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作品《可惜没如果》文本与演唱技巧分析论文

2024-08-23 10:42:32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流行歌曲的魅力之一在于其强烈的感染力,歌手可以通过作品向听众传递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歌手能否通过歌词、编曲以及演唱技巧表达出歌曲内在的情感,也成为衡量一位歌手实力高低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将以林俊杰的歌曲《可惜没如果》为例,从歌词、编曲、演唱技巧等方面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及其演唱技巧。
流行歌曲的魅力之一在于其强烈的感染力,歌手可以通过作品向听众传递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歌手能否通过歌词、编曲以及演唱技巧表达出歌曲内在的情感,也成为衡量一位歌手实力高低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将以林俊杰的歌曲《可惜没如果》为例,从歌词、编曲、演唱技巧等方面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及其演唱技巧。
一、林俊杰及其作品《可惜没如果》
林俊杰是华语流行乐男歌手。2003年发行首张创作专辑《乐行者》。2004年凭借专辑《第二天堂》中的主打歌《江南》获得广泛关注。此后陆续推出了《因你而在》《新地球》《重拾快乐》等多张专辑,并在世界各地举办演唱会。
《可惜没如果》由林夕填词,蔡政勋编曲,林俊杰谱曲并演唱,收录在林俊杰个人专辑《新地球GENESIS》中,本意是想描绘和表达人生中不断错过的心情。林俊杰在创作出旋律后,邀请林夕填词。林夕以洗练的语言将“如果”与“现实”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并没有捶胸顿足的懊悔,而是萦绕着淡淡的不舍与可惜,更像是一段自省,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作品问世后,曾长时间占据流行音乐榜榜首。
二、音乐文本的编排剖析与情感表达
流行歌曲中具象的音乐文本包括乐谱和歌词,这些音乐文本可以具体到音符、节拍、音高等固定的音乐元素。一首作品如何将文本的情感通过歌词和音响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传递给听众,是我们要探讨的重点。
(一)歌词中情感的体现
歌词作为音乐文本的内容之一,是观众能够直观看到的。《可惜没如果》整首歌词以“假如”作为开头,以“可惜”作为结尾,在最初的预设中就注定了歌词中故事的结局。其中“应该”“倘若”“如果”等词都是假设性词语,但这种重复的同义词语加深了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歌词中不断叠加假设性词语,最后再用无情的现实击溃一切希望。
此外,另一层深意在于这首歌词看似通篇在写“遗憾”与“错过”,但实际是想写“当下”与“珍惜”。在经历过失去后,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并珍惜当下,不要重蹈覆辙。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遗憾和错过,但即便如此,还是要乐观面对生活,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勇于正视自己的内心。这才是歌词真正想表达的内容。
(二)作品结构与编曲分析
《可惜没如果》的全曲结构分为前奏、主歌1、主歌、预备副歌、副歌1、副歌2、间奏、桥段、副歌、副歌4、副歌5、副歌6、结尾。歌曲为4/4拍,属C调,是一首中速的流行歌曲。
1.前奏
作品的前奏只使用了钢琴一种乐器,采取的是简单和弦分解的织体形式,节奏型为前八后十六。前奏重复四遍,从第二遍末尾开始进行一个高八度的音域叠加,起到了情绪抬升的作用。而简单的和弦分解织体形式从听感上较舒缓、平稳,就像一个人将他的故事缓缓道来,为整首歌曲奠定了悲伤的基调。
