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理论视角下京剧《锁麟囊》文本英译研究—以“盘问”“团圆”两场为例论文

2023-12-24 18:36:0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作为国粹之一,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为了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京剧的艺术魅力,京剧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京剧《锁麟囊》是中国戏曲“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广为后世流传。笔者以这部经典中的“盘问”“团圆”两场唱段唱词为例,从“三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英译,旨在更好地传播中国京剧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摘要:作为国粹之一,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为了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京剧的艺术魅力,京剧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京剧《锁麟囊》是中国戏曲“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广为后世流传。笔者以这部经典中的“盘问”“团圆”两场唱段唱词为例,从“三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英译,旨在更好地传播中国京剧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关键词:京剧《锁麟囊》;“三美”理论;唱词英译
Abstract:Asoneofnationaltreasures,PekingOperaisthemostinfluentialoneinChina,whichisofhighaes⁃theticvalue.InordertospreadtheartisticcharmofPekingOpera,itstranslationisofgreatsignificance.PekingOp⁃eraTheKylinAuspiciousPurseistherepresentativeworkofMr.ChengYanqiu,oneofthe“Fourfamousfemaleroles”.Fromtheperspectiveof“threebeauties”theory,theauthortriestorepresentbeautiesofthetwoclassicacts:
“Inquiry”and“Reunion”insense,soundandform,aimingtobetterspreadChinesePekingOperacharmandpro⁃moteculturalexchangesbetweenChinaandtheWest.
Keywords:PekingOperaTheKylinAuspiciousPurse;“Threebeauties”theory;Englishtranslationoflibrettos
一、引言
《锁麟囊》是京剧程派创始人程砚秋的经典剧目,讲述了一个富家小姐仗义相助,贫困女子知恩图报的故事。心地善良的富家小姐薛湘灵结婚当日,遇见同日出嫁的贫困女子赵守贞,见其可怜,慷慨赠予自己装满金银珠宝的锁麟囊。六年后,洪水泛滥,薛湘灵与家人走散,孤苦无依,于是到当地官员卢家为仆。她在卢家楼上意外发现当年赠人的锁麟囊,不觉感泣。卢夫人即赵守贞,见状盘问,才知薛湘灵即当年赠囊之人,于是与她结为姐妹,并助其一家团圆。《锁麟囊》宣扬与人为善、种福得福的主题,而且从深层次上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知天乐命、循环往复的人生观以及对弱者的关怀意识。[1]此外,该剧情节跌宕起伏,唱腔韵味悠长,充分展示了京剧的文化底蕴。
从开始创作剧本起,程砚秋就打破传统戏曲七字句、十字句的规整唱词,启用长短句。他的唱词抑扬错落,疾徐有致,其唱腔既静雅含蓄,又好听易学。[2]京剧在唱词唱腔上基本具备中国传统诗歌韵律、形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然而,由于京剧文体的特殊性和中西方语言的差异性,国外听众很难深刻了解剧情,难以体会京剧艺术之美,这就对京剧翻译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京剧英译过程中,不仅要传播京剧独具特色的音乐表达形式,还要体现出京剧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读者对京剧的理解与感悟。
如今《锁麟囊》尚未有官方译本,关于《锁麟囊》的英译,国内研究仅有三篇。第一篇是杨柳依依的《解构主义“延异”观下京剧〈锁麟囊〉的英译》,该论文以解构主义的“延异”视角,从词汇、句子以及文化典故三个层面来对该剧进行英译,为译者翻译戏剧剧目提供了富有创造性的新道路、新视角。[3]剩下两篇论文《京剧程派名剧〈锁麟囊〉文本英译研究—以“朱楼”一场唱词为例》和《京剧程派名剧〈锁麟囊〉文本唱词英译研究—以“朱楼”“盘问”和“团圆”三场为例》都为王希宝、王琢珏(以下简称王希宝)所写,这两篇论文对经典唱段采取了直译和意译,对该剧的英译进行了宝贵的探索。[4]笔者拟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原则出发,尝试译出该剧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由于篇幅所限,特以“盘问”和“团圆”两场经典唱段为例,旨在让目的语读者能同源语读者一样,体会到京剧艺术带来的美感。
二、“三美”理论
