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 月亮与六便士》三个汉译本之分析鉴赏论文

《 月亮与六便士》三个汉译本之分析鉴赏论文

159

2024-01-29 15:29:48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长篇小说《 月亮与六便士》自问世以来,广受好评,畅销全球。该小说自 2016 年进入公版领域以 来许多优秀译者都对其进行了翻译,其中傅惟慈、徐淳刚和李继宏的版本

  摘 要:长篇小说《 月亮与六便士》自问世以来,广受好评,畅销全球。该小说自 2016 年进入公版领域以 来许多优秀译者都对其进行了翻译,其中傅惟慈、徐淳刚和李继宏的版本传播较为广泛 。文章选取这三位译 者翻译的片段进行赏析,通过对比分析其用词准确性、语义一致性、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希望对今后的译著有所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 月亮与六便士》;分析鉴赏;文学翻译

  Abstract: The novel The Moon and Sixpence has been widely acclaimed and sold worldwide since its publication. The novel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2016 , and many excellent translators have translated the novel since then. Among them , the versions of Fu Weici , Xu Chungang and Li Jihong are widely spread. This paper selects the fragments translated by these three translators for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 and makes an appreciation and sum⁃ mary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four aspects of word accuracy , semantic consistency , language style and transla⁃ tion strategy ,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future translation works.

  Key words: The Moon and Sixpence; 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 literary translation

  一、小说及译者简介

  《月亮与六便士》( The Moon and Sixpence) 是威 廉 ·萨姆塞特 · 毛姆(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 于 1919 年发行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法国画家保 罗 ·高更为原型,讲述了一名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 里克兰德因迷恋上画画,抛弃稳定的婚姻事业,追 求自己绘画梦想的故事 。其中“月亮”象征着人们 心中高远的理想,“便士”象征着现实的物质条件, 引发了无数人 们 对 追 求 人 生 理 想 和 物 质 生 活 的思考。

  文章将以傅惟慈、徐淳刚、李继宏这三名译者 的译文进行比较分析 。傅惟慈,中国近代著名文学 翻译家,曾担任两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其 翻译的《月亮与六便士》是我国目前版本最早,印数 最多,流传最广的版本 。徐淳刚,当代诗人、翻译 家,其主要著作有出版诗集《脚踏车王国》《南寨》 等,译诗集《弗罗斯特诗精选》等 。李继宏译有《李 继宏世界名著新译》丛书,他的译作 总 销 量 超 过2000 万册,受到国内外学者、媒体的众多好评。

F3D89947-6C68-48c2-A7AA-53D6129A9432.png

  二、译文鉴赏

  译文赏析节选自《月亮与六便士》第十二章,本 章是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因绘画梦想不辞而别,来 到法国,其妻子拜托作者来法国劝主人公回家从而 展开的故事 。文章将从傅惟慈、徐淳刚和李继宏三 名译者( 以下简称傅、徐和李)的用词准确性、语义 一致性、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鉴赏。

  (一)用词准确性

  例 1:

  The Avenue de Clichy was crowded at that hour, and a lively fancy might see in the passers-by the per⁃ sonages of many a sordid romance[1].

  傅:这会儿正是克里舍林荫路最热闹的时刻, 只需要发挥一点儿想象力,就能够在过往行人中发现不少庸俗罗曼司中的人物[2]。

  徐:这会儿,正是克里希林荫路人头攒动的时 刻,只要想象丰富,就能在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发现许多庸俗贪婪的浪漫[3]。

  李:克利希大道在这个时段很是热闹,想象力 丰富的人不难从过往的行人中认出许多庸俗爱情小说中的角色[4]。

  文中有一处争议是对“sordid romance”的翻译, 其中傅翻译为庸俗罗曼司 。罗曼司在字典的解释 是:一种特定的文学形式,在欧洲中世纪多以吟唱 诗歌的方式出现 。这个词语意思的传递是准确的, 但不太符合现当代的阅读习惯;徐将其翻译为庸俗 贪婪的浪漫,属于直译,但是从文中上下文可以看 出,作者想要表达是爱情小说,所以徐的用词不太 符合原文意思;这三版译文中,最合适的是李的译 文:庸俗爱情小说,这一 翻译既符合原文而且还具 有很强的时代性,有助于读者理解 。个人认为这里可以将其翻译为“老套的爱情小说”。

  例2:

  “ P oor Amy ,”he grinned.

