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研究论文

2024-01-09 09:23:12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根本、深厚、长久的推动作用。现如今,在文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自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尤为重要。文章主要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新时代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原因、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以及加强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
摘要: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根本、深厚、长久的推动作用。现如今,在文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自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尤为重要。文章主要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新时代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原因、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以及加强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
关键词:英语专业,文化自信,路径研究
Abstract:C ultural confidence plays a fundamental,profound and long-term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Nowaday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re becoming much more close.The continuous influx of western culture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thoughts of college students,and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This papermainl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of E nglish maj ors in the new era,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cultural confidence of E nglish maj ors and the path of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fidence of English maj ors.
Key words:E nglish maj or;C ultural confidence;Path study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及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已然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多元化的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大学是大学生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引导、纠正学生的价值观,避免学生成为不良舆论的追随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十分有必要的。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一种肯定,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传承的重要体现。现如今,坚定文化自信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最早提出“文化自信”这一理念[1]。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其自身文化价值保持充分肯定的态度,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简而言之,文化自信就是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强大,绝不仅仅是物质、经济的强大,必然也必须包括精神、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属于社会意识层面,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也会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如果能够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5]。高校大学生是重要的青年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同。二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三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前景有高度的自信[4]。当青年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自信时,其对社会产生的精神力量将是巨大的。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自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也将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新时代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原因
专业学科教学中融合文化自信教育已经获得高校的普遍认可。新时代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学生盲目推崇西方文化
相较于高校的其他专业,英语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会接触到更多的西方文化,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中西文化碰撞现象[9]。部分大学生过于推崇外来文化,对西方的语言、节日、价值观念进行盲目的崇拜和模仿,忘记了自己学习外语的初衷。例如,在语言方面,有些学生养成了中文夹杂英文交流的习惯,并把这种行为认定为是一种潮流;在节日方面,部分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却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由来、风俗习俗没有足够的了解;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现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二)教师忽视课堂中对中国文化的输出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英语专业教师往往过于重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却忽略了语言的人文性,因此,在学科教学中重视讲授西方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忽视了对中国文化应有的输出。当学生有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意愿时,却无法很好地表达,从而产生了文化失语的现象。新时代英语专业学生肩负重任,要学好专业知识,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三)家庭教育缺少文化传承教育
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部分家长认为学生上大学后已经长大成人,也就减少了对学生的干预。实际上,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成熟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西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对外来文化产生盲目的崇拜。因此,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教化功能,强化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
四、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深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的”。新时代的高校英语教育必须慎防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让培养出的英语人才真正从“为我所有”转变成“为我所用”。
王俊菊(2015)曾指出,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1448所本科院校中有994所开设了英语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达57万人[6]。不容置疑的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英语人才,为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也为新时代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的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满足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需要,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扎根中华文化土壤,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除此之外,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英语专业的学生容易接触到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与思想观念,对西方国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容易受到西方国家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7]。因此,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契合,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五、加强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丰富课堂文化元素;优化教学设计,进行跨文化对比教学;注重施教的隐性艺术,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认同感;借助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提升师资文化素养,丰富课堂文化元素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也是高校课堂植入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一环。学生通常对知识渊博、幽默风趣、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存在崇拜心理,也就更倾向于选择这些教师的课程。有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的教师,能使文化自信在学生心中扎根。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结合自身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元素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和民俗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中国图腾、符号等元素融入多媒体课件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实现中西方文化知识输入的平衡,为英语专业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甚至走出国门利用英语传播魅力无穷的中国文化创造积极条件。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跨文化对比教学
全球化带动了不同文化体系间的沟通和交流,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不断地对本民族文化、本土文化进行冲击。在进行英语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在学习《英美概况》这门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某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后,将中国语言文化发展历史与其进行对比,向学生充分展示我国文化历史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准备好相应的资料并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相关内容,通过比较的方式,展现中华文化的优势所在,让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和西方制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认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
(三)注重施教的隐性艺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隐性教育是指,“教师以隐蔽的形式开展教育工作,学生不对教育过程加以重点关注,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8]。其具有隐蔽性、自然性、愉悦性、有效性等特点。英语专业教师在实施隐性教育时,不应该进行直接灌输,这样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以英语专业课程知识为载体,把教育意图“藏”进教学中,有效的隐性教育应该像盐溶于水,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现思想的升华。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西方文化活动周、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学术性、娱乐性、趣味性,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同时也增加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最终实现隐性教育的目的。
(四)借助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018年开始,“00后”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出生于工业文明甚至信息文明时代,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因此,被称为“后千禧一代”,也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正是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他们获取信息的门槛大大降低,信息量却迅速增加,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面对外来文化缺少较强的文化甄别力和判断力,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盲目心理。因此,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理性地看待他国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多多收看文化类电视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典籍里的中国》等,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典籍著作、人文风俗,提高自身的文化认知水平,树立文化自信。尤其是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大国间博弈日趋激烈,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对本民族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才能自信地用英语发出中国声音,站在国际舞台掌握更大的国家话语权。
六、结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复兴的支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新时代中国大学生要担当时代责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只有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始终站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前列,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学好本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外语交流能力,勿忘学习英语的初衷。通过英语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自强,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星亮.“文化自信”理念的形成及其意义—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J].民族研究,2021(2):32-38.
[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8.
[3]王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J].红旗文稿,2022(21):25-28.
[4]黄秋生,薛玉成.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110-113.
[5]汪晓东,王洲.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综述[J].台声,2021(10):20-31.
[6]王俊菊.英语专业本科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构想—历史沿革与现实思考[J].现代外语,2015,38(1):121-130,147.
[7]赵威,陈秋仙.从课程思政视角看大学生英语人才家国情怀培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4):27-30.
[8]陈伟.隐性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教育[J].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2,32(5):10-14.
[9]刘义.文化自信视域下应用型民办高校翻译专业文化现状调查报告[J].外语教育与应用,2022(00):203-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