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阅读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思考论文

2023-12-28 09:57:19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但是由于缺乏SPOC教学理念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策略,大学英语教师无法很好地在阅读课堂上实施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文章针对大学英语阅读课堂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探讨,并提出开展SPOC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摘要: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但是由于缺乏SPOC教学理念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策略,大学英语教师无法很好地在阅读课堂上实施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文章针对大学英语阅读课堂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探讨,并提出开展SPOC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Abstract:As a new direc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Internet era,SPOC based on blended teaching model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However,due to the lack of SPOC teaching concept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strategy,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can not implement SPOC blended teaching model in reading clas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of SPOC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class,and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measures to carry out SPOC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for reference.
Key words: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mixed teaching model;college English;teaching of reading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平台的不断扩张,电子信息技术开始渗透到高等教育行业。20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研究开始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也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例如,通过计算机,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学生正逐渐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计算机辅助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资源也逐渐从单一的纸质文本材料发展到包含音频、图片、视频等的多媒体资料近几年来,大学MOOC在我国保持强势的发展势头,并得到大力推广,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力亦得到极大提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此趋势下,基于MOOC的在线课程正在取代传统的线下实体课程。然而,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MOOC在线学习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涌现出诸如缺乏传统课堂欢快和即时的互动氛围、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学质量不高、平台模式较为单一、课程建设环节和要求过于烦琐等不利于深度学习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也不太理
想。因此,在后MOOC时代,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方向。
二、SPOC教学模式概述
国外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讨论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最早由国外培训机构提出。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rmando Fox教授提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想法,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实现在线MOOC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SPOC提倡混合线上和线下课程,将传统实体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与互联网学习模式结合起来。它能有效地弥补网络教学表面化的不足,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课堂学习的外延,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提供了一种操作模式[1]。除此之外,SPOC改善了MOOC课程完成率较低的情况,更加强调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实现了传统学习方式和网上数字化的融合,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保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了学习效率。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教育部2019年启动的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都在全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努力形成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SPOC混合式教学。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紧密贴合时代需要,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学者提出SPOC混合式教学形成了线上化教学开发框架,有针对性地以小班制、一对一的教学过程为发展模式,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是实现高效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2]。线上和线下活动的结合也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增加语言学习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基于SPOC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但大多局限于SPOC理论本身的特点,缺乏针对大学英语阅读混合式教学策略的研究。三、大学英语阅读课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英语阅读课是大学英语课的核心部分,也是重要的实训课程之一。该课程因其知识面广、学习难度大、实用性强、内容更新快等特点,不适合完全的网络教学模式。目前,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环节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阅读材料及教学方法层面
首先,阅读材料单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使用纸质教材为基本教学工具,创新和发挥的空间有限。教师的发挥要以教材教学的完成度为前提,并且现行的英语阅读教材基本还是以追求全面为指导方针。在均衡难易程度的基础上,同一册教材里收纳的内容包括文学知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理概况等多种知识信息。尽管这样的文章编排方式使学生阅读的信息量广泛度有所增加,但同样也使得学生对每种知识的学习都如同走马观花一般,缺乏系统的归纳整理也缺乏针对性。其次,阅读教材所选取的文章大都具有年代性,无法及时反映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学生也无法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代入感不强,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交际帮助不大。
此外,教学方法抱残守缺。在大部分高校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仍然采取导入、读中、读后的教学方法,这个过程主要依赖学生自己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的实际作用无法得到发挥。教学方法常常只依赖理论基础,而脱离实际教学情境,“走过场”现象比比皆是,这使得英语阅读课更加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前景暗淡。教学方法不应该只停留在这些表面功夫上,而要紧跟时代步伐,线上线下两方面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师层面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旨在培养既能理解语篇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教师来说,备课难度很大。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难以完成全篇文章所有的字、词、句、篇结构的详细讲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英语能力已渐渐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必备技能,学生可以从许多渠道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因此这门课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要求很高。
(三)学生层面
