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英汉对比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论文

英汉对比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论文

14

2022-10-31 15:09:21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的逐渐增多,大学英语翻译在教育领域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时,积极融入英汉对比十分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更好领悟语言的本质内涵。然而当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意不足,没有重视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依然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使得总体教学效果欠佳。为此,文章从英汉对比视域出发,深入分析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路径与方法,重视将文化对比融入教学全过程中,切实改善英语翻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的逐渐增多,大学英语翻译在教育领域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时,积极融入英汉对比十分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更好领悟语言的本质内涵。然而当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意不足,没有重视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依然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使得总体教学效果欠佳。为此,文章从英汉对比视域出发,深入分析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路径与方法,重视将文化对比融入教学全过程中,切实改善英语翻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关键词:英汉对比;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ranslation talents in modern society,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hasalso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When carrying out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integrate English-Chinese comparison,so that students canrecogn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language.However,the current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lacks new ideas,pays no attention to the reform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andstill takes teachers as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which makes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 poor.Theref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Chinese contrast,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reform paths and methods of college Englishtranslation teaching,attaches importance to integrating cultural contrast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effectivelyimproves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and enhances students,English translation level.

  Key words: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College English;Translation teaching

  一、引言

  翻译能力是衡量外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关键性指标,是外语学习者渴望得到的语言能力之一[1]。然而从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来看,部分英语教师均不是来自翻译专业,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依托教材中的翻译内容对学生开展单一的技术操练,还有一些英语教师将翻译视为是巩固与复习教材语法与词汇的有效方法。《高等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标准》中针对大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特定的要求,要求大学生要能够依靠词典完成不同级别的英汉互译。由于翻译教学总体较为浅显,加之对英语课程教学标准理解不正确、不全面,使得部分大学生简单地认为学习好英语翻译就是将语法和词典结合起来,显然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翻译是两种及以上语言的思想转化,一方面涵盖了语言方面的外在转化,另一方面也需要依托专业技术进行深层次处理,还应当要重视文化方面的跨越交流。要想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英汉互译水平,需要教师在实际传授与操练英语翻译知识与技巧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英语与汉语在语言内在本质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不同。简而言之,教师在实际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时,要尽可能多地将英汉对比融入英语翻译教学中,这也是提高现阶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可靠方式。

英汉对比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论文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英汉对比分析的必要性

  语言的出现为人类进行沟通交流提供了可能,并实现对外界事物的认知[2]。人类运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视为思维的过程[3]。此外,各个民族生活习性与方式的不同导致其对语言应用的差异性。英民族拥有较高的抽象思维水平,这使得英语中涵盖了较多的概括性抽象词,如上义词,以此来传达十分抽象与复杂的含义,而汉民族思维方式则有着较大的区别,汉民族更加倾向于使用成语、谚语等,依托形象化的手段来阐释较为抽象的概念。英民族习惯使用抽象性思维,在实际进行语言阐述过程中先叙说关键点,之后再逐步进行分析与阐释,正因为这样使得英语的句式架构以前重心居多;汉民族比较偏向于螺旋式思维模式,所以在运用语言表达自身思想时,通常是先进行分别叙述,之后采用迂回方式突出关键点,所以汉民族语言的句式架构以后重心居多。在英语语句中将主体与客体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很好地体现英民族思维比较偏向于理性分析,同时在面对客观事物时往往秉承客观审视思想与态度,语言表达中也出现较多的物称与被动性表达;汉民族则更加倾向于将“人”视为事物的参与主体,注重实现“天人合一”,在进行语言表述中通常出现较多的人称与主动性表达[4]。由于各个民族思维的差异性造成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多的不同点。在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探讨,可以帮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进一步领悟原文章的内在含义,改善翻译效果。

  另外,翻译实际可以看成是将某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变化为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涵盖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翻译教学必然要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与探究[5]。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融入英汉对比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帮助大学生切实领悟自己的母语,感受母语的精髓,才可以更好地把握与学习其他民族语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作为一门涵盖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教学课程,也应当要加强对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依托翻译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特定翻译实践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翻译技能与方法,尽可能降低汉语思维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影响。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从高等院校开展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来看,基于英汉对比视角对翻译教学进行思考与探索的研究不多,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教学方法视角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例如,依托语篇、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外语考核等层面,研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部分跨语言的影响因素。然而从根本上来分析,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都表现出自上而下的特征,并不能够切实改善当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当下,建立在英语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英汉翻译对比教学表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方法依托大学英语教学理论,致力于引导学生理解与应用英语翻译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从现阶段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情况来看,该教学没有融入较多的新意。首先,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英汉翻译方法时并没有针对问题与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知识讲解和学习引导,只是基于英语翻译教材向学生提供翻译练习的参照译文。尽管部分高等院校增加了英语翻译选修课程,然而也没有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规模较小,同时没有突出的特色,无法真正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其次,从当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层面来看,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将教师视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看重最终翻译结果,知识传授也是教师单方面讲解为主,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翻译教学不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地接收课堂知识讲解,不能够充分领悟其教学内容本质与内涵,从而导致英语翻译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

