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跨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英语翻译研究论文

跨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英语翻译研究论文

29

2024-05-17 15:20:0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当前,在跨文化语境下,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为文化交流双方推导语意、交流文化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对网络新词翻译进行研究、探索翻译方法则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围绕跨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英语翻译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即结合时代背景,恰当选择翻译用语;注重文化交流,突出体现文化内涵;把握新词含义,灵活运用翻译方法。

  [摘要]当前,在跨文化语境下,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为文化交流双方推导语意、交流文化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对网络新词翻译进行研究、探索翻译方法则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围绕跨文化语境下网络新词的英语翻译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即结合时代背景,恰当选择翻译用语;注重文化交流,突出体现文化内涵;把握新词含义,灵活运用翻译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网络热词翻译;躺平;打工人;酱香拿铁

  1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时代兴盛,衍生出的网络新词也是层出不穷,例如“内卷”“躺平”“社死”“打工人”“凡尔赛文学”……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言,同时也为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对于翻译者而言,如何准确而恰当地翻译网络新词,是在促进跨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2网络新词的特点

  2.1紧贴社会热点

  网络流行语常与新闻头条或社会热点紧密相关,背后往往体现出网民对当下社会议题的认知和态度。围绕着社会热点的网络流行语成为网友们发泄情绪、释放压力的载体,不仅扩大了事件本身的影响力,还加快了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例如“内卷”“996”表明大众呼吁重视劳工合法权益,“PUA”反映了职场或亲密关系中的不对等和霸凌现象。

  2.2形式凝练简洁

  网络流行语大多短小精悍,或用词简练,朗朗上口,易于传播。例如“社死”一词,全称“社会性死亡”,多指在公众面前出丑,已经丢脸到无法在社会上继续生存的地步;“爷青回”指“爷的青春回来了”,用于表达与青春久别重逢的喜悦;“普信男(女)”用于嘲讽“普通又自信”的男女。

  2.3具有娱乐性

  网络流行语属于社会心态、流行文化和娱乐心理的叠加效果,是一种相对无害的情绪宣泄方式,隐性的社会问题通过流行语来引起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共鸣,流行语将自娱自乐延伸至娱乐大众,能够缓解紧张的社会情绪。例如“打工人”一词通过自嘲的方式调侃繁重工作压力下的年轻人,而“躺平”一词则是当下年轻人在现实压力面前的自嘲与无奈选择。

  3追溯新词诞生背景,展现时代特点

  网络新词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不仅要着重体现其表面含义,还应尽量展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状态,以体现出新词产生的意义(陈飞,2021)。

  例如,“躺平”一词自2021年横空出世,风靡全网。所谓“躺平”,顾名思义就是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在社会飞速发展、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年轻人因为倦了、累了,无奈地选择躺平。这类独具中国特色的网络新词很难在英文中找到对等词,需要翻译者进行深入研究与准确处理。英文中的“acedia”表达身心的“倦怠”(weariness)与“漠然”(apathy),但是“ace-dia”一词文气太重,与口语化的“躺平”风格并不匹配。英媒也曾经报道过这种现象,例如有标题为“Tired of Running in Place,Young’Chinese’Lie Down’”的报道;还有的媒体撰写题为“Trending in China:Young Chinese Reject Rat Race,Embrace’Lying Flat’”的文章。这些报道有的用“lie down”“lying flat”来直接翻译,或者用“Why try hard when you can just skate by?”进行解释翻译,这些顺应时代特点的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此外,还有的翻译者将“躺平”与英语中的“couch potato”对等,其实“couch potato”的贬义色彩更重一点,而且躺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好吃懒做,这类人只是拒绝恶性竞争,躺平是无能为力时的一种妥协,因此,这种对等并不准确。

  又如2020年火爆全网的“打工人”,一夜之间“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的口号响彻微博、抖音、b站等各大社交网络平台。“打工人”是职场人对自己的诙谐自称,打工人往往起早贪黑,拿着微薄的工资,但工作却十分辛苦,于是互联网上的打工人们便会发一些“打工语录”互相鼓励,如“我们要悄悄地打工,然后惊艳所有人”,正是这一系列的搞笑话语让网友们在职场的苦海中作乐。翻译中常见的“wage earner”,意思是“挣工资的人”,代表着工薪阶级,虽然表达了“打工人”的现实含义却丢失了经网友们多番搞笑创作下的自嘲意味。另有常见的翻译版本“young worker”表示“年轻的打工仔”,这中规中矩的译文同样缺失了“打工人”这一词语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趣味性。考虑到“打工人”的时代背景将其译为“dogsbody”,即“杂役”或“做苦工的人”,字面意思“dogs(狗)+body(身体)”,让人联想到“累得像狗”,既可以避免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丢失网络词汇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让外国人更加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巫安琪,2021)。

