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科技馆展览设计过程中甲乙方的认识差异及原因分析论文

科技馆展览设计过程中甲乙方的认识差异及原因分析论文

5

2024-07-15 09:23:4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馆新建、改扩建均呈现增长的态势。但目前各馆多存在千馆一面、内容枯燥等问题,造成这种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与各场馆的前期展览设计有很大关系。本文对甲乙双方在展览设计过程中的认识差异和造成的后果,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集中进行分析讨论。虽然学界关于科技馆内容建设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笔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鲜有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的。基于此,本文也对探索和优化科技馆的内容建设流程以及处理好甲乙方合作关系,给出了一些思考性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科技馆新建、改扩建均呈现增长的态势。但目前各馆多存在千馆一面、内容枯燥等问题,造成这种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与各场馆的前期展览设计有很大关系。本文对甲乙双方在展览设计过程中的认识差异和造成的后果,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集中进行分析讨论。虽然学界关于科技馆内容建设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笔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鲜有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的。基于此,本文也对探索和优化科技馆的内容建设流程以及处理好甲乙方合作关系,给出了一些思考性的建议。

  一、科技馆展览设计流程与管理模式

  科技馆是政府和社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和活动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实施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是科技馆的核心功能。中国科技馆新馆筹建初期,特邀请国际科技博物馆顾问委员会主席伯纳德·希尔来华,介绍发达国家博物馆、科技馆的展览设计基本流程,即理念研究—展示内容研究—展品设计,简称为展览设计“三部曲”。2007年1月,中国科技馆发布理念研究报告,对三部曲进行了优化和阐释。

  2011年3月,“科技馆创新展览设计思路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发布了研究报告,在上述版本的基础上,细化编制了三部曲展览设计程序,并将“展示方式设计”细化为概念、初步和深化三个阶段,后续国内科技馆展览设计基本依此程序进行。由于人力资源和专业水平限制,建设方通常不会在第一、第二阶段投入很多,通常围绕第三阶段进行,并将制作与深化设计合并。

  二、科技馆展览设计过程中甲乙方的认识差异

  科技馆的建设主体包含全程参与者和阶段性参与者。其中,甲方人员构成相对复杂,乙方人员构成相对简单。除了官方规定的目的,参与主体——建设者、审核者、评价者都有其自己的认知,而甲乙方的认识差异也极大地影响了展览效果和项目进度。(表1)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一)定位较高&立足实情

  甲方对科技馆的定位较高。近几年绝大多数新建省级馆在展览内容建设的招标文件中都要求做到“国际一流”,绝大多数新建一二线城市规模科技馆都要求做到“国内一流”,可以看出“全球首个”的标签颇受青睐。

  某一线城市的新馆定位:打造全球首家××创新科技馆!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体现××特色、××平台、中国范例、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体验式、现代化的科学探索中心和公众创新中心”的新一代科技馆。

  某省级馆定位:坚持“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努力打造地标性科技创新展馆,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作用,推动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但无论国内外,对“一流”均没有统一的标准或定义。如果非要给“国际一流”一个样板,科技馆从业者心中会有基本一致的答案,而这个榜样,并不仅仅拥有雄心壮志或喊口号便可企及。

  乙方单位对定位的认识通常基于客观规律:欧美科技类场馆起步比我国早一百三十多年,国内科技馆建设才短短三十多年,只要能做到在某些点“不一样”就是成功了,不必强求一流。定位较高和客观认识的冲突直接反映在具体工作中的评价分歧,积累一定时日,必然影响项目进度和成果质量。

  (二)目标较多&限定设计

  从科技馆建设招标文本中可以看到,除了定位较高,还存在目标较多的问题。

  某省级新馆的建设目标:要打造成省级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某省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和地标性的科技创新展馆等五大目标。

  某地级市的建馆目标关键语句摘录:努力建设一个拥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科技内容的,不同年龄都能有兴趣和收获的,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令人耳目一新、历久弥新的科技馆;要立足××、辐射周边,与周边城市科技馆错位发展建设,成为××地区科技文化旅游新地标。

  目标已成为排比口号,五个都嫌少,十个不嫌多,但最终很难评估是否达到。不可评估促使口号式目标成了惯例,造成科技馆行业普遍目标又高又多的现状。

  乙方理解展览是一项“限定设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限定的空间中、在规定的选题范围内、在各种标准规范的框定下的视觉传达。对于有多个建设目标时,要进行优先级排序,将最重要的放在首位,确保在工作中有明确的方向和重点。

  (三)监督管理为主&创意设计为主

  国内很多地区科技馆由地方科协负责建设,团队人员除了前期立项工作外,整体建设工作几乎全部委托乙方完成。在这种模式下,甲方主要负责监督品质和项目管理,就是提要求、催进度,而乙方则要负责创意类的内容策划、效果图及施工图绘制及整体造价等工作。

