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王维诗歌意象与意境的翻译研究——— 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论文

王维诗歌意象与意境的翻译研究——— 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论文

50

2024-03-09 15:28:23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以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基础,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出发,以许渊冲英译王维唐诗三首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郑果州相过》《终南别业》为研究对象

  摘要 : 文章以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基础,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出发,以许渊冲英译王维唐诗三首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郑果州相过》《终南别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诗歌中意象和意境的翻译策略。初步 发现,作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王维的诗歌意象以自然意象见长,且为纯粹意象 ; 且其诗歌多为白描手法,直抒 胸臆。为实现诗歌传情达意的目标,译文注重保留诗中自然意象,结合使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关键词 : 王维诗歌 ; 许渊冲译本 ; 意象 ; 意境

  Abstract : Based on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this paper studied Xu Yuanchong’s English version of Wang Wei’s three poems ,For My Outspoken Friend Pei Di in My Hermitage,On Governor Zheng’s Visit and My Hermitage in Southern Mountain,by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imagery and aesthetic conception in the poems.Initially,it is found that Wang Wei’s poetic imagery is characterized by natural imagery and pure imagery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landscape and idyllic poetry school ; moreover,his poems are mostly plain drawing and straightforward expression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nveying emotion and meaning in his poetry,the translation focuses on preserving the natural imagery in the poems and uses a combination of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Key words : Wang Wei’s poetry ; Xu Yuanchong’s version ; imagery ; aesthetic conception

  一、引言

  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唐诗饱含着中华文 化的内涵,唐诗翻译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国内唐诗英译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诗歌意象和意境 的传递,主要针对耳熟能详的诗歌译作研究,如李 白、杜甫等,研究王维的甚少 ; 王维诗歌是典型的山 水田园诗,研究王维诗歌英译本,有助于总结归纳 山水田园诗中意象与意境的翻译策略。作为我国 当代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 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其译文尽显中国文化和 文字之美[1],其译本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因此文章选取 2014 年首发首版的《许渊冲英译王维诗选》[2] 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探 索王维诗歌意象与意境的翻译策略,以期为学界研 究诗歌英译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

31772365-CCE4-4c48-B427-17865211392E.png

  二、理论框架——— 语义与交际翻译

  纽马克(Peter Newmark) 在《翻译问题探讨》[3] 一书中指出,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翻译都应该既 是语义翻译,又是交际翻译。纽马克指出,语义翻 译是译者在保留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的前提下,实现 原文准确的含意。交际翻译的原则是译文要实现 与原文同样的交际目标。在交际翻译中,译者应该像源语读者一样,对译文有同样的体验。语义翻译 保持了原语的词汇特征,向原文作者靠近 ; 交际翻 译是为了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在信息和交流对象发 生冲 突 时,为了达到交际目的,采取恰当的变译方法。

  纽马克还指出,在艺术性文本中,原文作者与 读者的“沟通”无异于与译者的“沟通”。 译者只能 让现代译文读者尽可能地去理解原文,原文的形式 一旦被改变,思想内容也会随之走样。翻译文学等 艺术作品时,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作者忠实,其次要 对原文语言忠实,最后还要对译文读者忠实[3]64 。 根据纽马克 的翻译观,诗歌作为艺术性文本的一 种,带有诗人鲜明的个性特征,译者在翻译诗歌时, 首先要了解原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译文要 忠实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 其次要将诗歌的内容 完整传递给译入语读者,忠实于诗歌的语言 ; 最后, 还应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差异,适当调整译文, 争取最大限度地将原诗中的思想情感传递给目标 语读者,忠实于目的语读者。诗歌翻译是用一种语 言将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传递给目的语读者,使其 感受到诗歌的意美、形美、音美,进而体会诗人所表 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在翻译诗歌时,译者要适时选用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策略。

  三、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及其翻译策略

  从诗歌 的观点来看,“意象”是一种客观 的事 物,它由人的感觉、意识和情感认知加工而成,即含 “意”之“象”[4]211 。意象所生成和开垦出的诗意空间就是意境。

  诗歌意象可以分成三大类 : 纯粹意象、含混意 象、流动意象。纯粹意象是一种没有任何附加元素 的意象 ; 含混意象是指带有一定附加因素的意象 ; 流动意象是指那些难觅其形状的意象。针对这三 种不同类型 的意象,贺权宁[5] 提出不同的翻译策 略 : 对纯粹意象的翻译,主要是用目的语语言真实 再现源文本的意象,可遵循简单的字面翻译原则 ; 含混意象则采取文化涵化的策略 ; 流动意象则采取 再创作的策略。意境作为一种抽象的审美形式,其 “不可译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传达意境的 关键在于意象语言的运用[6] 。诗歌意境的翻译,虽 然不能完全还原原诗中的意境,但是可以通过变通的手段重现诗人的情感,让目的语读者体会诗中的“意美”。

