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

2024-02-06 10:44:54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学习英语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重要建设者,因此,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具有跨文化国际视野的大学生是必要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从英语词汇学习、阅读、英语听说、教学资源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以期为教师和学生在大学英语的教与学过程中提供一些启示。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学习英语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重要建设者,因此,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具有跨文化国际视野的大学生是必要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从英语词汇学习、阅读、英语听说、教学资源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以期为教师和学生在大学英语的教与学过程中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克拉申,学习现状
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expanding degree of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learning English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common phenomenon.C ollege students are ssential builders for a future countr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with high quality,com⁃lish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Krashen'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 nglish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reading,listening,speaking,and teaching resources to enlight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E 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Krashen;current situation
一、引言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间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国需要培养越来越多具备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外语人才。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提升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目前高校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学生接受完相应的英语教育之后,其英语能力的提升仍然有限[1]。因此,将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实际的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文章基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从英语词汇学习、阅读、英语听说、教学资源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学习英语现状,以期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使大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英语。
二语习得是指学习第二外语或第三外语或第四外语的过程。二语学习的目的是揭示二语习得的过程和分析影响二语习得成功的因素,以此来提高二语习得能力[2]。克拉申是美国著名的语言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二语习得的研究。文章通过利用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和文献阅读,来探究我国二语习得的现状。
二、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文章将讨论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五个主要方面,其包括输入假设、习得—学得差异假设、情感过滤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和监控假设[3]。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二语习得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实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有了输入的过程,才会有语言输出的过程。然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性输入就有了机械性的输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输入的语言知识应该具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并且语言知识也同时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这使得学习者能够理解一部分内容,挑战新的具有难度的学习内容,从而一步一步地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
根据克拉申习得和学得的理论假设,获得语言的方式有两种,即学得和习得。他进一步对习得和学得进行了区分,习得是正常情况下,伴随着婴儿成长过程,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不需要通过其他人给予特殊的帮助,进而逐渐掌握语言的方式。而学得是指学习者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受到其他人或外力帮助的方式,通过学习第二语言的语言形式[4]。例如,通过词汇和语法等表达方法,从而逐渐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正如罗禹涛指出的,在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带有“意义”的信息交流,而不是“语言形式”,学得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语言规则的学习,例如,上课时,教师讲解语法的过程就是学得过程[5]。
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理论,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贾云鹏认为,当学生存在情感问题时,其学习会受到影响。他从学习动力、学习者性格和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三个角度论述了情感变化对学习者学习的影响。例如,动力高,自信心强,不焦虑这样的情况下有利于学习,相反的情况下不利于学习[4]。二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的输入并不能完全保证学习效果。应该尽可能地过滤掉语言输入过程中的消极情感,输入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李琳指出,焦虑是二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二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水平,减少二语学习者的情感问题出现,有利于提高其习得效果[6]。
克拉申的自然顺序假设指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他们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规则的顺序是大致相同的。即有些语言规则习得比较早,有一些语言规则习得比较晚。人们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都会无意识地遵循着一种自然顺序。二语教学过程是无法影响这种顺序的。这也启示人们在二语习得的过程当中,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安排来进行学习。
克拉申的监控假设指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有着不同的功能。语言习得能够使二语学习者掌握流利的口语进行英语的输出。语言学得起着编辑语言规则的作用,并在语言输出前监控语言规则。监控假说发挥作用需要有三个前提。第一是要有充足的时间,说话者需要一些时间来考虑语言的规则。例如,如果没有时间去组织语言,那么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可能不适合当时的语域。第二是要注意语言形式是否准确。第三是要懂得语法结构。掌握的语法结构越多,语言输出时监控的效度就会越大。克拉申将监控理论使用者分为三类。一类是对监控的过度使用者;一类是对监控运用不足者;还有一类是能够恰当且合理运用监控的,这一类也被称为最佳监控者,能够正确地将学得和习得进行结合。输出的语言既符合语言规则,又有一定的信息量。言语内容主要是由习得的语言知识构成,习得过程主要影响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正如彭晋祁所说[7],言语的表达过程受到学得的知识的监控,学得过程主要影响语言表达过程的准确性。
三、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我国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输入与输出失调的情况。丁韬认为,词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种似乎是矛盾的选择,一方面,需要突破词汇关;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语言技能训练,词汇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枯燥,同时,他也提出了我国大学词汇教学的其他问题。例如,前沿理论关注不够,本体研究薄弱,“用进废退”法则等[8]。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大学生很早开始英语的学习,词汇学习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的时候,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单词的实际用法往往被忽略。这也导致出现学生机械性地背诵单词,无法做到实际运用的情况。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单纯地学习语音词义和拼写,使得二语的学习非常枯燥。从教师教授的角度,机械教授单词的课程,会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这样的授课方式可能也不利于师生关系和学生的二语学习。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张颖认为,阅读教学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阅读内容占英语教材的比重很大。阅读教学课程占课堂教学的比重也比较大,即使高校开设了听说课程,但学习内容仍由学生安排[1]。由于阅读课程占比比较大,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数量是庞大的,但是忽略了自身兴趣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做英语阅读是机械的阅读,忽略了阅读过程中,对语言背后外国文化的体验。
