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美育背景下课程思政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性路径论文

美育背景下课程思政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性路径论文

25

2024-08-07 11:24:5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学生从小学就会接触“美”的概念,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自身审美会不断产生变化。所谓“美育”,就是指对于审美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艺术类专业中是尤为重要的。作为艺术类专业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认知,结合好自身专业特点进行具体发展。对教师而言,则需要在美育背景下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教师需要将学科教育与审美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不断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积极性,为我国艺术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做到美育与专业相结合,更要结合好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对教学进行创新。随

  学生从小学就会接触“美”的概念,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自身审美会不断产生变化。所谓“美育”,就是指对于审美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艺术类专业中是尤为重要的。作为艺术类专业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认知,结合好自身专业特点进行具体发展。对教师而言,则需要在美育背景下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教师需要将学科教育与审美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不断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积极性,为我国艺术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做到美育与专业相结合,更要结合好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对教学进行创新。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不断发展,课程思政逐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融入。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并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课堂特点及教学要求,深挖教学作品,引发学生讨论,为学生创设思想发展的课堂,并结合学科特点举办相关活动,在学生发展艺术的同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高校钢琴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相对固化

  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自身较为熟悉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对音乐的创新性发展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诚然,专业特殊性对于面授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在艺术类专业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新兴事物展开课堂教学,为钢琴教学注入新鲜活力。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代相契合,在时代发展中找到培养学生的良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师可以借助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进行教学,切实做到“立德树人”。教师也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探索新时代适宜的教学模式,如借助微课展开教学或进行混合式教学等。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二、实践教学资源有限

  在进行钢琴教学过程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并对自身美育进行培养。在综合类高校中,学科实践教学资源并不十分丰富,无法完全满足学生进行学科实践的需要。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规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艺术审美培养也就不到位。由此,作为高校,需要根据学校发展安排进行学科资源的配置,教师也需要结合时下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引进,不断加强教学资源配置,为学生积累更加厚实的学习底蕴。

  三、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结合不到位

  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存在教师与学生对于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不到位,更加倾向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爱国精神及德育的培养。艺术类学生中经常出现“艺术至上”“音乐至上”的理念,对于国家及社会的尊重也需要“往后排”。这是思政教育不到位的表现。作为高校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提高自身思想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结合课程思政展开有效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美育和德育,弘扬中华民族美育精神。

  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钢琴教学的意义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同时也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高校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钢琴教学也需要从德育层面对学生展开教学。艺术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艺术人才的重任,同时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任。作为高校,在展开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好新时代新思想,结合前沿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创新,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切实做到“学艺先学德”,为国家及人民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状态进行政治教育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入,促进学生坚定思想,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美育背景下课程思政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性路径

  一、结合传统文化,进行钢琴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值得学生学习和发扬的艺术作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对于国民精神的培养也在逐渐发力,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真正认可本民族文化,喜爱本民族文化。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数据进行了非常有效的结合,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今非常多的年轻人都愿意在生活中采用民族文化元素来为自身生活增色。高校学生更是年轻人中的重要力量,作为高校教师,需要抓住年轻人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心,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良好结合,将民间歌曲、小调等融入高校钢琴教学当中去,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

  民间歌曲、小调等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之一,也是反映人民生活的意识形态之一。将这一特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活跃度,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和对于生活的认识。在甲辰龙年(202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钢琴家郎朗演奏的曲目当中就有由民间作品改编而来的作品,是由《送情郎》等多首东北民歌重新进行编排,融入了钢琴、唢呐等多种乐器进行演奏,结合舞美等呈现出来非常好的视觉及听觉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民间作品融入其中,为此,教师需要对大量民间歌曲、小调等进行收集与整理工作,筛选出适合课堂教学的曲目并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民间作品进行改编,并在改编过程中感受作品的魅力。音乐的魅力是非常直观的,不同的乐器能够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钢琴知识的学习,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其他乐理知识及乐器知识的调动,从而不断增强创作能力,为学生从事音乐创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可以结合戏曲展开教学,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如何将戏曲进行传播和弘扬也是新时代戏曲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作为高校音乐教师、音乐工作者,需要为音乐发展做出努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编,也可以结合新兴艺术形式进行创编。如将豫剧、秦腔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钢琴演奏进行有效融合,必然能呈现出不一样的视听盛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离不开年轻一代的艺术工作者们,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必须更加重视,切实落实课程思政教学。

  二、结合红色作品,进行钢琴教学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红色钢琴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作为新时代学生,如何提高自身思想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及活动中融入好课程思政思想,结合红色钢琴作品进行专业教学,做到思想、专业“两手抓”。教师需要结合新时代发展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活力。

  红色钢琴作品具有非常明显的“红色”特点,这些作品中蕴含着***及中国人民一步一步走向如今的发展阶段的声音,是人民思想觉醒的见证。在钢琴教学中,红色钢琴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教学价值。不仅在于作品演奏技巧,更在于作品中蕴含的红色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觉醒的精神,也是新时代学生必须传承和发扬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既往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欣赏和学习教师教学之后才会进行练习,这在无形之中“打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新兴教学方式,如微课展开教学。教师预先准备好微课内容,在下一节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将微课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需要通过自学对于作品的演奏技巧进行初步掌握。在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组队练习,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进行“帮扶”,也可以组队形成良性竞争,在课堂演奏中不断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以督促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以良性竞争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好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展示作品背景的影视资料,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氛围当中去。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学校音乐节举办钢琴演奏会或演奏比赛等,以红色作品为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三、创新课堂方式,进行钢琴教学

  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想要进行创新,不仅需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同时需要抓住学生的学习需求点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充实课堂教学。同时,教师需要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倾听学生诉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学习状况及学习兴趣展开调研,在高校中进行教学创新,调研是不可或缺的。新时代的学生对于艺术的创作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不仅在于钢琴演奏方面,与其他艺术专业的跨学科合作也能给予学生艺术创作的刺激,同时培养学生跨领域的创作能力。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也具有较强的探索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大胆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可以预先安排好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组合作,对相关曲目进行演奏和改编,可以不限于本领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字音乐软件进行音频编辑等等。教师可以每节课为学生教学预留一定时间,在剩余时间中对本节学习内容进行补充。这样的培养方式更加适合新时代的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作品的改编、创作与演出,会让学生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领悟,更能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四、完善评价机制,进行钢琴教学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新时代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对学生的专业技巧进行评价。每个人对艺术的领悟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长于演奏,有的学生长于创作,还有的学生长于艺术点评等,这些都是学生的成长积累。

  在建立评价机制时,教师需要进行全方面的考量,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还需要关注学生政治思想的发展。既往评价机制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于学生思想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在艺术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融入课程思政,在评价当中也是同样。同时,评价应当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也应当采用更多发展性、积极性评价,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每个学生在钢琴专业方面的造诣都是不同的,作为教师,需要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挖掘学生身上的艺术闪光点,并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培养。在评价时,教师应更多鼓励学生进行更多创新性尝试,对自己的艺术表现力进行培养,鼓励学生展现自我。艺术有时候是孤独的,学生在漫漫长路上也许要一个人独行许久才能看到光明。作为教师,需要更多从旁鼓励,坚定学生的艺术之路的信念。教师也需要从学生的评价反馈中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本文由结合传统文化进行钢琴教学、结合红色作品进行钢琴教学、创新课堂方式进行钢琴教学、完善评价机制进行钢琴教学四方面阐述了美育背景下课程思政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性路径研究。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育本身出发,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始终,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及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审美,为学生长远的艺术发展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