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中墨饮食文化对比论文

中墨饮食文化对比论文

29

2024-05-25 13:56:4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文化是一个地方、民族烟火气浓厚的体现,着眼中华,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并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放眼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着更丰富多彩的饮食结构和文化礼仪,墨西哥作为一个低纬度国家,对比中国,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文化是一个地方、民族烟火气浓厚的体现,着眼中华,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并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放眼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着更丰富多彩的饮食结构和文化礼仪,墨西哥作为一个低纬度国家,对比中国,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特色。

  在饮食礼仪方面,中墨之间也有相同之处,墨西哥和中国一样,都十分注重餐桌礼仪。两者都要求在正式进餐场合中,吃东西时注意细嚼慢咽,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嘴里有食物时不要随意说话。另外,吃饭时坐姿要端正,吃饭的动作幅度不能太大。吃完后,客人要在主人离座后再离开座位,并向主人道谢。两者也有不同之处,体现在用餐时的座次方面,墨西哥人在正式场合中一般是围绕方桌入座,主人坐正座,最尊贵的客人则坐在正座的另一头,其他宾客根据主人的安排坐在方桌的两侧。当地流行用方桌就餐,是因为墨西哥餐饮采用的是分餐制,即菜品在上桌前已经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分配好,所以用方桌更方便餐具的摆放和使用。而在中国,正式的用餐场合普遍使用圆桌,并且以“面朝大门为尊”作为座次原则,即面朝大门的位置一般给最尊贵的客人使用。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其他座位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这是由于中国盛行的是共餐制,圆桌的使用方便客人用餐,每个宾客都可以品尝到菜品。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圆桌在中华文化中寓意团圆,象征着和谐和美好,传递着中国人对彼此的祝愿。

  饮食特点

  就饮食内容来说,中墨两国的饮食选择大不相同,不同之处尤其体现在主食上。墨西哥纬度低,全国境内大部分面积又是高原和山地,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当地很多地区光照充足,热量适中,适宜玉米大规模种植。早在4300年前,在玛雅文明时期,墨西哥人就已经开始大量种植玉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墨西哥本土出产的玉米就高达几百种。由于地理和历史两种现实因素,墨西哥人将玉米作为主食之一,年人均消费的玉米都高达几百公斤,用玉米制成的食物也多达40多种,其中最普遍的便是将玉米制成玉米饼。当地人喜欢将玉米面饼同各种各样蔬菜、肉类、奶制品搭配起来一起食用,制作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除此之外,墨西哥的饮食结构也有着丰富性,由于墨西哥南部为热带沿海区,气温高,降水充足,适宜各种类型的水果蔬菜生长,如鳄梨、橘子、西红柿等,为当地人提供多样的水果和蔬菜的选择;中部的墨西哥湾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为其他地区输入各类海鲜产品;墨西哥北部山地有广阔的牧场,为当地提供丰富的牛羊肉。就中国而言,由于其纬度位置,地形地势和海陆分布综合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变的气候类型,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南北呈现较大差异的气候条件,北方以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南方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此在饮食内容上,中国南北方差异较大,各具特点。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水田分布广,多用于水稻种植,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而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以旱地为主,适合种植小麦,主食则以面粉和杂粮为主。同时,在饮食结构方面,中国和墨西哥一样,具有多样性特点。在中国的沿海地区,由于海岸线长,海鲜资源十分丰富,为内陆输入各种各样的海产品;中国内陆长江沿岸地区,淡水鱼资源丰富,各类河鲜受到大众欢迎;中国西北部的众多高质量牧场,也为内地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牛羊肉产品;每个地方也有当地特色的蔬菜水果。

  在饮食风味方面,中国和墨西哥在大体上并不相同,但个别城市的饮食口味有相似之处。墨西哥作为辣椒和番茄的出口大国,本土产出的辣椒、番茄品种多样,这两个食材是墨西哥酱汁的重要原料。又由于受到古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菜式以酸辣为主要特色。在墨西哥,正宗的菜品通常都会搭配辣椒和番茄,味道综合了甜、辣、酸三种口味,酸和辣尤其突出,独具墨西哥特色。中国的饮食风味则以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作为分布特点,在辣方面,位于中西部的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四川的饮食都以辣为特色,贵州饮食更是以酸辣著称,和墨西哥的饮食口味十分相似,墨西哥的莎莎酱和贵州的酸汤酱,作为当地的特色酱料,都是由辣椒和西红柿制成的,也是当地人在制作美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贵州的饮食特点是由于位于我国西部,周围多高原山地,地形闭塞,古时由于交通不便,很难将盐运输到当地,贵州人借助“以酸补盐”的方法,延长食物的保质时期,再是由于当地湿热,通过吃辣祛除湿气。

