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木管乐器演奏在音乐康养领域的教学路径论文

木管乐器演奏在音乐康养领域的教学路径论文

12

2024-08-09 10:48:4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快节奏的生活为城市中年轻人带来了许多压力和挑战,新现象产生新需求,当“压力”和“放松”成为这个时代的新母题,一批关注人们心理健康、疗愈康养类的产业开始涌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有关康养话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音乐康养作为一种独特的疗愈方式,无论是单成体系还是作为元素之一被用到其他综合疗法中,都广泛应用于康养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成都,出现了集音乐版权产地、音教培训基地、音乐康养产业三位一体的“音乐康养地”特色小镇,由此可见,这类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通过沉浸式音乐康养体验活动,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快节奏的生活为城市中年轻人带来了许多压力和挑战,新现象产生新需求,当“压力”和“放松”成为这个时代的新母题,一批关注人们心理健康、疗愈康养类的产业开始涌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有关康养话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音乐康养作为一种独特的疗愈方式,无论是单成体系还是作为元素之一被用到其他综合疗法中,都广泛应用于康养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成都,出现了集音乐版权产地、音教培训基地、音乐康养产业三位一体的“音乐康养地”特色小镇,由此可见,这类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通过沉浸式音乐康养体验活动,用音乐来缓解与放松身心、治愈心灵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木管音乐作为器乐演奏式音乐康养中的重要乐器,在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文章以木管教学为切口,并结合理论及实践特点,对木管乐器演奏在音乐康养领域的教学路径进行初探。

  音乐康养学科教育现状

  一、国外概况

  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探究明白,音乐康养和音乐治疗到底是什么关系?业内很多人将其看作是同一概念,但要强调的是,音乐康养除了更加看重人们的情绪变化外,从场景类别上来说,音乐康养比音乐治疗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局限于医疗环境,在瑜伽馆、冥想中心等非医疗环境中也可以应用。所以,从现有资料体量来看,以音乐治疗为切口进而探讨音乐康养相关课题似乎更加容易一些,所以,在本文我们将其按照同一概念进行讨论并延伸。

  1944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将音乐治疗正式作为专业学科进行人才培养,这是一门音乐、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也已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边缘学科。据悉,1974年美国音乐治疗联合会成立至今,全美各州的音乐治疗协会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职业标准。在美国,以纽约大学为首(2023美国该专业研究型大学排名前四的高校分别为:纽约大学、天普大学、堪萨斯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已经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并且深受音乐留学生的欢迎。

  韩国首尔淑明女子大学早在2011年便承办了第33届世界音乐治疗大会,会上著名音乐治疗专家、纽约大学教授Alan博士作了主旨演讲,并有来自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慕尼黑大学、英国圣德兰大学、法国里昂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世界高校的1500余人的专家学者和专业学生前来交流与学习。会上还公布了相关数据,即截至2010年,世界范围内开设音乐治疗专业教育的大学(研究机构)达到1000所以上。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二、国内概况

  受不同的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医疗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影响,加上各国专家开展音乐康养领域及具体康养方法的不同,所以产生了不一致的定义,在我国是这样定义音乐康养学科的:它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是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如今,伴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音乐康养已经发展成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无论是国内、国外高校还是相关社会机构都争相发展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或开拓此类的社会服务。

  从1991年开始,中国音乐学院张鸿懿先生开创“音乐治疗”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由于该专业有着适配性较高的特点,所以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截至2017年,国内开设音乐康养专业高校超过17所,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教育的高校近百所,中国本土音乐康养专业人才培养超过1600人。2018年开始,教育部就将其定为特设专业,为了满足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并且目前已有北京、四川将音乐康养纳入了医保。截至2023年12月,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开设音乐康养专业的高校数量增加到了20所。

  木管乐器演奏在音乐康养领域教学路径初探

  1922年10月,穆志清先生任教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把单簧管正式推上了高等教育的舞台,老艺术家们的传授推动了我国单簧管的教学发展。转眼,单簧管教学体系的发展已经在中国高校延续了百余年的时间,面对新时期背景下的新矛盾,现今的单簧管教学已不仅仅是对理论和演奏方法的探索,还要运用该乐器现有的理论和实践优势解决社会面临的公共问题。木管音乐作为器乐演奏式音乐康养中的重要一环,本身还具有音乐表现力丰富、音色细腻多变、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等其他器乐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当中发挥的作用,所以,如何规划和进行该领域的系统性教学是亟需落脚和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完善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只有当学生在理论方面认同时,才会在日常学习中实践并探索可行性的“方法论”。

