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比较研究——以《卖花女》中译本为例论文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比较研究——以《卖花女》中译本为例论文

18

2024-05-17 14:23:5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本研究基于《卖花女》英汉一对二平行语料库,从词汇特征、句法特征和语篇特征出发,分析杨宪益译本与林语堂译本的语言风格差异,结果表明:(1)在词汇层面,林译本用词更加丰富,表达更加通俗易懂,而杨译本语言则呈现出凝练的特点;(2)在句法层面,林译本句段更多且较简短,句子复杂度较低,而杨译本句子复杂度更高;(3)在语篇层面,林译本表达的感情较含蓄,而杨译本则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惊叹、喜悦、愤怒等情感表达。

  [摘要]本研究基于《卖花女》英汉一对二平行语料库,从词汇特征、句法特征和语篇特征出发,分析杨宪益译本与林语堂译本的语言风格差异,结果表明:(1)在词汇层面,林译本用词更加丰富,表达更加通俗易懂,而杨译本语言则呈现出凝练的特点;(2)在句法层面,林译本句段更多且较简短,句子复杂度较低,而杨译本句子复杂度更高;(3)在语篇层面,林译本表达的感情较含蓄,而杨译本则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惊叹、喜悦、愤怒等情感表达。

  [关键词]《卖花女》;英汉平行语料库;译者风格

  1研究背景

  《卖花女》(Pygmalion)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于1912年出版的讽刺戏剧作品,该剧作通过描写语音学教授训练卖花女的语音、语调,从而使其被上流社会所认可的故事,讽刺了英国社会腐朽保守的等级制度。Pygmalion一经发表,就受到读者的欢迎,并被译为多种语言。在中国翻译界,林语堂和杨宪益两位学者率先将Pygmalion译为中文,受到学界的认可。林语堂和杨宪益都是中国现代著名翻译家,其译作兼顾中西经典名作。现有的对两位译者风格的研究以汉译英为主,较少有学者关注英译汉并对两位译者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此,本文以自建语料库为研究对象,分析《卖花女》杨宪益译本(简称“杨译本”)与林语堂译本(简称“林译本”)的译者风格差异。

  2文献综述

  译者风格,即译者的翻译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典型规律性言语行为(李德凤等,2018)。传统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文本的风格是对源语文本风格的再现,直至20世纪60年代,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胡开宝等,2017)。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奈达开始关注译者个人经历和翻译观念对译文形式的影响,提出了“译者风格”的概念。传统的译者风格研究以文本典型例句分析为主,依靠人工检阅文本、分析语言特征和风格差异,运用人工分析和比较法居多(徐欣,2010)。21世纪以来,计算机科技和翻译理论的长足发展为译者风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语料库,这意味着译者风格研究手段和范式的变革(赵朝永,2020)。

  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译者翻译风格研究不断涌现,语料库系统化操作、规模宏大的特点为译者风格对比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Saldanha,2011)。Baker(2000)从词汇特征、句法特征等多个角度考察了译者风格,开创了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的先河。随着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不应局限于传统模式,研究思路有待拓宽(赵朝永,2020)。在研究内容方面,学者们结合文本活跃度、语篇衔接与连贯、情感特征、翻译策略的整体和局部特征、非语言特征等参数,补充完善传统的译者风格分析模式(张继东等,2021;赵朝永,2020;赵宇霞,2022;韩丹等,2023)。在研究类型方面,单一的源文本型或目标文本型分析范式已不能满足学者的需要,译者风格研究逐渐过渡到两者相结合的模式(张继东等,2021;侯羽等,2014)。

  综上,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自建《卖花女》原文与林语堂、杨宪益译本一对二英汉语料库,以Baker的译者风格分析框架为基础,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探讨杨译本与林译本译者风格的异同。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3研究设计

  3.1研究语料

  本研究采用的语料源于1912年出版的《卖花女》英文原文、1982年出版的杨宪益译本与1943年出版的林语堂译本,其中《卖花女》原文由华盛顿广场出版社出版,杨宪益译本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林语堂译本由开明书店出版。

  3.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自建平行语料库对《卖花女》杨译本与林译本进行译者风格分析。笔者将卖花女原文、杨译本与林译本转化为软件可识别的txt格式后,借助EmEditor进行文本清洗去噪,使用SISU Aligner 2.0对三个文本进行一对二中英对齐,经人工多遍检验修订后,借助CorpusWordParser和Tree Tagger 3.0分别对汉语文本和英文文本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最后使用BFSU_Paraconc、Antconc和WordSmith 8.0对文本进行统计检索。

