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外语教学中思辨导向的自治性阅读论文

外语教学中思辨导向的自治性阅读论文

6

2024-03-08 15:49:43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外语阅读已经是传统的研究课题,而将自治性阅读和思辨导向的阅读作为主题的研究还比较鲜 见。在说明何为思辨导向的自治性阅读的基础上

  摘 要 : 外语阅读已经是传统的研究课题,而将自治性阅读和思辨导向的阅读作为主题的研究还比较鲜 见。在说明何为思辨导向的自治性阅读的基础上,文章逐一阐述了有思辨力的自治性阅读者特质和外语教学 中以思辨导向的自治性阅读策略,前者包括阅读探究性、修辞敏感度、思辨分析力及客观判断力 ; 后者包括阅读源维度、语言维度、思辨维度及反应维度的阅读策略。

  关键词 : 自治性阅读 ; 思辨; 外语教学

  Abstract : Reading in EFL has enjoyed a long time academic tradition,while the subjects of autonomous read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orientation have not been concentrated on adequately.This paper,based on what critical thinking oriented autonomous reading is,expounds on the qualities of critical thinking oriented autonomous readers and related strategies,with the former including reading curiosity,rhetoric sensitivity ,critical analysis and objective judgment and the latter including strategies in dimensions of reading sources,language,critical thinking,and reading responses.

  Key words : autonomous reading ; critical thinking ; EFL

  一、引言

  关于外语学习中的自主性,已经有很多研究, 而文章采用了自治性阅读这样一种说法,即对阅读 的讨论不仅仅是停留在主动或被动这种单一层面, 而是将阅读这一重要的语言学习过程纳入学习者 的个人成长和自我管理的视野中,作为学习者输入 信息的一种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反映了对其独立 人格发展的关注。Dickinson 认为,学习自治性是一 种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1]。 学习自治性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着的认知世界对每 一个外语学习者提出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具有了 学习自治性,他们才可能根据需要不断改变而调整甚或转变其学习进程。

  而高等教育中的外语学习者的思辨性成长也 正是体现了其处于该年龄阶段本应有的智性发展。 教育家威廉·佩里的大学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大 学生思维会经历三个主要阶段 : 前两个阶段特点为 二元主义和相对主义,而第三阶段则在允许一定程 度的不确定性前提下,根据推理和寻找证据来做决 定相信什么或相应地做什么[2] 。思辨性阅读,又称 批判性阅读,它不是普通的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输 入过程,而具有更明显的主动性[3] 。Walz 认为,思 辨性的阅读者必须在语境中辨识和解释文本来构 建语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信息内容的深入分 析[4] 。思辨性阅读需要阅读者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 对事实和观点进行甄别,对支撑论点的论据进行考量,对论证过程的合理性 进行评断等。现有的大部分对外语思辨性阅读的 研究都是以课堂阅读教学为背景的,而对课外的自 治性阅读的现有成熟研究还比较罕见。文章将一 方面对有思辨力的自治性阅读者特质进行诠释,这 是一种养成性目标体系 ; 而另一方面则对外语教学 中以思辨为导向的自治性阅读策略进行多维度分析,比较有实践性意义。

DE1F2C1B-3206-4405-AEE6-118BFCD55CAF.png

  二、有思辨力的自治性阅读者特质

  ( 一) 阅读探究性

  所谓阅读探究性,一方面,有思辨力的自治性 阅读者应当关注自己要通过阅读获得的智性成长, 这是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的规划性的需求 ; 而另一 方面,他们在进行这样的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懂得如 何提出有挑战性的同时也具有重要性或趣味性的 阅读目标或阅读问题,并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或 理解结构产生一些结果预期或假设,进而在阅读中 与文字的作者进行有目的的深层的积极互动。这 种阅读探究性体现在自我选择和调节的阅读目标、 阅读资源、阅读过程、阅读节奏等。 比如,阅读者应 当对阅读的目的具有觉知性 : 是为了掌握原文的主 要内容,还是要在阅读之后有所反应,抑或发现及 评判作者的真正意图等。这种主动阅读是驱动整 个阅读能力增进过程的基础,是很多研究者称之为 思辨阅读中的“元认知”的因素,也是自治性阅读的核心所在。

  ( 二) 修辞敏感度

  R. Hart 和 D.Burks ( 1972) 提 出 了“修辞敏感 度”这一概念( rhetorical sensitivity,RS) 。所谓修辞 敏感度,指的是人际沟通能力的一种认知取向,强 调人际互动中适当的调适性和灵活性。它是一种 沟通特质,一种相对稳定的沟通态度,这种态度能 促成有效互动。修辞敏感度的内涵包括 : 接受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在沟通中应该避免 脚本化的刻板行为 ; 在沟通中愿意针对互动关系对 自我和他人角色进行调适 ; 识别应该何时表达、何 时沉默 ; 致力于决定以最有效 方式表达 一 种信 息[5] 。而阅读也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沟通,那 么一个需要对阅读过程进行自治的读者则需要充分了解作者的种种意图以及阅读可能会有的丰富多元的目的、每种不同的文体、写作风格的典型特征和表现形式、写作策略、话语形态和语境构建等。

