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抒情男高音的核心素养与训练论文

2024-06-12 11:35:43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从目前的艺术考试制度来说,高中阶段是影响一名声乐专业学生的关键期。一方面,男生多数在高中阶段完成变声,适合于开展系统的声乐训练;另一方面,多数学生是在艺考前选择学习声乐艺术,这就要求演唱训练要能够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而从训练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习者却未能获得一个好的训练结果,常见的问题包括:没有明确的声部分类、养成了不良的发声习惯、形成了错误的声音概念或审美情趣不足等,更有甚者,因为声种分类不够科学严谨,给嗓音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基本来说,高中阶段往往是男高音的声乐入门阶段,对于后续的发展和演唱有着最
从目前的艺术考试制度来说,高中阶段是影响一名声乐专业学生的关键期。一方面,男生多数在高中阶段完成变声,适合于开展系统的声乐训练;另一方面,多数学生是在艺考前选择学习声乐艺术,这就要求演唱训练要能够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而从训练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习者却未能获得一个好的训练结果,常见的问题包括:没有明确的声部分类、养成了不良的发声习惯、形成了错误的声音概念或审美情趣不足等,更有甚者,因为声种分类不够科学严谨,给嗓音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基本来说,高中阶段往往是男高音的声乐入门阶段,对于后续的发展和演唱有着最为深远的影响。
抒情男高音的核心素养
根据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旨在通过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内容,达成对学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体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育人目的。
本文讨论的声乐课程是针对高中阶段接受专业声乐训练的专业生,对这些学生进行的核心素养培养与训练。
参考2016年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专业化的声乐教育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笔者将高中阶段的声乐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梳理,其中文化基础、自主发展所要求的四个维度——“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包含12个素养: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这些都是高中阶段声乐训练所需要培养的。
整体来说,国内外关于抒情男高音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的研究还极少,因此,笔者在参考了教育部发布的相关课程标准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高中阶段的抒情男高音的核心素养总结为3个方面、5个维度和16个要点(具体参见表1)。
高中阶段抒情男高音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高中阶段抒情男高音的训练之前,应分三步做准备工作,分别是:
第一步——嗓音检测·确定声种类型。
我们常常把嗓音比作身体自带的乐器,而抒情男高音就是对学生自带乐器类型的一种判断。因此,在学生入学之初,首先对学生进行声种类型判断非常关键。“歌唱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在声乐教学中调查研究学生的嗓音,性别不同,身高不同,胖瘦不同,声带长短、宽窄、薄厚的不同,头腔、鼻腔、咽腔、胸腔大小不同,种族不同,气候的冷热与湿润和干燥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饮食与营养不同,语言发音不同,文化风俗不同,文化与心理审美不同等,都对嗓音音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一段话中可知,要判断学生的类型需要依据音色、发声器官的结构、音域等要素。
笔者在教学前往往通过机构检测确定学生的声种类型。将学生带到专业的嗓音研究机构,对其声带的形状、厚薄、质地、位置进行观测,对其参与发声的器官进行比对,对其发声习惯进行观察,结合研究所的专业判断进行基础判断。
第二步——现场观察·制订训练计划。
在第一次课程开展之前,建立学生专属的“声乐课程档案”,对学生的话音音高、最低音域、最高音域、换声点等进行记录,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审美趣味、人文素养等,通过简单发声训练的示范模仿,检验学生的学习实践和修正的能力,最终得出初步的判断,从而确立后期的训练计划。
一般而言,抒情男高音的音色具有明亮辉煌、充满浪漫主义的热情与色彩,且声音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能够较好地表现抒情的、优美的、歌唱性的作品。在音域方面,抒情男高音往往能够跨越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C,甚至更高,且在高音上往往有着良好的表现力。
第三步——师生共商·做好执行准备。
在嗓音检测、教学观察与师生交流之后,往往能够确定短期(1—2个月)、中期(半年到1年)或长期(2—5年)的学习计划,下一步就是与学生讨论训练计划的可行性,并阐述声乐学习的核心素养要求,使学生能够从一开始就做到“目的明确、以终为始”。
因此,在计划执行阶段,是会围绕抒情男高音的核心素养进行规划的,而不仅仅是对基础或歌唱能力的一种判断与培养。
高中阶段抒情男高音的训练
一、化繁为简——歌唱基础训练是前提
