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国内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

2024-01-27 14:57:00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对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评价理论国内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指出国内研究既涉及对评价 理论的理论探究,也涉及对评价理论的应用关切,且研究呈现出不断发展
摘 要:文章对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评价理论国内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指出国内研究既涉及对评价 理论的理论探究,也涉及对评价理论的应用关切,且研究呈现出不断发展、壮大和成熟的趋势 。但国内对评价 理论的理论探索及深度不够 。因此,本研究提出国内评价理论未来研究应加强对评价理论框架本身的拓展, 同时结合中国特色话语特征,对评价理论框架内容及维度进行丰富。
关键词:评价理论;国内;回顾与展望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and prospects the domestic research of appraisal theory as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 review shows that domestic research involves both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concern of appraisal theory , and the research shows a trend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 expansion , and maturity. However, the existing research focuses more on the application of appraisal theory in different discourses but lacks the expansion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tself. Therefore ,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the future study in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pansion of the framework itself, and enrich the content and dimensions of the frame⁃work combined with the discourse featur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appraisal theory; domestic; review and prospect
一、评价及评价理论
评价思想可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当时伦敦 学派创始人 John Rupert Firth 认为口头表达涉及对 所指对象态度的表达,并且后来美国社会语言学家 William Labove 和 Joshua Waletzky 也提出了( 口头) 叙事文体涉及情感的一面 。之后,以系统功能语言 学家 James Martin 为代表的悉尼学派另辟蹊径,创 立了一个以词汇分析为主的评价系统,用于分析说 话者或写作者如何运用具体评价形式传达自己的观点及立场,即评价理论 。该理论自问世以来受到 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对国内评价理论研 究进行回顾,阐述国内评价理论研究现状,以期为 我国评价理论研究提供启示。
二、评价理论国内研究
以“评价理论”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相关 文献,发现国内相关研究十分丰富 。具体来讲,现 有研究涉及评价理论的理论研究、评价理论与文 学、翻译、哲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评价理论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应用研究以及评价理论在外语教 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评价理论的理论研究
对评价理论的理论研究包括对评价理论的受 众解读及对组篇机制的研究上 。王伟( 2014) [1] 在 提出表达到接受的视角转换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将 这一视角与评价系统态度资源的接受研究相结合, 指出从对话性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对评价理论进 行接受研究对丰富评价理论和该理论的实践应用 具有重大意义 。孙铭悦、张德禄(2015) [2] 从语篇功 能视角出发,探讨了组织评价意义的组篇机制,构 建了一个包含不同层面的比较全面的评价组篇机 制分析框架,并指出该框架反映了评价系统人际功 能与语篇功能的互动关系,为评价理论的发展提供 了新的视角。
(二)评价理论与文学、翻译、哲学等领域的跨 学科研究
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国内外著名小 说和诗歌的研究 。如,吕健( 2012) [3] 对朱自清的 《背影》的不同英译本在描写父爱时所使用的态度 资源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不同译者在处理态度资 源时的不同方法,从而指出对原文的态度意义进行 取舍可正面直接表达源语文本的态度意义 。霍跃 红、傅博( 2014) [4] 对鲁迅短篇小说《故乡》中三个 英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阐述了评价理论对中国不 同时代文学作品翻译活动的启示 。此外,学者们也 对欧美小说进行了研究,如刘英、王春娥( 2010) [5] 对《竞选州长》短篇叙事小说中态度意义进行了研 究,揭示了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及其人物特点所反映 的社会环境背景,从而为文学分析、文体分析提供 了一种新的途径 。除了对小说的研究,学者们也从 评价理论视角对诗歌进行了研究 。如,赵卫、李南 (2012) [6] 将体现语篇功能的主位、信息、衔接结构 和诗歌语篇的特色元素,如音韵系统纳入评价资源 的范畴,并将之应用于对布莱克两首诗歌名作《老 虎》和《羔羊》的剖析中,指出这种结合的合理性和 有效性 。陈梅、文军( 2013) [7] 对白居易的 10 首叙 事诗及 Levy 对该诗的英译的态度资源进行研究,指 出 Levy 对原诗在态度资源的翻译上不够充分,且在 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的比例上和原诗有差距。
从对翻译的研究来讲,陈明瑶(2007) [8] 对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生成的评价意义进行了研究,指出 翻译应尊重原文及原作者的态度与价值观,并认为 应尽量避免译者态度的介入与干预,从而实现原文 态度和译文态度的信息对等目的 。杜海( 2019) [9] 对评价理论视域下的语篇翻译进行研究,指出在翻 译不同语篇的过程中,评价理论可以帮助译者透过 文章表面的字句分析出显性和隐性的作者态度和 信息来源,从而更好地把握翻译方向和传递渠道。
对哲学作品的研究主要以对中国古典哲学著 作《论语》的研究为代表 。如,李鸿春( 2015 ) [10] 对 《论语 ·述而》中的态度类评价意义进行分析,指出 判断资源及积极性评价资源的使用彰显了孔子提 倡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及其致力于构建积极向 上的意识形态的倾向 。鞠玉梅(2016) [11] 对《论语》 的 Arthur Waley 译本和刘殿爵译本中评价系统之判 断资源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种英译文都频繁运用 了判断资源且在判断资源子范畴使用种类上无显 著差异。