  四、英汉对比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一)跨文化比较翻译中的文化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将国外作品翻译成汉语言时,应当要高度重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影响问题。在进行语言翻译实践过程中,文化现象是十分困难与复杂的[6]。正常情况下,从其他区域传播过来的文化信息,在将其变成其他不同的文化系统时,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异。之所以会产生变异是由于该区域已有的语言和译入语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涵盖不同内涵的外来概念。在开展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语言文化存在变异性、顺应性等特征。而翻译过程中文化产生“异质性”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国在许多正式的翻译活动中,例如,一些文化典籍的翻译,从语言层面来看,此类翻译有效扩展了汉语语言的词汇,得益于翻译,西方经典著作、思想文化等才慢慢进入中国,并在我国许多区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高等院校在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事实上,文化“异质性”的导入,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在实际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异化”和“归化”的现象,加强文化理解和文化渗透显得十分有必要。在开展翻译活动时,必须要充分理解与领悟目的语文化,充分认识原文在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改变。应当要充分了解译语,精准把握需要翻译的题材,掌握“移情”的方法[7]。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引导学生充分掌握翻译知识和技能。

  (二)英语刚性与和汉语柔性对比在翻译教学中的渗透

  在英汉对比中,英语的刚性以及汉语的柔性特质使得这两种语言有着显著的差别。英语的刚性通常体现在英语要在特定的形态下进行,即简单的短语句式也必须要符合相应的语法标准,通过这种形式充分展现出英语词和词、句和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英语句子中存在多种组成结构,而主谓结构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依托主谓结构构建了英语的五种基础句式。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许多长句子与短句子,均是从这五个基础句式演变出来的。我国著名语言大师连淑能将这些变化叫作“变式、拓展、组合、省略以及倒装”,具体如下[8]。

  第一,变式:The show is over.

  →Is the show over?

  第二,拓展:The circuit has reduced the size.→Today,integrated circuits have reduced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s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new types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s.

  第三,组合:They can run.They can play.→They can runand play.

  第四,省略:It would be great if a person had four hands and they could move separately.

  →If a person has four hands,and they can move separately!

  第五,倒装:The greatest truths are the simplest,the greatest men are the simplest too.

  →The greatest truths are the simplest,so are the greatest men.

  从上面的五个例子中能够看出,英语具有较强的刚性。不管如何改变,英语都跳脱不出主谓结构的范围,均是这五个基础句式的变化或者延伸。

  汉语表达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柔性,一般不拘泥于特定的形态,主语类型较多,同时并不是一定要存在,既能够表示受事,还能够表示时间、地点,不仅能够当作名词、动词,还能够当成形容词、数词。同样汉语中谓语也是变化多样,同时动词也是可有可无的。跟英语相比较,汉语句式中主谓结构不再死板,所以运用汉语进行遣词造句往往具有较好的弹性。

  (三)间接和直接表达在翻译教学中的传递

  直接和间接是有效的表达方式,当出现不方便直接言语的人与事时,通常采用间接的方式表述。在英语和汉语中均涵盖间接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当遇到不雅以及让人厌恶的事情时,英语和汉语都选择使用间接方式表达。例如,在表达“上厕所”时,英语通常用go to the restroom等,而汉语则用方便、如厕等。

  然而当对这两种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得出,英语表达倾向于间接、婉约,汉语表达倾向于直接、明快。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使用委婉、含蓄和迂回的表达方式。在实际进行英语翻译教学时,应当要将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上的不同以及相关文化等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原文思想,从而提高翻译教学效果。

  (四)中西方文化对比与翻译教学

  各个区域历史背景、民族信仰、政治制度以及风俗习性等的不同导致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而翻译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两种语言的交流,当各自的文化不同时,这种交流必然难以顺畅。因此,英语翻译教学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本身的差异,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导致语言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即文化差异。从宏观层面来看,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从微观层面来看,语言和文化具有三类关系,分别是基本对应关系、部分对应关系以及互补对应关系[9]。在实际开展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系统阐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正确领悟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不同。综合来看,西方文化偏向于认知、逻辑、验证和推理等,我国文化偏向于伦理、直觉、求同和总结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文化分析与比较,阐述英语与汉语在语言、修辞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汉语言之间的异同点,再根据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翻译技巧训练,这样才可以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改善学生的整体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凤.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2011年6月CET4翻译题透视[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6):117-121.

  [2]朱凌燕.英汉对比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213-214.

  [3]王丹丹.基于英汉对比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汉英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以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5(19):22-24.

  [4]张坤坤.英汉静态与动态研究综述:兼论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2):140-143.

  [5]陆兮婷,吴立溪.基于英汉对比修辞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以新升本科院校为例[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92-95+100.

  [6]张菡.运用英汉对比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尝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12):132-134.

  [7]王建国,张萍萍,吴碧宇.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现状与展望[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91-96.

  [8]施盈盈.从英汉对比和翻译角度探究英语名词化的衔接功能[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130-132+136.

  [9]郭溦.重视英汉对比研究,改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2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