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情景构建下的摩托车头盔设计探讨论文

情景构建下的摩托车头盔设计探讨论文

2

2024-06-19 10:50:37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

  一、情境构建法在摩托车头盔设计中的引入

  (一)情境构建方法概述

  所谓的情境构建法,就是在人、物、环境系统中进行产品设计思考,不再是对产品对象的传统纯粹设计思维,全部的设计过程都要遵循人、物、环境的需求。

  情境构建法的展开步骤,第一步是研究产品所处的情境,通过基本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用户旅途和用户访谈等,对情境中的相关*息进行调查收集,然后在解构阶段,在最基本的元素单元中,对复杂的产品语境进行分解和构建,深层次研究产品语境之间的关系,挖掘用户的多元需求,最后重新构建产品的新情境并且生成对应解决方案,情境构建法的研究模型解析。

  (二)情境构建法下的摩托车头盔分析

  情境构建的原理是分解与重构,根据情境化视角下摩托车头盔的产品情境,研究内容分为主客观用户、产品本身、内部情境和外部情境。通过对内外情境分解,了解用户需求后引入目标情境预想,建立新的产品情境进行设计求解,实现摩托车头盔的动态化多维度需求表达。摩托车头盔可以分解和分析不同的要素关系,通过将情境构建的方法引入摩托车头盔设计中,总结出各种元素对摩托车头盔设计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摩托车头盔的情境构建因素

  (一)摩托车头盔的环境要素

  对于摩托车头盔的产品的内外环境,基于调研考察的资料,了解驾驶人员在驾驶期间的头盔使用流程,并且根据驾驶的使用对象、产品主体、道路环境以及实际交通环境等要素提取分类,认为该情境包含主客观用户、摩托车头盔装备、驾驶内在环境以及驾驶外在环境四大基本要素以及要素下的子要素。

  (二)驾驶环境下摩托车头盔的情境模型构建

  通过研究现在的摩托车驾驶中所发生的多种交互行为,收集总结典型性使用情境,并且使用可视化手段表现手段能够清晰展现已经存在的情境,帮助分析情境要素特性从而找到设计切入点。摩托车头盔设计的情境模型以佩戴安全为起点,情境模型的核心产品部分是通过使用设备设计和功能设计设备作为主要触点而形成的。在完成典型驾驶场景的构建后,分解场景模型,识别关键节点,重新建构对不同驾驶场景的设计目标来帮助摩托车运行,从而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辅助完善摩托车头盔的设计。

  三、基于情境构建法的摩托车头盔设计流程

  基于情境构建法的摩托车头盔设计研究包含情境预研、情境解构、情境解构以及情境实现4个阶段,情境预研环节是要通过调研构建摩托车头盔使用流程;情境解构环节是把设计对象内部的一些设计符号给拆解开并重新构建,通过解构角色的情境路线挖掘设计切入点;最后情境实现是将设计点转换为功能需求以指导设计实践。

  (一)情境预研

  情境模型不是简单地对交互系统的抽象和总结,更不是想象和虚构,而应当首先对真实情境进行大的调研和分析,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应用研究之前进行的基础性研究,在对目标对象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调研资料构建使用流程并引导设计研究方向,以改善摩托车头盔使用功能和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针对摩托车头盔的设计提出具有一定愿景化属性的猜想和预期,从而引导后面情境构建的设计方向。

  (二)情境解构

  情境解构是指对整个使用流程中的元素进行分解和提取,便于下一步搭建情境结构和挖掘动态用户需求。情境要素包含产品、使用对象、使用环境以及使用方式(交互关系)。是指使用对象和产品、产品和使用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

  1.产品与使用者

  产品和使用者之间,使用者购买产品、利用产品,也正是我们平时所言的“满足用户需求”。单从使用层面来说,使用者需要摩托车头盔提供安全保障和提升效率,以工具的形式抓住用户需求;从精神层面来说,产品又可以作为一种“社交货币”,它会和使用者之间产生情感*并且向外传递*息。

  2.产品与使用环境

  对于摩托车头盔设计的初期成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测试,对坚固性、通风性和稳定性等进行评估,再进一步利用自然和现场运行环境,检测头盔功能的功能性、适用性以及抗磨损性等,为设计师反馈设计漏洞,完善设计闭环。

  3.使用者与使用环境

  使用者的行为决定了产品在使用环境下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频率,强调与环境元素之间的交互感应关系。这里面包含的要素主要有产品、相关要素、空间、环境系统等。