(三)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
英语听力和口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说和写是交流的两种表达方式,口语是非常重要的必备技能。然而,我国大学生现在的英语口语表达可能也存在困难。相比于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社会对英语人才的必然要求,这也对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刘淼指出,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依然存在“哑巴英语”的现象,这可能是受到对英语应用教育的重视程度、整体教师素质、语言环境和学生主动性的影响[9]。
(四)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现状
高校的教学资源会直接影响到二语习得效果,包括教师团队的数量、质量、水平和教学实验室等硬件配备的情况。目前高校教学资源方面对英语学习也会有一些限制。例如: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会有其他专业课学习,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会比较少。另一方面,杨娜指出,对高校的公共外语的师资和师资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英语教师是英语知识和技能的直接传授者,因此,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在当前的英语教师中,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这是因为大多数学校承担外语教学任务的大部分都是中国教师,纯英语授课且能够用地道的英语对老师们而言或许同样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0]。语言背后,中西文化和思维之间的差异可能也同样会给教师们带来挑战。不同高校间的外语师资存在着差异,外教的数量与在学外语的人数数量不成比例,练习口语所需要的语音教室或相关实验室在高校配备数量的差异,这些也可能是影响二语学习的因素。
四、启发
(一)注意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良好的二语输入是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前提,语言输入应该具有一定数量、一定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教学资源对学生二语输入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新版的教材,更新自己的知识,设计新的教学方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所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适当控制教学进度。高校也应该考虑到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资源,采取措施完善相关教学硬件设施,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学得和习得结合的教学方式
从学生听说角度,可以采取适度增加听力和口语在英语当中比重的方法,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根据克拉申习得和学得的理论,学习二语的过程可以分为无意识的习得和有意识的学得。将学得和习得相结合,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二语能力。从习得的角度上来看,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的习得。语言环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的输入,轻松愉快有趣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计新的教案,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如,在单词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避免机械性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模拟单词的实际使用,从视觉听觉等途径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创设具体的场景进行交流。例如,凌丽在建筑专业英语当中提出的,教师可以针对建筑英语创设实物场景,例如,针对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常用英语进行提问和回答。教师也还可以带领学生在现实建筑行业实习过程中,参与英语的现场交流,这样的教学过程更加有趣和轻松[11]。教师也应该注重学得,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构词法和单词间的使用区别。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既要重视“习得过程中”语言环境的创造,也要同时重视学得,将习得和学得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坚持以“生”为本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授课方式。传统的授课方式,大多数以教师讲台讲授为主,以课本为辅,严肃的课堂会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距离感。传统的课堂难以进行师生互动。无聊枯燥的课堂氛围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教师们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从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变为学生授课为主。正如何晓松所说,翻转课堂中,教师发布学习任务,由学生搜索相关资料或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等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的学习当中[12]。在英语阅读方面,学生可以主动寻找感兴趣的文章,提高阅读能力,理解文本内容,理解作者想传递的语篇意义和语篇所反映的外国文化,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根据克拉申的情感假设的理论,学生的情感因素会影响到二语学习,当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第二语言的信心和较强的学习的动机,这些因素利于学习英语。教师的情感因素也会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因素,在学生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困难时,教师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聆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创造情感过滤低的环境。钟宇宏认为,可以采取优化第一课堂,强化第二课堂的方式,比如:举办英语角、演讲比赛、口语大赛等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13]。吴金花认为,教师在教师语言方面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音量大小等,有效地采用语言策略,增加课堂互动[14]。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更能够提高他们对外国文化的认知,增进国际视野。文章尝试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可能存在的现状,发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三个现象。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存在输入和输出不成比例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可能存在重阅读轻听说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大学间的教学资源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根据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可能存在的现状,教师和学生应该更加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从语言的输入、教学方式、教学中心和学生情感等几个方面进行转变和提升,以期能够逐步提高和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颖.基于二语习得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2):159-161.
[2]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Second Language Learning,1981,3(7):19-39.
[4]贾云鹏.二语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16(9X):17-18.
[5]罗禹涛.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7):59-61.
[6]李琳.焦虑感对“二语”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8):132-133.
[7]彭晋祁.监控模式理论对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8):51-53.
[8]丁韬.大学英语词汇教学:问题与对策[J].外语电化教学,2020(2):55-61,9.
[9]刘淼.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与反思—评《大学英语听说策略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9):65.
[10]杨娜.二语习得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1):63-64.
[11]凌丽.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建筑英语口语教学探索[J].建筑结构,2022,52(17):161.
[12]何晓松.中英外语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12):115-116.
[13]钟宇宏.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J].职教论坛,2016(23):63-66.
[14]吴金花.克拉申理论在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语言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3(S1):11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