首先,由于大学英语阅读材料中存在大量的生词和长难句,所以学生很难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地理解文本。其次,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阅读来拓宽视野的习惯,他们很少阅读英文原版书、英文报纸,导致相应的阅读方法训练少,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慢。最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英语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内容跟不上社会的热点信息,导致学生对阅读课本文章不感兴趣,进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以上原因,对现有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以SPOC教学模式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施策略和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四、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增强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为辅助者的教学模式[3]。但由于国家对现代外语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的教学需求。尤其是对高校学生来说,当课堂不具吸引力时,教学质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例如,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SPOC平台向学生发布阅读预习任务(视频或文档),如思考文章话题、查询陌生词汇、划分长难句等,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精心配置教育资源,发布难易程度不同的同一主题文章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英语水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学习。这种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本单元的文章背景和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改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是学习内容真正地被学生接受、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的前提和基础,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4]。SPOC教学模式对学生数量有着严格要求,基本上是小班制,有效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5]。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混合式教学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每位同学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使教师的教学不失偏颇,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打破教学的时空界限
英语阅读区别于英语学习的其他部分,需要足够的学习时间才能引起质变。但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课时不足,教学资源也较为有限,时间和空间都受到限制。而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则打破了教学的时空界限,相对传统线下教学灵活性有所增强[6]。其授课时间、授课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不仅可以使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多元化,还可以将线上指导和线下辅助有效地结合起来[7]。例如,在线下阅读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本章的阅读材料整合好放在SPOC平台上,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自由地阅读和学习,进行问题探讨。这不仅使学生有效地利用起碎片化时间,还打破了教学的空间限制,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五、开展SPOC教学模式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在设计和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自身因素,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在教学层面,教师可以重新设计SPOC教学环节、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等;在资源方面,教师可以参与教学平台资源的建设;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一)建设教育平台资源
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网络教育平台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教育平台资源的建设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平台的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置平台阅读教学内容,安排阅读教学板块,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有效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目前的热门话题,尽管英语教学资源丰富,但是有关阅读课程方面的网络资源还不够,目前的教育资源水平与教学要求还有差距,所以在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时,要着重补充多元化的阅读教学资源,丰富阅读材料,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和不同学习目标学生的需求。
(二)重新设计SPOC教学环节
SPOC的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三个部分:课前、课中、课后。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具体划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在读前环节,教师要将本节课的阅读目标和要求、阅读计划、阅读任务、阅读资料有组织地放到SPOC网络平台上。学生自主阅读新文章,与小组讨论老师设定的话题,通过1~2天后教师更新的小测验检查自学效果。读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性评价不断收取反馈,在反馈中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读后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灵活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施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前,学生可以提前阅读教学材料,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带着自己的疑问开始接下来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组成不同人数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在课后对教学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进行讨论研究,在下一次的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教师也可以提前在SPOC在线教学平台上设置讨论主题和相关知识,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校内应构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多元评价机制,采取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线上评价部分,教师要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线上学习时长与作业完成度等情况;线下评价部分,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方面的表现,做出真实而又客观的评判。
六、结语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它既优化了获取知识的方式,还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也促使大学英语教师改革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在线教学模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实体课堂。SPOC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改善师生关系,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并结合了线下教学面对面交流和系统指导的优势,避免了两者的缺点,从而更好地提高了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更新教学观念。通过探索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Zhang J,Zhang D.Exploration on SPOC-based blende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course[J].E3S Web of Conferences,2020,218.
[2]杨雪飞.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及影响因素研究[J].外国语文,2019,35(2):146-154.
[3]王兰.新时期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海外英语,2022(11):138-139.
[4]胡婷.MOOC+SPOC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23):245-247.
[5]叶红.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英语spoc混合式教学路径创新研究[J].秦智,2022(10):101-103.
[6]杨雪飞.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及影响因素研究[J].外国语文,2019,35(2):146-154.
[7]刘丹.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0):6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