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财经新闻英汉翻译研究— 以《经济学人》为例论文

2024-01-23 15:04:00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为“ 目标语读者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译文的方式来欣赏和理解译文”, 即获得相似的读者反应,该理论对财经新闻的翻译有重要指导作用 。
摘 要: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为“ 目标语读者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译文的方式来欣赏和理解译文”, 即获得相似的读者反应,该理论对财经新闻的翻译有重要指导作用 。利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经济学人》中财 经新闻的翻译时,标题的对等通过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采用替换、零翻译的方法实现;词汇层面的对等从术 语和一词多义入手,采用直译、直译加注的方法实现,句法层面对等体现在长难句和被动句的有效处理上,主 要采用拆分、信息重组、语态转换等方法实现。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经济学人,翻译方法
Abstract: The cor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s“ to achieve an effect wher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ar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target text in the most smilar way as the original language readers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original text”. The theory emphasizes the readers' obtaining of a similar respons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translation of finance news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E-C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phrases and sentences of finance news from The Economist , this thesis expolred the specific methods applie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terms of head-line translation in finance news , the equivalence could be achieved b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conciseness and clarity and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sub stitution and zero translation; the equivalence at the lexical level could be achieved by properly translate the terminology and polysemies with the help of traslation methods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note; the equivalence at the syntactic level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an effective handling of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and passive sentences , mainly b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splitting , information reorganization and conversion of voice.
Key word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he Economist; translation methods
一、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在政治、 经济等领域交流日益密切,了解国际市场、掌握国 际经济形势成为广大群众一大诉求,因此英语财经 类新闻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学人》作为一 本财经类杂志,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其新闻报道兼具权威性与实效性,该杂志的准确翻译可成为 了解国际金融信息的高质量渠道之一 。奈达的功 能对等理论强调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强调读者反应, 即在准确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 应有一致的阅读体验 。文章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 础,试图探讨财经类新闻在翻译中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读者取得一致的阅读体验。
二、功能对等理论
动态对等的概念是尤金 ·奈达于 20 世纪 60 年 代在《翻译科学探索》一 书中提出的 。动态对等指 出,译者不能仅仅关注源语与目的语间的对应关 系,而该关注一种动态的关系,即目的语读者和目 的语信息间的关系应与源语读者和源语信息间的 关系保持一致 [1] 。后来,为避免公众对“动态”一词 的误解,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 书中,奈 达将动态对等替换为功能对等,进一步完善了理论 内容[2]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读者反应,即目的语读 者对译文的阅读反应需与源语读者对源语的阅读 反应保持基本一致,这就要求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 达到最贴近的对等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不可 避免地会遇到无法跨越的障碍,例如源语中的文化 表述、语言形式等很难再现,根据功能对等理论,这 时应首先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即最自然的对等。 可见,功能对等理论的两大核心即是信息的准确传 递与读者反应[3] 。
国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涉及广泛, 包括新闻、广告、文学、影视字幕等诸多翻译领域。 而新闻具有面向大众、真实准确、及时简明的特点, 因此新闻翻译应具有更高的可读性与交际性 。财 经类新闻同时具有专业性与民生性,二者的对立统 一关系需要译者在翻译中更需要坚持功能对等,以 最大限度让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阅 读体验。
三、《经济学人》中财经新闻语言特点
