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话:西方文学的重要遗产论文

2024-07-11 10:40:0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世界文学以东西方为两大体系,统领林林总总其他十数种小派别,诸如北美洲文学派别、南欧文学派别等等。随着全球化潮流滚滚向前,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是文艺建设不可忽视的主要特点。学界围绕东西方各文学派别的研究仍在持续。文章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对古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学发展影响的研究,运用“综述”和“述评”两类研究方法,旨在厘清历史脉络、发掘文化价值。通过对西方文学作品内容、文学风格、主流思维的总体分析对其关系进行论述总结。
摘要:世界文学以东西方为两大体系,统领林林总总其他十数种小派别,诸如北美洲文学派别、南欧文学派别等等。随着全球化潮流滚滚向前,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是文艺建设不可忽视的主要特点。学界围绕东西方各文学派别的研究仍在持续。文章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对古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学发展影响的研究,运用“综述”和“述评”两类研究方法,旨在厘清历史脉络、发掘文化价值。通过对西方文学作品内容、文学风格、主流思维的总体分析对其关系进行论述总结。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文艺思想;西方文学流变
一、古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一)内容的显性镶嵌
希腊神话的显性镶嵌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研究主题。显性镶嵌是一种创作技术,用于将不同元素或主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的核心,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些故事以神、英雄和怪物为主角,描述了他们的生活、冒险和战斗。故而显性镶嵌在此表现为对希腊神话中的地点——奥林匹斯山的镶嵌,它作为是众神之家,被认为是神话故事发生的地方,巍峨而壮丽,象征着力量和神圣。
除了对背景地点,希腊神话的显性镶嵌还包括各种神和怪物的形象。珀西·比希·雪莱,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深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创作出了多部传世之作。《阿波罗颂》赞颂了太阳神的光辉与力量,而《阿多尼斯》则是对美与哀愁的深刻体现,通过描绘阿多尼斯的悲剧命运,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爱情的不朽。《潘之歌》则通过对牧神“潘”的颂歌,展现了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同样,约翰·济慈,另一位浪漫主义巨匠,也在希腊神话的熏陶下创作出了《夜莺颂》等不朽篇章。在《夜莺颂》中,济慈通过对夜莺歌声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脱现实的梦幻世界,体现了诗人对于永恒之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在显性镶嵌作品中,作家们巧妙地运用希腊神话素材,通过细腻的艺术手法,将希腊神话的神秘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这些古老的故事在当代社会中依然焕发着新的生命力,激发了人们对于美、善、真的无限向。
(二)对神话人物形象的衍生使用
神话中的艺术形象作为原型(包括原始意象、意蕴、情感等)寄托了创作者的情感。以普罗米修斯为例“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之名来源于单词“pro”(居前、领先)及“mytheus”(或者按照希腊多立斯方言的拼法:matheus),其含义为“深谋远虑”或者是“某人观察并预先有所安排”。这两层释义表明盗火种一事是在普罗米修斯精密安排之下大获成功的,普罗米修斯敢为人先、为民争利的品质在其姓名的寓意中有所体现。而根据另外一种解释,“普罗米修斯”之名起源于希腊人对梵文单词“pramantha”即“取火钻”的误用。在这一版本中,普罗米修斯被想象为取火钻的发明人,在这一形象上延伸出了人也具有和神同高度的智慧与才能。这一人物发展到神话阶段为止,定格在这两个具象化形象上。[1]
而在漫长的文学流变中,追求自由、民主始终是文学创作理念的核心。古希腊神话是符合这一理念的。古希腊神话将神打造成与人同形,在其中表达神的爱恨情仇,例如“不合的金苹果”,这样的思想背后体现的是人的尊严、价值、追求、关切以及对于命运的维护。以普罗米修斯为代表的人物体现了古希腊人民的精神意志,他们与不公天命作斗争,从不屈服于命运,有极其鲜明的人本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时期这一理念尤为突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是通过弘扬古希腊来达到反对封建教会的禁锢的目的。作家们将神话故事充分融入文学作品之中变为文艺创作主流,引领了西方文化的建设,弘扬人本主义精神。故而出于弘扬精神层面的需求,普罗米修斯这一人物也成为西方文学中频繁再现的人物形象之一。
(三)主题的延续
《晏子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指的是同一物种因为生长环境不同,有了不同果实。这一理论反映在文学领域则表现为,同一情节和要素出现在不同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情感和内核主旨却完全不同。
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神谱》中,三代神祇的权力更迭即是通过弑父来完成的。在此后的西方文学史中,从索福克勒斯到莎士比亚,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许多名家都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刻画。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存在一个发展时间极长的题材“弑父”。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他把西方民主制度的产生直接归因于儿子对父亲的反抗。他认为,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从“原始父亲”的专制向“兄弟联盟”的民主转变的过程。“父”的实质是权利,“父”的权力是父系社会的衍生品,那么“弑父”的实质其实就是推翻统治、褫夺父权,然后建立自己的体制。故而对父权的反抗,本质上就是对权力意志的反抗。诸如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中“杀父娶母”的情节和莎士比亚《李尔王》中两个女儿瓜分老李尔王的权力的情节,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权力的流变。[2]