“三美”理论是许渊冲先生所提。“三美”是指意美、音美和形美。意美,指的是译文能展现同原文一样的意境之美;形美,指译文能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与原文长短基本一致;音美,指译文能够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5]其三美是受鲁迅先生启发。鲁迅先生《自文字至文章》中提到“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意,三识并用,一字之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许渊冲在此基础之上为诗歌翻译提出了“三美原则”,他自己的百余部译作,也大都遵循这个原则。“意美”在三者中最为重要,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应尽力做到三者兼备。如果三者发生冲突或是不可兼得,则可不考虑音美与形美,但一定要尽可能传递原文的意美。[6]许渊冲先生在《三谈“意美、形美、音美”》中进一步指出:“我把‘意美’放在第一位,可见我并不主张‘牺牲内容’;我把‘音美’‘形美’放二、三位,可见我并不‘过分强调形式’。”[7]也就是说,“三美理论”是以“意美”为前提,在实现“音美”和“形美”之前,首先得要保证“意美”的实现,不能因为追求“音美”和“形美”,舍弃“意美”,否则译文毫无意义;其次,在“音美”和“形美”之间,“音美”相对来说更重要些,在翻译时,应当将“音美”放在“形美”之前考虑。
三、“三美论”在《锁麟囊》英译中的应用
《锁麟囊》这部京剧唱腔地道好听,韵味十足,但目前只有王希宝的译本相对完善,因此下文将选取其译本以及笔者的译本进行对照,以分析笔者在“三美论”指导下《锁麟囊》的英译。
(一)意美再现
所谓意美,就是要求翻译能忠实原作,准确无误传达出原文的意境之美。意美在“三美”中的重要性居于首位,所以笔者尽力实现意美。
例1:
当日里好风光忽然转变,
霎时间日色淡似坠西山。
王希宝译文:
Thatdaythesunwasshining,buttheweatherchangedallofsudden,asifsunlightbecamedimlikesunset;
笔者译文:
Thatdaytheweatherhadbeengorgeousoriginal⁃ly,butsuddenlyitbecamesombreandgloomy.Blackcloudsgatheredoverhead,asifthesunhadset.
这是“盘问”场中开头两句,薛湘灵向赵守贞描述几年前的画面。“日色淡似坠西山”,这里的“日色”笔者没有直译,如果直接将“日色淡”翻译成“thesunwasdarkened”则只能表达出天黑的景象,并不能让读者体会到当时天气突然由晴转阴的恶劣,因此笔者增译为“Blackcloudsgatheredoverhead,asifthesunhadset.”从而描绘出当时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的场景。同时,笔者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保留了原文中的修辞色彩,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从而再现原文的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原文的意境之美。
例2:
在轿内只觉得天昏地暗。
王希宝译文:
IonlyfeltdarkallroundinasedanIonlyfelttremblinginawhirlofgloominasedan
笔者译文:
Sittinginthepalanquin,Icouldn'tseeanything
inpitchdark.
“天昏地暗”,原指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或是外面天地一片黑暗,但是这里薛湘灵坐在轿中,想要描述的是轿内伸手不见五指的场景。在此,笔者将“天昏地暗”意译成“Icouldn'tseeanythinginpitchdark.”既没有改变原意,又省去读者了解四字格在京剧中的作用这一环节。笔者在翻译中增译“I”,能更好地体现主人翁意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把目的语读者带入薛湘灵这个角色中,感受到轿内一片漆黑的场景。
(二)音美再现
音美是指译文可以选择和原文音似的韵脚,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由于戏剧是需要唱出来的,所以要在保证“意美”的基础上,追求“音美”。
例3:
那时节奴妆奁不下百万,
怎奈我在轿中赤手空拳;
急切里想起了锁麟囊一件,
囊虽小却能够续命源泉。
王希宝译文:
AtthattimeIhadmillionsoftrousseaus,ButIdidn'tknowwhattododuetobeingempty
inhand;IthoughtoftheKylinbaginahurry,Thebagwassosmallthatitcouldsaveherallherlife.
笔者译文:
BeforeIhadamillion-dollardowry,butnothingwasleftinmypocket.
IthoughttheKylinauspiciouspursesuddenly,itwasnotbigbutcansupportlifedefinitely.
此处韵脚是/an/(万、拳、件、泉)读起来富有节奏,笔者在翻译这个例句时,在保证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尽力实现“音美”。首先,将Before状语前置,第二句增译“but”这个转折,来表达“怎奈”体现出来没有什么能派上用场的无奈之情,把“怎奈”这个词的情感带出来,又兼顾押头韵规则,平衡了求真和求美。其次,进行状语后置,将“suddenly”放在句末,并且增译“definitely”来强调锁麟囊虽小却“绝对”能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dowry”“suddenly”以及“definitely”这三个单词都是以/i/发音结尾,来实现尾韵,从而形成/abaa/的韵律格式,韵律基本与原文保持相似,再现了原文的音韵之美。
例4:
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王希宝译文:
Wecan'texpectwhat'llhappen.
Fortunately,nowwelivetogetheragain.
Ifyoulookbackonthepast,lifeseemsadream.
Lifeisupanddown;
笔者译文:
Lifeissohardforonetopredict,
andtoreunitewithmyfamilyisunexpected.
Thepastprosperityisasdistantasdreams,
whilethefollowinglifeisasvolatileaswaves.