005XpTbZly1hp2ybulh3mj30u00u0mzt.jpg

  饮食民俗

  在节日饮食方面,墨西哥是玛雅文明的源头,中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两者截然不同的文化起源奠定了两者传统节日大不相同,传统节日中的饮食也各具特色。在墨西哥新年时,墨西哥人会吃当地特色的玉米粽,这是用玉米皮或香蕉叶包裹由玉米制成的面团,再往面团里放入各种肉、水果、辣椒、奶酪、蔬菜等,这是墨西哥的传统美食,各个传统节日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在圣诞节,墨西哥人会吃墨式烤猪肉、土豆烤牛排,喝一种由龙舌兰和水果混合而成的圣诞酒;在亡灵节,墨西哥人会享用亡灵面包,一种独特的节日美食,这是一种发酵后的甜面包,表面撒上糖分,上面还有一对交叉的长条状和一个小球作为装饰,以此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往复,体现墨西哥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独具亡灵节的特色。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不同的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代表性的美食,在春节,中国的家家户户一定会吃鱼,虽然鱼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见食物,但在春节时期,鱼代表了另一层含义,寓意着年年有余,寄托着中国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祝福。通常,家家户户也会在春节前夕准备春卷、年糕,在大年三十阖家团圆时一起享用。但是,在中国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春节时的饮食习惯也存在一定差异,如北方人习惯在年夜饭吃饺子,南方人则更喜欢吃汤圆。除此之外,中国人会在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是因为中国人崇尚“和”,提倡以和为贵,月饼和汤圆都寓意着阖家幸福、团团圆圆,每当佳节来临时,中国家庭通常会相约一同聚餐,吃节日美食,这也是中国人追求团圆、美满、和和美美的一种体现。同时,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都有孝的传统,在重阳节,中国人都会去看望老人,和家中长辈一起吃桂花糕享用菊花酒。

  在特殊饮食方面,墨西哥和中国都有十分独特的美食。由于墨西哥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量少,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分布广,仙人掌大量生长,十分容易获得,据统计,世界上近3000种仙人掌中墨西哥就占了2000种,在墨西哥可以找到近200种的可食用仙人掌。且仙人掌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和蛋白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可谓是“全营养食物”,当地也会专门种植仙人掌供人们消费食用。仙人掌在墨西哥的餐桌上就如同我国餐桌上的青菜一样常见,当地人拥有多种烹饪仙人掌的方法,凉拌、烤、煎、炒、煲汤等,其中最普遍的是作为配菜和塔克卷饼一起食用。另外,墨西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虫国,十分擅长将昆虫制成美食,这个饮食特点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由于受当地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墨西哥常年高温,降水量少,适合虫子生存繁殖,导致昆虫数量多。据统计,当地可食用的虫子就达到400多种,并且,加上昆虫自身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人们逐渐接受并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制作成美食,成为当地的一种独特饮食文化。其中墨西哥鱼子酱,就是由一种名为鸟蝇的昆虫制成,是该国最名贵的国宴美食。中国也有很多地方喜欢吃昆虫,如云南、山东、广西等地,这些地方纬度低,气候湿热,可食用的昆虫数量多,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也逐渐形成了吃虫子的传统,这点和墨西哥相似。但由于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56个民族,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有些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俗。例如,侗族人喜食腌酸肉,这是因为他们大部分分布在广西、贵州等地,当地地理位置闭塞,天气炎热,肉类难以保存,为了防止食物变质,当地人就用各种调料将生肉腌制起来储存,延长保质时期,一年后再食用。在西藏地区,糌粑是当地的特色美食,由青稞制成,是当地人常吃的主食。这是由于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牧民在外劳作时易消耗体力,而糌粑热量高,营养丰富,适合随身携带,御寒充饥。

  饮食历史

  在饮食历史上,就墨西哥而言,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为其饮食文化带来了巨大变革。在西班牙殖民以前,玉米是当地人最普遍的食物,当地人也会在玉米田里种植菜豆、辣椒等农作物,玉米、菜豆和辣椒构成了印第安人的饮食基础。当时的墨西哥人就已经将玉米的吃法发挥到极致,鉴于玉米皮难以消化,阿兹特克人就采用“灰化”的方法,将玉米谷粒放入氢氧化钙和水的溶液中软化谷粒;利用玉米棒的叶子来包墨西哥式粽子;收集采用玉米须来制成利尿茶饮;并把玉米秸秆、玉米叶子用作饲料,玉米可以说是出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造成了当地饮食内容十分单一,然而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西班牙在殖民统治过程中,带来了牛、羊和小麦、大麦等各种谷物,为了满足他们自身对吃面包、喝牛奶的生活习惯。与此同时,殖民者也在当地引进了动物油脂和各种香料,如黑胡椒、白胡椒、肉桂等,墨西哥人在这段时期学会了炒菜这种烹饪方式,也开始学会了利用香料保存食物,如腌肉、制香肠、蜜制水果等。可以说,西班牙人的到来,丰富了当地的饮食内容,但其三角饮食习惯仍占据主导地位。到了19世纪,墨西哥的饮食逐渐受到各个欧洲国家的影响。在1909年墨西哥接受了6万8千名外国移民,他们也为墨西哥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民族菜,如布丁、马卡龙、意式饺子等特色美食,同时各类餐厅、冰淇淋店和咖啡店也慢慢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在中国饮食历史上,丝绸之路可以视作饮食内容的一个分界点。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饮食资源,中国从西域引进了石榴、葡萄、西瓜、甜瓜、菠菜、胡萝卜、茴香等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在此之前,中国的饮食结构还是主要以稷、黍、麦、菽、麻、稻、菰等谷类为主,饮食结构较单一。到了南宋时期,中国的菜式就有335种,菜蔬的种类也有600多种,古代人也可以用面粉制成馒头、面条、油条等各式各类的小吃,丰富了人们在餐饮上的选择。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殖民入侵带来了西方的饮食文化,各式各样的西式糕点和面包开始流行于街头,西餐厅也开始在各大城市出现,这类具有西方风味的食品也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红酒、香槟酒、汽水、冰棒、冰淇淋、面包、西点、蛋糕等逐渐被国人所接受。

  从中墨两国饮食文化变迁,可以发现地形、气候等因素会影响人们对食物口味的偏爱;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也会带来食物种类的增加和食物烹饪方式的不同等。品尝人间百味,从饮食文化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