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浅析保尔·杰克逊水彩画中的光感表现论文

浅析保尔·杰克逊水彩画中的光感表现论文

3

2024-08-24 11:01:16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美国水彩画家保尔·杰克逊的水彩画注重对画面光感的表达,无论是建筑题材、静物题材还是人物画题材,他的水彩画中的强烈光感氛围都给人们留下极深的印象。本文通过对保尔·杰克逊的水彩画进行梳理分析,以探索他在水彩画创作中独特的光感表现。

  美国水彩画家保尔·杰克逊的水彩画注重对画面光感的表达,无论是建筑题材、静物题材还是人物画题材,他的水彩画中的强烈光感氛围都给人们留下极深的印象。本文通过对保尔·杰克逊的水彩画进行梳理分析,以探索他在水彩画创作中独特的光感表现。

  一、保尔·杰克逊水彩画中对光的表现形式

  (一)利用光构造画面

  保尔·杰克逊注重用光的多重要素来形成画面构图。他注意到画面光线的设置会影响画面的平衡,当需要强调画面某个局部区域时,势必就要削减另外部分在画面中的分量。他善于以一种新颖的布光方式来构造画面,这出于他日常对光线细致入微的观察。

  好的画面构图需要推敲画面亮部与暗部的面积比,光影在画面中所产生的形状变化需要有所不同,大小兼备、方圆并蓄为佳,否则画面即会陷入空洞或拥塞之中。保尔·杰克逊惯于将画面的视点放在光感对比最为强烈的地方,除此之外,他还特别留意画面因光感而产生的负形空间。以他的水彩画作品《透亮》为例,衬托玻璃器皿的负形空间将物体与背景分隔开来,其重要性不亚于玻璃器皿本身。保尔·杰克逊十分注意画面物体正负形的面积比。

  (二)利用光制造视觉中心

  光的明度是我们看清物体的基础,光线的明暗程度决定了我们观看事物的清晰程度。如果没有光线的强弱变化,我们也就难以发觉物体的影像变化。对于水彩画而言,黑和白是画面明度的两个极端,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少用到纯黑或纯白,在黑白之间的灰色层次才是我们常使用的画面语言。自然界中的明暗等级有数百种之多,而人眼能够分辨出来的则十分有限。我们在绘画时将明暗的层次分为10个等级,但为方便起见,保尔·杰克逊通常在自己的水彩画创作中将明度分为4~5个等级,这样足以支撑画面视觉中心的营造。

  明度对视觉量感也会产生影响,明度的调节会直接影响画面的纵深感。画面中的深色部分一般会产生一种收缩感,分量也会显得更重;而浅色部分则通常产生退远的效果。保尔·杰克逊善于利用光的这一属性来营造画面的视觉中心,如他的水彩画作品《划船》,画面近景由深到浅地推展出水面的空间,近景水面上点缀的划船人物黑色剪影与水面形成极大的明暗反差,进而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三)利用光表现物体的体积

  光的照射使物体显现出自身的轮廓,而物体的轮廓或形状仅处在二维平面的层次,若想使物体出现三维立体效果,明暗的表现必不可少。保尔·杰克逊为了准确生动地描绘物体的体积,对光的照明方式做出了系统的分析。

  (1)平光。平光通常就是正面来光,这是一种类似闪光灯的效果。平光下的物体看上去层次简单,缺乏暗部阴影,导致物体的体积感不强,因而也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特征。

  (2)顶光。顶光是指物体正上方来光,会使得物体的阴影变小且阴影颜色较深。户外环境中绝大多数都是这种光源效果,但因其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和较小的阴影面积,也不常用于绘画之中。

  (3)逆光。逆光能够凸显物体的剪影轮廓,使物体呈现出一种极强的概括效果,物体的细节会隐没在暗部之中。这种光源会使画面产生一种戏剧效果。保尔·杰克逊常利用逆光创造出一种物体与背景明显分离的效果,常用来表现玻璃器皿的透明感。