李本乾教授认为,“财经新闻就是有关经济决 策、经 济 活 动、经 济 现 象 最 新 事 实 和 情 况 的 报 道”[4] 。除了及时、简明等新闻共有特点外,财经新 闻在词汇、句法方面还具有专业性强、缩略语使用 频繁、长难句多等特点 。《经济学人》作为全球范围 内阅读量最大的时尚杂志之一,是 1843 年由詹姆 士 ·威尔逊创办的杂志,设有商业、财经、科学与科 技等板块,文章机智又不失幽默,用有力度的文字 感染读者 。其中的财经新闻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在 词汇层面,《经济学人》中的大多数文章含有大量专 业术语、机构名称、人名;在句法层面,多用长难句、 复杂句、复合句以及客观性较强的被动句;篇章层 面,文章均具备较强的逻辑性,用独特的观点和准确的用语陈述事实,在最短的篇幅内给读者提供最 多的信息。
四、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财经新闻翻译
(一)标题对等
新闻的标题是对内容的高度凝练,是新闻本身 的缩影 。好的题目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向读者展示 新闻的主要内容,既能为读者节省阅读时间,也能 吸引读者眼球,这就要求新闻标题的翻译在遵循准 确、简洁原则的基础上,采用零翻译、替换等方法, 做到充分考虑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把读者反应放 在首位,结合新闻翻译的目标,充分发挥出自身的 主观能动性[5] , 使汉语读者获取的信息尽可能和英 语读者一致,从而达到标题翻译的动态对等。
例 1 :The AI bloom: Lessons from history
译文:AI 热潮:以史为鉴
bloom 作 为 名 词 有“ 繁 荣,兴 旺 ”的 意 思,AI bloom 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的兴盛发展 。AI 作为缩略 语已经被大众广泛认识和接受,因此选择不译反而 能百分百传递原文信息 。而“热潮”一词表示“蓬勃 发展”,恰好能诠释标题中“AI 行业热火朝天的发 展形势”的含义 。“AI bloom”译为“AI 热潮”不仅能 最大限度地实现读者反映的一致,还遵循了简洁明 了的原则 。“lesson from history”按字面意思直译为 “ 吸取历史的教训”,而在汉语中恰好有四字词语能 够表达“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这层含义 。因此, 用替换的翻译方法,用以史为鉴这个广为中国大众 所熟悉的成语,更好地传递原文的含义,为读者打 造一个更顺畅的阅读体验 。同时,也做到了标题翻 译所要求的简明的特点,一举两得。
(二)词汇对等
词汇层面的对等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和专有 名词的准确翻译以及一词多义现象的有效处理上。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中对读者翻译的强调,要实现词 汇层面的对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恰当 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摒弃传统的词性概念,建立新 的词类划分方式,而非拘泥于形式的对等。
1 . 术语的翻译
《经济学人》作为国际上权威的财经类期刊,具 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文中含有大量的财经术 语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做到专业、准确,术语翻 译可用直译、直译加注的方法实现功能对等。
例 2:What makes it famous is that it's built into every circle you see-circumference equals pi times diameter - not to mention a range of other unrelated context in nature from the bell curve distribution to general relativity.
译文: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内嵌于你所见 到的每一个圆形中—周长等于兀乘以直径 。更 不用说从钟型曲线分布到广义相对论等自然界中 一系列其他不相关的情境下应用了。
例 2 的原文在解释说明为什么数学概念“兀 ” 会如此有名 。其中“bell curve”和“general relativity ” 均为相关领域的术语 。bell curve 两个单词分别表 示“铃,钟;铃声,钟声;钟状物”,curve 则有“ 曲线; 弯曲”的意思 。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简单翻译为 “ 铃声的弯曲”或“弯曲的钟”不仅会引起误解,也会 完全曲解原文的意思 。经了解数学中有一种曲线 叫钟型曲线,又称正太曲线、贝尔曲线,用来描述观 察中量度与误差两者的分布 。可见,bell curve 是数 学术语,固可采用汉语中的固有表达“钟型曲线”或 “ 贝尔曲线”来表示 。考虑到文章面向的目的语读 者并非都有数学背景,需要更为直观地表现该曲线 的形状,使目的语读者能够在和原文读者一样同时 获得曲线的名称和形状信息,以达到获得相同读者 反映的目的,采用“直译+意译”的翻译:“ 钟型曲 线”。相同地,“general relativity”的字面意思是“广 泛相对论”,借助尝试与物理学知识可知,该词的术 语翻译应为“广义相对论”。
可见,实现术语的翻译对等,不能简单地进行 直译或意译 。而是在了解该词基本含义的基础上, 了解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 法的基础上可采用目的语中固有的名称,以保证最 大限度的信息对等,以便为目的语读者提供尽可能 准确、贴近原文的译文。
2.一词多义
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频繁,很多日常词汇在不 同语境下也会作为术语出现 。例如,stock 和 share 两个词平时有库存和分享的意思,而在金融领域, stock 表示“股票”,share 则有“股份”的意思,是很 常见的金融术语 。再例如,credit 一词有“赞扬,信 誉,声望”的意思,作为财经术语也有“信用,信贷, 存款金额”等意思 。另外,有些词不仅在意思上有多重含义,也可作为不同词性出现 。例如,claim 作 为动词有“声称;索取;使丧生”等意思,作为名词有 “ 声称,索赔,所有权”等含义 。可见,在具体的翻译 实践中,译者需正确选择最准确的词性、词义,为保 证译文的准确性,避免源语读者的理解与目标语读 者的理解产生偏差,需要译者在不同语境下对词义 进行正确判断,灵活采用直译、直译加注等翻译方 法,保证 词 语 的 准 确 翻 译,实 现 词 汇 层 面 的 功 能 对等[6]。
(三)句法对等
英语注重形合,“形”是英文必不可少的行文要 素,句子内部的连接与句子间的连接常用句法手段 或词汇手段,句子冗长而复杂 。而汉语注重意合, 句子内部与句子间的连接常用语义手段,少连接 语,所以句法结构短小精悍[7]。句子的准确翻译对 财经新闻的可读性、流畅性、信息传播效果都有决 定性意义[8]。因此,在句法层面实现功能对等,需 要译者在关注读者反映的前提下,处理好中英文在 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巧妙进行“形 合”与“意合”的转换。
1.长难句的翻译
《经济学人》作为财经类专业刊物,新闻中包含 大量结构复杂、信息繁多的长句难句,其中的附加 信息多以从句、修饰语、插入语等成分出现 。译者 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保留原句中的逻辑关 系,根据汉语的语用习惯和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进行适当的句法变换,采用拆分、改写等翻译策略, 准确进行句子的翻译。
例 2:A clear boundary between embracing new technologies on the one hand ,and protecting workers on the other has still to be drawn.
