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南昌市洪都航空文化园为例论文

2024-09-14 10:56:1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居民进行社会交往、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特色的重要窗口。因此,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居民进行社会交往、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和特色的重要窗口。因此,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设计原则
第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原则,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公共空间环境。第二,生态性原则也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设计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三,文化性原则同样不可忽视,城市公共空间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设计应深入挖掘和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二)设计方法
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实现设计目标。第一,空间布局是设计的关键。合理划分空间区域、设置流线可以引导游客的游览行为和视线,使公共空间更加有序、和谐。第二,景观元素的运用是设计的重要手段。包括雕塑、小品、绿植、水景等在内的景观元素,可以为公共空间增添趣味性和观赏性。第三,技术支持也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环保材料的研发等。
二、洪都航空文化园景观设计分析
洪都航空文化园坐落于洪都老工业区核心区,是一个独具航空文化元素的特色主题公园,建成于2023年,免费对外开放。该公园是南昌老城区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包含游览、参观以及体育运动(内部建设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等功能。公园占地面积约为325亩,建筑面积约为8406.93m2,绿化面积约为151301.21m2,地下车位335个,地上车位169个,总投资额约为1.8亿元。
(一)空间布局分析
洪都航空文化园位于洪都机场跑道旧址,这里作为南北连通渠的起点,具有珍贵的历史意义。公园采用折线形式,以追寻机场跑道的独特记忆为核心,让机场跑道得以重生,让飞翔的记忆能够延续。园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入口广场区、航空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区等。这些区域之间通过道路、绿化带等元素相互连接,形成了既独立又统一的整体空间结构。
在入口广场区,通过设置4个大型立柱雕塑和醒目的标识牌,为园区营造出浓厚的航空文化氛围,同时也方便游客快速了解园区的整体布局和主要景点。航空文化展示区通过航空工业浮雕文化墙、航空器模型等设施,向游客展示了航空工业的文化和发展历程。休闲娱乐区则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并融入红色文化、航空文化,如月季迷宫、折纸机翼廊架(如图1)、飞行器造型的坐凳等,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也突出了景观的文化性。
(二)景观元素分析
洪都航空文化园的景观元素丰富多样,包括雕塑、小品、绿植、水景以及地形道路等。这些元素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与航空文化的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
雕塑和小品是园区内最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设计者通过运用或抽象或具象的表现手法,将航空器的形态、飞行员的形象等元素融入雕塑和小品中,使其成为传播航空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雕塑和小品的设置也十分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形成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例如园区中规划有大量飞机元素的装置、小品、休息设施等,呼应了原来的洪都机场。
绿化植物在园区景观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园树种以本土樟树为主,其他上木20余种,下木40余种。设计者通过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营造了丰富的绿化空间。这些绿化空间不仅美化了园区的环境,还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憩场所。整个园区中有不少缓坡草坪,如在入口区域设置了大型缓坡草地,同时在其中铺设了一条石板路,而石板路的终点是一架飞机,这象征着通过这条路我们回到了过去的洪都机场。
水景为园区增添了灵动和生机。设计者通过设置喷泉、水池等设施,将水元素与航空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水景景观。这些水景景观不仅为园区增添了美感,还为游客提供了亲水的体验空间。
在地形道路部分,园区整体地形变化较多。公园南侧设计有2个坡式草坪,抬高了地面,并留有一个停留平台广场;公园中部的地形设计则更丰富,通过线条式的布局,营造了极具层次感的公园结构,该区域在外侧还用天桥进行串联,突出了公园的立体感;公园北侧以岛式群组的地面为主,并做了坡地造型,用结构进行了空间划分。同时公园还用一条混凝土跑道贯穿全园,为居民提供了一条健身运动的线路。
(三)生态可持续性分析
洪都航空文化园的景观设计还遵循生态可持续性原则。该园区属于新建的海绵型公园,在青山湖区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分区中起到消减源头污染的作用。公园按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进行管控根据实际情况分散设置植草沟、下凹绿地、透水铺装等,对径流雨水进行调蓄控制,下凹绿地总面积14254.37 m2,有效蓄水深度15 cm,下凹绿地的总调蓄水量为2138.2 m3,可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以上的要求。
三、洪都航空文化园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景观同质化问题
洪都航空文化园虽然以航空文化为主题,但在具体景观元素的呈现上,仍有可能面临与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相似的问题。如何在众多城市公共空间中凸显出洪都航空文化园的独特性,避免景观同质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化表达与游客感知脱节的问题
洪都航空文化园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航空文化的传承和表达。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可能会出现文化表达与游客感知之间的脱节。一方面,设计者可能过于注重文化元素的堆砌,而忽视了游客的实际体验;另一方面,游客可能因为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差异,无法充分理解和感受园区的文化内涵。
(三)生态可持续性的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生态可持续性已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洪都航空文化园在景观设计上虽然考虑了绿化、节能等方面,但在实际运营中仍可能面临水资源浪费、植被养护困难等问题。
(四)管理与维护的难题
园区作为一处开放的公共空间,其管理和维护工作量大且复杂。从景观设施的定期维护到游客行为的管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可能会面临因为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导致景观设施损坏、环境脏乱等问题。四、洪都航空文化园景观设计优化策略
在对洪都航空文化园景观设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部分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园区的景观品质和文化内涵,更好地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一)空间布局优化
1.增强功能区的复合性和互动性
打破单一功能区的限制,促进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例如,在航空文化展示区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将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相结合,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2.优化流线设计
根据游客的行为习惯和需求,合理规划游览路线和导览系统。通过设置清晰的标识牌和导向设施,引导游客有序游览,避免拥堵和重复路线。
3.增加绿化和开放空间
在保持整体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绿化植被和开放空间的比例,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
(二)景观元素提升
1.丰富雕塑和小品的表现形式
通过增加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雕塑和小品,提升园区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同时,要注重雕塑和小品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协调性。
2.提升绿化植物的配置水平
选择更具观赏性和适应性的植物种类,通过合理的配置和养护,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的绿化景观。同时,要注重绿化空间与功能区的结合,为游客打造宜人的休憩场所。
3.增强水景的灵动性和互动性
通过增加动态水景设施如喷泉、水幕等,增强水景的灵动性和视觉冲击力。同时,还可以设置亲水平台和互动设施,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水景的魅力。
(三)文化表达深化
1.挖掘和整合航空文化资源
对洪都航空文化园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形成系统完整的文化表达体系。通过展览馆、文化墙等形式展示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
2.创新文化表达方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新文化表达方式,让游客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了解航空文化。同时,要注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保证文化的传承性和时代性。
3.增强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定期举办航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航模比赛、飞行表演等,增强园区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同时,可以与社区、学校等机构合作,提高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四)生态可持续性强化
1.完善生态环保设施
增加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雨水收集系统等环保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管理水平。同时,要注重设施美观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2.推广绿色技术和材料
在园区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积极推广绿色技术和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例如,使用太阳能照明、环保涂料等绿色产品和技术。
3.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设置生态环保宣传栏、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等形式,提高游客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与环保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园区的生态环保工作。
洪都航空文化园的景观设计成功融合了航空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质。在建设过程中,洪都航空文化园遵循了人性化、生态性和文化性原则,运用创新的设计方法,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优质的休闲与教育场所。然而,洪都航空文化园也面临景观同质化等挑战,需要持续优化和更新。因此,洪都航空文化园未来应继续关注人性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