  创意类工作,包括内容设置、效果呈现、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等,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每张图的呈现包含了构图、色彩、质感等多要素,需要时间打磨;从内容到形式的和谐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也需要花费时间。相比之下,提意见和催进度以文字为主,确实要比出创意方案快得多。因此,双方在时间进度上的冲突是明显的,甲方认为乙方改得太慢、进度延迟,乙方认为给的时间太短、要提供的文件太多。

  三、产生上述认识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各自立场不同

  甲方自上而下包含各级领导、专家和建设成员。他们可能把科技馆项目当作城市的面子工程,普通成员则把它当成个人业绩,无论是谁都不会拒绝一个高定位、多目标的建馆规划。至于真正的建馆目标——科学普及,当然是绝对正确的,但现实效果很难评判。乙方的双重角色分别是企业和个人,企业追求利润,个人追求绩效,二者也都看重成就感,所以共同诉求就是立足项目实情,又快又好地完成,而并不在意甲方所提出的那些宏大目标。

  (二)对项目要求的视角不同

  甲方往往是内容先行,更倾向于把它上升为一个多功能平台,凸显科技馆与科技发展、社会变革之间的关联,除了要打造公认的“三基地一平台”,还要赋予其更多的潜在功能,这些在意义层面的雄心勃勃,有时只是理论设定。乙方因追求又快又好地完成,更关注与展览密切相关的技术要点:展览面积是多大?可利用层高是多少?厅内是否有特殊区域?消防设施的位置都在哪?总造价是多少?这些要点也都直接指向了一个事实:任何展览都是“限定设计”,不可能同时承载很多目标。

  可能甲方的要求及表述都是比较抽象或原则性的,没有关注要采用的技术方式、表现风格等,而乙方为了盈利及声誉必须要考虑如何落实。加之彼此沟通较少,乙方对于这些要求的相关基础背景的思考不够充分,往往会按自己的理解考量。同时,甲乙双方亦缺少努力改变这种差异的意向。

  (三)专业素养不同

  乙方成员的专业主要是展陈设计,而甲方成员里展陈设计专业人员有限,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更缺乏。通常看来,甲方认为展览是“对内容的形式化”,乙方则认为,展览是综合视觉艺术,形式即内容。

  正是专业素养的差异,造成了甲乙方对展览认识的迥异。甲方常常认可“专家说得对”,是设计者“没有把专家提出的内容表现好”。而在乙方看来,一套负责任的设计成果都要经过反复斟酌,力求调和内容和形式、体现各级领导的关注点、融入各位专家的意见,并尽量令色彩、结构和谐统一,确实不能强求完美。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四、科技馆展览设计流程的优化建议

  科技馆展览设计全过程所涉及的工作千头万绪,但设计工作无疑是最核心的。我们如果想建设出与欧美比肩的科技馆,就需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核心工作上。笔者建议通过优化建设流程,规避人为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建设者的主观能动性。

  (一)实事求是地表述定位和目标

  纵观世界科技馆发展历程,科技馆的产生是为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是让公众了解科学,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场所,这应是科技馆建设的根本目标。任何一个馆的建设都应客观看待国内科技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综合考虑观众需求、地域特色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定位和目标。只有实事求是,并在合同中尽可能保证项目指标设定的合理性、可考核性,才是科学的做法。

  (二)把工作重点放到核心上来

  目前,科技馆展览设计流程通常包含了频繁的汇报、各种文件的反复提交、密集的时间进度把控。有的项目甚至是一周一沟通、两周一汇报、每月提交一次全套文件,这些主要是资料整理和美化工作,却需要占用相当时间。监理主要承担了流程管理的角色,但常常制定过于烦琐的节点,本意是把控品质和进度,却适得其反,往往迫使乙方团队因匆匆应对不必要的检查而在设计工作上力不从心。建议紧抓要点,减少不必要的汇报和资料提交。

  (三)合理组建专家顾问团队

  所谓术业有专攻,行业专家和顾问的经验和知识的确是非常宝贵的,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也多受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工作经历。专家团队成员应不限于学科类专家和行业专家,尤其应重视邀请亲身从事展览设计的专业人员加入。在保证内容科学性的同时,不偏离展览的视觉艺术属性,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四)甲乙双方不断学习提高,互相理解,换位思考

  甲方作为项目的发包者,需要掌握更多的展陈技术专业知识,尽可能认真思考乙方的设计思路;乙方作为项目的承接者,需要加强科学素养。甲乙双方在提出自己的要求或诉求时,需要换位思考,注意言语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只有互相理解,平等、友善地充分沟通,才有可能落实展陈目标,打造一流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