  由此可见,翻译者需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下这些网络信息产生的背后意义,并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做出判断,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网络新词的内涵与时代特色。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4注重跨文化交流,突出体现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传播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元素。在跨文化翻译中,语言作为载体承载着文化的重量。网络新词是网友常用于网络交流的热门词汇,一个网络热词可能反映了当代网友普遍关心的问题或事物,它们体现了网民的智慧,释放了网民的情感态度,同时也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目前,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这些原本游走在主流文化之外的网络新词逐渐被人们接受,甚至时常见诸主流媒体,而这种“正名”也让网络新词承担起了文化传播的重任(陈雨馨等,2021)。基于此,在跨文化语境下,翻译者应明确自身的文化立场,明确文化交流的任务,采用多种方法策略,尽可能地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网络新词准确地传递到国际社会,让国家社会更加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知名爱国演员吴京在2023年北京文化论坛接受采访时提及他在好莱坞片场遇到的翻译趣闻,他生日时欲招待现场工作人员吃饺子、喝“小二”(北京二锅头),饺子代表“团圆”,而喝白酒则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中国北方有句劝酒令“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日子越过越好,如何才能把这层文化含义传递给外国友人呢?吴京想尽办法,最后用“Chinese wine with dumplings,to more have,to more come.”来翻译。“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用蒸馏的方法提取的烈性酒,“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实际是对白酒的一种解释,也许因为过于“文气”这个译法的出现频率并不高。据英文版《环球日报》介绍,“Chinese Baijiu”自2021起成为中国白酒的官方译法。在吴京当时所处的跨国语境下,翻译的语法是否准确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把我们的情感、文化通过语言准确地传递出去。笔者认为吴京的译文简短有力,达到了烘托现场气氛的效果,遗憾的是在文化寓意的传递上欠缺了一些,若使用“Chinese Baijiu with dumplings,the more you have,the days get better.”则更能展现中国人饮酒时对未来好日子的期盼。

  再如“锦鲤”一词,原意是一种具有极高的观赏和饲养价值的鱼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美好的寓意。而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网友通过转发锦鲤图片求好运的行为赋予其更多的情绪价值,并将其认为是天降好运的象征。在跨文化背景下可将其翻译为“mascot”,也就是“吉祥物”,以体现人民所寄托的美好愿望。比起直译的“fancy carp”(锦鲤),“mascot”更能展现网络新词原本的含义,避免在传播过程损失其文化意象及内在意义。

  5把握新词含义,灵活运用翻译方法

  翻译网络新词不仅是为了传达词意,更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流。基于此,翻译者应结合跨文化语境的特点,根据网络新词内涵,灵活选择翻译方法,提高翻译效果。常见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和意译法,另还有归化法和异化法。前两者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后两者则突破了语言的范畴,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广阔的领域(吴雪芳,2013)。

  5.1直译法

  直译法是网络新词最为常见的翻译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的词汇、语法和句式,在形式上无须改变,内容上与原文一致,不易引起错误联想,尤其适用于专有名词的翻译。例如,2023年9月贵州茅台和瑞幸咖啡联名推出的“酱香拿铁”火爆出圈,新品发布当天便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直接刷新瑞幸单品首日销量纪录。像“酱香拿铁”这样横空出世的专有名词如何翻译?CNN紧跟热点对此新闻进行了报道:“The’sauce-flavoured’latte went on sale Monday in Luckin stores in China for 38 yuan($5.20)”新闻标题中的“’sauce-flavoured’latte”采用了直译法,sauce即“酱油、调味汁”,flavor是“风味、口味”,sauce-flavoured latte的对等物为“酱油风味的拿铁”,极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当英语读者看到该英文品名时是否能联想到此“酱油风味”实际上是中国白酒的味道呢?为此笔者专门去了解了贵州茅台酒的酿造过程:“酱香型白酒”是因为有一种类似豆类发酵时的酱香味而得名,这种酱香味是在酿造过程中,利用淀粉反复发酵形成的。又因贵州茅台酒略带咸味的口感,确有一些饮酒者将其与酱油的味道相提并论。笔者在了解背景后再去重新品味CNN直译的“’sauce-flavoured’latte”,堪称经典,该译文不仅还原了文字,甚至还原了香味,值得后来者借鉴。

  5.2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灵活的转化和调整,也就是保持原句的意译而非字面翻译,使翻译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从而使原文的意思清晰明确,表达得更加地道准确。

  比如流行词“火爆全网”,剖其内涵可理解为“成为全网社交媒体的中心”,用“become a centre of social-media phenomenon”来翻译;也可以使用“widely shared”表示“某内容被大量人群转发、传播或分享给他人”。而笔者最喜欢的译法是“go viral”,即“像病毒式地扩散或传播”,不仅准确地把握了原词的含义,还有一种像“viral”(病毒)般疯狂蔓延的画面感油然而生,相较于前两种译文更形象、生动。