  (三)情境重构

  经过上一步的情境解构,在情境重构阶段就可以对情境进行进一步的模拟,给产品设计提供设计点以此提高使用情境中的用户体验。通过情境解构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可视化的方法来帮助情境重构,如图1。

image.png

      (四)情境实现

  到了情境实现阶段,摩托车驾驶呈现出来了安全性、功能性和情感性的需求,所以要在已经重构出来的主情境和子情境的各种交互关系中将情境映射于设计过程,提炼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功能、行为、结构及-形态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在设计实践部分,将设计分为三个具象的层次逐步展开,摩托车头盔设计的功能层次。

  四、设计实践

  (一)目标用户调研及需求明确

  因为头盔的使用主体是所有的出行人员,以这类人群为主要目标用户和设计对象,下面对整个流程进行进一步细节阐述。

  第一,佩戴头盔。出发前戴上头盔,调整头围大小和脸部系带,使头盔贴合头部后出发。

  第二,导航。在出发之前设置好手机导航。将手机固定在车头或者放在口袋里,在骑行过程中听取导航语音,然后出发。

  第三,通*。在驾驶的过程中,不免有**接入或者需要拨打**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将车停靠在路边,取下头盔或者直接用蓝牙进行通话。在通话结束后,重新佩戴好头盔再出发。

  第四,观察道路*息。查看导航、道路*号灯或者手机*息时,需要减速、低头,或者靠边停车,视线的转换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第五,与其他人的交互。如遇到想要和其他人交流的情况,需要将挡风面罩打开,减速并靠近交流对象,因为头盔会影响视线和遮挡耳朵,需要大声的说话或者将头盔摘下交流。

  第六,到达目的地。停好车,摘下头盔。

  通过对摩托车头盔使用者的行为和需求分析,总结出以下四点功能需求:第一,安全需求。确保驾驶员在驾驶时的安全是很重要的。除了产品本身的设计,在头盔功能方面。设计师应考虑头盔佩戴者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安全需求,以有效确保其安全。还应该尽量满足佩戴舒适的需求。第二,基本需求。能够满足骑手在驾驶过程,不会头盔妨碍外界*息的获取,如依靠通话、查看道路*息、查看手机*息、记录道路情况等。第三,易用性需求。在满足骑手日常骑行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对功能或结构的设计摩托车头盔还需满足易学习性和易操作性,避免错误操作,从而减少使用者的学习难度。第四,情感需求。头盔不仅要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求。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情感需求。在整体设计、材料和配色方面,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就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心理学特征,提高摩托车头盔对用户的吸引力,增加用户对摩托车头盔的接受度。

  (二)情境概念展示

  情境概念展示是通过展示概念,来更加生动地再一步展现动态交互图景。

  1.自动识别情境

  新型摩托车头盔首先就有识别交通环境的功能,通过摄像头、红外线等对外界环境进行*息提取,例如:对常用路线进行记忆、不同路况下的路线规划、监控使用者的心率和健康状况和对使用者的声音或者人脸进行识别等。

  2.交互通*情境

  当使用者行驶时,和手机、耳机或者智能手表等相关联,当有*息出现时,通过语音提醒或者数码显示的方式帮助通*,例如:根据出发或者到达定位时用震动的方式提醒、制作可视化面罩,通过VR或者AR技术增强现实,实现智能化出行等。

  3.传感控制情境

  可以借助动作感应遥控器,通过声音或者动作来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控制。

  (三)功能模块

  上文在各个方面的调研,功能模块帮助使用者解决一些骑行问题,例如:对环境的监测,目标位置的导航,与周围的*息交换。在头盔功能设计中,将功能分为四块:安全、地图显示、交通导航、通*。

  1.保护头部的功能

  通过结构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极大程度地保障用户安全,安全是头盔最基本的功能要求。

  2.地图显示功能

  目标地点以及路径及每条路径的具体情况:路程的远近路况*息和耗费时间,做出最优的选择。

  3.导航功能

  通过对面罩提供的可视条件,植入新型AR技术,在形式过程中扫描道路环境提供正确的路线。

  4.通*功能

  在头盔结构中植入蓝牙模块,在原有语音通*的基础上使使用者在驾驶状态下自如接收外界**或者在遇到突然情况时与外界联系。

image.png

  通过以上四个功能板块的设计,来保证安全高效的摩托车出行。

  五、结语

  摩托车运动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的施行,传统的摩托车头盔急需更新换代,引入情境构建法,利于在摩托车驾驶的动态过程中,对摩托车头盔设计起到指导作用。以情境分析和用户调研所存在的情境问题作为出发点,分析了摩托车头盔的功能、结构、材料等设计要素,并总结了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在动态环境中,充分提取用户需求,多维度提取影响因子,才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第二,头盔设计与情境构建法的结合,能在真实情境空间中增加头盔的效用性和易用性,可以帮助使用者快速收集并且明确道路*息,明确前进路线,对交通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做出快速翻译,提高出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