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笔记》安娜的“自由女性”之路论文

2024-05-31 09:45:4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 以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有关女性的“他者”理论作为基础,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金色笔记》中主要女性人物安娜生活方方面面困境的描述,以及她为争取自由女性地位做出的各种努力,剖析安娜因其性别身份在婚姻、爱情等方面被他者化的处境,分析现代女性失去主体性成为“他者”的原因,探讨女性摆脱“他者”身份寻求自由之路。
以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有关女性的“他者”理论作为基础,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金色笔记》中主要女性人物安娜生活方方面面困境的描述,以及她为争取自由女性地位做出的各种努力,剖析安娜因其性别身份在婚姻、爱情等方面被他者化的处境,分析现代女性失去主体性成为“他者”的原因,探讨女性摆脱“他者”身份寻求自由之路。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一书并不分章节,而是由名为“自由女性”的传统第三人称中篇故事为支撑框架,讲述安娜和她好友摩莉的生活和事业。“自由女性”分为五节,每节结尾分别由安娜用四本不同颜色的笔记本来分门别类记录自己的生活,希望以此在无序的生活中理清头绪。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女性成为“他者”是由于女性生理结构与身体素质都与男性不同,女性的生理结构为波伏娃“他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可能,父权社会下女性地位的演变也促成了“他者”思想的进一步形成,二者共同造就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无意识受“他者”思想的影响,无法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独立。波伏娃认为一切生存者同时具有“内在性”和“超越性”。女性想要改变“他者”的地位,获得自由和解放,应当首先经济独立,摆脱物质生活对男性的依赖;其次保持清醒的头脑,爱情自主,摆脱心灵上的依附;最后必须唤醒自我意识,实现自身的超越。
安娜自认为是“自由女性”,她摆脱了传统婚姻对女性的束缚,并且经济独立,实际上,她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深陷生活的困境泥淖中。安娜在工作、政治信仰、感情、亲子关系等困境中,努力寻找自我救赎的道路,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他者”身份和从属地位。安娜经历重重困难后,摆脱困境,领悟自己是推石头上山的人,做出积极的选择,重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了自己的自由,实现了人生价值。
安娜作为“自由女性”的困境
《金色笔记》呈现的是一幅二十世纪中叶英国女性的生存处境画面,科技的高度发展、商业经济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生活不仅得到极大的放松,思想上也有高度可以选择的自由。但大多数人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不免会陷入另一个困境,那就是不得不忍受孤独。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自由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有可能带来强烈的孤独感与痛苦。书中女主人公安娜在政治上的彷徨、写作障碍症、感情打击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反映。
政治理想的幻灭。安娜作为有着政治意识和信仰的“自由女性”,曾经在英属非洲的殖民地生活,她在黑色笔记中记录了她的所见所闻。自从她见证了当地非洲人民经历的痛苦、屈辱的种族隔离和压迫,她决心帮助当地人民获得自由。安娜在非洲加入了一个由白人领导组成的“左翼组织”,只有左派把种族隔离看作洪水猛兽,是镇上唯一具有道德力量的组织。但是很快她便发现了这个组织的虚伪性。组织成员自身也有种族歧视和偏见,他们从不去了解非洲人民内心的想法与诉求,也没有采取任何可行的措施,更没有深入非洲普通黑人群众。安娜失望于非洲左翼组织的无所作为,离开了非洲。安娜的政治信仰彻底破灭,她那种作为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追寻政治、实现自我理想的自我意识也随之逝去。
写作困境。安娜创作的小说《战争边缘》为她赢得了名誉,甚至可以为自己和女儿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这样看安娜是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她不同于以往的家庭主妇,不附属男人生活。
然而,道德的沦丧,信仰的失落,势必导致安娜的写作困境,她的艺术创作观就是来自她的社会主义信仰。她认为艺术就是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小说就是要通过真实报道的形式让人们相互了解,从而寻求一种人格的完整。她崇尚的小说就应具有强大的思想及道德力量,以致能创造秩序,创造一种新的世界观。然而,她创作的小说《战争边缘》最终只被看作一本异国情调的爱情小说,并没有任何深层蕴意。商业经济的发展,一切都只用金钱衡量价值,她无法通过文学作品真实展示世界,信仰危机加上梦想破灭使她无法写作,因为“世界是如此混乱,艺术变得毫不相关”。
安娜在读自己的日记时发现文字不再能表达思想、描绘现实,于是她想彻底放弃文字,因为“真正的体验是无法描述的……也许一排星号,像传统的小说一样,倒更真实,或者另外什么符号,一个圆形或正方形。反正任何东西都行,只要不是文字”。理想和现实的分离,文字表达和现实的分离,都难以描绘出她所在的分崩离析世界,结果导致安娜写作的障碍。
