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基于传播学的 5W 模式论文

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基于传播学的 5W 模式论文

8

2024-02-05 15:57:24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战略,而好的中国故事需要通过外语传播出去 才能触达更多的人群 。大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战略,而好的中国故事需要通过外语传播出去 才能触达更多的人群 。大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助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借助传播 学经典的 5W 模式,文章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介、受众、效果等方面分析当下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改进的内 容,以期为讲好中国故事添砖加瓦。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故事;5W 模式

  Abstract: Telling China's stories well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 and good China's stories need to be spread through foreign languages to reach more people. C ollege E nglish teaching should train students to express Chinese culture in E nglish and help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ccording to Lasswell's communication model , this paper analyzes what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current college E 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ommunicators , message , medium , receiver, and effect , so as to contribute to telling China's stories well.

  Key words: college E nglish teaching; China's stories; 5W model

  一、引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通过 40 多年的 改革开放,GDP 全球第二,且跟第一名美国的差距 不断缩小,但文化影响力跟经济实力是不匹配的。 记者在卡塔尔世界杯的随机采访中,发现外国路人 关于中国人物和事件了解甚少,除了部分人物( 成 龙、李小龙、姚明、孔子)之外,其他一无所知 。可见 话语优势并不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而自动提升,需要主动提高传播能力,打破“有理说 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 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1]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覆盖全球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进行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通 用语言 。传播中国文化,一定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 言来表达 。大学英语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 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一般至少开 设两学年,成为高校受众最广、开设课程最长的课 程之一 。此时本科生价值观基本形成,也具备了基 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对中英文化的差别形 成清晰的认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2020 版)》明 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 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2] 。

C97E884C-61B3-452f-9AC6-20C29C34B67C.png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本身就 是通过语言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 。传播学极具影 响的学者哈罗德 ·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 功能》一书中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 模式”,即:谁 ( Who ) 、说 什 么 ( Says What ) 、通 过 什 么 渠 道 ( In Which Channel) 、对谁说( To Whom) 、取得什么效果 ( With What Effect ) [3] 。接下来将按照这五部分内 容分别展开,讨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一)谁( Who) ℴ大学英语教师

  Who 代表的是传播者,对应到大学英语教学 中,即大学英语教师 。如果将传播过程比作一个漏 斗,那么大学教师的认知和能力决定了信息输入的 效果 。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语言 形式、轻内容意义”“重西方文化、轻本土文化”等错 误理念,教师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 掘,也造成了“ 中国文化失语症”[4] 。这就要求大学 英语教师从认知和能力上进行提升。

  第一,认知提升 。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 能力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 的内在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课程思政 教学能力的特点 。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具有政治性、 情境性和融合性 。首先,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 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其次, 好的思政教育一定需要融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最 后,大学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思政教育要 融为一体,不能“两张皮”,做成“盖浇饭”。[4]

  第二,能力提升 。在有了清晰的认知之后,就 要系统性地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 。《大学英语 教学指南(2020 版)》提出了教师发展的育人素养、 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五维框 架。[2] 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主动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英语教 学的新要求,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 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二)说什么( Says What) ℴ好的中国故事

  好的中国故事能够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 国 。2016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 作座谈会上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内容:“要 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 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 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1] 笔者在下文着重论述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和讲好中华优秀 文化的故事。

  第一,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中国共 产党建党 100 多年来,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无论是 GDP 的高速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性胜 利,还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这都是 14 亿多 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没有人可以否定 。习近平 总书记也强调:“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 国故事,这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沿着中国道路 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对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 认识至为重要。”[1]

  第二,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 。中国地大物 博,有着 5000 年来从未中断的灿烂文明,这是取之 不尽的宝藏 。节气、典故、古诗、风俗背后的任何一 段故事都蕴含着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因此, 可以从节气变化中感受中国古人对时间变化和农 耕文化的信仰,可以从风俗民情感受中国地大物博 的区域文化,可以从中秋、春节这种节日中感受中 国人对团聚团圆的期待,可以从苏武牧羊这样的人 物故事中读出中国人的气节 。这些中国独有的文 化,在对外交流的场合里,都可以进行展示 。近期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习近平主席邀请他一起鉴赏 古筝“高山流水”,就是中华文化对外展示的 一个 样例。