  (三) 思辨分析力

  一个主动阅读者应当在阅读过程中对作者乃 至自身的观点、支撑观点的证据和论证过程等进行 识别和分析,并且将所有这些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思 考架构之中考虑其准确性和可信度等。也就是说, 一个睿智的阅读者应当对其所读的内容进行自己 认知范围内的评价,而不是采取完全相信的态度。 这对以学习和模仿语言为重要阅读目的之一的英 语学习者而言尤其重要。赵敦华指出: “文本是向 作者和读者同样开放的意义领域 ; 作者的写作和读 者的阅读是同样的创造文本过程,但没有任何一 方,任何一个人是文本意义的最终决定者和裁判 人。”[6]而在这其中,一个以提高思辨力为导向的阅 读者要不断借助各种问题来使阅读具有思辨性, 如 :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 哪些词语意思 不明确 ;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推理过程 中有没有谬误 ; 证据的效力如何 ; 有没有替代原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 能 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等[7]。

  ( 四) 客观判断力

  在复杂的阅读背景下,一个有思辨力的自治性 阅读者能够对所读的内容保持一个客观的判断立 场,即便这种客观性会经常挑战阅读者自己的认知 现状。 同时,阅读者应该保持对所有他者存在的认 可和尊重。而一个思辨力强大的人是要保持对所 有的观点( 尤其是自己的观点) 的清醒度和反思性。 而所谓思辨力强大,指的是学者们认为的“强思辨 力”,这种思辨力指向的是不以自我兴趣和利益为 判断坐标的真正的公平性。而公正批判性思考者 所包含以下思维特质 : 思维正直性、公正性、自主 性、谦逊、换位思考、思维的勇气、思维责任感、思维 坚毅、对推理的信心等[8]。

D4700A2F-C17D-4e00-862C-A0FF702D9285.png

  三、外语教学中以思辨为导向的自治性阅读策略

  ( 一) 阅读源维度

  自治的阅读者应当首先对自己阅读中的 what to read 进行掌控,而这不是一蹴而就或可以从某个 权威那里得到适合个人答案的。 阅读者应当在内容和难度的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参考他人的多种经验做选择,而在实际的阅读中去反思这些选择的合 理程度,并进行动态的调整。而在思辨发展方向上 更应该强调: ( 1) 按需阅读 : 在很多英语学习者的理 解中,阅读是与测试、复述和报告等一些外部任务 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阅读者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而当阅读者对内容并无来自内部的理解需求的时 候,阅读过程是不能内化并引起真正深层的思考和 反思的。 因此以思辨导向的自治性阅读者必须首 先激活自己的内需机制,选择自己真正认为重要或 有价值的阅读主题和阅读内容; (2) 多源比较阅读 : 针对同一个阅读主题,阅读者可以从历史维度、地 理维度和文化维度等方面寻找不同的阅读源,这样 才能使信息内容相对不单一和片面。而且,这种不 同角度的阅读会使得阅读者获得对同一主题的相 对全景的理解,通过这种过程的阅读可以避免二元 独立观甚至是一元绝对观的产生; (3) 对多源阅读 信息的综合 : 在多源阅读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问 题就是信息的不融合,我们强调阅读者的多源阅读 并不是要形成一个观点和信息的集合,而是需要将 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在阅读者自身的价值观和逻辑 性的引导下,使这些内容发生化学反应,围绕着一 定的逻辑主线各归其位。这样形成的知识构建乃 至由此而形塑的思维方式才可能是比较成熟和理 性的,而这也是高等教育对学习者的深层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要求所在。

  ( 二) 语言维度

  以思辨力为发展导向的阅读者对阅读文本的 语言内容的关注重点会与普通的阅读者有所不同 : 首先应当被关注的就是文本的可信度 : 其一,应该 关注文本来源的可信度,如来源的权威性、公正性、 客观性和直接性等 ; 其二,作为取信的证据,应当主 要以事实性的信息为主,而不能仅仅是作者的臆 断 ; 其三,作者应当从读者的已知信息出发,从能够 达成共识的起点开始合理地搭建论证框架,而非空 对空地论述或者完全不顾他人立场和背景地自说 自话 ; 其四,作者应当能关注到与自己相左的观点 及其论据的存在,并且对其有所回应。其次对修辞 性语言进行深度准确理解 : 修辞性语言是一种隐喻 性或象征性 的表达,不同于普通的直接的论述语言,如比喻、夸张和类比等,这种语言会激发阅读者的各种想象力,也应为其非直接性具有独特的说服 力和感染力 ; 然而,修辞性语言中也可能会存在非 常有欺骗性的隐藏的错误假设和推理,很多逻辑谬 误都会借助修辞性语言的外壳,因此作为思辨的阅 读者,对修辞性语言的强大力量和隐藏的危险性都应该养成深层的理解力。

