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规划教材《综合教程1-4》(第三版)国家认同话语建构研究论文

2023-12-16 10:18:1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从国家认同话语建构视域,探讨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科英语专业教材系列中《综合教程1-4》(第三版)的选文内容。该教材用于省级一流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课程。研究以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考察国家认同在本科英语专业教材话语体系中的建构与落实。研究表明,英语专业本科教材国家认同的内容侧重于文化认同,即母语文化的认同,其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间接形式上。文章最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英语专业教材国家认同话语建构的时代启示。
摘要:文章从国家认同话语建构视域,探讨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科英语专业教材系列中《综合教程1-4》(第三版)的选文内容。该教材用于省级一流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课程。研究以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考察国家认同在本科英语专业教材话语体系中的建构与落实。研究表明,英语专业本科教材国家认同的内容侧重于文化认同,即母语文化的认同,其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间接形式上。文章最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英语专业教材国家认同话语建构的时代启示。
关键词:国家级规划教材;《综合教程1-4》;国家认同;话语建构
Abstract: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selected texts from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view in 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1-4(3ed)that are national planning textbooks for the undergraduate E nglish-maj ored class.The textbooks are applied to a provincial top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E nglish-maj or.The study exam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discourse of undergraduate E nglish textbooks by content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The result shows that contents in the textbook about national identity focus on cultural identi⁃ty,e.i.native language culture identity,and its manifestation focus on indirect form.In the final part,this study ex⁃plained its causes and offered the enlightenment on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for undergraduate E ng⁃lish-maj ored textbooks.
Key words:National planning Textbook;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1-4;National identity;Discursive con⁃struction
一、引言
“国家认同”最早出现在1953年Levenson论梁启超的名著《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中。由于国家认同的内涵稍有主观性,其研究多元且复杂[1],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的唯一阐释暂无定论。基于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的特点不同,其含义亦有所区别。但不管如何对国家认同这一概念做出定义,都基本囊括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两个方面。
国外国家认同研究历经半个世纪。Wodak等人系统地将话语分析与国家认同结合[2]。近年来,国外教材中国家认同话语建构的研究方法多以批评话语分析为主[3];国内的教材研究多集中在中小学教材的编写、比较与评价、内容分类、人文精神、价值取向与意识形态。近15年(截至2021年10月),教材国家认同研究虽有进展,但研究集中在《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且以中小学的英语教材为主,本科英语教材的国家认同研究仅4篇[4]。由此可见,本科英语教材国家认同的研究尚且不足[5]。本研究选取国家规划教材本科英语专业系列教材中的《综合教程1-4》(第三版),从国家认同视角出发,重点研究两个问题:本科英语专业教材中国家认同内容如何呈现及其影响因素?对英语教材话语建构有何时代启示?
二、研究方法
文章在教材话语分析框架下,从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出发,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科英语专业教材系列中《综合教程1-4》(第三版)的文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该教材用于省级一流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课程。每册包含12个单元,每单元2篇英文文章,共96篇。
下面将对文章内容分类,把握国家认同内容的融入程度及其表现形式。结合教材特点,参考教材国家认同分析框架[6],文章构建新的界定标准。文章所反映的国家认同具体内涵以文章所传达的主题思想为准,具体见表1。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
《综合教程1-4》(第三版)文章中5篇体现Ⅰ类认同,占5.2%;34篇体现Ⅱ类认同,占35.42%;2篇体现Ⅲ类认同,占2.08%。共计41篇,总占42.71%。其中4篇直接表现国家认同,总占9.76%,37篇间接表现国家认同,总占90.24%。具体情况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可知,《综合教程1-4》(第三版)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均涉及三类认同,其中文化认同较多,民族认同最少。
Ⅰ类认同教材中出现5次,体现在对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针的认同,政策思想的认同与提倡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如Imagining a World Without Oil,Focus on Global Warming,A View of Mountains和The Villain in the Atmosphere分别表达了节约资源意识的缺乏、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和举措、反对战争、提倡和平和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产生的问题和后果。
Ⅱ类认同在教材中出现34次,其内容包含传统美德、中式思想、中国物质文化和积极人生态度。如What Happened to Manners?,Closing the Gap,Open the Door to Forgiveness和To Lie or Not to Lie?ℴThe Doctors Dilemma分别表达了以礼待人、尊爱长辈、宽容待人和诚实守信的美德;My Forever Valentine,My Most Unforgettable Character,A Debt toDickens和The Importance of Moral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分别讲述了父母无私的爱、为家庭贡献的故事和青少年重视德育的思想;The Design of Chinese Gardens,Chinese Food,Globalization,Love at First Byte和Alienation and Internet分别反映了中式院子设计、建筑和饮食文化以及全球化引发的文化现象;The Power ofBelief,Letter to a B Student,The light of Depression和Salvation分别表达坚定信念、清晰自身定位、接纳自我和积极与病魔斗争的人生道理。