2.主歌以及预备副歌
主歌延续了前奏的织体形式,以分解和弦的钢琴伴奏作为铺垫,引入人声。在主歌1段,歌手的演唱力度较轻,情绪偏向压抑、克制。主歌2段的前面部分模仿了主歌1段,但是在结尾的音高处理上相较主歌1段做了一个轻微的升高,伴奏的织体和前奏相比依旧没有变化。但是从预备副歌段开始,歌曲逐渐展开,音符之间的跳动变大,伴奏也融入了合成Pad的音色,歌手的情绪开始有所波动,歌曲开始向副歌推进。
3.第一段副歌
第一段副歌重复了两遍,较主歌增加了伴奏织体的厚度,在乐器上加入了弦乐,但是钢琴还是延续了主歌分解和弦的形式,并由大提琴担任演奏副旋律,两段旋律互相交织,像在进行一场对话。人声较主歌情绪波动更大,但是并没有达到顶峰。
4.间奏
间奏的伴奏织体形式较之前变得更加丰富,加入了负责低音部分演奏的贝斯,同时,新加入的鼓增加了歌曲律动,加入吉他扫弦作为节奏基础,钢琴的主导地位被弦乐占据,歌曲整体的律动在间奏部分完全发生了改变,开始往新的方向发展。同时得益于小提琴柔美而略显哀婉的音色,其所演奏的部分使歌曲悲伤的基调更加浓郁。
5.桥段
这一段在人声部分加入了和声。乐器织体方面去掉了弦乐、钢琴,只留下了鼓、贝斯、吉他,此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乐器是鼓,歌曲的律动性在桥段部分开始加强。在演唱歌词“成熟的我”“不过”时加重了鼓的力度,出现突然的爆发。
6.第二段副歌
第二段副歌进行了四遍重复,较第一段副歌的伴奏织体做了一个完全的“融合”。间奏部分出现过的乐器又重新加入这一段中。吉他负责扫弦,钢琴分解和弦,弦乐演奏副旋律,鼓负责节奏律动,贝斯负责低音。和桥段相比,人声和声也显得更丰富。在副歌4和副歌5的间隙加入电吉他,但是在副歌5段开始部分,编曲又变回主歌的人声加钢琴独奏的形式,这是为全曲最高潮的部分做准备。在副歌5的中段,全部乐器以及人声和声一同加入,情绪不断攀升,最终在副歌6段达到顶峰,这也是全曲人声和器乐情绪的最高爆发点。
7.结尾
结尾采取了首尾呼应的织体处理,由钢琴开头,也以钢琴结束,在演奏的力度上相对减弱,并且在最后采用了一个重音的发泄,像是给“我们”的故事画上了句号,也点明了歌曲的主题。
(三)编曲中情感的体现
一首作品的编曲往往能体现作者对音乐文本的解读程度以及自身的水平。对于这首歌曲的编曲而言,弦乐的运用是全曲最为出彩的特点。弦乐从第1段副歌加入,采用了大提琴演奏,在间奏部分变为小提琴演奏,在桥段部分暂时去掉弦乐,但在第3小段副歌部分重新加入,第5小段副歌开头又去掉弦乐,中段再加入。整首歌的编曲在弦乐音色的选择上,在弦乐加入和退出时间的选择上都非常巧妙,并且每一次变换都与歌曲的整体情绪相呼应。例如,第1段副歌使用大提琴是为了产生其与钢琴的“对话感”;间奏使用小提琴是为了烘托悲伤的基调;桥段部分去掉弦乐是为了突出律动的改变。由此看来,全曲的编曲中,每一个乐器的使用都是为歌曲情感服务的。创作者正是通过巧妙运用不同乐器的音响效果进行编排呈现他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歌曲《可惜没如果》中的演唱技巧
对创作者而言,音乐是他们内心情感世界的表达,是他们传递想法的媒介。创作者们通过将节奏、旋律、音色、音高等固定的音乐元素记录到乐谱上的方式来记录他们想要讲述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情感。
对观众而言,音乐是承载共鸣的媒介,他们会主动在音乐中找到并感受创作者以及表演者所传递的情绪,再结合自身经历,寻找其中的情感共鸣。
对表演者而言,如果把创作者比作编剧的话,那表演者就是一名演员,需要运用自己的肢体、唱腔或者演奏技法将编剧写的故事诉说给观众听,而创作者的作品就是他所阅读的剧本。但是,不同的表演者对于同一个作品也有不同的演绎方式。
由此可见,音乐文本中的情感表达与表演者的演唱技巧是相辅相成的。
(一)咬字
咬字是演唱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元素。歌手就像是讲故事的人,把故事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讲述出来,这离不开咬字的配合。同时,在演唱时,咬字的轻重和清晰程度会直接影响声音的音色。