但是在争权夺利的共同母题之下也演变出了不同的思想主题。《俄狄浦斯王》中存在“神谕”这一核心,故而争夺权力的情节有了天命的悲剧性意味。这一悲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在努力挣脱命运的枷锁,最终却以命运兜兜转转依然应验落幕。神与人,命运和自由,这部作品带给读者的思考和回味不止“弑父”这一情节。而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李尔王》结构宏大,气势恢宏,但最为核心的冲突依旧是父女之间关于权力的冲突。这一作品中两个女儿杀死的是父亲的精神世界,杀死的是父亲的权力。在这一层面上有别于其他“弑父”题材的作品。
(四)结构的框架化
在西方文学进入20世纪后,作家间出现了一种别出心裁的写作手法,即以神话作品情节推进作为时间轴,填之以现代社会图景,此处神话对于内容的映射作用得以显现。
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这一作品就是以《奥德赛》存在互文关系。《尤利西斯》之所以蕴含丰富的象征内涵和展现出借古讽今的艺术效果,主要归功于乔伊斯精心设计的与荷马史诗《奥德赛》情节相呼应的框架结构。小说中三位核心角色——利奥波德·布卢姆、莫莉·布卢姆和斯蒂芬·迪达勒斯——在一天之内的生活片段,被巧妙地与尤利西斯在战场上归来的旅途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挑战和生死考验相匹配,最终与妻子珀涅罗珀的团聚故事形成了对比。这些现代人物的日常经历与史诗般的冒险故事交织在一起,将古典与现代、神话与现实、英雄主义与反英雄主义相互对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效果。
乔伊斯在撰写《尤利西斯》这部作品期间,故意选用了《奥德赛》中的人物与场景名称,作为各个章节的标题,目的是强化并凸显作品的中心主题。正如《尤利西斯》与《奥德赛》一样,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它们的命名也保持了一致性:首部分称为“特莱默契亚特”(Telemachia),次部分被称作“奥德赛”或者“尤利西斯的流浪”(Odyssey),而最后一部分则是“诺斯托斯”,代表“回家”(Nostos)。这种结构上的类同不仅展现了乔伊斯对经典文学的敬意,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作品深层意义的领会。[3]
学术界普遍认同,采用希腊神话作为创作框架是一种有效的文学手法。艾略特在1923年11月发表的文章《<尤利西斯>、秩序与神话》中,详细阐述了《尤利西斯》是如何在技巧和结构上模仿《奥德赛》,并在文体创新以及各章节中象征手法的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提出,通过神话框架的运用,将现代生活与古典传统不断地进行对比,能够对看似混乱、乏味的现代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审视,进而赋予其结构和形式,使其蕴含深刻的意义。[4]
二、古希腊神话的遗产性
(一)古希腊神话与其他文化领域的交织关系
古希腊神话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和文化交织问题。
1.古希腊神话与哲学观
首先,古希腊神话为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在古希腊,神话是解释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方式之一。神祇的行为和故事传达了关于宇宙、自然、道德和人类命运的观念。哲学家们,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在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时,常常借鉴或批判神话中的观念。
柏拉图是最早将神话与哲学结合的哲学家之一。在他的对话录中,柏拉图使用了许多神话故事来阐述他的哲学观点,如《理想国》中的“洞穴寓言”就是对神话中地下世界的重新诠释。柏拉图还提出了“理念论”,其中的理念世界与神话中的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认为,感官世界是不完美的,而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永恒的,这与神话中神的不朽和完美相呼应。
亚里士多德则在《形而上学》中对神话进行了哲学分析。他提出了“四因素理论”,即形式、物质、动力和目的,这与神话中对宇宙起源的解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亚里士多德还将神话中的神性与自然哲学相结合,认为神是自然界的最终原因和目的。
2.古希腊神话与社会学
此外,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祇和英雄形象也影响了哲学家对人性的看法。例如,赫拉克勒斯的十二项劳动象征着人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而俄狄浦斯的故事则探讨了命运、自我认知和道德冲突。这些神话故事为哲学家提供了探讨人类行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案例。
在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和荣格等心理学家也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灵感。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就是从希腊悲剧中得到启发,用以解释人类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荣格则提出了“原型”理论,认为神话中的符号和主题是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普遍模式。