  傅:“可怜的阿美,”他笑容未消地说。

  徐:“可怜的艾米。”他还在笑,龇牙咧嘴地说。

  李:“可怜的艾美。”他乐不可支地说。

  这句中三位译者对 grin 的翻译也各有千秋。 字典中 grin 的意思是咧嘴笑、露齿而笑、龇着牙笑 的意思 。傅和李都采用了意译的表达方式,但是傅 稍显书面化,徐的龇牙咧嘴采用了直译 。龇牙咧嘴 在字典中意思是:张嘴露牙,形容凶狠的样子或形 容因痛苦或惊恐而面部扭曲变形 。文中作者用 grin 形容主人公笑的样子,龇牙咧嘴与原文想表达的意 思不太相符 。笔者认为这里翻译成“笑得合不拢嘴”较为合适。

  整体来看,傅对词汇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而且在他所处的年代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不符合现 代的表达习惯,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徐在选择词 汇上稍有欠缺,有待提高。徐和李的选词更加符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李的表达更加口语化。

  (二)语义一致性

  例3:

  It seemedto me that the question was beside the point...A course that would have been natural for me was absurd for him.I wished to be quite fair.

  傅:我觉得他提这个问题与我们谈的事毫不相 干 ……对我说来是自然的道路在他那里就成为荒谬悻理的了 。但是我还是想尽量对他公道一些。

  徐:我觉得他跑题了 …… 于我自然的东西,于他却显得荒谬 。但我还是想尽量公平。

  李: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一条道路 对我来说是自然而然的,对他来说就完全是荒唐的 。我希望让他明白这个道理。

  这句话的背景是作者想问主人公为何离家出 走,主人公回答原因是画画从而引发作者的思考。 “ It seemed to me that the question was beside the point”这句的翻译中,傅和李的理解是正确的,但傅 的翻译稍显冗长 。李的翻译与原文想表达的意思 不符,原文想表达的意思是他认为这个回答与作者 想劝说主人公回家这一事情毫不相关;同时最后一 句的“I wished to be quite fair”的意思是成为艺术家对主人公来说可能性很小,但“我”希望自己的话不那么绝对 。因此李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到位,导致语义出现一定的偏差 。整体来看,这句中徐的翻译比较好,既简单凝练,又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意思。

  例 4: It must be remembered that I was very young ,and I looked upon him as a middle-aged man.I forgot everything but my own amazement .

  傅:读者应该记住,我那时还很年轻,我把他看作是一个中年人 。我除了感到自己的惊诧外什么都不记得了。

  徐:读者务必记住,我这时还很年轻,面前坐着的,是一个中年人;而我惊诧不已,什么都忘了。

  李:要知道的是,当时我年纪还很轻,在我眼里他已经是个中年人 。我当时惊诧得什么都忘记了。

  这句话的背景是主人公向作者表示自己离开家庭的原因是想学画画,作者震惊的内心独白,这句中“It must be remembered that”这句,傅和徐翻译为读者应该记住,傅和徐的翻译方法促进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李翻译为“要知道的事”,李的翻译更加口语化,符合现如今流行的表达方式,这两者各有千秋 。同时“I forgot everything but my own

  amazement”中,原文想表达的是现在除了震惊什么都想不起来,以表现作者对这件事的震惊程度之深。徐和李的翻译不太恰当,傅的翻译更为准确,表现了傅深厚的语法功底,但略显啰嗦。笔者认为这句话翻译为“除了惊诧,我什么都忘了”更为合适。

  (三)语言风格

  例 5:

  I was prepared to be persuasive ,touching ,and hortatory ,admonitory and expostulating ,if need be vi ⁃tuperative even ,indignant and sarcastic .

  傅:本来我预备说服他、打动他、规劝他、训诫他、同他讲道理,如果需要的话还要斥责他,要发一通脾气,要把他冷嘲热讽个够。

  徐:本来,我想说服他,打动他,劝导他,警告他,晓 之 以 理,必 要 时,还 会 斥 责 他,咒 骂 他,挖苦他。

  李:我本来准备说服他、感动他、规劝他、责备他、告诫他,有必要的话甚至还会臭骂他,朝他大发雷霆,大加嘲讽。

  这句话的背景是作者指责主人公抛妻弃子的行为,但是主人公对他的指责也十分赞同 。在这句话中,三位译者都熟练地运用了四字词语和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但是徐的排比和短句更多,节奏性更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傅的语言比较考究,用词书面化,但不太符合日常表达习惯,李的语言风格更加日常,通俗易懂 。而且整体来看,傅译版本对细节解释较多,字数略多 。徐用词简练,语言简洁。

  例6:

  “ B eastly job for you this ,isn't it?”

  傅:“交给你办的事很叫你头疼,对不对?”

  徐:“真是可恶的差事,对吧?”

  李:“你的任务很棘手,对吧?”