(三)评价理论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应用研究
对评价理论在不同语篇类型中应用的研究涉 及多种题材和体裁,包括对环境类新闻报道的研 究、对国内外领导人公众演讲的研究、对不同国家 政府公文的研究及对中、英文影视剧的研究。
对新闻报道语篇的评价理论研究包括对国内 外 主 流 新 闻 报 纸 报 道 的 研 究 。 如 ,向 晓 娜 (2020) [12] 对《 中国日报》二十篇环境类新闻报道的 评价资源分布特征及其蕴含的评价意义进行了研 究,指出新闻报道者通过策略性的评价资源选择和 在遵循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的同时传达出了中国 保护环境和倡导积极和谐的生态观的价值导向,但 同时也指出,评价理论系统需进一步完善,其内部 评价维度需进一步明晰,为我国评价理论未来研究 提供了研究启示 。李国庆、孙韵雪( 2007 ) [13] 对美 国《纽约时报》有关丹麦报纸刊登伊斯兰精神领袖 漫画的社论报道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及其对读者 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社论语篇中各个语步 使用了不同的评价资源且分析了评价者在社论语 篇中所搭建的韵律模式,揭示了语篇评价资源的组 合模式和修 辞 策 略 的 推 进 与 语 类 结 构 间 的 深 层 关系。
对公众演讲语篇的评价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国内 外 领 导 人 演 讲 的 研 究 。如,李 战 子、胡 明 霞 (2016) [14] 基于语义重力说和评价理论的评价重力 对傅莹的演讲进行了分析,指出语义重力和评价主 旨内容的关系,展示了评价重力在区分核心评价和 边缘评价时的功能和效果 。卢婧婵( 2014) [15] 对美 国总统参加竞选时的电视辩论进行研究,分析了这 些总统候选人在个人身份建构及传达自己对国家 发展的规划时所使用的评价资源,揭示了这些总统 候选人实现增强民心,从而获得更多支持的评价资 源使用方式。
对政府公文的评价理论研究包括对不同国家 政府公文的研究及对国家间政府公文的对比研究。 如,丁爱兰、任红锋、李婉君( 2014) [16] 对中国《政府 工作报告》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译文态度 资源三个子系统取舍情况,指出在政论文翻译中, 译者应尽量避免情感子系统的使用,做到客观真 实,从而真正表达出领导人发言的意图 。丁爱兰、 杨梦、任红锋( 2015 ) [17]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对《美国国情咨文》评价资源进行了积极 话语分析,指出政治语篇中使用评价资源去传达发 言人对人、对物、对行为以及对话题本身的态度,从 而拉近政府和公众的距离,可帮助政府建立更加和 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梁海英( 2014) [18] 以评价理 论为基础,以英汉对比评价语料库为数据来源,通 过对比分析英汉政府文件之间的异同,深入探讨了 英汉政府文件如何利用各种介入资源构建人际意 义及对话空间,指出英汉政府文件在利用介入资源 构建人际意义上存在显著差异。
对影视剧评价资源的研究包括对电影的研究 和对电视剧的研究 。如,张明霞( 2011) [19] 从英美 知名新闻报纸,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卫 报》及《每日电讯报》上选取了 15 篇长短一致的影 评,并对这些影评中的三大评价资源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影评论中各评价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出现这 些分布特征的原因 。孙驰( 2014) [20] 对中英文电影 影评中的评价资源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影 评是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个人意愿的,且评价理论 中的三个系统在影评中都会得到运用,而其中使用 最为频繁的则是态度系统 。郑盈( 2016) [21] 对美剧 《老友记》中显性评价资源及隐性评价资源的互相 作用方式和评价语义元关系在语域偏离语境中产生的幽默效果进行分析,指出语域偏离带有很强的 评价意义且和评价手段相互作用,在失谐中产生顺 应,行使幽默功能。
( 四)评价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评价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涉及对不 同课型 的 研 究,包 括 写 作 课、阅 读 课 及 口 语 课 的 研究。
对写作语篇评价资源的研究包括对英语专业 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语篇的研究 。如,张晓琴、 陆宗丽(2011) [22] 对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写作中的 评价资源进行研究,揭示了英语专业学生所常用的 评价词汇特点及断言方式,为提出适用于分析学生 书面文本所传达的观点和立场提供了参考 。方娜 (2021) [23] 运用评价理论对大学英语六级作文特点 进行研究,讨论评价理论对写作教学的启示,发现 评价理论可以对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产生积 极的影响,并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二语写作能力。 蒋国东(2009) [24] 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某一篇课文 进行评价性分析,发现原文作者的交际目的决定语 篇结构,进而影响作者对评价资源的选择,证明了 评价理论是解读语篇修辞潜势的有效工具,能够提 高读者对语篇的鉴赏力 。李旭兰( 2018) [25] 将语料 库与评价理论相结合,通过对批判性阅读测试题和 访谈方式对英语报刊选读课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 语料库与评价理论相结合对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 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
对口语课程的评价理论研究涉及理论研究及 实证研究 。蒋国东( 2010) [26] 运用例证法,探讨了 评价理论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和意义,指 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语言中各 种评价资源的意识并提高他们在不同语境中正确 运用评价策略的能力,从而为帮助他们出色地完成 交际任务和实现交际目的提供指向 。 向平、苏勇 (2006) [27] 运用评价理论对英语学习者口语,尤其 是不同性别学习者口语中所运用的评价资源进行 分析,发现在评价人物的口头叙事中,英语学习者 使用得最多的评价资源是态度,其次是介入和级 差,且不同性别英语学习者在选择评价资源的种类 时存在差异。
三、评价理论研究评述与展望
对国内评价理论研究的回顾可以看出,国内评价理论研究不但题材和体裁相当广泛,且研究数量 也相当庞大 。同时,国内评价理论研究呈现出不断 发展、壮大及成熟的研究态势 。但国内相关研究也 存在不足,即将焦点更多地放在了对评价理论应用 于不同语篇的检验上,而对评价理论的理论探索不 够 。因此,文章提出,国内评价理论未来研究应加 强对评价理论框架本身的拓展,结合中国特色话语 特征,对评价理论框架内容及维度进行丰富,促进 评价理论体系中国特色话语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王伟.评价系统态度资源的接受研究[ J]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4) :61-64.
