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翻译实践报告写作探讨论文

2024-05-16 09:29:56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培养和检验翻译硕士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本文聚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翻译实践报告,综合分析了学界关于其写作模式与写作内容的共识和争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帮助读者厘清翻译实践报告的写作框架和写作要点,为撰写翻译实践报告提供指导和借鉴。
[摘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培养和检验翻译硕士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本文聚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翻译实践报告,综合分析了学界关于其写作模式与写作内容的共识和争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帮助读者厘清翻译实践报告的写作框架和写作要点,为撰写翻译实践报告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学位论文;MTI;翻译硕士;翻译实践报告
学位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检验毕业生认知能力和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自2007年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以来,学者们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马会娟,2010;穆雷等,2011;陈琳等,2011)。
研究多聚焦翻译实践报告的内容和写作等问题,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一定模式,但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特别是在是否使用理论框架以及如何有机融合理论视角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存在争议。因此,系统梳理学者们关于翻译实践报告写作的观点,对于厘清翻译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规范具有积极意义。
1翻译实践报告的写作模式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历史不长,其发展具有明显的探索性和实践性。2011年修订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提供了四种学位论文形式:翻译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和翻译研究论文。随着MTI教育的不断发展,《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提出了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习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翻译调研报告和翻译研究论文这五种MTI学位论文形式(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5)。尽管相关文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但学术界对MTI学位论文的具体形式仍存在不同观点。
一些学者提出将MTI学位论文调整为五种形式:重要岗位实习报告、翻译调研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和翻译研究论文(穆雷,2011;穆雷等,2011)。还有学者提出了实践报告、实习报告、课堂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论文、比较研究论文、翻译技术应用研究论文这八种翻译学位论文形式(孙三军等,2019)。
除了在学位论文形式上存在多元观点,学界对于具体写作模式的争议更为凸显。翻译实践报告作为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中使用最为广泛、认可度最高的一种形式,其写作模式受到培养目标、翻译实践流程和翻译行业要求等因素影响(刘小蓉等,2016;穆雷等,2019)。一些学者就MTI学位论文结构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马会娟,2010;穆雷等,2012a;平洪,2018)。另外,黄国文(2012)以专著形式阐述了MTI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
经过数年的发展,各高校在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理论框架型”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会选择某一翻译理论作为宏观框架来开展翻译实践和案例分析(李长栓,2020)。但是,学界对于该模式的使用存在不同意见,争议主要集中在是否应该使用理论框架以及如何将理论视角与案例分析有机融合。有些学者主张在翻译实践报告中使用理论框架有助于分析和解释实际翻译过程中的问题。但同时,一方面,他们担心翻译硕士由于缺乏学术硕士的系统理论训练,强行套用某一特定理论,这可能会导致理论与案例分析之间出现脱节;另一方面,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没有必要采用某一特定理论或者硬性规定某一宏观理论框架(吴青,2013;孙三军等,2019)。
韩子满等(2022)调查了50所高校的427篇笔译方向的翻译实践报告,重点讨论了其中的理论框架问题。研究发现,采用理论框架的实践报告呈增加趋势,但存在着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结合不紧密、理论框架介绍不充分以及对相关理论理解不准确等突出问题。研究指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翻译理论缺乏全面的认识,学术研究能力相对欠缺。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翻译实践报告应更加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的分享,避免过度理论化。他们认为套用某一特定宏观理论并不符合翻译实践的实际过程,因为译者并不是从某一理论出发进行翻译实践。此外,翻译实践报告是综合性写作,撰写者需要展示其在翻译项目实践中的全面视角和决策理由,分析具体的制约因素以及取舍理由,从而论证自身的翻译实践是基于理性和周全的选择,而不是来自单一理论的局限性或片面性视角(李长栓,2021;王剑,2022)。
王剑(2022)对比分析了翻译实践报告和学生论文,在写作主旨上讨论了两者的根本差异,指出“理论框架型”模式不适用于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杨帆等(2023)在分析李长栓教授提出的理解(Comprehension)、表达(Expression)和变通(Adaptation)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参考模板,借鉴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提出了包含分析翻译任务、理解源文、确定翻译策略、翻译案例分析、翻译实践总结等五大核心步骤的翻译实践报告写作新模式,为实践报告的撰写提供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参考框架。
总体而言,对于翻译实践报告的写作模式,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一方面,有学者认为采用特定的理论框架能够为翻译实践报告提供指导,但也需要注意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之间的紧密结合,以及对理论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翻译实践报告应该注重展示翻译者的全面视角和决策理由,不一定需要套用特定的理论框架,而是需要更注重实践过程的合理性和论证的全面性。
2翻译实践报告写作内容
翻译实践报告是一种在学生原创性翻译基础上进行翻译过程汇报的形式,翻译评述是整篇报告的重点。学生通过撰写译评报告,向读者详细介绍翻译过程和选择的依据,清晰呈现具体步骤、环节、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尤其需要说明自身是如何基于翻译策略、技巧和理论做出合理决策,克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难题,最终完成高质量的译文的。