5F30DF48-EC1D-4e37-96A2-C0A1D797349A.png

  四、许渊冲英译本对王维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处理

  ( 一) 王维三首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特点

  文章所选的三首王维田园诗均为自然意象,多 为自然风光与景物的描写,无附加之意,属纯粹意 象。一幕幕景物或风景的描写组成了一幅幅山水 画,给读者营造了诗中的意境,所以对诗歌意境的 把握需要靠意象来传递。另外王维诗歌除了描写 意象,还喜欢用白描的手法来直抒胸臆,多用叙事 手法直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这也使得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来“传情”成为可能。

  ( 二) 许渊冲英译本中王维诗歌意象与意境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的艺术》[7]一书中,许渊冲概括诗歌之 美为三美——— 意美、音美、形美。他认为,诗的译文 要像原诗那样打动人心,这就是意境之美 ; 如原作 的诗歌,有优美的旋律,这是音美 ; 要尽量保留原有 的诗体,这是形之美。他还强调意美是“三美”中最 重要的,传达意美就是要传情达意,不但“达意”,还 要“传情”。[7]“达意”可理解为对诗歌含义的翻译, “传情”可以理解为对诗人思想情感的传递。下面 结合许渊冲英译本实例,对王维诗中意象与意境的翻译进行分析。

  首先是王维 的诗作《辋川 闲居赠裴秀才迪》。

  诗作原文及许渊冲译文如下 :

  原文 : 寒山转苍翠,秋水 日潺湲。 ( 首联) 依仗 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颔联)

  渡头余落 日,墟里上孤烟。 ( 颈联) 复值接舆 醉,狂歌五柳前。 (尾联)

  译文 : Cold mountains turn into deepening green ;Each day the autumn stream ripples with ease.

  Out of my wicket gate on my staff I lean,To hear cicadas sing in evening breeze.

  The setting sun beyond the ferry half sunk ,The village smoke rises lonely and straight.

  What joy to see my spoken friend drunk Chanting to five willows before my gate!

  在这首诗 中,王维通过写山水田园的深秋晚 景,表达了与友人裴迪的悠居之乐。 山川、溪水、夕 阳、炊烟构成了一副宁静祥和、充满活力的田园风光,这些自然景物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当中西方文化共享同样的或者是相近的意象所指时,译者在 译文中保留原有意象,就能唤起译入语读者与源语 读者同样的想象与感受[8] 。 因此,许渊冲先生运用 语义翻译的策略,将这些意象翻译成目的语中对等 的词汇,以此描绘出相同的景象。 ( 在原诗与译文 中笔者用下划线标注)

  上文谈到,除了“达意”还要“传情”,诗歌主要 表现诗人 的 闲居之乐、归隐田园以及悠然自得之 情[9] 。 闲居之乐主要通过此诗的颔联和尾联来体 现,但是译者除了使用语义翻译的策略将诗句的含 义表达出来,还使用了交际翻译的策略,对原诗中 的词语进行了适当的变译[10],在“复值接舆醉”这 句中增译了其中的心情 : 通过增加“joy”这个词,表 达再次碰到友人裴迪醉酒狂酣的喜悦; “临风听暮 蝉”,将暮蝉声通过“sing”这个词译成暮蝉在唱歌, 增添了其中的惬意,将其意境表达出来,有助于目的语读者产生相同的读诗感受。

  再如王维的另一山水田园佳作———《郑果州相 过》。 这首诗原文及许渊冲译文如下 :

  原文 : 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床前磨镜客,林里灌园人。

  五马惊穷巷,双童逐老身。 中厨办粗饭,当恕阮家贫。

  译文 : The sun has beautified the waning spring ; After the shower grass looks fresh and green.

  A hermit cannot do a better thing ; Than water his garden and make it clean.

  Your horse and carriage have woken the lane ; We come to welcome you,father and son.

  But I have only coarse food to entertain.Excuse me if it is not better done.

  这首诗描写了王维宁静淡泊的心境,暗含其不 慕富贵的傲骨和出仕超脱的禅心。先是用“丽日” “残春”“草木”等意象组成意向群,勾勒出一幅清新 自然的暮春画卷,为郑果州的来访作环境烘托。许 渊冲先生在翻译该诗时,使用语义翻译策略,使得 诗中的意象与译文中的意象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 一致,在呈现意象的同时,也便于目标语读者理解。 “磨镜客”“灌园人”是典故,具有中国特有文化内 涵,诗人自比隐士,故不能简单按字面意思翻译,经 过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11],翻译成隐士的英语对应词“hermit”,而且将两句合成一个句子意群,也便于 目标语读者理解,这符合交际翻译的目的,实现译 入语读者对诗歌含意的理解[12] 。在最后两句诗中, 诗人用一个“惊”字写出了巷子的幽深与清寂,以 “阮家贫”来 自谦,委婉表达唯恐招待不周之意。 “五马”象征郑果州排场大,实际上通过写郑果州的 排场,说明他官阶高,但诗人不卑不亢,仍以平常粗 茶淡饭以招待,表达了诗人不慕富贵的傲骨。“中 厨办粗 饭,当 恕 阮 家 贫 ”,译 为“But I have only coarse food to entertain.Excuse me if it is not better done.”许渊冲译本通过使用交际翻译策略,译出“阮 家贫”这一中国文化典故的内涵,将诗人淡泊名利、 不拘小节的情志传达给目的语读者[13]。