译文:一方面要欣然接受新技术,另一方面要 保护员工—两者之间的明确界限仍有划定。
本句主要探讨“平衡监视与隐私保护的关系”, 主干是“a clear boundary has to be drawn”,即“某事 有待被完成”。原句中主干被一分为二,中间的部 分作为后置定语修饰 boundary ,具体指明是什么样 的界限 。on one hand 和 on the other hand ,指明了 “ 拥抱新技术”和“保护员工”这两个矛盾对立的关 系 。翻译时考虑到汉语重“意和”的特点,首先将修 饰部分和句子主干分开,省去连接词 between、and 将冗长的信息一分为二,形成简短的小句 。对语序 做出调整后,用破折号对句子主干内容进行强调。 通过拆分和信息重组的方法,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 句式和结构,为读者创建了更顺畅的阅读体验,实 现了句法层面的功能对等。
2.被动句的处理
被动与主动是英汉两种语言语体差异的重要 方面,汉语习惯以人作主语,英语习惯以物作主语。 因此,英文多主动,汉语多被动 。为使文章更客观 准确,不透露动作的发出者,英语新闻中常使用大 量的被动句 。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必 要的转换和处理,使之成为更符合汉语行文规范的 表达 。被动句翻译主要是用以下两种策略:第一是 进行被动与主动语态间的转换,译成施事主语、泛 指主语等,或者译为汉语中常用的“把”字句、无主 句等;第 二 种 是 寻 找 替 代 词,例 如“ 为 …… 所 ” “ 让 ……给”等,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该在准确表 达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汉语读者的阅读习 惯,使译文准确而顺畅。
例 3:M eanwhile ,fishermen like Rennie are leftin limbo.
译文:像雷尼先生这样的渔民可陷入了困境。
英语被动句的结构是“be+动词的过去分词”或 “ get+动词的过去分词”,例 4 中就包含了一个典型 的被动表达,“be left in limbo”这个用法具有明显的 被动标志 。翻译时考虑到汉语的表达习惯,并没有 直接翻译为“被抛弃,被留在监狱”等概念,而是通 过替换动词,进行了语态转换,将被动句转换成了 主动句 。用“ 陷入”这个主动意义的词替换了“be left in ”的被动表达,让 fishermen 这个动作的接受 者,转化为动作的实施者,巧妙完成了被动与主动 的转换,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
五、结语
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经济学人》 中的部分实例发现:新闻标题的翻译应遵循准确、 简明的原则,采用零翻译、替换等方法有利于实现标题的功能对等;词汇层面的对等从术语和一词多 义入手,术语的翻译灵活使用直译、意义、直译加注 的翻译方法,一词多义现象的处理需根据具体语境 正确判断词义,选择最优译文;句法层面,长难句的 翻译在整体理解句意理清逻辑关系后,通过拆分、 改写等方式进行句法变换,产出更符合中文行文习 惯的译文,被动句的处理可用语态转换、寻找替代 词等方法,实现句法层面的对等 。财经新闻专业性 强,应用性高,其翻译更注重信息传递与读者的接 收,因此对译者有较高要求 。财经新闻的翻译应以 原信息的准确传递为前提,目的语读者反映为核心 进行,以达到标题、词汇、句法层面的“功能对等”, 最终实现目的语读者与原文读者获得相似的阅读 反应。
参考文献:
[ 1 ] Nida E A . Toward a Scinece of Translating [ M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 ress ,2004:159.
[ 2 ] Nida E A .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M].Leiden: E I B rill ,1986:14.
[3]金二趁.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 经济学人》财经新闻英汉翻译探究[ 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报,2020(4):45-46.
[4]李本乾.财经新闻[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5-8.
[5]白进进,朱立华.财经新闻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研究[ J].现代交际,2021(2):57-59.
[6]钟子凡.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文财经新闻 的汉译—以《金融时报》为例[ J ].中外企业家, 2018(25):39.
[7]张震久,孙建民.英汉互译简明教程[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9-10.
[8]华思涵,李恺茜.传统文化视阈下的财经英语新闻翻译[ J].海外英语,2021(11):185-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