  通过检索文本类符与形符数、四字成语、平均句长、平均句段长、连词和代词使用频率以及感叹词使用频率,本文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结合文本实例进行译者风格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词汇层面的译者风格差异

  4.1.1标准类符/形符比

  类符/形符比是文本类符与形符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本词汇变化情况,学界使用标准化的类符/形符比作为译者语言特征分析依据(张继东等,2021)。标准类符/形符比与文本词汇丰富度呈正相关,比值越大,说明文本用词越丰富。本文使用WordSmith 8.0统计《卖花女》原文及译文的类符/形符比。

  原文类符数为3154,形符数为27266,标准类符/形符比为40.14%,为三者中最低;林译本类符数为4436,形符数为26853,标准类符/形符比为45.53%,为三者中最高;杨译本类符数为3646,形符数为26702,标准类符/形符比为41.65%。本文对类符检索结果进行两两卡方检验,发现林译本与原文类符频数相比卡方值为274.73,P<0.01,具有显著差异,杨译本与原文相比卡方值为53.16,P<0.01,具有显著差异,两译本类符频数卡方值为85.55,P<0.01,具有显著差异。

  与原文相比,两译本的词汇丰富度均有所提升,文本类符/形符比的差异反映出中英文词汇的特征差异,相较于英文,两译本的词汇变化多样、词汇搭配自由度更高。两译本相比,林译本的类符/形符比高达45.53%,显著高于杨译本,这说明林译本的用词更加丰富,词汇变换更灵活,而杨译本用词则更加凝练。

  4.1.2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表意方式,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认知结构,四字成语既可以凝练意义,夯实文章结构,使文章紧凑严谨,又起到增添文采,使文章富有美感的作用(赵宇霞,2022)。在译文中,四字成语的使用反映了译者语言组织特征的差异。本文使用《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四字成语条目对文本进行分词,使用正则表达式对《卖花女》译文中的四字成语进行穷尽性检索,人工筛除“杜立特尔”“索桑普腾”等四字人物、地点名称。

  林译本中四字成语频数为153,占比0.56%,杨译本四字成语频数为193,占比0.72%,林译本与杨译本四字成语卡方值为4.63,P<0.05,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杨译本中四字成语的频数占比比林译本高0.16%且差异显著,这说明杨译本善用四字成语,语言更加凝练,文本结构更加紧凑富有节奏感,而林译本则偏向于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表达,这与标准类符/形符比统计结果一致。

  4.2句法层面的译者风格差异

  句法特征体现在文本平均句长中,汉语重意合,75%的汉语句子由多个句段组成,因此在对汉语文本进行分析时,句段相比句子更能反映出汉语文本中译者的语言组织特征(张继东等,2021)。本文借助WordSmith 8.0统计三个文本中的句子及平均句长,根据译本中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的总数计算文本平均句段长。

  原文共有2989句,平均句长为9.12;林译本共有2584句,平均句长为10.39,句段为4695个,平均句段长为5.72;杨译本共有2521句,平均句长10.59,句段为4485个,平均句段长为5.95。本文对统计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两译本句子频数卡方值为0.49,P>0.05,无显著差异,句段频数卡方值为4.41,P<0.05,具有显著差异。两译本中与原文差异较小的是林译本,林译本与原文的句子频数卡方值为26.14,P<0.01,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杨译本与原文在句子频数方面亦具有显著差异。

  与原文相比,两译本的句子频数均低于原文,在平均句长上均高于原文,达到10以上,两位译者在翻译时对句子的把控程度相似,但都与原文具有显著差异。两译本相比,从句段来看,两译本的句段与平均句段长显示出一定差异。林译本和杨译本平均句段长分别为5.72和5.95,两者皆低于6.0,句式较短,但相比杨译本,林译本句段更多,平均句段长更短。这说明林译本多用简短有力的短句,少用复杂长句,内容更加便于读者理解,而且林译本中短促语气词的使用较多。

  4.3语篇层面的译者风格差异

  本文通过检索文本中的连词、代词和感叹词,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以及情感两方面分析译者在语篇层面表现出来的风格差异。

  4.3.1衔接与连贯

  英语是形合语言,逻辑关系呈显化特征,依靠连词、代词等词汇手段实现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汉语是意合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主要体现在意义上(沈家煊,2012)。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英语代词与连词的把控也体现了其翻译风格。本文运用CorpusWordParser和Tree Tagger 3.0软件实现对译文和原文的分词标注,并在语料库中对其进行穷尽式检索。