读原文可以发现每一行的句末都有共同的韵母“ao”(料、朝、渺、涛),在翻译之前,首先得理解原文的意思,“不想团圆在今朝”这句话对源语读者来说,在理解上并没有任何问题,倘若直译“不想团圆”为“don'twanttoreunite”,则会让目的语读者误解原文的含义,更会对原文主人公人物形象形成完全相反的解读。实际上,这里的“不想”意思是“出乎意外,未曾料到的‘不想’”或“不曾想过”,因此需要进行意译,并在“reunite”后面增加介词和宾语“withmyfamily”,从而让目的语读者明确“团圆”的对象,同时,将“toreunitewithmyfamily”作主语,“unexpected”这个形容词作表语,表达出“不想”,与上句的“predict”押韵,都发短元音/ɪ/。“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这句话的意思是回首当年的荣华富贵就如同梦境一样遥远浩渺,而水灾之后的人生像波涛一样起伏不定。这里原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笔者翻译时保留了这个修辞,从而更加深刻表达出薛湘灵对往日繁华如梦一般消失不在、世事无常漂泊不定的人生的感叹。第二句意译的时候,也用了修辞,从而保持了句末“dreams”和“waves”两词的押韵。这两句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原文的音韵之美。
(三)形美再现
所谓形美,是指译文在内容长短和工整程度方面,与原文形似。
例5:
耳听得风声断、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顷天
王希宝译文:
Hearingthesoundofwindcut,thesoundofstormboomedandthesoundofthunderthunderedand
peopleyelling.Itrainscatsanddogs.
笔者译文:
Withcoldraindropsandangrywinds,
lighteningflashedandthundercrashed.
Astheweddingmusicfadedout,
peopleyelleditraineddogsandcats.
原文中,三字格里的“风声”与“雨声”“雷声”相对,“断”与“喧”“乱”相对。四字格里“乐声”与“人声”相对,“阑珊”与“呐喊”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其结构一致,将“形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译文中“lightening”对“thunder”,“flashed”对“crashed”,“theweddingmusic”对“people”,“faded”对“yelled”,基本上与原文结构保持一致,体现出原文结构一致的表现形式,给目的语读者带来与源语读者阅读原文一样的美的体会,即“形美”。
例6:
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8]
王希宝译文:
Wecan'texpectwhat'llhappen.
Fortunately,nowwelivetogetheragain.
Ifyoulookbackonthepast,lifeseemsadream.
Lifeisupanddown;[9]
笔者译文:
Lifeissohardforonetopredict,
andtoreunitewithmyfamilyisunexpected.Thepastprosperityisasdistantasdreams,whilethefollowinglifeisasvolatileaswaves.
原句在字数上除第一句是八个字之外,剩下三句都为七字,颇有七言诗的对称之美,为了展现原文这种形式之美,笔者在英译的时候,也将这四句话进行单词字数上的调整,除最后一句话九个单词,前三句都为八个单词,使得译文在阅读起来能有原文形式的美感。同时,用两个“as...as...”进行重复,运用两处比喻的修辞,与原句工整的句式形成呼应,同时实现了意境的推进与情感的升华。
四、结语
文章从许渊冲先生“三美”理论视角,对《锁麟囊》的“盘问”“团圆”做了英译探索,笔者尽力实现意、音、美三者有机结合,在保证“意美”基础上,完善“音美”和“形美”,但仍有诸多内容不够完美,尤其是在“形美”部分,较为困难。京剧之难,难在要充分理解原作含义及韵味,而京剧唱词语言的特殊性又给京剧英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而京剧英译的发展目前依然缓慢。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为京剧剧目的翻译指明了新方向、新视角,在翻译“唱段唱词”时,更是展现出其深刻的指导意义。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推动中华传统戏剧的对外传播非常必要。国内译者应当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共同担负起这份责任,将适用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李宗霖.浅析京剧《锁麟囊》的主题内蕴[J].艺苑,2017(6):51-53.
[2]王晓鑫.《锁麟囊》与《杨门女将》的审美特点[J].福建艺术,2012(5):52-54.
[3]杨柳依依.解构主义“延异”观下京剧《锁麟囊》的英译[J].现代交际,2021(15):121-123.
[4]王希宝,王琢珏.京剧程派名剧《锁麟囊》文本唱词英译研究—以“朱楼”“盘问”和“团圆”三场为例[J].戏剧之家,2019(30):14-17.
[5]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8
[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增订本)[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73-81.
[7]许渊冲.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70-77.
[8]王吟秋整理/顾永湘记谱.京剧曲谱《锁麟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69-89.
[9]王希宝,王琢珏.京剧程派名剧《锁麟囊》文本唱词英译研究—以“朱楼”“盘问”和“团圆”三场为例[J].戏剧之家,2019(30):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