奏排练中如何达到声部配合与音乐均衡
我国铜管事业的发展正在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铜管乐器,铜管重奏也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练习中,那么在练习中如何提高自身水平从而达到声部配合与音乐的均衡成为重中之重,接下来三个方面逐步阐述铜管五重奏练习中面临的问题和训练难点。
(一)音准训练
铜管演奏者从小就被教导呼吸的重要性,因为它与演奏者的音准息息相关。呼吸是演奏好管乐器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良好的呼吸习惯,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谱面的要求,在我们准备演奏之前,一定要努力调整好呼吸的频率,比如:大口地呼吸,并且在演奏铜管乐器的时候,嘴巴一定要给气息留有足够的空间来供我们完成良好的唇震,口型不能过于闭塞,放松的身体状态也有助于我们的演奏。适当的姿势和身体运动有助于演奏者正确运用气息,比如在我们演奏高音的时候,号身可以稍微向下倾斜,这样下巴和下嘴皮收紧,有助于高音的演奏,在演奏低音时,号身稍微向上倾斜,这样下嘴皮放松,能够更好地实现低音的演奏。气息是演奏管乐器的基础,也是表达音乐最直观的方式。
如今的铜管五重奏已经具有相当完善的配置,每个声部都具有自身独一无二的特点,那么音准便成为音色和谐的重要问题。管乐器的音准,是按照演奏者自己对音准的把握,并不是单纯的吹气和按键,音准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外界的温度、气流速度和口型的调整等,在我们排练时可采用一起演奏长音的方法,五个人演奏同一个音,依次进入,感受音波频率的流动。在长音练习中,需要五位演奏者在一起同时演奏一个音,直到听见共振频率位置,但需要长时间在一起磨合,才能达到音乐的均衡。另外,在每次进行铜管五重奏的排练之前,可以进行一些和声练习,五个人在一起预热一下音准再开始接下来的正式排练。在训练过程中,每个声部从低到高依次进入,然后再颠倒顺序,先是大号进入,演奏出一个强有力的低音,紧接着是长号和圆号,最后是两支小号,在声部进入时演奏者们应该相互倾听,互相往每个演奏者的音色靠,将音准尽量互相统一。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改编曲《Viva la vida》开头段就非常适合练习音准。
(二)音色训练
在铜管五重奏的演出中,音色这个问题尤为重要,演奏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五位演奏者对音色的控制。所有铜管乐器都是通过嘴唇震动发声,由于铜管乐器的构造不同,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调性,演奏出的音高也不同,这就要求各声部的音准要尽量融合,否则会因为某个声部影响到整体的音色。
在我们日常训练当中,五个声部就是一个完整的声场,不仅需要演奏者专业的演奏技术,还需要在排练中日复一日的磨炼,才能培养出共同的发声习惯。
(三)节奏训练
铜管五重奏各声部之间相互交织,联系紧密,所以我们更需要重视节奏的训练,演奏者在独奏时节奏把控往往不会太难,但是在铜管五重奏中,会与其他声部配合,这就增加了演奏时节奏的难度,演奏者需要克服节奏不统一的困难,这就需要演奏者有良好的节奏感,并在日常排练中互相磨合,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所以说在演奏当中,演奏员需要对总谱非常熟悉,应多加练习各种节奏型来应对不同风格的曲目。
另外,节拍器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问题。在任何练习中都少不了节拍器,在练习中,节拍器要随时伴随我们。在实际演奏中,我们时常强调附点音符节奏重点要靠后,实际演奏的音要比谱面的节奏稍晚出来,晚多久或者说什么时候进入,这就要求演奏者用节拍器相互统一,多磨合。
(四)团队合作意识训练
在铜管五重奏中,团队意识是解决整体问题的关键,铜管五重奏是一个整体,五个人如同木桶一样,五块单独的木板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木桶,缺少哪一个方面都不行,要提高整体水平就要先完善个人的技能。
想要成功地演奏铜管五重奏,在平时训练时就要格外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将音准、音色、音量、节奏等细节相融合,用配合达到音乐的均衡。每位演奏员在训练当中都应该时刻关注其他成员的状态,如果能够长期磨合,那么就能够训练成员潜在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践演出中,一些不利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使这些失误最小化,避免一些意外出现,从而提高演奏质量。本人在校期间也经历了不少舞台演出,失误也时常在发生,根据这些失误,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来将舞台失误尽量做到最小化。
演出前,要格外重视彩排,彩排是演出前的模拟,每一次彩排都应该当作正式演出对待。演出的场地和日常练琴的琴房差较大,舞台的场地较宽声音不易发散,在琴房排练时的音响效果满足不了舞台上的音响,这就造成了排练与演出效果不匹配的结果。所以,在彩排的时候就要着重解决这一问题,提前探访场地,调试乐器音响,适当地将演奏力度扩大,或者调整演奏员座位的距离等。
演出中,上台的步伐和动作的一致性也需要重视,需要让观众看出团队的精神面貌,在相互校音之后要马上调整坐姿、呼吸以及心态,快速地进入演奏状态,在演奏过程中某个声部会因走神看错行或者演奏错音,这都是正常的,首先演奏错的成员不能慌张,要尽快地找回状态,其他成员也不能慌张,担任节奏声部的演奏员要控制好整体速度,旋律声部要保持旋律的稳定,要稳住心态尽可能地保证曲子的整体流畅度。
第三,演出后,要及时的总结这场演出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要正面面对失误,最宝贵的就是能从失误中进步。
结语
作为室内乐的一种重要形式,铜管五重奏在国内的发展如今已经比较广泛,但相比较西方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改编曲《Viva la vida》为例,就如何实现音乐的均衡与配合进行了具体分析,不仅适用于本曲目,所有曲目都可以用上述方法来训练,只有进行大量的练习,将音准、音色、节奏等基本要素把控好,努力提高个人技能水准,并学会倾听,那么音乐会更加的通畅、饱满、圆润、流畅。
参考文献
[1]刚星.试论中国铜管室内乐的艺术特色[J].当代音乐,2020,(08):87-88.
[2]谭深.论长号专业重奏训练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9,(22):108.
[3]胡清文.铜管五重奏中音准与配合问题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8):60-61.
[4]张嘉.铜管乐的黄金组合——铜管五重奏[J].北方音乐,2017,37(01):195.
[5]盛树琪.“加拿大铜管”的魅力[J].视听技术,2003,(01):81-83.
[6]王博.长号重奏教学的重要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5,35(17):88.
[7]李欢伟.铜管五重奏的训练和演奏要点研究——以两首中国作品为例[J].艺术研究,2021(03):138-139.
[8]乔峰.铜管五重奏各声部间的配合问题[J].戏剧之家,2020,(09):58+60.
[9]李大力.怎样在铜管乐器上吹出完美音色?[J].音乐爱好者,2018,(12):53-54.
[10]陈玮.西洋铜管重奏训练教学的创新探究——评《铜管乐器》[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124.
[11]王博.铜管五重奏排练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分析[J].黄河之声,2016,(15):45.
[12]赵瑞林.欧洲铜管乐在中国的发展[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02):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