  下面再看王维的另一首诗作———《终南别业》。

  原文与许渊冲译文如下 :

  原文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 Following divine law after my middle age,I live in Southern Mountain at my hermitage.

  In joyful mood to wander ,alone I would go,To find delightful scenes nobody else could know.

  I’d go as far as the end of a stream or fountain,And sit and gaze on cloud rising over the mountain.

  If I happen to meet with an old forest man,We’d chat and laugh endlessly,as long as we can.

  这首诗描绘了王维退隐后悠闲自在的闲适情 趣。“兴来每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写他心情好时,就独自一人闲逛,走到溪水的尽头, 坐看行云变幻,生动刻画了一位隐者的形象,如见 其人。诗句中的“水穷处、云起时”是一组动态景物 的描写,为保留诗中的画面感,许版译文采取语义 翻译,直译为“the end of a stream or fountain,cloud rising over the mountain”,同样也是为了塑造与原文 相一致的画面感 ; 将“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译 为“In joyful mood to wander,alone I would go to find delightful scenes nobody else could know”。 通过变译 法,将“兴来”译为“In joyful mood”,“胜事”译为 “delightful scenes”,使用“joyful”和“delightful”这两 个带感情色彩的词,将诗人愉悦的心情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实现了交际目的。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将 悠然自得的心情在与“林叟”的“谈笑”中直接表达 出来,因此许译本直接使用语义翻译的方式呈现原 诗内容。

  因为王维原诗主要使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 所以大多时候将诗中语义翻译出来,忠实于原文, 就能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译文读者 ; 当语 义翻译无法实现诗人情感的传达时,则使用交际翻 译,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变译,使得读者能够读懂诗 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14][15]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 意象翻译要使用语义翻译策略,意境翻译要使用交 际翻译策略,而是要根据诗句的实际情况,结合使 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来传递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五、结语

  文章基于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研究了王维诗 歌中意象与意境的翻译策略,分析了语义翻译和交 际翻译策略在中国古诗英译中的应用。研究发现 :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意象多为自然意象,通过语义 翻译可以直接译出译语中对等的意象,以此来营造 诗歌意境,但由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差异,译 语读者是否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美感不得而知,但是 读者读诗除了感受其审美价值,主要还是理解其中 所要传达的情感,即许渊冲先生“三美”理论 中 的 “意美 ”——— 传情达 意,除“达 意”之 外,还 须“传 情”,而王维田园诗多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此时 语义翻译即可传递出其中情感,但是其诗中也常使 用文化典故来传递感情,此时语义翻译无法传递其 中的文化内涵,译者则需使用交际翻译策略,对原 作进行适当的变译。 因此,对于古诗意象与意境的 翻译,不能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孤立开来,而应 该根据语境的不同结合使用,二者应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

  [1]胡筱颖.基于语料库的《唐诗三百首》英译 本研 究[J].四 川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2014.41(3) : 118-124.

  [2]许渊冲.许渊冲英译王维诗选[M].北京 : 中 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4.

  [3]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毛翰.诗美创造学[M].重庆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贺权宁.诗歌意象类型及跨文化翻译策略 研究[J].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 3) : 69-83.

  [6]陈大亮.意境是否可译的理论实践与方法 问题——— 兼与周红民教授商榷[J].山东外语教学, 2011.32( 1) : 89-95.

  [7]许渊冲.翻译的艺术( 增订版) [M].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8]李颖.从翻译的层次看唐诗意象翻译的策 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14 (4) : 142-146.

  [9]吕晖.国内唐诗英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 1980~ 2019)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 (6) : 84-87.

  [10]张保红.诗歌翻译探索[M].北京 : 清华大 学出版社,2016.

  [11]张奂瑶,马会娟.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研 究 : 现状 与 问题[J].外 国语 (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 报) ,2016.39(6) : 82-89.

  [12]潘智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翻译新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 1) : 95-104.149.

  [13]张继光.许渊冲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及 其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28 ( 1 ) : 87-92.

  [14]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中国科 技翻译,2003(2) : 1-2.

  [15]解晓妮.纽马克翻译理论在中国古代诗歌 翻译中的应用[J].山 西师 大 学报( 社会科 学版) , 2012.39(S1) : 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