Ⅲ类认同在教材中出现2次,展现民族的归属感和民族精神。Stuck in the Middle讲述了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身份特征;Never Give In和Never,Never,Never表达永不放弃的救国决心。
由此可见,教材中所体现的国家认同更关注文化认同,即教材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更关注第二外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的认同。
由表3可知,直接表现国家认同的文章仅4篇。The Design of Chinese Gardens,Chinese and Western Gardens Contrasted,Chinese Food,Chinese Food in America均直接介绍中国建筑和饮食文化及其评价;间接表现国家认同的37篇文章以社会现状、社会问题侧面提升学生对国家政策的认同;以传统美德、思想教育、人生态度和时代发展的物质文化展示文化认同;以故事或演讲反映民族精神。由此得出,《综合教程1-4》(第三版)整体国家认同教育内容以间接表现为主。
(二)英语专业教材中国家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信息化的深入加剧了教材意识形态的冲击,教材的国家认同面临诸多挑战。本科英语专业教材国家认同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教材核心价值引领缺乏平衡性。目前,我国教育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分布严重倾斜,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始终侧重在道德法治和思政课程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课程重地主要集中在语文和历史学科中。在外语或理工类教材中,部分教材时效性和针对性弱,内容各自独立,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因此,教材核心价值引领的不平衡性也直接导致英语专业教材国家认同融入程度的不平衡性,即教材侧重文化认同。
其二,教材发展受专业性质的限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本科英语专业教材历经“一纲四本”到“一纲多本”的阶段。而大部分英语教材建设都侧重于语言能力的培养,缺乏对我国政治、文化和民族方面的认同性[7]。另外,应试的观念深刻影响了教学行为,考试内容侧重学科知识积累与运用。传统文化、人文修养和国家治理等相关的人文知识被“孤立”。因此,英语专业教材倾向以间接形式呈现国家认同教育内容。
(三)英语专业教材话语建构的时代启示
1.坚持指导方针的科学性和导向性
英语专业教材国家认同的话语建构首先要立足科学的教材指导方针。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语专业教材选取不断变化的同时也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测试,外语教材的内容选材随着国家发展和时代特征的变化而更新。这就要求在实际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与“学”两者的客观规律。在“教”上,实行国家认同内容分类教学,将国家认同加入隐性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方向的正确性、教育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在“学”上,要充分了解专业性质和学生特点,使我国英语专业教材符合大学阶段和英语专业课程这一双重定位。因此,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课堂上,只有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我国外语专业教材的核心价值体系才会驻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核心价值失衡”问题。
2.驻牢母语文化的先进性和独特性
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推动力,必须把教材建设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这是英语专业教材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条经验。首先,教材国家认同建构必须同时具备专业性和文化导向性,即教材内容必须同时保证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导向的时代需要。其次,英语专业教材构建国家形象。教材的选材与编纂始终围绕国家形象教育为核心,建立一套体系完整、内容充实和富有特色的外语教材语料库。最后,英语专业教材国家认同建构的目的不仅是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是学生依托其语言能力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化于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不仅要做到语言的专业性和纯粹性,更要积极地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材。
3.结合学科特点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英语专业与马克思、史学、法学等专业的课程不同,后三者在国家认同教育建构体系中具有明确的价值定位。英语专业课程涉及世界各国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范围广,学生不同程度上受到英美国家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构建英语专业教材的国家认同话语体系要做到“宏观把控,微观调整”。首先从宏观上将国家意志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贯彻教材话语体系中。这要求所有学科共同建构体现国家意志的教材话语体系。从微观上,教材的选择提倡“一纲多本”。一直以来,学生的专业水平受地域、经济发展和生源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水平地域不均,高校发展差距大。因此,保持教材多样性是客观需要。此外,教材的编写也要满足学生与高校实际发展的需要,坚持统一性中蕴涵差异性,差异性中蕴涵统一性。在实际教学中,要将教材话语体系注入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做到潜移默化,与时俱进。
四、结语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英语专业本科教材系列中《综合英语1-4》(第三版)的96篇文章进行量化与质化,从整体把握教材中国家认同的特点,进而阐释其原因,提出教材话语建构的时代启示。希望本研究以“国家认同话语建构”为核心论域的话语研究思路能够对未来英语教材国家认同研究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李丹.语言学视角国家认同研究:兴起与进展[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3):144-155.
[2]Wodak R,B oukala S.National Identity and Language:Rethinking National and European Migration P olicies and the Linguistic Integration of Mi⁃grants[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5(35):253-273.
[3]Zhou H,Xu Q,Jiang R,et al.On the Dis⁃cursive C 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from the P 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J].E nglish Language,Literature&C ulture,2021,6(2):37-43.
[4]梅培军,戴佳佳.教材的国家认同意识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9):46-52.
[5]康莉,徐锦芬.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自觉及其实现[J].外语学刊,2018(4):70-75.
[6]高维,颜蒙蒙.统编教材与国家认同—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J].教育学报,2020(3):34-43.
[7]李荫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回眸:实践与探索[J].外语界,2021(6):31-3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