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文散文中的西藏书写论文

2024-05-25 11:18:1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张祖文 2000 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同年入 藏,先后在西藏昌都市洛隆县中学、昌都市第一 高级中学、昌都市第一初级中学任教,后来成为 公务员,2007 年参加了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成 为文学院第十八届高级研修班学员,是中国作家 协会会员和西藏作家协会理事。
张祖文2000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同年入藏,先后在西藏昌都市洛隆县中学、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昌都市第一初级中学任教,后来成为公务员,2007年参加了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成为文学院第十八届高级研修班学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西藏作家协会理事。
张祖文2003年正式开启了创作生涯,前期以诗歌创作为主,2003年至2006年间发表了《献给太阳》《面对阳光,我在想念拉萨》《藏羚羊的自白》等十几首诗歌,抒写了对西藏高原的热爱。2005年开始从事散文创作和长篇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拉萨,别来无恙》(2009年)、《拉萨河畔》(2012年)、《我在拉萨等你》(2013年)、《光芒大地》(2015年);发表散文集《看着你开花》(2011年)、《忽然天好蓝》(2014年);2015年出版少儿版藏地小说三部曲《曾经的喜马拉雅》《日光之城在召唤》《珠穆朗玛雪人不哭》和儿童文学《雪堆白菩萨墙》(2018年)、《寻找特潘塔》(2020年)。新世纪以来张祖文在不断挑战自己,可以说是创作了许多以西藏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看着你开花》是张祖文2011年出版的散文集,其中包括四个部分:符号西藏(11篇)、情感西藏(11篇)、人物西藏(11篇)、西藏的天空(12篇),总共收入45篇散文,他的散文结构简单、篇幅短小、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看着你开花》描写的是一个真实的世俗的西藏,文中人物都是拉萨街头随处可见的普通人,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呈现世俗西藏最真实的模样。
西藏书写: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藏
张祖文的散文几乎都是以西藏为题材创作的,作者立足于现实生活,描写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作家自己曾说过,“对我自己来说,因为生活在西藏的时间很长,写西藏题材自然就更多,西藏不仅有蓝天白云和千里草原,更多的是平民百姓柴米油盐的真实生活,如果只写蓝天白云,实际上是刻意拔高了生活。然而生活是不能拔高的。也许有人认为生活的背后有高于人间烟火的价值和崇高,但是在我看来,生活的背后,依然是生活”。张祖文能做到创作不背离真实的生活环境,他的散文不仅可读性高还有启示意义。
笔者认为可以将张祖文的散文书写分为四种类型:第一,西藏书写;第二,人性书写;第三,自然书写;第四,散文小说化书写。作者从身边小事或朋友的介绍入手,描写了一批具有美好品质的人们,这些人不仅是藏族人,还有舍家弃子来到高原服兵役的士兵;有为了生计辗转来到拉萨谋生的商人;有为了净化心灵前往圣地拉萨的旅行者;更有为建设西藏的援藏工作人员。
从某种意义上讲,西藏作为第一阶梯的高原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外界对西藏的描述是基于想象而非人为建立起来的。面对他者视域下的文化错位,张祖文为重构真实的西藏做出了不懈努力。他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西藏,顺着西藏的八廓街、布达拉宫广场等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启发了自我的写作联想。张祖文笔下的西藏是真实的西藏,他以普通人的视角呈现了一幅西藏人民的生活全景,打破了长久以来西藏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全面展现了世界屋脊上人们迤逦多彩的生活。
人性书写:纯洁与善良
人性的善与恶自古就是人们争论的问题,《孟子·告子上》中说:“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意思是说水流本来不分东流西流,难道还不分向上向下吗?人性向善就像是水向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孟子以水为喻,认为人性向善,在孟子看来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张祖文也一样,在他看来不管是卖藏香的小卓玛还是卖藏刀的康巴汉子,都具有善良这种高贵的品质。
《藏刀》讲述了“我”和小五、司机三人在藏东遇到一个为了去拉萨找女朋友而想卖掉随身携带多年藏刀的人,我们没买,半夜被旅馆外面嘈杂的声音吵醒,开门才发现两个黑影倒在血泊里,后来才知道,深夜康巴汉子翻窗进入院子想再次向我们出售藏刀,结果碰上小偷,他为了不让小偷偷走我们的财物和小偷搏斗,两个人都倒在了血泊里,等“我们”赶到医院时康巴汉子已经是弥留之际了,他还在询问买藏刀吗,这次“我”泪流满面答应买下了藏刀。这篇散文没提一个“善”字,然而处处呈现了“善”,康巴汉子想卖掉藏刀追寻心爱之人是善,他对感情是纯洁的,他与小偷周旋也是因为善良,“我”最后买刀也是善,作者通过这篇散文写出了康巴汉子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藏香》中的小卓玛在拉萨八廓街售卖藏香,当“我”想照顾小卓玛的生意买一盒时,卓玛却问“我”是否真的需要,她的藏香只卖给需要它的人。后来“我”上街一直遇不到小卓玛,直到一次有位阿佳告诉“我”卓玛得了白血病在医院住着,“我”才意识到再也买不到那个藏香了,但这个藏香的香气将会伴随我一生。小卓玛即使身患重病,依然出来摆摊,她没有现代商人的强买强卖,有的只是真诚,她只卖给真的需要藏香的人。张祖文散文中的人都是善良、淳朴的,人性的善在张祖文散文里呈现得淋漓尽致。
