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文科融合美育建设的高师钢琴教学模式论文

2024-09-14 10:30:09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新文科建设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建立、深化并拓展文科教育对其他学科的滋养与联动作用。美育建设的新定位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这要求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新文科建设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建立、深化并拓展文科教育对其他学科的滋养与联动作用。美育建设的新定位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这要求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本文以惠州学院为例,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并融合美育建设的新定位,基于高等师范类院校/专业(以下简称高师)音乐学科钢琴教学模式,着眼本土音乐艺术教育教学的需求,论述了该学院钢琴课堂的改革与实践方案,为进一步明确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高师钢琴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一)网络课堂资源的建设开发
近几年高师音乐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规划,但在实际教学中,主修课程的教学仍然以追求单一的教学成果为主,无法实现高师院校学生的综合技能素养培养要求。以钢琴课程为例,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如今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发展方向,必须寻求创新与突破。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的优势不断加强课堂互动,不仅是当前新文科建设发展的要求,也是在高速发展的当下对钢琴课程进行创新的客观需要。
2020年,国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国家大学MOOC慕课、超星泛雅学习通等在线课程网站开始提供良好的线上学习平台,使学生在线下课堂之外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展。以惠州学院为例,该校的钢琴课程设置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在所使用的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钢琴主修生和辅修生设计了多样化的拓展课程,并以此作为切入点,为学生建立了信息接收平台,同时,又配合美育浸润行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使他们能将所学技能用到实处,同时设立翻转课堂的阶段性考核,鼓励他们举一反三,将所学所得与他们的学习目标有效结合,实现教学目标。
(二)公开展示教学阶段性成果
基于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展,团队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以美育为主题的互动式线上线下交流活动。交流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会聚集在一起,围绕共同的主题互相发表看法,以打破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瓦解信息差,从而取长补短,互相观摩,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教师的主持下,针对钢琴教学进行公开教学展示及阶段性考核,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及教学内容的更新,学生在公开教学的展示中能够得到新的改变。
对于以基础教育为工作方向的音乐师范生来说,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技能及语言文字的阐述能力,才能通过正确的示范与指导,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公开展示的舞台上,学生通过说课、模拟授课、综合展示的形式较为完整地进行了个人能力的展现,同时,还以数字媒体演示、数字媒体互动形式来展现自身在学习新技能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与科学技术的融合。
(三)结合实际教学,加强美育建设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和育人的基本教学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为达到此目标,惠州学院从2020年至今在保持原教学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与相关性,更是将“嵌入式课堂”“中小学名师进校园”“师范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多样化的教学案例和交流平台引入校园,与当地及周围中小学加强沟通与对接,联系本校实际教学情况和对标中小学的实际所需做出了教学上的改革措施。其中,增强了与钢琴即兴伴奏、中小学教材弹唱、钢琴合奏等课程的交互性,使各科任教师了解彼此不同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进度,携手同行,及时更新教学进度和内容,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的紧密衔接。
在响应新文科建设的指导意见下,钢琴即兴伴奏、中小学教材弹唱作为高师音乐生的必修内容,惠州学院对其在线上教学平台的讲授方式进行了完善。每一章节匹配教学大纲,以教师出镜讲解与学生示范演示的模式更新教学设计,融入创作背景、作曲家背景和曲式分析,结合历史背景,以微课的形式将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展示,在教授知识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进行合理的伴奏的织体匹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技法,还得到了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提升了对美的感知能力。
二、高师钢琴课堂的改革与实践方案
(一)线上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随着新文科建设背景及美育浸润行动的普及,该校钢琴课堂线上课程的设计紧跟主流方向。在内容的设计,学习的模式及考核的方式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定,并结合中西方的音乐文化、新文科建设中的美育目标,培养当下基础音乐教育中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对以钢琴主课为主的线上拓展课程其中之一的教学方案进行了设计,具体见表1。
在本方案的设计中,重点突出了历史背景结合作品分析的知识普及,更趋向于通识课程设计,使之与线下钢琴课程的教学方案进行区分,在不介入线下真实授课计划的情况下,真正做到对知识内容的拓展,以帮助学生完善所需知识体系的构建。由于本科院校课程学习时限的实际设置,高师学生实际能集中学习的时间为前六个学期。因此,想要在六个学期内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就必须进行知识拓展的增加和合理分配。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课程模式正是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此次线上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便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更新,在教学内容上减少与线下实操技能的冲突,使之能互相推动,增加正面影响。