  (三) 思辨维度

  1.以思辨力为发展导向的自治的阅读者必须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审视文本作者的论证合理性 和阅读者本人对论证合理性理解的正确性。首先, 阅读者要经常性地评估论证的合理性。论证的各 个环节必须是恰适的、可信的和一致的。 当然评估 论证的合理性这一话题,我们无法在这里做详尽展 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思辨的阅读应当是在阅读中 发现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表现形式。其中错误 的思维方式可能包括 : 拒绝深度挑战、从众心理、刻 板印象、自我 中心、对先见 的合理化、主观相对主 义、二元对立、易得性直觉等。这些错误的思维方 式在阅读过程当中可能会表现得非常顽固,以至于 阅读会成为固定偏见而排斥合理竞争观点和有用 信息的过程,而非通过阅读理应达到的完善思维的 过程。而前文提到的错误的思维表现形式则以各 种非形式逻辑谬误为代表,如 : 以偏概全、偷换概 念、诉诸无知、诉诸权威、人身攻击、矛盾前提、循环 论证等在阅读中都比较常见。而对这些谬误的不 了解不但会危及对事物的客观公正的理解,而且可能会被错误的论证误导却不自知。

  2.以思辨力为发展导向的自治的阅读者还应 当在阅读中不断地警惕和识别作者有意或无意的 情感操纵。在作者的论证或说服过程当中,我们并 不是对情感因素进行完全的排斥,但是我们要警惕 的是这些表现情感因素的文本是一种相对客观的 陈述,还是一种以了解并攻击阅读者的情感弱点为 出发点的操控。两者在目的和手段上都有着比较 明显的不同,如后者更倾向于使用比较夸大的或充 满敌意的言辞。这种情感操纵往往使阅读者在情 感被不恰当地激发的同时,忽略了决定事物性质的 更重要的因素,从而形成有失偏颇的判断。这种情 感操纵有很多时候会以非形式逻辑谬误的形式存在,如诉诸同情、诉诸恐惧、诉诸仇恨等。情感操纵体现了对阅读者思辨力、思考的独立性、阅读的自治性乃至对其人格独立性的腐蚀。

  3.以思辨力为发展导向的自治的阅读者还要 积极面对阅读对自己的知识架构和价值观形成的 挑战。知识架构和价值观是阅读者在自己漫长的 成长过程中逐渐固化形成的,比较难 以改变。 因 此,当阅读者接触到了与自己已有知识架构和价值 观相悖的信息的时候,可能第一反应是情感和理性 上的排斥,但是不同不一定代表不合理,因此阅读 者需要培养一定的谦逊,尝试搁置判断,待完成阅 读和拓展阅读或通过其他方式对这种不同进行考 察,再做改变与否的判断。而这个过程是符合思辨 的内在本质的。董毓认为,思辨中最难又最关键的 要求之一就是其辩证的层次,“即它是通过对立双 方的竞争和对话来达到最后结论的。辩证这个词, 这里主要是指存在着‘对立的解释、观念和论证之 间的理性竞争’。 这样的对立面竞争,常常表现为 对立方的对话论辩过程 …… 但这样的辩证性也可 以存在于一个人自己从对立两方面来考察他的立 场的‘独自’反思过程中,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这样 由多方对话者参与的论辩,也可以有‘辩证 ’”[9]。

  ( 四) 反应维度

  以思辨力为发展导向的自治的阅读应该不仅 仅停留在阅读本身,而是延展到对阅读过程有所反 应。这种反应包括在阅读前— 阅读 中— 阅读后 的 与文本作者、与阅读者自己以及与他人的相关对话 和反思。这种反思和对话可以是内隐的、单方启动 的,也可以是外显的、双方甚至多方的互动式的; 可 以是笔头进行的,也可以是口头进行的。这种反应 可以是针对阅读和思考内容的,也可以是针对阅读 过程的。这里我们尤其要强调后者,即很多研究者 都提出过的阅读的元认知过程。这是自治性的关 键性体现。而这里我们所说的自治性阅读更强调 的不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后摄自主”,而是体现阅读 者独立人格的“前摄自主”[10]。“阅读活动中的元认知监控是指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积极而 自觉的监控和调节,包括制订阅读计划、监控阅读 过程和评估阅读效果等三个方面。”[11]

  四、结语

  外语教学中的学习者如何能将自己的外语阅 读过程融入个人发展和智性成长的过程,还有很多 子课题需要进行研究,而在此过程当中,以思辨作 为导向则会为其找到一个发展主线,而在这其中, 教师在其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走向上可以给予一定的有益的引导。


参考文献 :

  [1]Dickinson L.Autonomy and motivation : A literature review[J].System,1995.23(2) : 165-174.

  [2]博斯.独立思考——— 日常生活中批判性 思 维[M].岳盈盈,翟继强,译.北京 : 商务印书馆,2016.

  [3 ]Duncan J. Reading critically [M]. The Writing Centre,2014.

  [4]Walz J.Criticalreading and the Internet[J]. The French Review,2001.74(4) : 1193-1205.

  [5]Hart R P,Burks D M. Rhetorical sensitivit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J ].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1972.39: 75-91.

  [6]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布朗,基利.学会提问[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8]理查德·保罗,等.批判性思维工具[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9]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0]段自力.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策略调查 与后摄自主课外阅读[J].外语界,2006(3) : 19-23.

  [11]王巾.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外语阅读策略 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57(9) : 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