  在世界范围内,音乐康养在不同的国家已经成为由音乐、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临床医学专业等学科组成的独立学科。作为一门发展成熟的边缘学科,音乐康养课程的开展需要音乐康养基础理论、音乐康养评估、音乐理论、音乐史、音乐心理学、神经学、人体解剖学、统计学、治疗性音乐技巧(吉他、键盘、声乐、打击乐、指挥、即兴伴奏等)等学科方面的扎实理论支撑,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时构建一个完善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此外,除了涉及的上述音乐康养类的相关理论外,学生还需要更加深入了解单簧管演奏相关的基本乐理知识和声织体、曲式结构、作品创作所处的时期及同时期文学、美术学等其他学科的历史特点。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1.专业课(必修课):a.音乐治疗基础理论b.音乐治疗临床应用c.音乐治疗方法(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即兴式音乐治疗方法、再创造式音乐治疗评估方法)d.临床实践e.毕业实习;2.专业基础课(必修及选修):a.音乐心理学b.临床实用音乐技能(声乐、吉他、钢琴即兴演奏)c.奥尔夫教学法d.变态心理学e.医学心理学f.中医学概论g.生理解剖h.发展心理学;3.音乐基础课(必修及选修课)a.视唱练耳b.钢琴c.声乐d.和声e.曲式f.西方音乐史;4.文化课(按照学校统一规定安排);5.毕业实习6个月。(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教务处)

  通过中央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此课程非常重视理论基础的培养,以上的课程设置对音乐院校开设木管演奏音乐治疗课程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此外,音乐康养的理论方法以和单簧管演奏理论的要点相互融合,构建一条在单簧管教学领域中能够解决对口问题的理论体系,是当下木管演奏音乐治疗教学中需要面对、解决和发展的方向。所以,掌握音乐学、心理学、医学和音乐康养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后,方才具备音乐康养方面能力的一步,音乐康养专业学生需要学会以音乐为媒介来连接、激励和治愈他人。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对促进知识的全面、综合性吸收以及对演奏者准确把握音乐康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二、加强木管即兴创作演奏技术教学

  即兴演奏是一种由康养师按照一定的技术引导患者随心所欲的演奏模式,在即兴演奏的音乐康养过程中,康养者可能完全处于自由状态,也可能是在由康养师设定的某种规则、结构、联想、形象、情绪或故事等主题下进行自发性的演奏或肢体动作以及口头表达,康养者可以在音色、时值、强弱、速度等方面进行变化。

  音乐康养中,木管即兴创作演奏大体上可分为一个音符的即兴演奏、两个音符的即兴演奏、三个音符的即兴演奏、四个音符的即兴演奏、不协和的技术演奏以及歌曲即兴伴奏技术等。并且在演奏过程中治疗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经验脱离现有音乐康养规则进行即兴创作部分,可能那些“神来之笔”能够成为唤醒康养者某些情感的“一剂良药”。

  想要培养学生通过木管音乐对康养者的情绪做出正向干预,做一名专业能力强大的音乐康养师,在教学体系设置中则要求教师格外重视学生木管即兴创作演奏技术方面的教学。作为属于理论与实践并存的课程,使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音乐的性能和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等。

  三、重视音乐康养理论和实践下的体验式教学

  在追求沉浸式体验感的商业消费时代,“体验式”概念同样可以引入木管音乐的教学体系当中。高校在进行木管音乐教学时,可以借助多种外界方式,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是多媒体方面的运用,如果在进行木管音乐康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利用直观的视频形式打造互动感十足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音乐的兴趣,还可以引发其对专业的思考,将被动学习积极变身为主动参与学习,最终获得学习能力上的提升。

  其次,可以木管的乐器制作实践为依托,从而培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通过对不同材料的触摸和声音感知,了解到制作木管乐器的材料性质与声音的关联性,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这也有利于学生在作为治疗师时对于乐曲演奏的把控能力。

  最后,音乐院校可通过开展系列唱游律动活动,在轻松的交流和自由的音乐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好地释放和表达自我,从而再反向促进木管专业学生的音乐语言表达能力。

  当下,我们音乐院系完全能够利用自身师资和硬件设施开设木管演奏音乐治疗的相应课程,还可联合附近医学院校的师资和硬件资源开设相关医学方面的课程。也可以这样说,目前,我们高校音乐院系完全具备了音乐康养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条件。

  教学路径研究意义

  目前来讲,我国高校就业形势严峻,相关报告显示,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不足六成,这一现象在木管音乐演奏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音乐康养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研究方向,会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新的指引方向。在西方发达国家,音乐康养师通常在精神科、老年病、儿童特殊教育、儿童孤独症、外科手术、分娩、癌症、监狱,以及心理治疗等领域工作。笔者认为,音乐治疗在国内仍然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从过去单纯只重视生理器质病变转变为人文关怀与医学并举的观念。未来十年,国内的音乐康养专业人才必将供不应求,工作环境会宽泛得多,医院、诊室、学校、社区都可以作为治疗的场地,就业前景比较广阔,未来发展空间大,尤其是健康养生企业的亚健康音乐调理机构,需求量会更大。此外,如果考取该专业的研究生学员还可进入高校当该专业老师。

  毋庸置疑,我国音乐康养专业的人才培养刚刚起步,尤其是在木管音乐演奏方面,规范科学的音乐康养临床实践系统也仍有诸多空白点。综合上述事实,基于木管乐器演奏背景下建设的音乐康养教学体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具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