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翻译课程教学中的教师理论观反思论文

翻译课程教学中的教师理论观反思论文

0

2024-04-29 13:52:44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翻译的教学”作为一个通用术语, 由 “大学翻译教学”和“专业翻译教学”组成 (罗选民,2002)。本文所讨论的翻译教学既 包括大学公共英语中的翻译教学,也包括英语 专业的翻译教学,聚焦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过 程。翻译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摘 要] 翻译教学中的教师理论素养直接关涉学生的翻译技能培养和翻译价值观的树立。作为 翻译教学主体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翻译理论基础,并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发挥理论的自 觉性。翻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翻译理论的功能性,在翻译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教学 模式的创新,并充分利用翻译课程的特点,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翻译教学,将教书与育人 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翻译教学,翻译理论,教师理论观

  1 背景

  “翻译的教学”作为一个通用术语, 由 “大学翻译教学”和“专业翻译教学”组成 (罗选民,2002)。本文所讨论的翻译教学既 包括大学公共英语中的翻译教学,也包括英语 专业的翻译教学,聚焦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过 程。翻译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翻译教学 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翻译能 力,即“教授如何去获得最好的译文”(林 璋,1997;庄智象,2007)。教学主体对翻译 本质的认知是达成教学目的的前提。而教学主 体作为能动的社会意识体,其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受到本身既有知识体系、价值观等因素 的制约。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要具有能动的历 史观,不断地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翻译 学科的发展。在教学互动中,翻译教师能动性 的发挥在于其能够意识到教学系统中存在的不 足,发现教学系统中存在的固有问题,如“翻 译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传统的大学翻 译教学方法片面强调翻译知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囿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明显” 等(罗选民,2002;刘晓民 等,2013)。

  翻译教师应将翻译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 相结合以应对翻译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本文从 翻译教师的理论素养出发,着重探讨翻译教师 这一群体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反思的 必要性,以期优化翻译教学模式,为大学翻译 教研提供有益的启示。

image.png

  2 翻译教师的理论素养意识与教学反思

  翻译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相辅相 成,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对翻译属性 和翻译功能的认知能够为翻译教学提供有效的 指导,对翻译实践经验有矫正功能,同时翻译 教学与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又有助于教师深化 对翻译理论的理解,这一循环过程有利于大学 翻译教学模式的建构。翻译教师创新教学活动 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升学生的 学术素养。

  2.1 翻译教师的翻译理论功能意识反思

  鉴于翻译理论具有认识功能 、解释功能、预测功能、方法论功能、批判功能和实践 与检验功能,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充分 的理论自觉性(侯向群,2002)。教师要突出 翻译理论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因为理论的功 利性或有意识性属性使其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 意义(穆雷, 2004)。所以“翻译教学要基 于翻译问题,坚守实践与理论互动”(杜磊 等,2021 )。翻译教师要自发地对理论的多维 功能和实践路径展开研究与应用。对翻译本质 和属性的理解和认知是翻译教学的基本前提。 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在表层的语码转 换下蕴含着复杂的语言、文化、社会因素,因 此翻译教师应意识到理论的层次性。理论是分 层次的,微观层次的理论对实践有具体的指导 意义,中观层次的理论可以描写和解释现象, 宏观层次的理论则具有再造理论的功能(杨自 俭,2002)。

  从基本层来看,翻译是语码或意义符号 的转换和原文意义的再现(周领顺,2014); 从高级层来看,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 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 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昌盛的目的(孙致礼, 2008)。翻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翻译 的语言属性,即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间的语码 转换和原文意义的再现,也要看到翻译活动的 社会属性。