  (三)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ℴ教 材改革与课堂教学

  分析完传播者和传播内容,接下来要思考的问 题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通过什么方式讲好中 国故事,笔者认为可以从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两方 面入手。

  第一,教材改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材 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托,也是学生获取知 识的主要源头 。当下的教材从听说读写全方位还 原了“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 学习和了解当地文化,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 “ 失语症”。为全面推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 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工作,高等学校“理 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已正式出版 。其中的英语系 列教材旨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学习与英语读写、演讲和翻译能力的培养有机 融合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 。因此应全面推广使用“理解当代 中国”教材,用好教学要求、教师用书以及教学案 例集。

  第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建立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有两类,一类是与学习外语知识和 技能相关的显性目标,一类是与思政育人相关的隐 性目标[5] 。这两类目标都要通过教材和教学活动 来实现 。 目前的教学更关注显性目标的达成,对隐 性目标的关注不够,甚至会忽略隐性目标 。既然是 隐性目标,就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但要能够在实际 的教学中以溶盐于水的方式实现 。以《新一代大学 英语(基础篇)综合教程 2》第 2 单元“友谊”为例, 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中国故事中关于友情 的历史典故和诗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的友情 观,如讲到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讲到君子之交淡 如水的原则,既能够让学生润物无声地学习中国文 化,也能够在过程中梳理正确的价值观。

  ( 四)对谁说( To Whom) ℴ学生

  对谁说? 这里指的是受众,毫无疑问大学英语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有了足够输入后,学生要增强 文化自信,抓住机会敢于表达,在与他国文明交流 时不卑不亢,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增强文化自信 。民族自信不是凭空出现 的,这是国力强盛的自然结果,这两年兴起的“新国 货潮”证明了民族自信正在冉冉升起 。在当代文化 的主流表现形式上,比如电影、音乐、歌剧,我国确 实跟国际顶尖水平尚有差距,但好的中国故事是全 方位的,不限于某一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的 制度优势、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灿 烂的历史文化、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这些都是世 界一流的,都是文化自信的来源。

  第二,敢于表达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 中国声音,将真实、立体、客观的中国形象展示出 去 。学生应该积极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这些活 动将为他们提供展示中国形象的机会 。例如在模 拟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青年气候峰会等国际性活 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发言表达中国的观点,让世界 了解中国的立场和政策;在中外文化交流等活动 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国际友人的交流,展示我们的 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情况 。同时,在过程中 要学会听取和理解别人对中国的看法和观点,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

  (五)取得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 ℴ师 生受益

  取得什么效果? 从最终效果上看,教师和学生 都能够从讲好中国故事中受益 。对教师而言,能够 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借助数字 化课堂,形成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完 整闭环 。真正落实教育部 2020 年印发的《高等学 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课程思政的要求, 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对学生而言,能够增强文 化自信,学会将中国好故事用英语表达出来,提高 跨文化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成为有家国情怀、有 全球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8322FC9-379B-4353-8F4B-36B486D8B021.png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中 国经济长期保持的“贸易顺差”不同,中国的文化交 流一直处于“文化逆差”,大量接受西方文化,但文 化输出做得不够 。“ 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应对西 方歪曲事实的必要策略,也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 大战略 。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需要使用 对方听得懂的国际语言 。一方面,要对中国和中国 文化有高度的理解、认同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自 信;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要承担起对应的职责, 让未来链接世界的学生们具备国际视野,形成理 性、客观的跨文化素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 。只有 以上两个条件都具备时,才能更好地发出中国声 音,获得更多的关注、理解和认同。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 义文 化 建 设 论 述 摘 编 [ M ] . 北 京:中 央 文 献 出 版 社,2017.

  [2]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 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2020 版)[ S] .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20.

  [3] 哈罗德 ·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 能( 中文版)[ M] .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2015.

  [4] 高玉垒,张智义.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结构模型建构 [ J ] . 外语电化教学,2022(1) : 8- 14.

  [5]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 J] . 中国外语,2021 , 18(2) :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