古希腊神话对政治和社会的思考也很为深刻。例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的哲人王统治,就是对神话中神明统治的理想化映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讨论的政体类型,也受到了神话中对不同神祇统治方式的启发。
(二)古希腊神话与文化运动
古希腊神话在西方文学史上掀起了多次文学浪潮,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古希腊神话与文化运动
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影响力贯穿了整个文学艺术史。特别是在中世纪结束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神话的复兴成了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希腊文化,试图从中寻找到人类理性和美学的根源。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神祇和英雄,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激发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5]
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剧中不仅借鉴了希腊神话中的元素,还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剧情之中,创造出了一个充满魔法和幻想的世界。在《仲夏夜之梦》中,莎士比亚巧妙地编织了现实与幻想、凡人与精灵的界限,创造出了一个既奇幻又富在《仲夏夜之梦》中,莎士比亚巧妙地编织了现实与幻想、凡人与精灵的界限,创造出了一个既奇幻又富有诗意的戏剧世界。剧中的仙王奥伯伦和仙后泰坦妮亚,以及他们的精灵随从们,无疑受到了古希腊神话中众神和仙女的影响。他们的爱恨情仇,以及对凡人世界的干预,展现了古希腊神话中常见的神与人之间的纠葛。此外,剧中的手工艺人波顿被精灵们恶作剧地变成了驴头人,这一情节也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千变万化和对凡人的戏弄。
古希腊神话的持久魅力在于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故事,它们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古希腊神话一直是艺术家们探索人性、表达情感和追求美的重要源泉。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希腊文化的辉煌,也能够感受到人类对于理想、爱情、英雄主义等永恒主题的不懈追求。
2.古希腊神话与革命运动
古希腊神话与革命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因为古希腊神话主要形成于公元前的古典时期,而革命运动通常是指近现代历史上的社会政治变革。然而,古希腊神话中的主题和故事在后来的历史时期被重新诠释和利用,以支持或启发各种社会运动和革命思想。
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主义和对自由的追求,可以被视为对个人主义和民主价值的早期表达。这些价值观在后来的革命运动中得到了体现,特别是在启蒙时代和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希腊文化和哲学被用来支持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
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中,古希腊神话也被用作民族认同和团结的象征。例如,希腊独立战争期间,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和对自由的渴望被用来激励人民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此外,一些现代革命思想家和作家,如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虽然他们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他们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对古希腊神话的引用,用以说明历史发展的某些方面或批评当时的社会状况。[6]
三、结论
在本文的探讨中,我们深入分析了古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学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运动中被重新诠释和利用。古希腊神话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且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和生动故事,成了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了无数艺术家和思想家对于理想、爱情、英雄主义等永恒主题的不懈追求。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古希腊神话的研究和传播更显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发展脉络,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通过对古希腊神话的持续研究和创新性诠释,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也能够为现代文艺创作和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
参考文献:
[1]李丹.浅析古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03).
[2]林文钦.“父与子”:西方文学的一个永恒母题——从“俄狄浦斯之谜”谈起[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
[3]屈荣英,王阿芳.寻找精神家园——《尤利西斯》的神话原型解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4]徐丹.现实与神话:跨越时空的握手——《尤里西斯》与《奥德赛》的对比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5]陈阳,罗琴.古希腊与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对比研究[J].知识文库,2018(14).
[6]谭真谛.古希腊神话的艺术魅力[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