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论文

2022-12-17 10:41:01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经历了2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在疫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四新项目深入推进以及学科多元交叉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渐衍生出新的意义和内涵。文章在该背景下,以泰山科技学院开设的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为例,探究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多元混合式教学的策略方法。通过一学年的实践探究发现,通信设备+网络教学平台+课中互动是该教学模式的基础保障;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线上线下高度参与,个性化输出的教学理念是该教学模式的原则与核心。通过学生视角,合理筛选利用线上资源并与线下资源相结合,进
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经历了2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在疫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四新项目深入推进以及学科多元交叉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渐衍生出新的意义和内涵。文章在该背景下,以泰山科技学院开设的必修基础课程《大学英语》为例,探究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多元混合式教学的策略方法。通过一学年的实践探究发现,通信设备+网络教学平台+课中互动是该教学模式的基础保障;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线上线下高度参与,个性化输出的教学理念是该教学模式的原则与核心。通过学生视角,合理筛选利用线上资源并与线下资源相结合,进行课堂设计,是该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成果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方法和实例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学生为中心;资源融合
一、引言
在科学技术和媒体互联完全融入人们生活的背景下,“终身学习”“高素质人才”“全方位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目标;各大高校也以四新项目(新工科、新农科、新商科、新文科)为发展方向,纷纷对各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大力改革创新,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开展创新教学。在当前疫情因素的影响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被赋予新的意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在20年发展与探究过程中,经历了技术应用阶段、技术整合阶段、“互联网+”阶段共三个阶段,是对混合式教学物理特性的关注逐渐弱化,而对其教学特性逐渐强化的过程[1]。而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也由传统教学模式课堂向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转化,这也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英语课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革并创新的重要一步。该模式通过依托电子通信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学基础保障,提供较单一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验,并结合近年来发展越来越丰富的MOOCs资源,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创新意识。
当前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来说,如何将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层面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三者结合起来,从互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多方面改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本次教学改革探究的主要研究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背景
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多以教师为主导的面授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大学英语课堂多为大班教学,教师很难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最后的评价往往是学期结束后学生呈现出来的应试成绩,而并非重视考查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具体进步和具体表现。这使得教育形式流于表面,文化知识没有真正的输入输出。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背景下,单纯的面授课教学资源传输与利用有相当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最新信息知识的渴求。但是传统课堂的优势在于教师与学生能够面对面即时地进行知识交互与情感交互,而这种互动交流是教学中无法取代的必要环节。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被完全的替代。而当下互联网的高传输效率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些特点恰恰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极大延展了教学的空间维度,活化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为师生提供了更多教与学的可能性,学生的兴趣及个性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混合式教学并不是取代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对其的优化与升级,教师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互动,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评价。而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效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和快捷性,能够赋予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创新化的学习空间,丰富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和资源呈现形式,是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重要一步。
三、多元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理论基础
(一)基于问题作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原理
处于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资源丰富的互联网融入课堂,打造全新时代下的创新课堂。然而只是在教学形式上做到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课堂教学空有架构没有立意明确的中心的话,那么教学很容易会趋向表面化。针对这一点,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梅里尔教授曾提出明确的概念,进而提出了以问题作为课堂导向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原理,呼吁广大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要注重让学生在进行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应合理安排activate,display,use,integrate这四个教学阶段以实现混合式教学有效课堂[2]。
(二)培养高层次思维习惯的深度学习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将人的认知过程分为六个阶段:memorizing,understanding,ap-plying,analyzing,evaluating,creating。将这几个思维阶段带入正式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去观察,会发现通常“memorizing”和“understanding”是每堂课中势必会出现的两个因素。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帮助学生剖析难点;同时,记忆在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学习过程。然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四个相对更加高阶的思维层次,反倒很少明显地在课堂当中体现出来。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混合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围绕这六个不同思维层次做出合理安排,特别是将高阶的思维层次充分融入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3]。
四、“互联网+”背景下多元混合式教学改革策略(一)教学方案的设计
