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美丽乡村视域下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反哺——以傣族织锦文创产品为例论文

美丽乡村视域下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反哺——以傣族织锦文创产品为例论文

15

2024-08-23 10:35:51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传统村落作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保护传统文化与传承生态智慧的基石。江城县的整董镇传统村落文化是江城县文化体系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其中城子三寨以传统傣式建筑文化、傣族传统民俗文化、民间文学文化、民俗传统技艺文化、传统音乐文化、传统舞蹈文化、传统傣医药文化为大众熟知。本文在美丽乡村视域下,以傣族织锦文创产品为例,将村落文化传承与反哺作为重点,研究以文化为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路径,以期为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实践参考。

  传统村落作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保护传统文化与传承生态智慧的基石。江城县的整董镇传统村落文化是江城县文化体系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其中城子三寨以传统傣式建筑文化、傣族传统民俗文化、民间文学文化、民俗传统技艺文化、传统音乐文化、传统舞蹈文化、传统傣医药文化为大众熟知。本文在美丽乡村视域下,以傣族织锦文创产品为例,将村落文化传承与反哺作为重点,研究以文化为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路径,以期为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实践参考。

  一、研究综述

  传统村落是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现存比较完整,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社会、科学、艺术、经济价值的村落。整董镇城子三寨村是全县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古村落,仍保留着古老的傣家传统杆栏式木结构民居建筑风貌,城子三寨村传统村落拥有本民族文字、语言,和服饰、农俗、习俗,于2012年12月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其文旅产品输出明显缺失,目前能够销售的文旅产品仅为日常所见农产品、傣族服饰、风味小吃等,基本是市场上通见的,缺乏城子三寨传统村落自身的内涵、文化灵魂与精神,还缺乏刺激消费者购买的动力。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村落文化进行一次深入挖掘,完成从表层到内涵、从点到面、从单一到多元、从局部到系统、从固化到活化的全方位、多维度开发升级,将乡愁融入产品开发,提升传统村落农文旅产品及服务的品质,打造品牌特色,提高经济效益,反哺美丽乡村的建设。

  二、普洱市江城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现状

  (一)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

  整董镇传统村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且宝贵的村落文化。作为西南滇文化体系的一部分,特别是具有“一眼望三国”特色的边境县城,其是一方土地的综合载体,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沉淀、地域文化、民族习俗,同时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实用和教育价值,其区域传统建筑是最直接、最原生态的建筑形式,反映了整董镇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不可取代的研究价值。挖掘和传承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文化对推动村落文化发展、焕发传统村落文化生机、实现文化深层次价值的有机转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image.png

  (二)整董镇传统村落文化符号的挖掘

  1.建筑物及构筑物类符号

  整董镇拥有全县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古村落,其历史悠久、人文独特,保护古迹众多。傣族传统民居由最初的“叶棚架”、“杜妈庵”、杆栏式竹楼的雏形,历经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了短脊陡坡歇山屋顶的独特造型,在边境县域少数民族建筑风貌中颇为独特。此外,传统民居形式、材料、结构、色彩的统一性、连续性和视觉景观的完整性,完全可被用作织锦创作元素,以记录傣族民居的演变历史。

  城子三寨村域范围内有自然景观三只金鸭塘和人文景观城子三塔。丰收塔的塔身上段呈葫芦状,塔刹由宝瓶、银铃、风铃等组成,寓意为保佑老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贺井塔是一座葫芦状复瓶方钟式塔,青砖、傣族民间图案寓意来年家人更健康、更吉祥、孩子更美丽聪明、遇事能逢凶化吉。景宰塔的塔基呈正方形金刚宝座群塔,塔呈葫芦状,塔刹由宝瓶、银铃、风铎等组成,寓意为风铎保佑全寨人平安,寨子繁荣昌盛。相关人员将以上文化元素融入织锦创作中,不仅可以丰富创作内容,还可以提升织锦作品的传统文化内涵。这样的作品将打上整董镇的特色烙印,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村落百姓的家乡情怀,更是离家游子深深的乡愁。

  另外,城子山寨内部保存有召存信故居,这里依旧生活着召存信的后人。召存信故居一方面传承着传统村落文化,另一方面被作为党的爱国教育基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用于党员和民众学习他爱国爱家,献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崇高精神,也将成为传统村落文化的特色符号。

  2.民俗传统技艺类符号

  在多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整董镇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以勐桑洛爱情故事、三只金鸭塘传说的传播最为广泛。技艺精湛且内容丰富的傣族织锦、可爱实用的傣族竹编、柔情似水的傣族孔雀舞、动感十足的傣族大刀舞、多彩多样的民族服饰等民俗文化常常吸引着周围的游客。在政府部门持续推进“党建红”与“环境绿”的深度融合中,各项活动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完善,文化的内涵也得以丰富,特色民俗活动活跃了整董镇的传统村落文化,拉开了整董镇“净、绿、亮、美”的乡村新画卷。