  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 生在翻译理论的观照下对翻译中的问题和现象 进行思考,在反思与实践中形成独立的翻译 观。从翻译策略和技巧的运用到翻译文本的选 择,教师均要跳出文本语言层面的限制,以更 加开阔的社会视野来看待翻译的功能。教师要 认识到“翻译活动丰富而复杂,往往会受到社 会、政治、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解决‘如何译’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 ‘译什么’”(杜磊 等,2021 )。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论译书》中就曾 阐明了翻译对国家和社会的功能和意义。在梁 启超看来,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西方用 来做思想宣传的媒介与武器。梁启超(2009) 在《论译书》中强调:“苟其处今日之天下, 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故今日欲举百 废,新庶政,当以尽译西国章程之书,为第一 义”。翻译是国家政治改革的理论来源之一, 为清末的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翻 译还是国家民生工业发展的理论动力。梁启超 (2009)倡导“宜广集西人各种工艺之书,译 成浅语,以教小民,使能知其法,通其用。若 能使中国人人各习一业,则国立强矣”。

  翻译可以促进科技发展 ,增加百姓收 入,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从文本层面来看, 翻译只是语言转换,而在社会层次上,翻译使 得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得以传播,促进了世 界文化融通,科技进步,彰显的是人类的智慧 以及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决心。所以翻译教 师的理论自觉性和翻译功能意识对翻译教学和 学生翻译理论观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翻译教师的“鉴赏”意识反思

  在大学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具有 对翻译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开展翻译批 评,首先要做鉴者,然后才是赏者。严格地 讲,将‘鉴赏’一词拆分为两个字,内涵是不 一样的。能‘鉴’的是专家层次,会‘赏’的 是普通消费者的层次,前者要的是科学,后 者只需要感受即可。”(周领顺, 2022 )翻 译的“鉴”和“赏”能力可以使译者客观评 价译文质量、厘定翻译范畴与界限。通过对 “鉴”“赏”概念的区分,学生可以形象直观 地认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树立正确的翻译行为观。

  翻译教师要意识到 “ 鉴 ”能力的工具 性,“鉴”是“专家层次”,是“科学”, “鉴”的行为受到翻译标准的规约。古罗马 的贺拉斯将伦理学的“忠实”概念引入翻译 中,提出了“忠实的译者”。中国早期佛经 翻译的代表人物支谦提出了“信”的标准, 他在《法句经序》中强调“名物不同,传实 不易”“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支谦, 2009)。严复(2009)则进一步对传统译论 进行发展,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 准,而“译事之信,当包达、雅”,“信” 是这三条标准的关键。

  不论对 “ 忠实 ” 的内涵和外延如何解 读,我们都需意识到原文在翻译过程中的权 威性。翻译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语码 转换, 第二是再现原文的意义(周领顺, 2014)。作为翻译教学的发起者和执行者,教 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鉴”的能力,即能够 识别出译文多样性的生成原因,能够理性地看 待译者的翻译策略生成动机和目的。

  此外,教师要依据翻译的定义和范畴来帮 助学生厘定译者翻译行为的边界和准则,使学 生能够分清“鉴”和“赏”的理论依据。教师 要培养学生对翻译作品“鉴”的能力,同时也 要帮助学生理解在“赏”的范畴内,译文翻译 策略生成的社会根源。鉴别对错与否的专家要 求译文忠于原文,原文是检验对错的试金石; 但对于市场消费者来说,译文即使偏离原文, 但只要能够博得他们的欣赏就好,这是看客的 反应(周领顺,2022)。以电影片名的翻译为 例,影片的名称要服务于市场接受和宣传,所 以译者要更多考虑的是读者和观众“赏”的因 素,而不是观众对翻译“鉴”的能力。

  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译者已不再受到翻译标准的严苛束缚,而是有了更多自由发挥 的空间。如1942年上映的好莱坞经典爱情电影 Happiness Regained,如译者将其直译为《重 获幸福》,译名则毫无美感可言,也无法激发 观众的美好联想。该影片进入中国市场后被翻 译成《鸳梦重温》,虽然该翻译与原电影名字 的意思相差甚远,但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标 准。“鸳鸯”在汉语文化中象征爱情,“鸳 梦”更容易使读者将该影片与中国传统爱情小 说如《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等作品 产生互文联想。《鸳梦重温》这一翻译既突出 了爱情的主题,又蕴含着中国文化语境中关于 爱情的美好阐释,使得读者从语言和意象两个 层面得到了美的享受,这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更 好的市场宣传效果。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 生对译文的“鉴赏”能力,这是帮助其理解翻 译复杂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2.3 教师个体翻译教学观反思