  5.3归化法

  归化法就是将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语文化,即在翻译中尽可能地把语言的内容和风格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以便于国外的读者真正理解。在网络新词的翻译中,翻译者应从传播中国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将新词中包含的含义准确呈现出来。

  例如2020年的网络热词“凡尔赛”,被网友用于调侃,指用一种看似谦虚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或自我吹捧。“凡尔赛”一词起源于“凡尔赛宫”,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外表宏伟壮观、富丽堂皇,法国贵族们在里面过着极其奢靡的生活。某种意义上,凡尔赛宫也是华而不实的代名词。考虑到该词在我国网民的反复玩梗下已经跟原词字面含义大相径庭了,如果仍将其直译为“Versailles”显然是词不达意的。基于此,在翻译的过程可采用归化法将其译为“humblebrag”,该词的英文释义是“to let peo-ple know about something you are very proud of in a way that makes it appear as if you are com-plaining or embarrassed”,即让别人知道你引以为傲的事情,却表现得好像你在抱怨或尴尬;“humble”是谦虚的意思,而“brag”代表吹牛,这两个意思极端的英语单词并列在一起,生动地还原了网友眼中“凡尔赛人”可笑的矛盾感,为英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又如2023年遍布热搜的“显眼包”,又称“现眼包”,形容一个人做事爱出风头,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做法,到处丢人现眼。“显眼包”虽然是贬义词,但在网友们的调侃下已经逐渐弱化了原本具有的贬义意味,现更多用来指在一群严肃的人中干一些丢人又好笑的事,类似于“耍宝”,很难让人讨厌。译者基于对该词衍生含义的理解,用归化法找出英语中一个对应的网络用语性质的名词“class clown”,英文释义是“someone that has a huge amount of confidence”或“the ones that make students laugh to get attention”,即自信心爆棚的人或喜欢惹班上同学哄堂大笑以引起关注的人,性质跟“显眼包”一样爱搞怪又逗乐,十分贴近原文内涵。

  5.4异化法

  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的异化法,就是利用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尽量传译语言中原本的“异质因素”,尽可能“保留原味”(王东风,2002)。

  异化翻译负有文化交流的使命,译者应立足于网络新词发生的情境,以及文化、语言特色进行呈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特色新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如2023年上半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特种兵式旅游”,指大学生们利用短暂的周末或节假日密集型参观尽可能多的景点。英文中比较相似的表达是“whistle stop tour”,即“一段有许多短暂停留的旅程,特指参加竞选的政治家在很多小镇短暂停留”。不难看出“whistle stop tour”和我国的“特种兵式旅游”有意义重合的部分,即“短暂地游览很多地方”,但目的和主体却截然不同。因此,笔者认为此处应采用异化法翻译为“special-forces-style tourism”或“military-style travel”,保留“特种兵”的原味,这种旅行方式像军事训练一样挑战身体极限,体现了我国国情之下因疫情限足三年的大学生“报复性旅游”的补偿情绪。

  当然,在网络新词翻译中,翻译方法的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更多的时候需要不同的方法相互融合、综合使用,因此,翻译者应多方面考虑,将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相结合,以恰当选择翻译方法。例如“烧脑”作为形容词来讲,通常是指“费脑子的”“耗脑力的”,有些人直接将其翻译为“racking one’s brains”,这里的意思是“make a great effort to think of or remember something”,也就是说它侧重的是“想起”这个动作,和“费脑子”“耗脑力”还是有明显差别的。针对此,我们可以直接从英语中寻找对应的词汇,如intense,arduous或taxing,用以侧重体现其对脑力的一种消耗;还可以用短语来做解释性翻译,即“requires great mental effort”,这样也可以表达出其中的含义。

  综上,网络新词的翻译方法并不唯一,翻译者在选择的过程中也应该慎重,既要从微观层面展现词语的含义,也要从宏观层面体现其文化背景,并做出准确判断,让这些网络新词发挥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

  6结语

  总之,在跨文化语境下,翻译工作者要想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就必须将语言、文化以及文化语境放在一个大的框架内予以整体考察,并通过翻译呈现出更加准确恰当的语意。加强对网络新词的翻译,就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具体体现,让这些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网络新词准确恰当地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能够消除可能的文化语境误解,减少文化冲突,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陈飞.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网络新词翻译策略探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50-52+65.

  [2]陈雨馨,龙璐.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网络语言的翻译[J].海外英语,2021(22):36-38.

  [3]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24-26.

  [4]巫安琪.网络英语新词的构词法与翻译技巧研究[J].海外英语,2021,(5):240-241.

  [5]吴雪芳.译者的抉择: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J].英语广场,2013(3):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