在歌唱基础训练方面,总的原则是“化繁为简”,具体原则是“先内后外”“气息为始”“传达为终”。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接触的多是高中阶段的男生,其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储备等往往不足,因此,经常采用“化繁为简”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男高音的歌唱是人的身体整体动作的结果,是心里发出的声音又能钻透人心,它是以气息支持为载体和动力、以大脑为指挥中心、以横膈膜为总调度室形成一个完美的声音流动体系,加上各种不同的语言,连通人声的美妙境界。诗曰:‘势如展翅冲霄汉,声似瀑布唇山涧,意在字字守丹田,动辄循环小周天。’”这一段话为化繁为简提供了基本思路,简而言之,声乐演唱是一个“先内后外、气息为始、传达为终”的过程,在整个演唱过程中只要能够构建清晰的动作流程,便能够易于操作和领会。
以演唱艺术歌曲《那就是我》为例,以谱例1中的句子为例,“先内后外”是指由心中产生共情,自然而然地发出,即做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咏歌之”。
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发声之前必须对歌中的“思恋”之情有着切身的体会,能够在心里有着清晰的倾诉对象,而不能是唱之无物。“气息为始”是指在演唱发生需要建立的呼吸的基础上,恰如心中有情感,自然要发出感叹一般,气息是自然调配的过程。最后“传达为终”是提示演唱者不要以自己内耳听觉为依据,而要以观众实际听到的声音效果为依据,是否咬字吐字准确,是否圆润通透,是否集中而具有穿透力,是否具有色彩的变化等。在把握了“先内后外”“气息为始”“传达为终”的准则之后,其他如作品音准节奏、人文背景、情感内涵、艺术形象,以及演唱方面的技术技巧等都是为三个原则服务的,就不会显得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二、以生为本——学习能力提升是关键
在学习能力的提升方面,总的原则是“以生为本”,具体原则是“他山之石”“感性与理性同步”“坚持刻意练习”。
抒情男高音的训练需要严格遵循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在笔者教学经历中,通过嗓音检测与教学实践见过较为典型的抒情男高音演唱者,其嗓音构造与声部基本匹配,演唱训练的难度相对较小,但也有一部分男高音的嗓音构造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具备抒情男高音的声带结构,但声带位置较低,或喉骨与舌骨间隙较小,喉头位置过高等问题,造成其在换声区或高音的训练上难以突破,这个时候良好的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旦发生如上的情况,笔者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换声点训练为例,不仅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和练习,还会转换学生的角色,在不同演唱者的训练过程中来担任“客观的耳朵”这一角色,通过熟悉、听辨、分析和判断他人声音的问题,来明白自身演唱的问题,也就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原则。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者往往能够具备更加客观的判断能力,也能够更快建立对自己声音的认知。
同时,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定是“理性”与“感性”并驾齐驱。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建立对发声原理的科学认知,通过作品研习和师生情感投入,来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使理性在头脑内形成内核,使感性在心中变成动力,这样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后劲。另外,在发声技术与学习能力方面,笔者始终坚持让抒情男高音做“刻意练习”,即“日复一日做对的事”,带有明确目标地进行练习。
三、以终为始——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培养是归结处
抒情男高音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故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培养总的原则是“以终为始”,即以目标导向为基础,逆向设计抒情男高音的训练过程,其中尤其强调不要过早耗费天赋的嗓音这一点,而应该遵循抒情男高音的演唱需要,不能在作品的演唱上求大、求高,而应该以优雅的演唱为目标,夯实基础、稳打稳扎。
“在抒情男高音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演唱者自身的专业技艺进行训练,更要注重抒情男高音心理层面的训练,提升抒情男高音的心理调节能力,使其在有效的心理调节情况下,以更好的状态来进行高音演唱,从而取得良好的演唱效果。”由此可知,心理的调节对于抒情男高音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其实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够解决学生演唱方面的困惑,能够做好系统的教学计划,还要能够具备开展心理辅导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做出言行上的示范,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信服,并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抒情男高音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素养可以提炼为3个方面、5个维度和16个要点,通过“化繁为简”“以生为本”“以终为始”的训练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特征,依据短期、中期或长期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才能真正做好抒情男高音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演唱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