  教师作为翻译教学的执行者应积极尝试 将翻译理论与自身的翻译经验相结合,形成具 有教师个体特色的教学观。翻译教学观的形成 与翻译教师身份的多重性相关。翻译教师除了 教师这一显性身份外往往还兼具其他身份,如 翻译教师本身可能还是一名专业译者或兼职译 者。而研究语言学的教师可能会不自觉地在翻 译教学中关注语义的生成、语用等语言学层面 的知识。不同身份背景的教师尽管从事着相同 的工作,但是因其主次身份的不同,行为特征 也会存在差异。

  教师应努力构建符合翻译学科特点的创 新型翻译教学模式。如马明蓉(2017)通过对 周领顺教授系列翻译教材的研究,总结出了 “赏—译—评—研”一体化的体验式翻译教学 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并注重翻译材 料的选择,强调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翻译是一门建筑于翻译实践之上的学 科,实践性是该学科的显著特征。翻译技巧的 传授是大学翻译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翻 译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翻译技能养成。 所以基于翻译学科特征,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 “鉴赏”能力,又要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提升 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具有针对 性,教师要以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教学 导向,“问题是翻译实践的灵魂,教学要紧 紧围绕学生实践过程中实际发生的问题来讨 论”(杨自俭, 2002)。例如,教师可以将 学生的翻译作品作为课堂讨论材料,将教师 的专业点评与学生的分组讨论相结合,将学 生的群体合作翻译与个体翻译相结合,以更 加开放的课堂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增加 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打破传统翻译课堂 的规约式教学,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 趣,又能结合学科特点加深学生对翻译问题 的理解。教师在“赏—译—评”的基础上, 将翻译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用翻译实践来反 哺对翻译理论的认知,从而形成“赏—译— 评—研”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image.png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翻译教学中,教师要 着力于引导学生认识翻译,了解翻译的本质特 征,既要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又要夯实学生 的翻译理论基础,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帮助 学生将理论、经验、实践结合在一起,让他 们形成自己的翻译观和翻译价值观(许钧, 2021 )。同时,教师应具有充分的理论自觉性,能 够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翻译学科 的特点,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教学,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杜磊,许钧. 翻译教学与翻译人才培养——许钧教 授访谈录[J]. 外语教学,2021.42(3):1-7.

  [2] 侯向群. 翻译研究的珍贵史料 历史探讨的独特视 角——读《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百种译作》[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127-128.

  [3] 梁启超. 论译书[C]//翻译论集(修订本) .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196.

  [4] 林璋. 翻译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J]. 外语研究, 1997(3):61-63.

  [5] 刘晓民,刘金龙.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J]. 山东外语教学,2013(5):69-73.

  [6] 罗选民. 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 中国翻 译,2002(4):58-60.

  [7] 马明蓉. “赏—译—评—研”体验式翻译教学模式 的创新——以周领顺教授系列翻译教材为例[J]. 翻 译论坛,2017(4):52-57.

  [8] 穆雷. 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 教学,2004(3):43-46.

  [9] 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2008.

  [10] 许钧. 翻译选择与文化立场——关于翻译教学的思 考[J]. 中国外语,2021(5):1+12-15.

  [11] 严复. 《天演论》译例言[C]//翻译论集(修订本).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02.

  [12] 杨自俭. 关于译学研究的一些想法[C]//面向21世纪 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3] 支谦. 法句经序[C]//翻译论集(修订本) .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22.

  [14] 周领顺. 翻译批评操作性的译者行为批评解析[J]. 外 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2(2):121-129.

  [15] 周领顺.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M]. 北京:商务 印书馆,2014.

  [16] 庄智象. 关于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 外语 界,2007(3):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