(二)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习体验
要想培养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高师院校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完成本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以身作则,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所思所感代入自身。结合该校新文科建设融合美育建设的高师钢琴课堂改革实践,教师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其他的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联系的纽带,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对未来教育教学方式的选择。
(1)谈论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更多采用讲述法、授课法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师生互动较少。而谈论教学法增加了双方阐述各自想法和理念的环节,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讲述个人理解。通过营造轻松的交流环境,让学生放松心情,从而敞开心扉,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体贴。(2)线上直播连线。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借助日新月异的在线教学平台,师生同频互动,在线上直播课程的过程中,有效利用平台连线互动、抢答积分等功能,跨年级进行互相的交流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积极竞争,还能增强整个团体的黏性。(3)观摩交流。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进行的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展演活动,鼓励学生在选题上能有自己的见解,展演的流程中能注意到各方面的细节,同时在展演进行的途中能够看到他人之长处,从而取长补短,互相了解,共同进步。
(三)从课堂到讲台,从校园到校园
随着美育浸润行动的推动和发展,社会层面上提供的舞台较过去相比更为多元化。参照惠州当地文化艺术推广的趋势来看,社区剧场、节日艺术活动、大众音乐展堂等平台日益增加,高雅艺术进校园、高雅艺术进社区等活动层出不穷。这些多形式、多样化的展演平台不仅为高师院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还为他们正式进入教坛提供了实践机会。作为高师院校的音乐类师范生,他们身兼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在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条件下,还需要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及教学实践的经历,以在大学四年完成“从课堂到舞台,从舞台到讲台”的蜕变。为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在正式进入职业生涯之前,高师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便可将所学代入讲堂,在磨课中摸索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不断打磨自身综合实力,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正完成“从校园到校园”的转换。
三、高师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效性
以惠州学院为例,通过团队教师的协同合作与努力,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融合美育建设的高师钢琴课堂教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和实践活动的调研,得到了一定的正面反馈。经过近一年以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学习,该校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了显著提升,在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创新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在近一年市级、省级举办的师范技能大赛中,学生们也取得了优秀成果,得到各界教育专家的肯定,侧面反映了增强各学科之间黏性的必要性。高师钢琴课堂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明确美育建设的定位,确定教学的改革方向,在教学目标上能够开创更广阔的教学视野和更丰富的教学思维。相比传统钢琴教学模式,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融合美育建设的高师钢琴课堂将是一种新的教育指向。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引领学科方向,对新模式、新课程、新理论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美育建设的定位是全面促进校园美育浸润行动的开展,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要提升全民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从校园开始,辐射社会层面,这也是本次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探索的根源所在。
纵观2020年至今,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已然有了全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融合和跨学科合作将成为未来音乐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教学趋势。同时也可得出如下的认知:(1)新文科建设是基于文科学科发展现状的新方向走向学科之间建立多元联系共同发展的新方向;(2)美育建设的新定位是基于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定位,我国美育经历了多个特殊时期,历经百年时间才逐步完善,演变为今天更符合我国教育国情的建设定位。以该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例,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上对内容和视野的拓宽,同时需要进行多维文化知识的普及以及师生的互相配合,如此才能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未来的教学目标是与更多学科建立联系,彼此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共同推进高质量教育的发展,以顺应时代要求,促使高师钢琴艺术学科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更加专业化,使高师钢琴教学在可持续化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