  根据统计,原文中连词频数为1289,代词频数为5142,合计6431;林译本连词频数为668,代词频数为4611,合计5279;杨译本连词频数为506,代词频数为4886,合计5393。两译本连词和代词频数卡方值为2.3,P>0.05,无显著差异。两译本中与原文差异较小的为杨译本,杨译本与原文连词和代词的总频数卡方值为90.37,P<0.01,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林译本与原文亦具有显著差异。与原文相比,林译本和杨译本使用的连词和代词总和显著低于原文,这体现了中英语言在衔接与连贯上的差异,即英语惯用词汇手段明示逻辑关系而汉语往往通过意义的连贯实现衔接,且相比杨译本,林译本更贴近原文。两译本相比,杨译本与林译本的衔接与连贯特征无显著差异,杨译本使用的连词的数量稍高于林译本,此外,相比林译本,杨译本倾向于使用较多的代词、较少的连词来实现句子之间的意义衔接。

  4.3.2语篇情感

  从语篇的角度来看,译者对原文情感的把控也体现在译文中。译本中感叹词和语气词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译者对原文情感的转换,能够反映译者的风格特征(赵宇霞,2022)。本文在分词的基础上,使用Antconc对《卖花女》原文及译本中的感叹词进行统计,分析译本在情感色彩上的差异。

  原文中感叹词共出现184处,占全文比例0.67%,林译本的感叹词频数为95,占比0.35%,杨译本的感叹词频数为129,占比0.48%。本文对统计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发现林译本与杨译本感叹词卡方值为5.07,P<0.05,两者具有显著差异。两个译本中与原文差异较小的是杨译本,杨译本与原文的卡方值为8.27,P<0.01,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林译本与原文亦具有显著差异。三个文本中感叹词所占的比率均较低,与原文相比,林译本与杨译本分别低于原文0.32%和0.19%,体现出中英文在表达上的差异,原文使用的感叹词更多,所表现出的兴奋、激动、愤怒、惊叹等情感色彩也更为丰富。两译本相比,杨译本更贴近原文,使用更多感叹词使文本呈现出更加浓厚的情感色彩,而林译本则对原文中的感叹词进行了转换与省略。

  5结语

  本文通过检索《卖花女》一对二英汉平行语料库中的类符与形符数、四字成语、平均句段长、连词、代词和感叹词,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杨宪益译本与林语堂译本所体现的译者风格,研究发现:

  (1)在词汇特征方面,林译本标准类符/形符比显著高于杨译本,四字成语的使用频数在一定程度上低于杨译本,因此,林译本呈现出用词更加丰富,表达更加通俗易懂的特点,而杨译本行文通过四字成语的使用弥补了文本词汇丰富度的欠缺,语言呈现出凝练的特点。

  (2)在句法特征方面,林译本句段更多且较简短,这为文本内容结构的组织和安排提供了更多自由空间,且使得译本内容便于理解,相比之下杨译本无论是句长还是句段长都显著高于杨译本,句子复杂度更高。

  (3)在语篇特征方面,林译本与杨译本在文本衔接与连贯特征中并无显著差异,但在文本情感特征中具有显著差异,林译本中的感叹词频数低于杨译本,文本在情感色彩表达上较含蓄,而杨译本使用更多感叹词使文本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表达特征。


参考文献

  [1]BAKER M.Toward same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literary translat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2000,12(2):241-266.

  [2]SALDANHA G.Translator’s style: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J].The translator,2011(1):25-50.

  [3]韩丹,张志军.基于语料库的《阿Q正传》俄译本翻译风格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1):105-116.

  [4]侯羽,刘泽权,刘鼎甲.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译者风格分析——以莫言小说英译本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2):72-78.

  [5]胡开宝,谢丽欣.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内涵与路径[J].中国翻译,2017(2):12-18.

  [6]李德凤,贺文照,侯林平.蓝诗玲翻译风格库助研究[J].外语教学,2018(1):70-76.

  [7]沈家煊.怎样对比才有说服力——以英汉名动对比为例[J].现代外语,2012(1):1-13.

  [8]徐欣.基于多译本语料库的译文对比研究——对《傲慢与偏见》三译本的对比分析[J].外国语,2010(2):53-59.

  [9]张继东,朱亚菲.胡塞尼小说译者风格对比——平行语料库视角[J].外国语,2021(5):102-114.

  [10]赵朝永.译者风格对比描写的多维分析途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0(3):67-73.

  [11]赵宇霞.基于语料库的傅雷翻译风格新探:语言与情感的融合[J].外语电化教学,2022(2):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