[2] 孙 铭 悦,张 德 禄.评 价 系 统 组 篇 机 制 研究[ J] .现代外语,2015(1) :26-36.
[3] 吕健.评价理论下态度资源的英译—以朱自清《 背影》为例[ J] . 长江大学学报,2012 ( 9) :80-81 .
[4] 霍跃红,傅博.评价理论视角下《故乡》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J] .语言教育,2014(1) :55-72.
[5] 刘英,王春娥.评价理论视角下《竞选州长》的态 度 意 义 分 析 [ J ] . 广 西 大 学 学 报,2010 ( 4 ) :81 -84.
[6] 赵卫,李南.诗歌解读的评价视角[ J] . 山东社会科学,2022(2) : 84-88.
[7] 陈梅,文军.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阈下的白居易诗歌英译研 究 [ J ] . 外 语 教 学,2013 , 34 ( 4 ) :99- 104.
[8] 陈明瑶.新闻语篇态度资源的评价性分析及其翻译[ J] .上海翻译,2007(1) :23-27.
[9] 杜海.评价理论视域下的语篇翻译[ J] .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Z1) :92-93.
[10] 李鸿春.评价理论视阈下《论语 ·述而》态度意义分析[ J] .湖北社会科学,2015(1) : 137- 140.
[11] 鞠玉梅.《论语》英译文语篇评价系统之判断资 源 的 修 辞 功 能 [ J ] . 当 代 修 辞 学,2016 ( 5 ) :37-48.
[12] 向晓娜.环境类新闻语篇的评价意义研究[ J]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0(6) :53-58.
[13 ] 李 国 庆,孙 韵 雪.新 闻 语 篇 的 评 价 视 角—从评价理论的角度看社论的价值取向[ J]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4) :90-93.
[14] 李战子,胡明霞.基于语义重力说和评价理论的评价重力—以傅莹《 中国是超级大国吗?》演讲为例[ J] . 外语研究,2016(4) : 1 -6.
[15] 卢婧婵.评价理论视角下 2012 年美国总统 电视辩论的态度系统研究—以奥巴马与罗姆尼第 三 场 辩 论 为 例 [ J ] . 海 外 英 语,2014 ( 5 ) : 220 -221 228.
[16] 丁爱兰,任红锋,李婉君.从评价理论视角 看政论文翻译中态度资源的取舍—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J]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 , 4 ( 13 ) :402-408.
[17] 丁爱兰,杨梦,任红锋.评价资源在美国国情咨文中的积极话语分析[ J]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5(2) :48-52.
[18] 梁海英.英汉政府文件介入 资源与人际意 义构建对比研究—一 项基于英汉对比评价语料库的统计分析[ J]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 4) :14-21 .
[19] 张明霞.评价理论视角下的电影评论分析[ J] . 文化万象,2011(2) :249-250.
[20] 孙驰.评价资源在中英影评中的对比分析[ 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3) :55-57.
[21] 郑盈.评价理论视角下语域偏离的幽默功能[ J] . 外语学刊,2016(2) :28-31 .
[22] 张晓琴,陆宗丽.基于评价理论的英语专业学生习作分析[ J] .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 5) :87-89.
[23] 方娜.基于评价理论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 写 作 特 征 分 析 [ J ] . 英 语 广 场,2021 ( 1 ) :108- 111 .
[24] 蒋国东.评价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4) :42-45.
[25] 李旭兰.基于语料库的评价理论在英语报刊选读课中的实证研究 [ J ] . 吕梁学院学报,2018(2) : 85-87.
[26] 蒋国东.评价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 : 107- 109.
[27] 向平,苏勇.评价理论:在英语学习者口头叙事分析中的应用[ J] . 淮海工 学院学报,2006( 4) :6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