目前的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翻译任务描述,涵盖任务背景、任务性质、委托方要求以及选择该项目的理由;(2)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计划执行情况、译后事项等;(3)翻译案例分析;(4)翻译实践总结(穆雷等,2012b)。具体而言,翻译任务描述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翻译任务;翻译过程描述可以展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翻译案例分析可以展示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译实践总结可以展示学生在实践中的成长和思考。然而,现有的翻译实践报告往往在内容框架上雷同,缺乏创新和深度。例如,刘小蓉等(2016)从选题分类和写作特点分析了12所高校的831篇MTI毕业论文,发现存在选题单一、内容趋同和译文选题难度把握不当等问题。孙三军等(2019)指出,翻译实践报告存在形式固化、内容缺乏提炼、理论雷同以及缺乏实质性实际意义等问题。穆雷等(2019)分析了704篇MTI学位论文,指出存在选题与培养初衷不符、对研究方法重视不够、问题意识不强和论文应用价值不高等问题。此外,从实践报告的具体内容来看,李长栓(2021)发现多数翻译实践报告过于关注表达问题,较少讨论翻译过程中的变通和取舍,也较少谈及翻译中的理解问题。
因此,在撰写翻译实践报告时,学生应该注意翻译实践报告的原创性和个性化,避免模板化和简单堆砌,关注翻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理性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展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提高报告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3对策与建议
围绕翻译实践报告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培养单位需要与时俱进,把握翻译硕士培养目标以及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翻译实践报告的模式和内容,发挥好翻译实践报告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为了满足语言服务市场的发展需求,各高校可以从学位论文形式、写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帮助翻译硕士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穆雷等,2019)。
首先,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在MTI论文选题时要把握五个原则:(1)立足翻译实践;(2)要有实际意义;(3)要有一定难度;(4)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5)要展现一定的翻译理论素养(孙三军等,2019)。同时,相关院校还需要考虑翻译类型、学术规范情况,把握翻译人才培养的实际应用性和实践性,突出以市场为导向的多样化翻译实践,强调问题意识、适度运用理论等(赵巍,2014)。
其次,在解决翻译实践报告中的理论框架问题时,各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不必强制要求使用专门章节阐述理论框架;或者调整理论框架的写作方式,考虑将理论阐述融入案例分析;或者保留理论框架章节,采用新的写作规范等方式(韩子满等,2022)。此外,各高校还可以借鉴成熟的翻译实践报告模式,在其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创新,努力提升翻译实践报告的质量和价值。例如:(1)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在案例分析中恰当地融入翻译理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需要展示对翻译问题的思考和决策过程,以及自身是如何基于理论选择具体翻译对策的。(2)加强选题的多样性和实践性: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多样化翻译问题的处理能力,选题应广泛涵盖不同领域和类型的翻译任务,应具有一定难度和实际意义,能够真实反映翻译实践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3)提升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示对不同翻译问题的思考,探索不同翻译对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锻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强调实践经验和反思总结:鼓励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学生可以描述问题的解决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相关改进的想法和反思。这可以为其未来从事翻译工作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5)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实践应用:翻译实践报告要突出翻译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应重视市场需求,关注行业标准和规范,使学生的翻译实践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以更好地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4结语
通过不断改进,翻译实践报告可以更加个性化,更加具有创新性和深度,有利于展示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对翻译实践的有益反思和改进建议。学界可以继续探索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需求、翻译硕士培养目标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实践,帮助学生适应国家、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章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翻译述评”的撰写模式研究[J].中国翻译,2011(6):46-49.
[2]韩子满,侯新飞.MTI翻译实践报告写作中的理论框架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2022(5):25-30+108.
[3]黄国文.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李长栓.如何撰写翻译实践报告:CEA框架、范文及点评[M].北京:中译出版社,2020.
[5]李长栓.以实践报告展示翻译能力——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翻译实践报告的写作[J].中国翻译,2021,42(2):72-79.
[6]刘小蓉,文军.MTI学位毕业论文调查:现状与对策[J].外语教学,2016(2):109-112.
[7]马会娟.MTI学位毕业论文写作模式探讨——以北外奥组委翻译班毕业论文撰写为个案[J].上海翻译,2010(2):48-52.
[8]穆雷,李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模式的再思考——基于704篇学位论文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1):33-39.
[9]穆雷,邹兵,杨冬敏.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参考模板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a(4):24-30.
[10]穆雷,杨冬敏.翻译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方式初探[J].外语教学,2012b(4):89-93.
[11]穆雷,邹兵.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论文调研与写作探索——以15所高校首批MTI毕业生学位论文为例[J].中国翻译,2011(5):40-45+96.
[12]穆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式探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77-82.
[13]平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与写作[J].中国翻译,2018(1):45-50.
[14]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2011年8月修订)[EB/OL].(2013-12-27)[2023-07-12].http://foreign.swu.edu.cn/__local/8/21/11/905A4DA 78606D2CFE8921034C10_D4023C6E_146E6.pdf?e=.pdf.
[15]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6]孙三军,任文.翻译硕士学位论文模式探究[J].中国翻译,2019,40(4):82-90+189.
[17]王剑.MTI翻译实践报告“理论框架型”写作模式的误区[J].中国翻译,2022,43(4):68-75.
[18]吴青.论MTI学位论文的性质与形式——从困惑到对策[J].外语教育研究,2013(1):32-38.
[19]杨帆,王京平.再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报告的写作——与李长栓教授商榷[J].中国翻译,2023,44(2):137-143.
[20]赵巍.MTI实践报告的问题及对策——基于133篇实践报告的调查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7(3):11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