  (4)侧光。侧光在绘画中的运用最为常见。户外环境中的侧光多出现在日出或日落时分,这时的光线较为柔和,物体的阴影形态也富有变化。侧光使物体的明暗转折明显,物体的体积感更强,物体的质感在这种光源下也显得更为清晰。

  (四)利用光增强物体的质感

  保尔·杰克逊善于利用光来增强画面物体的质感,例如在他的水彩画《佛罗伦萨》中,画面近景的教堂圆顶在光照下显现出丰富的质感变化。在强光的照射下,屋顶仅有大面积的屋瓦颜色渐变,并没有细节的瓦片刻画,这也恰好符合肉眼观察事物的规律以及光照的基本原理。圆形屋顶的灰面则刻画出大量细节,赭红色的屋瓦在相对柔和的光线照耀下呈现出自身的光泽及质感。保尔·杰克逊巧妙地表现出此处屋瓦的质感特征,而减弱隐没在阴影中的圆顶的屋瓦质感,这一切都围绕着基本的光照原理,使保尔·杰克逊的水彩画在物体的质感呈现上表现突出。

  (五)利用光营造画面氛围

  光在营造画面氛围方面显得格外重要,清晨光线的清冷、晌午光线的炽烈以及傍晚光线的柔和都可以渲染出不同的画面氛围。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光的温度。如红色、橙色与黄色通常会给人以温暖之感,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暖色;而蓝色、绿色、紫色则通常给人以寒冷之感,我们也称之为冷色。但画面的冷暖都只是相对而言,在大红色面前,别的颜色都会显得偏冷。保尔·杰克逊的水彩画《晨曦》就是用光营造画面氛围的极好案例,黄橙色的画面色调给人以温暖之感,画面远方的太阳露出地平线大半,柔和的光晕由远及近,画面中景是几棵被光亮映照而出的树木剪影,它们的投影又深又长,从远方拉到近景,晨曦柔和的光亮营造出画面温馨的氛围。

  由光营造极致画面氛围的手法还在作品《沉迷》中完美展现。画面中艺术家工作室在逆光的照耀下显得平和宁静,近景重色块与画面中央大面积的亮色块对比强烈,产生了一种戏剧化效果。画面的精彩细节还体现在近处桌案上的台灯,在整体画面大逆光的布局之中又多了一处小小的突破,使得画面光线的层次又多了一些,同时也使得画面增加了一些难得的叙事情节。

  (六)利用光描绘画面空间

  画面空间感有时可以决定一幅画的成败,利用光描绘画面空间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光使得画面的远近发生明显的明度变化。在逆光时,远处的物体通常显得更亮,而随着距离变近,物体因为与光源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得暗下来。这种用逆光表现画面空间的情况在保尔·杰克逊的水彩画中屡见不鲜,如作品《哥特式建筑的线条》,画面取哥特式建筑群的顶部为景,在逆光的照耀下,画面最远端的建筑物屋顶呈现出极弱的灰色,随着距离拉近,画面中景的建筑物屋顶颜色明显暗下来,而整幅画最深的颜色则用在了近景的建筑上。画面由远及近,颜色由浅变深,是利用光描绘空间的极好案例。另一方面,光使得画面色彩随着空间的远近发生明显的纯度变化。达芬奇曾在自己的手稿中写到“远处的山呈现蓝灰色”。总体而言,空间远处的颜色会显得纯度更低,而空间近处的颜色则显得纯度更高。除此之外,大体上可说远处的颜色通常偏冷而近处的颜色通常偏暖。仍以保尔·杰克逊的作品《哥特式建筑的线条》为例,画面远处的屋顶呈现淡淡的紫灰色,而中景和近景的建筑物屋顶都多了一些暖意。这就是光对画面空间影响的另一方面。

