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电影游戏的剧情叙事模式与游戏性设计论文

2024-07-12 10:00:4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互动式电影游戏是一种多媒体娱乐形式,巧妙融合了电影和游戏的元素,为玩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沉浸式体验。本文基于案例分析法与文本研究法,通过分析互动式电影游戏的剧情叙事模式与游戏性设计,进一步探究互动式电影游戏的剧情叙事与游戏性的展演模式、设计与融合,发掘互动式电影游戏的特点,对研究我国互动影游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互动式电影游戏是一种多媒体娱乐形式,巧妙融合了电影和游戏的元素,为玩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沉浸式体验。本文基于案例分析法与文本研究法,通过分析互动式电影游戏的剧情叙事模式与游戏性设计,进一步探究互动式电影游戏的剧情叙事与游戏性的展演模式、设计与融合,发掘互动式电影游戏的特点,对研究我国互动影游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凭借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和游戏逐渐消除彼此的边界,电影与游戏不断有着深度融合的趋势,互动式电影游戏应运而生。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互动电影游戏的剧情叙事模式的研究仍然较为有限,同时游戏性又是互动式电影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要让玩家“耐得住性子”玩游戏,不乏趣味性与沉浸感的游戏性设计才能使得电影剧情叙事有的放矢,游戏性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电视艺术理论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从历史来看,电视艺术理论完成了自身独立性的探索;从现实来看,电视艺术理论又遇到新的媒介生态变化的挑战。了解互动式电影游戏的叙事模式与提升游戏性设计有利于为我国电视艺术理论添砖加瓦,突破我国当前电影电视的媒介生态困境,为提升电影与游戏作品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南。
一、互动式电影游戏中的剧情叙事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子游戏进入了飞速进步的关键阶段。对剧情的改编是让影视作品融入电子游戏的主要手段,因此互动影游的剧本与影视作品有着独特的联系。对于剧情的叙事模式,可以归纳为网状叙事与情感传达。
(一)从线性到非线性的网状叙事
这一模式是从单线性模式发展而来。线性模式是最基础的形式,表现形式为普通的电视剧、电影,大致结构为起因、发展、矛盾、结局,这种“从头到尾”的讲故事般的剧情叙事。在网剧表达中,在网状逻辑内部加入了交叉剧情,编写比等差分支逻辑更复杂,多个分支给予玩家更为多样的选择,也可导向更多不同的结局。互动式电影为丰富游戏性与剧情的生动性,会设计出更加丰富的剧情,引导玩家不断重复游玩以体验不同的剧情走向,突破了传统的单线性叙事,因此互动式电影游戏的剧情叙事模式转为网状模式。
互动式电影游戏开发商推出的互动式电影游戏《底特律:成为人类》成为互动式电影游戏的杰出代表之一。该游戏突显剧情叙事多线程设计,而并非专注于电影视觉特效冲击。游戏中的三段互相穿插的剧情故事交织成主线情节,引导玩家在2035年的底特律不断探索并做出影响剧情发展的抉择。在常见的“电影化线性叙事”的游戏中,叙事连贯性易受到中断,即玩家的操作会使得游戏失败并需要重新读取存档来回溯进度。因为玩家的操作使得一名主角的故事中断不会影响游戏继续,实际上玩家还可以操作另外两名主角进行游玩,游戏世界本身将依然发展。
(二)情感共鸣
情绪的传达是剧情叙事的最终导向,如何向观众和玩家传递情感是影视作品制作的因由与能量之源,这同样也是互动式电影游戏抛开游戏性设计的另一种最主要的传播特征。在互动式电影游戏中,玩家自身成为英雄,游戏主角的旅程属于玩家个人,将玩家主动纳入主角第一人称的内视角,玩家所获得的是一种情感代入式的主观游玩体验。在互动的过程中,玩家将角色的情感融入自身,使得自身与主角实现了情感交融。玩家与主角踏足高山雪原,将主体性世界与客体性的“本我”融合。玩家的现实自我在互动影游中转变为一种数字化生命注入游戏角色体内,玩家能够亲身体会到角色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这个过程更像是对心理科学的深度探查。这种互动体验使得玩家不仅感知到故事中的情感,更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
互动影游所带来的这种情感共鸣,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情感共鸣本身涉及感觉、思考、记忆和经验等多个层面;从艺术的角度审视,情感共鸣刻画了主体与客体的融合;从哲学的角度审视,情感共鸣不仅确定了自我存在,同时也确认了角色的存在,升华了“子非鱼”的哲学思考。