  这句话的背景是作者在思考如何跟主人公说明来意,这句中傅的翻译略显书面化,徐的翻译稍显翻译腔,个人认为最合适的是李的翻译,符合译入语读者的表达方式 。同时也能看出傅的翻译更加冗长,可以稍加修减。

  整体来看,徐更偏向使用四字词语和排比句来增强气势,傅的语言更加正式、书面化,因为在文中主人公是一个抛妻弃子、随性洒脱的性格,这些语言有时会与主人公的身份不太相符 。李的翻译比较口语化,比较符合译入语读者日常的表达习惯,让读者有更好的代入感,同时李的翻译风也更贴合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 四)翻译策略

  例 7:

  “ Then , what in God's name have you left her for?”

  傅:“那么你到底是为什么离开她的?”

  徐:“那么,上帝作证,你究竟为什么离开她?”

  李:“ 那 么,上 帝 作 证,你 到 底 为 什 么 离 开她呢?”

  这句话是作者在质问主人公离开家庭的原因。 在这个句子中傅采用的是省译的翻译方法,省去了 God 这一西方文化意象,表达出归化的翻译思想,徐 和李都保留了这一意象,翻译成“上帝作证”,稍显翻译腔。[5]笔者认为翻译成“老天爷”更加合适。

  例 8:

  “ But ,my dear fellow ,I don't care.It doesn't matter a two penny damn to me one way or the other.”

  傅:“但是,亲爱的朋友,我才不管她怎么做呢。她同我离婚也好,不离婚也好,我都无所谓。”

  徐:“但是,亲爱的朋友,我才不管她怎样呢。她离也好,不离也好,我都无所谓。 ”

  李:“但我无所谓,亲爱的朋友 。无论她想不想离婚,跟我两便士的关系都没有。”

  这就话的背景是作者告诉主人公,他的妻子不 愿意同他离婚时主人公的回复 。这句话中,“ two penny”的意思是“很小的货币面值”,在这句话中也 表示“关系很小,几乎没有”,傅和徐都将其意译成 无所谓,李对此选择了保留,个人认为傅和徐的翻 译方式更加恰当,因为一些译入语读者可能不了解 两便士的意思 。同时个人认为如果将这句话翻译 为“跟我一毛钱关系也没有”,能够实现中英两种语 言的功能对等,这样翻译也更符合译入语读者的表达习惯。

  因此总体来看,傅的翻译更加偏向归化意译的 翻译策略,李的翻译策略偏向直译,让读者了解到 更多的外国风俗 。同时徐的翻译策略是直译与意 译相结合,异化和归化相交替,个人认为徐的翻译策略更具有借鉴性。

D501AA96-D3D9-4802-96DB-584BF67AE21F.png

  三、总结与反思

  从整体来看,傅惟慈版本的译文,用词考究,但 有时用词稍显生涩,无法满足当下的阅读需求,具 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整体文章意思表达准确完 整,体现了傅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翻译水平[6]。同 时与其他译文版本相比,他的语言对细节有较多解释,字数较多,稍显冗长。

  徐淳刚作为一个诗人,其译文有很强的现代气息,行文自然,通俗易懂,使用较多短句,节奏感强, 简洁有力,具有音韵美,在符合现代大众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富有诗意,具有很强的可读性[7]。

  李继宏老师的译文版本更加符合当代年轻人 的表达习惯,更加口语化,符合主人公的人物性格, 给人很强的画面感和代入感,让人身临其境 。但是 该版本译文有时也对原文的理解出现偏差,存在与原文的意思不一致的问题。

  文章通过三位老师的翻译版本,研究其用词、句 义的理解、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对译者今后的翻译 有深远的帮助。因此我们在今后做翻译实践时,应该 结合作者的时代特点和人生经历,深入理解原文含 义,对语言的语法有个准确的掌握,表达方式贴近人 物性格,同时也应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不断与时俱 进。同时在比较三位译者的不同时,还能够发现其长处,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William Somerset Maugham.The Moon and Sixpence [ M ]. Shenyang: Liaoning P 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6.

  [2][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M].傅惟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3][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M].李继宏,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4][英]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M].徐淳刚,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

  [5]尤莉.译者主体性视角下《 月亮与六便士》两个 汉 译 本 比 较[ J ].青 年 文 学 家,2020( 8 ):138-139.

  [6]楚留洋,葛纪红.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 月亮和六便士》译本对比分析—以傅惟慈和李继宏译本为例[ J].英语广场,2021(26):20-22.

  [7]张白桦,白茹.对比《 月亮与六便士》的两个汉译本—以泰特勒“翻译三 原则”为视角[ J].长春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2022.35( 1 ):1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