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元代程端礼《昌黎文式》初探论文

元代程端礼《昌黎文式》初探论文

1

2024-05-25 11:13:4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程端礼的《昌黎文式》是韩文评点史上的第一部专著,意义非凡。程端礼,字敬叔,号畏斋,元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有《读书分年日程》《畏斋集》等著作,其中尤以《分年读书日程》最为著名。宋代真德秀曾编选《文章正宗》,于“议论”与“叙事”两类选75篇韩文。谢枋得编选《文章轨范》一书,并对之进行评点。《昌黎文式》是程端礼将《文章正宗》中的75篇韩文用“广叠山(谢枋得)法”进行批点而纂成。

  程端礼的《昌黎文式》是韩文评点史上的第一部专著,意义非凡。程端礼,字敬叔,号畏斋,元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有《读书分年日程》《畏斋集》等著作,其中尤以《分年读书日程》最为著名。宋代真德秀曾编选《文章正宗》,于“议论”与“叙事”两类选75篇韩文。谢枋得编选《文章轨范》一书,并对之进行评点。《昌黎文式》是程端礼将《文章正宗》中的75篇韩文用“广叠山(谢枋得)法”进行批点而纂成。

  笔者至今发现了《昌黎文式》两种版本,为完整保留其中的批点符号,二书均为抄本,先将二书的大体情况略作介绍:

  山东省图书馆藏《昌黎文式》,上下两卷,二册,书中有“次陶氏珍藏秘本”朱文方印、“次陶”朱文方印、“张昭潜印”白文方印、“郭氏晚学斋藏书之印”朱文方印等印章。书每页十行,每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单边。张昭潜,字次陶,山东潍城区东关人。廪贡生,晚清时期自学成才的史学家。郭恩孚,字伯尹,号蓉汀,著名诗人,胶东四大诗人之一。郭恩孚师从张昭潜,从上诸印章可知,此书应原本为张昭潜收藏,后又流传到郭恩孚手中,书末尾有秦紘的“书昌黎文式后”一文,大致介绍了此书的来历以及刊刻过程。秦紘,字世缨,景泰二年(1451)进士,授南京御史、户部尚书。除了秦紘此跋,文末还有张昭潜的跋: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国家图书馆也藏有《昌黎文式》一书,抄本,四卷,四册。书中韩文用墨笔誊写,又用五色笔进行批点。每半页十二行,行字二十一,四周单边,红色单鱼尾,版心有“松古斋”字,书眉处有墨笔批语。“松古斋”为清末北京琉璃厂一经营文房四宝的店铺之名,所以国家图书馆将其定为“清末抄本”十分准确。颇有趣味的是,此书书首竟然有署明人黄淳耀的题识: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能诗文,著有《陶庵集》。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在其博客“书丛老蠹鱼”中有《市侩狡诈,诡谲百出——版本鉴定之一》一文,辨别此书实乃书贾伪造之产物,可以参考。笔者将此本与山东省图书馆藏秦纮抄本对校,发现两书的确差距明显。此书中的批点标识不如秦抄本工整,批语也时有遗漏,或自作删减和增补。如《圬者王承福传》一文,秦本有批语:“此篇大概以二‘又曰’字述尽承福之为人。后面却就第二个‘又曰’以下抑之,就第一个‘又曰’以下扬之。”黄本却将此批语省为“此篇大概以二‘又曰’字述尽承福之为人”,又在文后增加了一个尾评,“西山云,韩文当以此为第一”。这里对《昌黎文式》的论述均采用的是山东省图书馆所藏的秦纮抄本。

  《昌黎文式》于正文前程端礼一小序云: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程端礼是元代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其所著《读书分年日程》一书详细规划了童子读书的内容、次序和课程安排:首读“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既明之后则需读“史”。其中读“史”又要首“看《通鉴》”,次“读韩文”,次“读《楚辞》”。其于次“读韩文”下云:

005XpTbZly1hoypumf6aqj30u00u0h08.jpg

  《昌黎文式》一书实乃程端礼为教授童子们读书为文所用的教科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字法”“句法”“章法”等各种为文技巧。为此程端礼主要是通过各种评点符号来揭示文中各种“文法”之所在。《昌黎文式》中的批点符号主要有“截”(━)、“抹”(■)、“点”(●)、“圈”(〇)四种,又根据他们的不同颜色、形状、位置、大小来赋予它们不同的含义。具体如下:

005XpTbZly1hoypump1caj30u00u0dvj.jpg

005XpTbZly1hp2ybulh3mj30u00u0mzt.jpg

  读韩文时根据文中各种批点符号所指明的意义,就可以分清韩文内部的层次结构,以及具体的字法、句法等。但由于文中的符号过于繁复,青黄满眼,初学文者在读此书时很难达到其序所言中所讲的“使篇章句字,一举目而得其妙”,反而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

  《昌黎文式》一书主要是通过各种评点标示揭示文章的“字法”“句法”“章法”,评语方面则相对简略。《昌黎文式》中的评语主要侧重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继承了谢枋得《文章轨范》中的评点方法,重点揭示各种“文法”的具体技巧。如《原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眉批云:“自‘为之’以下二十一句,凡十七个‘为之’字,句法文势不觉重,盖六次转换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眉批云:“‘为己’‘为人’‘为心’三句,一般文法,第四句变换六字便结得健。三句排下,一句锁尽,文法当然耳”;“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眉批云:“佛老之道不塞,圣人之道不流;佛老之道不止,圣人之道不行,此两句八字,亦文法。‘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第四句放长,承得健。”从中都可以看出谢枋得评阅文章法的影子。

  二是,程端礼在评点中注重追溯韩文取法和模仿的对象。如《原道》篇“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眉批云:“学《中庸》文法。”《画记》“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

  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眉批:

  “此段从《顾命》文翻换出来,人数倒在下。”《张中丞传后叙》“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眉批:“文公多孟子文法。”《重答张籍书》:“今夫二氏之所宗而事之者,下乃公卿辅相,吾岂敢昌言排之哉?”眉批云:“‘下乃’二字,有《春秋》笔法。见得上自天子亦崇其事。”《上张仆射第二书》“愈今所言,皆不在此,其指要非以他事外物牵引相比也,特以击球之间之事明之耳”。眉批:“王好战,请以战喻之意。”《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首句“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眉批:“便见得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一句学《战国策》‘三川周实天下之朝市’。”因而韩文文法多来自于“经”“史”以及诸子,颇有古文之风范。

  另外,程端礼在评点中人文韩愈善作“大文字”。《衢州徐偃王庙碑》首段“徐与秦俱出柏翳,为嬴姓,国于夏殷周世,咸有大功……”,眉批云:

  “出《秦本纪》,此是大文字格。”所谓的“大文字”应是指韩愈具备“史才”,擅长记述一些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事件和人物,又有着如椽巨笔,因而使得韩文兼具“史”的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

  《昌黎文式》作为第一部批点韩愈古文的专著,在整个韩文评点史上意义非凡,其在文中使用的多种评点标识以及对韩文文法的揭示都对明清两代的韩文评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