这首作品的感情部分处理得如此细腻,离不开演唱者的咬字对音色的塑造。例如歌曲中的一句歌词“把该说的话好好说该体谅的不执着”一共出现三次,而每一次处理都不同。第一次,歌手并没有把歌词咬实,而是用一种类似连读的方式将这句歌词一带而过;2:58以及3:58再次出现相同歌词时,歌手都进一步加重了咬字。同一段旋律、同样的歌词,却能让听众感受到其中情感的递进。
(二)气声
气声指的是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息通过没有完全振动的声带发出的声音。一般这种声音多运用于歌手希望表达忧伤、哀怨等情感时。因为气息的流动,这种类似于窃窃私语并带着些许沙哑的气声能快速地帮助歌手将他们所要表达的情绪传递给观众。
在歌曲的主歌部分,演唱者就运用了这一种演唱技巧。主歌属于歌曲的开头部分,因此这时要像故事叙述者一般开始演唱,情感起伏不能太大。运用气声可以使音色偏于温和、亲切和自然,也可以使歌曲的主歌情感浮动保持在平稳的状态。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一演唱技巧时需要注意通过声带的气流不能过大,若通过气流过大,声带会为了去闭合而发力,导致出现气息摩擦声带的杂音。
(三)弱声
弱声是指发声时喉头保持在一种稳定状态,轻声唱歌的方法。演唱时声带不完全振动,所发音量小,声音通透。在演唱时鼻腔需要打开,并且根据歌曲的音高调整演唱时的共鸣。
在演唱歌曲的第1段副歌“不该沉默时沉默”“该勇敢时软弱”“不受情绪挑拨”的“默”“弱”“拨”等字时,演唱者都运用了弱声这一唱法。从音乐审美的角度而言,在歌曲的第1段副歌部分,无论是编曲的走向还是歌手的演唱情绪都还没有完全展开,所以演唱情绪不能过于强烈,需要运用弱声这一演唱技巧控制情绪与情感。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音高较高,共鸣腔体也应挂在头腔,否则音准会出现偏差,或者出现喉头外部肌肉紧张的情况。
(四)情感
情感是演唱的灵魂,加之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作品,能否唱出作品的真情实感并通过演唱获得观众的共鸣也是演唱成败的关键。对此,演唱者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验作品。演唱者应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个人信息和创作状态、歌词的主要内容、音乐的基本风格等角度入手,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体验,获得对作品的基本把握。二是剖析作品。剖析作品是指从音乐分析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从整体到局部,也就是乐段—乐句—音节的解剖,在明确每一部分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预估所需要用到的演唱技巧,做好技术方面的准备。三是试唱作品。演唱者可以先采用哼鸣的方式尝试演唱,验证前期的体验是否准确,技巧准备是否充分,并予以针对性的纠正和补足。通过一次次练习,不断完善对作品的理解,最终获得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的演唱效果。
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蓬勃发展与诸多优秀作品和演唱者是分不开的。《可惜没如果》感人至深的歌词,配以宣叙和抒情兼具的旋律,共同创造出这首难得的佳作。从演唱方面看,虽然流行演唱较为简单,入门比较容易,但同时它的上限也是无尽的。人人都可以演唱流行歌曲,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唱好流行歌曲。对此,林俊杰做出了示范。在他的演唱中,既有扎实和娴熟的演唱技巧,又有真挚的情感表达,是发自内心的吟唱。从这个角度看,作为一名流行音乐演唱者,对优秀歌手的作品进行分析,探索其音乐文本,挖掘其情感表达,并予以演唱技巧的修饰,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