《格桑花盛开的地方》中卓玛为了给奶奶治病从大草原来到拉萨,因为没上过学不会说普通话她只能去工地搬水泥做苦力。虽然她生活得很困难,但她依然开朗乐观,甚至在医院门口捡了一个弃婴收养。骆玉明教授曾说过善良就是一种祝福,从卓玛身上我们就能看到这种祝福,即使自己的生活不如意,也会不顾闲言碎语收养弃婴,照顾年迈的奶奶。卓玛是奶奶捡来养大的,她也继承了奶奶的善良。这种纯朴、有恩必报的品质一直在他们身上延续。纯朴、善良是张祖文撰写散文的标识,也是其艺术风格、独创性的体现。他的散文,字里行间弥散着对自然生命的思考,充溢着对纯朴人性的赞美。
自然书写: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张祖文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反映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动物的关系,表现了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精神危机,同时流露出对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的担忧。
《飞翔在可可西里》讲述了“我”和旺堆是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巡视组的,在一次保护藏羚羊、打击盗猎者时,救下了一个受伤的盗猎者并把他送往医院。盗猎者以为“我们”不会救他,直到“我”说了,“没什么,其实保护藏羊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所以,救他也是理所应当”。盗猎者听了久久不语,两年后,“我们”的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巡视组多了一名义务工作人员,这个人就是“我们”当初救下的盗猎者。现实生活中很多盗猎者往往是迫于无奈,为了生活抑或是不懂法律才去偷盗的,经过这次救治,他幡然醒悟,加入了保护藏羚羊的队伍。散文简单明了地说明了保护藏羚羊的最终目的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人是自然的存在,但又不仅仅是自然的存在,而且也是精神的存在。人的精神存在也不只是为了更好、更自然地成为自然存在,而是往往体现为对自然存在的超越,乃至于反抗。”
《谁是猎手》中,他在十多年前见证了野狗的精明,十年后再回到村里时已经没有了野狗的踪迹,因为村里邻近大城市,村子及周围土地都已经被征用建起了一排排现代化的房子。当向村里人询问野狗时,村里人听了笑着说:“哪里还有野狗,你没看到这里这么多钢筋水泥房吗?哪里还有野狗生存的地方?早就没有了踪迹。”张祖文站在生态伦理的立场上,对人类活动对动物生活的影响及伦理道德的谴责表现得十分鲜明,村里紧跟城市化的步伐,使野狗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
《两棵树的命运》用第三人称叙述了一个老板的悔恨与反思。老板为了经济利益致使两棵千年老树枯萎,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每年都会组织造林队义务为拉萨植树造林。但在他看来无论自己种多少树都无法与两棵千年老树做比较,后悔和惋惜将伴随他一辈子。张祖文在写这篇散文时已经意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人们在无形中伤害了大自然也伤害了人类自己。新世纪以来作家对生态文学的书写不再停留在描述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人对自然的破坏内容进行简单批判的层面,而是深入人类文化的底层。张祖文叙述个人与自然万物的相处模式,以及从经济全球化给西藏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极力弥补造成的损失,每年参与植树造林就是最好的证明。
张祖文在一篇谈创作的文章中说过,“自然,是生命的本色,而作家的本色,更应倾近自然。只有自然,才能真正避免‘著力即差’,才能还原创作的本来面目,才能让作家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我,成为一个人格上有着亮色的人”。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张祖文一直在贯彻书写自然的职责,用心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书写自然。
散文小说化书写
张祖文的散文创作手法趋向散文小说化。在散文创作中用了小说的叙事方法,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增添了一种虽通俗却诱人读下去的情节魅力。徐琴教授曾在《西藏当代文学教程》中说道:“张祖文的散文集《看着你开花》尤其是带三部分‘人物西藏’——在很大程度上,集散文铺陈、小说叙事于一体。甚至将它作为小说来看,也并无不妥。这些散文,可以看作张祖文小说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小说家的身份会对散文创作产生影响,正如李广田教授所说,“因为作者是小说家,他们偶尔也写散文,也就有了小说的长处:比较客观,刻画,严整,而不致流于空洞、散漫、肤浅、絮聒等病——而这些却正是散文所最易犯的毛病”。张祖文散文的小说化叙事内核首先表现为叙事话语。“故事是张祖文散文的骨架”几乎每篇都是通过讲述一个人物的故事来体现他所要达到的文章题旨。如《你为什么不叫卓玛》《飞翔的眼睛》《如果你在秋天到达》《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藏刀》等一系列散文,通篇围绕一个人物来写,文章主体是人物的身世或故事,注重情节性、完整性和传奇性,环境描写和气氛烘托都是为了刻画人物,时而从人物的外部入手,时而又是从人物的内部展开,作者对人物发生的事情是无所不知的。这些人物的故事已具备了小说叙事的基本特性。如《藏刀》中,通过“我”讲述了康巴汉子卖刀的事情,以及后来他为了救“我们”牺牲,通过这个故事来讲述康巴汉子的善良和伟大。
张祖文是忠实于生活的作家,他写人写物,都没有离开生活。生活的困顿,没有使他的作品能够走上澹泊、宁静、超然的境界,而是走了另外一条路子,那就是在生活中挣扎,在生活中打滚,描写出生活中最真实、最苦痛和最美好的瞬间。《看着你开花》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也是一个真实世俗的西藏。张祖文散文创作的西藏书写有三个特点:第一,描写人性的美与纯洁;第二,描写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第三,散文小说化书写。张祖文的散文给人一种唯美真实的感觉,能从他们的字词句中感受到真实的西藏而非神话版的存在。文学作品应该给予人以启发,让人能从作品中看到人性的光辉,从而给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激发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承受生活中的鸡零狗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