《大学英语》是笔者所在院校本科一、二年级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此门课的教学以语言应用技能为先,融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一体,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营造多样化的协作性与自主性结合的英语学习氛围。同时增强交际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职业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现大学英语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此次改革针对全校本科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分为两个学期。教材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1~2册。课程内容按话题分为理想与目标、网络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水资源问题、爱情友情等八个单元。每2周完成一个单元,课程持续16周。
教学形式与安排:课堂教学分为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线下讨论+课后线上巩固。课前线上安排学生学习MOOCs上对应的相关课程,查阅资料,通过WeLearn平台,对应课程资源进行预习,对语言文化知识进行输入性学习。课中针对每个主题提前设计教学任务,以头脑风暴、小组协作、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展示的形式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与共享,并由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解惑答疑。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中用,用中学,以用促学,学用结合。课后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性输出,如以作文、视频、海报等形式展示与评价,对课文相关词汇部分,语法部分也可利用微课分享和一些小程序,如词达人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如图1)。
(二)教学方案的实施
1.运用网络媒体,整合线上资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安排的时候,为学生们整合相应主题难度的线上资源,打包成材料包发送给学生,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去进行拓展学习。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太过于丰富,经过教师对资料的筛选归纳,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5]。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如慕课、学堂在线、WeLearn平台等,让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对应的章节,完成相应的任务。在课前的预习和准备环节,教师也可以实时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进度。为课上的讨论和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预习过程中的短板,为课上如何搭好脚手架做准备。
例如:“Pioneers of Flight”这一单元,在课文理解以及词汇部分的学习时,课前的教学设计首先通过与课程相对应的WeLearn小程序,将课文的预习部分让学生预先完成,同时设计相关的问题,结合慕课平台对应的微课讲解,让学生以线上的形式完成预习作业。教师通过QQ平台发布头脑风暴题目Share the findings and ideas about the dreams of flying in Chinese culture in group。之后在课上由已经分好的小组对三个故事The legend of Wan Hu,Howard Hughess Spruce Goose,The futuristic ideas of Leonardo da Vinci进行组间的讲解,并结合中国飞行先驱的故事进行对比分享。老师组织组间的互讲互评,最后进行点评。课后部分将上课时讨论输出的故事,以小组为单位,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在由班级创建的媒体平台上。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点赞,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创新课堂模式,丰富教学环节
教师在进行教学备课的时候,在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基础上[4],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教师对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词汇知识讲解时,可以在课中教学环节,依托课堂弹幕或者WeLearn中的头脑风暴、Mentimeter等网络交互平台与学生互动,创新课堂模式,增加大班教学的学生全员参与度。
3.利用移动互联,鼓励自主学习
大学阶段与其他学习阶段相比,要学习的内容和范围会更加多元和广泛,因此更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学习自律性和自觉性。大学教师不会像初高中教师一样,随时随地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需要主动找教师去解答困惑。课程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录屏讲解,之后发送到与学生沟通的微信群或QQ群,供大家课后复习和查漏补缺[6]。例如:在“Friendship”这一单元的语法部分为Prefix-ation(前缀构词法),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师可以录制成微课的形式,让同学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课中针对较难理解的部分进行讲解和练习。
4.基于信息互联,完善教学评价
在课程评价设计中,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评价从原来的单向评价向着更多元化的评价开始转变。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前,教师对学生的考查大多都仅限于对作业完成度的考查以及对考试成绩的检测,这样的传统评价方式太过单一,既无法对学生做到全面评测,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创新,长期下来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存在会觉得可有可无[7]。
因此,教师在每单元开课前向学生提出具体目标要求,根据教学单元内容的不同,设置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并且针对目标的完成进行教学评价。如针对一个单元主题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按照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的课堂表现30%、线上平台学习30%、小组讨论展示20%、单元水平测试20%的比例进行评价,既能够充分考查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综合能力,也能督促学生把各方面的学习都兼顾好,做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发布针对此单元的教学评价表,让学生针对教师的教学速度、内容难度、课题拓展等方面进行评级和意见提出。
五、教学效果调查评价
经过一学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通过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和深入访谈(20人)的形式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和体验进行分析和评价。70%以上的同学对课程达到了非常满意的程度,91%的同学表示满意,同时表示自己的学习英语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参与度都增加了,课前预习的自觉性较之前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语言基础非常薄弱的同学,在课中讨论的环节相对比较吃力。所以在往后的教学中,对小组内讨论的分工以及教学设计的题目难易度的把控,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六、结语
多元混合式模式,依托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增加了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课堂上的演练和教师的指导,又强化了自学的知识,并将语言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强调对大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实现智能并举发展,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这种“开放式”学习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为不同层次的同学提供了不一样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环节和展示平台。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教学设计上,仍然需要教师不断打磨、完善,创新教学环节,使大学英语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2]王昌龙.信息化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21,4(8):79-80.
[3]袁园.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1(34):97-99.
[4]侯晓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35(2):131-133+83.
[5]李小兰.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14):120-123.
[6]杨世生.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J].魅力中国,2020(17):191-192.
[7]钱庆斌.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评《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0(4):105-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