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演讲全阶段融入中国文化主题教育的课程设计探讨—以科举文化为例论文

2024-02-04 11:13:3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以科举文化为例,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高校英语演讲课程设计方案,在“产出导向”理论指导下,设计并践行SPARK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该课程设计方案介绍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旨在引导青年大学生培养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就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中国方案。文章建议,高校英语演讲课程教育应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充分融入教学全程的可能性,丰富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摘要:文章以科举文化为例,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高校英语演讲课程设计方案,在“产出导向”理论指导下,设计并践行SPARK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该课程设计方案介绍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旨在引导青年大学生培养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就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中国方案。文章建议,高校英语演讲课程教育应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充分融入教学全程的可能性,丰富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关键词:高校英语演讲课程;科举文化;主题式探究;产出导向;SPARK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Abstract:TakingancientChina'simperialexaminationcultureasanexample,thispaperproposesadesignforPublicSpeakingincollegeEnglishcoursethatintegratesasubtopicoffine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intothewholeprocessofteachingandlearning.Guidedbythe“output-oriented”theory,afive-in-oneteachingmodelabbreviatedas“SPARK”isdesignedandpracticed.Thecoursedesignplanintroducestheimplementationstepsinteachingcon⁃tentandschedule,aimstoguideyoungcollegestudentstocultivateawarenessofandabilitiesinpromotingfine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whileproposingaChinesesolutionfortheprotectionanddevelopmentoftheglobalculturalheritage.Thepaperhassuggestedthattertiary-levelteachersofPublicSpeakingincollegeEnglishinChinashouldexplorethepossibilityoffullyintegratingthethemeoffine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intotheentireprocessofteach⁃ingandlearning,thusenrichinganddeepeningtheteachingcontent,improvingstudents'Englishspeakingand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abilities,andcultivatingpatriotismand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
Keywords:PublicSpeakingincollegeEnglishcourse;imperialexaminationculture;theme-basedexploration;output-orientedtheory;“SPARK”five-in-oneteachingmodel
一、引言
英语教育是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引导青年学子讲好中国故事,未来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之声,是高校英语教师重要的职业使命。在高校英语演讲教学实践中,主题演讲大多以综合性学习任务或学期考核的形式出现,对特定主题的探究一般仅限于一两次教学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丰富多彩,深厚博大,高校英语演讲教学挖掘相关主题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笔者以源远流长的科举文化为例,在英语演讲教学全程融入中华文化主题教育,开展内容与语言整合式英语教学探索。
检验英语演讲课程教学效果的阶段性或终结性实践活动通常为主题式演讲,学生一般会先在教师限定的几大主题中选择其一,再确定与主题对应的演讲题目,完成定题演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自由选择主题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选择教育类演讲主题,因为教育是他们最熟悉也有把握发表观点的领域。作为检验教育效果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考试是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理性应对的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高校在本科生录取审核时开始接受中国高考分数替代标准化英语水平测试,有美国高校校长和招生人员表示,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价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特定的知识体系,以及“是否具备刻苦学习并坚持到底的品质”。[1]虽然高考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高考成绩作为一种学业评估结果,仍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2]英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引导学生以古鉴今,厘清我国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理性看待中外考试制度的区别,辩证看待考试,树立正确的个人成长价值观。
科举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考试制度,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数个朝代的政府执政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章介绍的课程设计方案以科举文化为主题,贯穿高校英语演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讲述自己了解的科举文化故事,从现代大学生视角出发,解读科举制度,探讨科举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本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历史与文化的了解,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二、英语演讲教学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的英语演讲由第二课堂走进第一课堂,可追溯至21世纪初期[3],现已逐渐成为各学段英语口语训练的重要教学活动和手段。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和大学阶段英语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近年来,众多学习者发表公开英语演讲时在发音、措辞、体态乃至思维上都非常接近于母语人士。有鉴于此,高校英语演讲的教学目标应不仅限于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应包括“培养中国大学生民族本位的跨文化意识与中国身份认同,在英语演讲训练中倡导和营造多元、平等、互补的视角”,避免英语教学的“西方中心主义”,迎接中国英语教育“塑造英语”的新时代。[4]
在“产出导向”理论[5]指导下,在《英语视听说》课程英语演讲教学模式[6]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并实践了适用于高校英语演讲课程的SPARK五位一体教学模式(Stimulate,P ractice,Apply,Reflect and Know the Knowledge)。五个阶段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构成缩略词SPARK,具有一定的韵律感,易于记忆和使用。
以科举文化主题演讲教学设计为例,对SPARK教学模式阐释如下:
Stimulate(激发兴趣):介绍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影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科举文化。