  (七)利用光带动画面韵律感

  一幅精彩的画作往往都有其内在的韵律感,中国画讲究气韵,而西方绘画也有其节奏。光在画面韵律感的带动上有关键作用,可以引导观者顺着画家规划的线路赏析。作品《指挥大师》是保尔·杰克逊的一幅水彩肖像画,画中人物定格在挥舞交响乐指挥棒的一瞬间,画面右侧来光,人物的左半边身体隐没在深色的背景之中,大量的画面细节出现在画面的右边。保尔·杰克逊巧妙地让指挥大师的指挥棒指向画面左边,且指挥棒切出画面一部分,这样的布局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韵律美,观众的视线随着光线的安排由上及下从右至左移动,画面效果也达到均衡。这种用光带动画面韵律的做法还时常出现在保尔·杰克逊的水彩建筑画中,如作品《神的殿堂》,画面取自哥特式教堂的内部一角,画面的光源来自头顶上方,接近地面的建筑柱体颜色逐渐加深,在画面上犹如深色的箭头指向光源处,这使整幅画面充满了辐射性的律动感。

  二、光在保尔·杰克逊不同题材水彩画中的应用

  (一)在建筑题材水彩画中的应用

  作品《迷人的森林》(如图1)描绘的是保尔·杰克逊最喜欢的英国经典建筑之一——裴斯教堂的室内一角。巨大玻璃窗照进的光线使画面整体呈现上明下暗的特点,建筑顶端密如丛林的细节部分在光照下清晰可见,保尔·杰克逊细心描绘这些建筑细节,使之与建筑下端的概括墙面形成明显反差。这种疏密对比使画面产生了一种鲜明的主次关系。围绕在玻璃窗四周的暗色也衬托出玻璃的透明质感以及复杂的细节装饰。光在整幅画中起着引导的作用,牵引着观众的目光在画面上有序前行。

image.png

  (二)在风景题材水彩画中的应用

  光在风景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尔·杰克逊善于利用光营造水彩风景画中的空间感和氛围。如作品《圣德芭芭拉的日出》(如图2),画面截取晨光微露的时刻,远山在浅灰色调中由黄橙色渐变至蓝紫色,色彩的冷暖转化加强了画面的时间感。远山脚下叠加了一层稍深的山体颜色,随着空间的向前,起伏参差的树木又叠加在远山之上,颜色渐重,而色温也趋暖。近景则错落地分布着几棵深色树木,强烈的明暗对比拉大了画面的前后空间,最右方的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现出由暖变冷的深色。整幅画面围绕着阳光展开,自右上的暖黄渐变至左下的冷紫,明度也由近处的灰暗逐步过渡到远处的清亮,光在画面中无处不在。

image.png

  (三)在静物题材水彩画中的应用

  水彩颜料大多透明,因而在刻画大面积的深色区域时并无优势,但保尔·杰克逊在表现烛光效果方面十分出众。如作品《花火》,画面由两支点燃的蜡烛主导光源,灰暗的画面中高低错落地分布着五个玻璃瓶子,透明的瓶身映衬出复杂的环境。保尔·杰克逊加强了画面中央的明暗对比和冷暖反差,复杂的瓶身色块与画面边缘的大面积深色形成巨大反差,再加上前景玻璃在烛光映照下形成的暖色,与画面背景的蓝紫冷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整幅画由烛光形成了明确的视觉中心,也由烛光烘托出一种温馨氛围。

  (四)在人物题材水彩画中的应用

  作品《情歌》是保尔·杰克逊的一幅人物题材水彩画。画面罕见地采用顶光效果,最亮的光源打在最前方站立的大提琴手的头部,强烈的明暗反差使他从画面中凸显而出。台后的深色幕布将五位音乐人衬托出来。随着空间的远近分布,位于台上靠后位置的艺人逐渐削弱了光亮。顶光的安排压缩了画面的亮部区域,这使得整个画面都安静下来,与演奏情歌的气氛恰好契合。

  光在保尔·杰克逊的水彩画中起着统筹全局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构造画面,制造画面的视觉中心,还可以表现物体的体积与质感。除此之外,光对于营造画面氛围、增强画面空间感以及带动画面韵律感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