  3.地域特色资源类符号

  江城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普洱、西双版纳、红河三个州市的结合部,生态环境优渥,动植物资源丰富。代表性的有望天树、红豆杉、海船、龙竹、木瓜、龙眼、栘依树、菩提树、西南桦、椿树、画眉、山鸡、猫头鹰、百灵、鹌鹑、布谷、啄木鸟、斑鸠等。这些动植物给织锦纹样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同时也成为传统村落文化中的特色元素。

  三、美丽乡村建设中整董镇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创新现状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整董镇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然而,当前整董镇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整董镇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充分,许多文化元素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深度挖掘和广泛的传承。此外,当前整董镇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方位融合,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多方面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和符合时代特征的推广手段,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整董镇传统村落文化,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整董镇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反哺路径

  (一)建立地方高校非遗工作室,推动传统技艺进校园

  整董镇传统村落文化需要当地政府和百姓承担保护传承的职责。建立地方高校非遗工作室,推动传统技艺进校园,需要地方政府和高校搭建沟通桥梁。

  江城县整董镇地处多民族融合之地,是通往东南亚的国门,且紧邻两所地方高校。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巨大优势,毗邻高校可为传统村落文化的创新提供众多高质量的人才智力支撑。相关部门通过与高校合作,可以借助其教学资源和科学研究力量,加强对整董镇传统村落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既可以体现地方高校为当地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地方传统村落文化的认知和保护传承意识。

  (二)打造特色小镇品牌效应,加深文化资源与织锦技艺创作多元融合

  整董镇可重点打造传统村落文化、边境文化:以特色符号为着力点,凸显传统村落文化特色;以织锦创作推广为切入点,打造“织锦上的村落”。用传统村落符号记录村落的发展演变历史,记录农俗文化、风土乡情、自然风光、特色舞蹈、动人传说等,彰显整董镇独树一帜的村落文化。此外,相关人员还可将村落文化与织锦深度融合,在丰富织锦创作元素的同时,梳理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并进行再创作、再传承,形成集文化、艺术、民族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品牌。当地政府还可以考虑配置对应的特色体验场所,如织锦体验中心、边境文化体验中心、边境风情民宿体验中心、边境多民族特色饮食体验中心、边境多民族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传统村落发展史馆等,让更多人了解到传统村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培养原生态代表人物,发动群众主动传承技艺

  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核心是人,同样,非遗传承的核心也是人,地方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整董镇中大多数传统技艺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考虑到这一特点,当地政府部门可充分利用“地方技艺达人”效应,让“达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高地方传统技艺的知名度。此外,传统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借助高等学校教育、非遗传习中心实践等方面的力量,让传统技艺更好地以“活态”传承。最后,相关部门还可鼓励当地大学生返乡创业,主动传承技艺,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四)建立传统村落文化和非遗文创合作机制,促成传统村落文化活态化推广

  文旅产品的推广销售不能仅依靠平面的、单一的方式进行。要想实现优秀的传统工艺品文化内涵最大化,相关部门必须做到活态化推广,将它们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地展现。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将民俗展演、传统技艺展示和数字化设计、短视频等现代化手段结合起来。例如,整董镇傣族织锦的保护推广可以通过举办非遗传承技能大赛的方式进行,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推广,增加网络投票互动环节,让游客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亲身体悟傣族织锦的魅力,还可创设网络云博物馆,展示织锦的制作过程,感受少数民族劳动智慧,体验传统村落文化的多彩,以此增加吸引游客的亮点,为文化推广发掘新的途径。

image.png

  (五)打造艺术村落,反哺村落文化

  《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指出,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下乡,促进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审美韵味,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整董镇村落文化打造的不仅是产业,还需要对文化进行全面有效的科学规划。相关部门应该找到村落最根本的原生文化历史的魂,充分尊重当地人们的意愿和初心,切实调动当地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此外,整董镇可以通过普及设计理念、培养设计人才、搭建设计平台等方式,为乡村提供持续的设计支持。如农产品包装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乡村文化艺术设计、乡村民宿设计、乡村品牌IP设计等,这样可以从村落文化的角度帮助乡村实现产业升级、环境改善、社会和谐等目标,增强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需从当地实情出发,建立地方高校非遗工作室,推动传统技艺进校园;打造特色小镇品牌效应,加深文化资源与织锦技艺创作形式多元融合;培养原生态代表人物,加强思想引领;建立传统村落文化和非遗文创合作推广机制,实现传统村落文化全面活态化推广;建立“设计介入、设计激活、设计赋能”意识,打造艺术村落,反哺村落文化。本文以整董镇为例,对边境小镇进行了一次全新探索,希望可以增强当地人们的文化自信,让传统村落重现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