情感打击。在《金色笔记》中,安娜是一个没有婚姻束缚的“自由女性”,似乎应该生活自由幸福,实际上,标榜为“自由女性”的安娜经济独立、思想进步,不受婚姻的束缚,然而她却在与男性相处中,倍感精神压迫,继而丧失了独立性和主体性。经济独立的安娜,在精神上却并没有独立,安娜的潜意识里并没有摆脱对异性的情感需求和依赖感,渴望依靠强大的男性。
在安娜与情人迈克尔的关系中,安娜是盲目依附于迈克尔的,她有着作为母亲、情人和知识分子作家的三重身份,然而,迈克尔厌恶安娜拥有这样的身份状态,他认为女性应该顺从男性,照顾好家庭。波伏娃认为,爱情对树立自我意识具有相对阻碍的作用,相比经济物质,心理精神上的依赖更不容易被察觉,女性在爱情中试图通过吸引异性的目光,做出牺牲自己的事情,从而获得对方的认同感和自身的存在感,这其实会导致自我超越性的泯灭和独立意识的丧失。为了取悦迈克尔,安娜甚至放弃了“自由女性”的生活方式,她愿意听取迈克尔给的建议,即使迈克尔让她放弃作家生涯。她在笔记中写道:“我其实一点也不关心政治、哲学这一套东西,我惟一关心的是迈克尔会不会在黑暗中转过身来,把他的脸贴在我的胸口上。”她渐渐放弃了敏感善行的自己,完全丧失了个人独立性。迈克尔回到妻子的怀抱,抛弃安娜,他认为与安娜的相处是逢场作戏,他们没有精神共鸣,更不是爱情。安娜痛苦万分,常常一个人依靠在窗户前,盼望着等到迈克尔归来的身影。安娜不再是最初的“自由女性”,而是失去了存在意义失去自我意识的脆弱女性。根据波伏娃的理论,安娜将自己放在了“他者”地位,她愿意做出任何牺牲,只要迈克尔不抛弃她,不与她分开,但爱情不是依靠一方妥协维持的,安娜并没有得到她梦想的幸福。
追求自由、摆脱困境
信仰、事业、感情经历着多重打击的安娜变得焦虑、迷茫、困顿且混乱,开始分不清楚现实和虚幻。安娜求助于心理医生,接受心理治疗,努力摆脱困境,实现自由。
政治观念的重塑。政治理想的幻灭唤醒了她的自我意识,也提醒了她在政治上处于“他者”地位。安娜不再寄希望于党能够实现拯救全人类的目标,她退出了英国共产党,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后,并没有直接放弃自己的政治追求,而是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方式。她渐渐学会融入英国普通人民的生活,变得脚踏实地。这一行为体现了她的独立思想和意识,在谨慎考虑之后,她决定加入劳工党,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转变为可行的实践。通过这样的实际行动,安娜走出了自己的困境,获得了自由。在积极的行动中,安娜发现了自己的存在意义。安娜发挥着自己的主体性,走出虚幻、空洞的理想世界,迈向真切、充盈的真实世界。
作家生涯的续写。安娜的创作观念表明了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世界,如实地反映自己所处世界的真实,找寻人类存在的意义。美国流亡作家索尔·格林的出现帮助安娜摆脱了写作困境。索尔和安娜一样也是作家,也同样有着写作障碍,他鼓励安娜重新找回写作的自信。安娜从索尔身上看清楚了自己的困境,生活不是井井有条的,世界本就是一片混乱,但人应该努力从无序中找到有序,做出积极的选择,不消极面对世界。
索尔给安娜的小说写下了第一句“两个女人单独待在伦敦的一套公寓”。正巧这句话是《金色笔记》的开篇,不仅暗示安娜走出了创作的困境,自由女性部分是安娜创作的第二本小说,也证实了安娜从混乱无序的世界中,找到了整合文字和现实的方法,实现了自己心灵的重生。
安娜利用文字帮助他人重新建构精神世界,运用哲学观念为别人提供一个新的角度看待世界,她承担了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正如索尔·格林为安娜所做的一样,安娜也为索尔的下一本书写了开篇一句话“在阿尔及利亚一处干燥的山坡上,一位士兵看着月光在他的枪上闪烁”。以同样的方式,她希望自己能够帮助索尔摆脱写作困境,最终索尔也创作出了畅销书。
作为他者的女性,身处父权制社会,女性的话语权完全被压制了,或者是从男性角度对女性困境凝视,这是远远不够的。女性应该掌握话语权,勇敢表达自己。安娜通过写作来寻求自我,创作不仅展示了她自己对世界的体会,也是她承担作家社会责任的表现。
情感关系的延续。波伏娃认为女性迈向自由之路的最大障碍是对男性心理的依赖,精神上的依赖比物质依赖更具有隐蔽性。尽管在之前与迈克尔的关系中,安娜迷失自我,丧失独立性,但是在同索尔的接触相处过程中,他们二人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安娜明白在两性关系中,必须真诚以待,人格平等,思想独立。索尔的爱让安娜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精神创伤得到恢复。索尔和安娜互相为对方的小说写下了第一个句子,这不仅治疗了彼此的写作障碍,也是他们各自走向正常生活的新起点。
百折不挠的苦苦挣扎,努力摆脱困境后,安娜得出这样的感悟:“一群人正在推一块大圆石上山。当他们刚往上推了几尺,却爆发了战争,或是荒唐的革命,石头便滚落下来——不是滚到底,总能停在比原先高几寸的地方。于是那群人用肩膀顶住石头,又开始往上推。”只要坚韧不屈,人类愚昧的黑山或许是能被战胜的。人类社会的进步靠的就是坚持不懈的力量,无论多么缓慢,多么细微。人生的希望也是如此,不放弃自己的生活,积极地面对。
一切生存都同时是超越性和内在性;为了自我超越,它要求延续,为了通向未来,它必须融合过去,与他人交往同时,它要自我确认。现代女性追求自由,建立主体性,经济独立是第一步,除此之外,女性需要参加具有探索性的工作,实现自身的超越性,进一步获得主体性的人格,进一步成为独立的人格。
通过《金色笔记》女主人公安娜的经历,“自由女性”安娜曾经迷失自我,丧失主体独立性,但小说最后安娜精神整合,寻回自我。莱辛已经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生存“绝对自由”的非现实性质,男性和女性不应该是相互敌对的,女性也不能通过和男性斗争、决裂的方式来获取自由,这是不现实的。人类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组成的,女性追求自由,并不是否定和男性的关系,而是跳脱出男性限制的范围,打破封闭女性的天地,追求独立自我。为了摆脱强加在女性身上的“他者身份”,女性应该完善自我,在经营好事业、提升自身经济水平的前提下,与男性和谐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