P ractice(实践探究):小组合作研究,深入了解科举文化的相关背景知识,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历史价值和影响,并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信息素养实践活动。
Apply(应用知识):学生将所学的科举文化知识应用到演讲中,分享所了解的科举文化背景知识,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Reflect(反思总结):学生通过讨论和回顾展示,反思自己的演讲表现,总结学习体会和收获。
Know the knowledge(知识巩固和内化):学生撰写个人总结或完成考查相关知识的小测验等任务,综合梳理已学习的知识点,将知识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SPARK教学模式既实现了演讲理论和主题知识的传授,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提高了中华历史文化素养。
三、科举文化主题式英语演讲课程设计引玉
本课程设计的学期时长为16周,每周2课时,总计32课时,面向英语专业大三学生或有志提升高阶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非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在语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本课程融入了科举文化主题式教育,学生有机会探索科举文化对中国社会、教育、文学和艺术等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相关问题,用英语公共演讲的形式重述经典,让历史焕发新生。
除讲授演讲理论和文化主题知识以外,课程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准备并发表三次演讲—介绍型演讲(3分钟)、信息型演讲(5分钟)和说服型演讲(7分钟),每次演讲展示课前提交提纲,对同学演讲提供同伴反馈,完成指定阅读视频材料的测验,最后撰写一篇反思论文(1000字,用于改进课程的参考,不计分),概括学习心得和体会。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第1周:(1)演讲的定义和意义;(2)克服公共演讲的心理恐惧;(3)科举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历史沿革;(4)准备三分钟个人介绍演讲,简要介绍个人情况以及对考试的理解。
第2~3周:(1)演讲观众画像与演讲目的;(2)科举文化演讲的不同场景及应对;(3)修改个人介绍演讲,谈谈对科举文化的理解,使之适合科举文化演讲的不同场景。
第4~7周:(1)信息型演讲的定义和特点;(2)传达听众不知道或不理解的事情;(3)使演讲清晰、有趣、相关、难忘;(4)演讲技巧工作坊:畅想主题、聚焦演讲题目、确定主要观点、支持细节、视觉辅助;(5)准备五分钟信息型演讲。
第8~9周:(1)可信的信息来源;(2)信息来源评估准则;(3)在演讲和提纲中引用来源,正确使用引用格式;(4)信息素养工作坊:查找、评估和引用;(5)根据信息来源评估准则,审核信息型演讲中的事例和数据。
第10~11周:(1)演讲表达的方法;(2)有效口头和非口头交流;(3)排练和练习演讲;(4)演讲表达工作坊:改善声音多样性、使用手势和眼神接触、管理焦虑;(5)在课堂上完成信息型演讲,同伴与教师反馈和评分。
第12~15周:(1)说服型演讲的定义和特点;(2)说服听众同意或采取行动;(3)使用逻辑、伦理和情感来支持论点;(4)说服型演讲工作坊:亚里士多德说服力的三要素、回应反对方的论点;(5)以“科举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为题,准备七分钟说服型演讲;(6)在课堂上完成说服型演讲,同伴与教师反馈和评分。
第16周:(1)回顾学到的关键概念和技能,探讨其可迁移性;(2)反思公共演讲者的个人成长和挑战;(3)就改进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中国文化主题式英语演讲课程设计反刍
(一)英语演讲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本课程面向笔者所在院校为培养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创立的混编教学班。班级成员来自全校不同专业,既有英专生也有非英专生,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对常规班级的教学,可根据实际学情调整设计方案,适当缩减教学模块,或开展分层次教学。
本课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一方面,对英专生,更加注重演讲的语言表达和语法准确性,同时也注重演讲技巧的训练;对非英专生,更加注重演讲的内容和思路逻辑,同时也注重训练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另一方面,研究生群体普遍思维缜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由于接触学术文献较多,口头表达常用长句难词,对演讲场景而言过于正式;本科生群体思维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口语表达较为流畅,但有时过于俚俗,也不适合演讲。因此,前者主要训练和考查语言的简明性,后者的教学重点则在于公开演讲语言的规范性。
(二)建设面向大学生英语演讲教学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库
在未来的高校英语演讲教学实践中引入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之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相关学习资源库的建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学生读者介于普通读者和纯学术读者之间,既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阅读需求,也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知识储备,阅读行为和目的具有复杂和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如何为大学生这类特殊读者群体编撰适合英语演讲场景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英语教材在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方面已做出大量有益的尝试,但语言教学资料大都严谨完备,容易让演讲学习者产生依赖思想,大段照搬原文,不利于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难以逐步深入挖掘文化内核。
下一步的研究将基于SPARK教学模式,制订适合各阶段演讲学习的材料选编原则,还将向相关文化领域专家学者的论著取经,采用“创译”手法编制英语教学材料,拓展文化主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科举文化为例,参考资料丰富的主题有历史沿革和现实意义[7]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思路[8]等。
五、结语
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代表,科举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时代高校英语教育中,以科举文化为例探究历史,以古为镜,可见未来。文章提出并践行了科举文化主题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英语演讲课程设计方案,旨在通过英语教学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意识,预演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和阐述中国方案的场景。同时,文章的研究也从英语教学创新和发展的角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提供了思路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深入开展“塑造英语”的高校英语教育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接受中国高考成绩,西方高校看重什么?[EB/OL].(2018-7-9)[2023-4-10].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7/09/c _129909387.htm.
[2]中新网.Gaokao scores gain acceptance in U.S.schools[EB/OL].(2018-6-25)[2023-4-10].http:∥www.ecns.cn/news/society/2018-06-25/detail-ifyvmiee7354505.shtml.
[3]田朝霞.“英语演讲”课在中国高校的本土化再研讨—形成性评估课程设计与实施[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1(1):26-34,91.
[4]岳文侠.文化·身份·视角—试论当代中国高校英语演讲教学的新起点[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3):3-6.
[5]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88.
[6]章莉.以“创新思辨”为核心的多元互动英语演讲教学[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8(4):101-104.
[7]刘海峰.千年科举与中国传统文化[J].大学教育科学,2020(4):4-12.
[8]李润强.“一带一路”背景下科举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C]∥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省文化厅,泉州师范学院.2016“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Culture andArt Publishing House),2016:207-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