《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就是很典型的传递情感共鸣的互动式电影游戏作品。这种将剧情叙事变成个人化的方式,使得玩家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通过与女主角的互动来切身感受,引发了诸多单身男性对“谈一场赛博恋爱”的情感共鸣。
二、互动式电影游戏中的游戏性设计
电影与游戏是两种重要的数字媒体艺术形态,它们均将运动影像作为内容传播的载体,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与游戏的相互借鉴与交融成为行业重要趋势。游戏性是指在电子游戏中,玩家与游戏系统进行互动的整体体验和动力。在互动式电影游戏中,游戏性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为这类游戏强调玩家对游戏世界的影响,他们的选择和行为将直接影响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玩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反客为主”,且话语权得到凸现。在互动式电影游戏的技术更迭与展演形式不断发展的同时,游戏性融入互动式电影的过程中的特点也逐渐浮现。
(一)具身化互动
“具身”一词最早在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中得到系统化的阐释,他着重强调身体地位,反思并重新构建身体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并非世界的“镜像”,而是身体构造和身体感觉运动系统所塑造的。在互动式电影游戏中,“具身”概念得到了深刻体现,主要体现在“操作与反馈的连接”与“身体感知与虚拟世界的交互”两方面的巧妙结合。
一方面,操作与反馈之间的紧密连接是通过玩家的实际操控来推动游戏剧情发展的一种深刻体验,游戏在玩家进行操作时会迅速提供即时反馈,使其感受到操控角色的生动感。当玩家按下控制器上的按钮或进行手势操作时,游戏中的角色会迅速做出相应动作,让玩家感到他们的行动直接影响着游戏的进展。一方面,身体感知与虚拟世界的交互是通过技术手段使玩家在虚拟环境中更自然地感知和互动。互动式电影游戏支持使用体感设备,这样的技术能够模拟现实中的动作,使玩家在虚拟世界中的角色能够模仿其实际的身体动作。通过触觉反馈设备,如震动手柄或触摸屏,玩家能够感知到游戏中的触觉反馈。
《底特律:成为人类》的游戏性设计非常成功地将玩家“身体在场”的沉浸式游戏体验感释放至最大,使得玩家操作与反馈之间的身体感知与虚拟世界近乎完美结合,玩家需要使用手柄进行角色的各种具体行动,如拿取物品、行走、开门等。这些操作是基于屏幕上角色的身体位置的,在特定场景中,玩家通过手柄进行操作。这些手柄按键并非旨在挑战玩家的操作水平和反应速度,而是通过操作按键在角色与玩家之间建立一种身体上的连接。这样的设计使得玩家更深度地融入游戏体验中,提高了角色与玩家之间的身临其境感。例如玩家在第一章中需要通过旋转手柄以模拟“开门”的动作。这种设计使玩家能更贴近角色的行动,玩家以“具身”化的方式介入,凭借控制器完成了从传统电影的观影者到玩家的身份转化,使得玩家与主角共同演绎了一场现实世界与赛博空间的“舞台秀”。
(二)空间化场景探索
大部分互动电影游戏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玩游戏”与“看电影”两个层面。在“玩游戏”部分,体验者可以在有限的区域内自主探索叙事空间;而在“看电影”部分,体验者仅能被动观看叙事空间,跟随着影像的发展。探索游戏场景是能够最大程度丰富互动式电影游戏的游戏性,在游戏中,玩家可探索的游戏场景包含了许多交互性元素,例如可以标注与标记等,引导玩家更好地了解游戏的目标和可能的探索方向。
互动式电影游戏《奇异人生》主要围绕经典的美国校园文化展开,设计了如学校教室、走廊、卫生间、校园操场、学生宿舍等场景。玩家可以控制主角漫步在校园中,既可以与场景内出现的其他同学一起交谈,也可以使用照相机拍下校园中独特的景色,还可以通过阅读校园内张贴的海报体会美国西海岸的校园风情。这种场景设计能够令玩家在“玩游戏”时了解“看电影”所需要了解的故事世界观,侧面丰满了其他游戏角色的人物形象,激励玩家尽可能探索场景,发现惊喜。
互动式电影游戏的场景探索在玩家游玩时就赋予了游戏目标的导向性,玩家需要在场景内发现不同的线索以融入电影故事,强化游戏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得玩家身临其境。这一游戏性设计也穿插于互动式电影的网状叙事中,成为服务剧情的重要一环。
三、结语
互联网新生代在游戏的环境下成长,互动式电影游戏应当抓住机遇,汲取经验,提升作品的质量,以实现主题精神表达的最大化。实现互动电影游戏交的剧情叙事表达模式与游戏性的平衡,也即游戏互动性和电影性的平衡,这是提升游戏沉浸感与彰显游戏设计水准的重要指标,因此互动式电影游戏的剧情叙事模式与游戏性设计值得走向更深的研究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