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本地化视角的微博本地化翻译研究论文

2023-11-27 11:18:34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软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软件公司要想拓展全球市场,软件本地化的环节必不可少。文章以微博App的本地化产物微博国际版App为例,通过案例研究软件本地化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对其翻译的不当之处提出建议,并总结出微博App本地化的成功因素。希望能让同类软件公司学习改进,以保证他们产出的本地化软件达到更高质量,更好地走出国门,为软件拓展全球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摘要: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软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软件公司要想拓展全球市场,软件本地化的环节必不可少。文章以微博App的本地化产物微博国际版App为例,通过案例研究软件本地化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对其翻译的不当之处提出建议,并总结出微博App本地化的成功因素。希望能让同类软件公司学习改进,以保证他们产出的本地化软件达到更高质量,更好地走出国门,为软件拓展全球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软件本地化;翻译策略和方法;微博;微博国际版
Abstract: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develop and the software market keeps growing,the software localization is essential for software companies to enter the global market.This paper takes the Weibo Intl.App,the localization product of Weibo App,as an example.Through case studies,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used in the software localization process are examined,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its improper translations,and the success factors for Weibo localization translation are summarized.It is hoped that similar software companies will learn and im-prove to ensure that the localized software they produce is of a higher quality and better able to go out of the country and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software to expand into the global market.
Key words:software localization;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Weibo;Weibo Intl.
一、引言
如今,世界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工智能、大数据、5G和4K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对各类软件的发展升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各公司、企业的野心都不仅局限于自己的国家,而是将目光放到了国际市场上。
而随着上述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创新,软件公司开始寻求更大的国际市场,因此,社会对软件本地化的需求激增。然而,各类软件即便在其本土有很大的知名度和用户量,要想进入外国市场,被其当地的用户认可,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一个软件想要满足全球各国用户的需求,进行本地化是其必不可少的步骤。
文章选取微博这一在国内很有热度的社交媒体软件和它的国际版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该软件本地化过程中具体的翻译事例以及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总结出微博App本地化的不足之处和成功之处,希望能让同类软件公司学习改进,更好地走出国门[1]。
二、软件本地化
(一)本地化翻译
本地化是对产品或数字内容进行语言和文化上的改编,使其能够在目标地区或国家出售并使用。通俗地讲,就是指对外部引进的事物进行改造,使之满足特定客户群并与特定区域的文化背景相吻合。目的是克服产品本身的文化障碍,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地用户,建立自身形象。本地化翻译是本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2]
(二)软件本地化
本地化翻译可以分为网站本地化和软件本地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软件国际化的进程迅速发展,为使来自世界各国的用户能够熟练使用软件,这就需要对采用本国语言开发编写的软件进行再次加工,从而转化成适合不同用户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语言,这种处理和加工软件的过程便是软件的本地化,也有人称其为“软件的本土化”。因此,软件本地化不单单是简单的文字翻译,它是将一个软件产品按特定国家或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全面定制的过程,它并不只是单纯地翻译用户界面、用户手册和联机帮助,完整的软件本地化服务包括翻译、重新设计和功能调整以及功能测试等。[3]因此,软件本地化过程还需要额外的技术作为支撑。
但不可否认的是,软件本地化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翻译。翻译对软件本地化最终的语言质量以及用户体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而一份高质量的翻译背后必然会有优秀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支撑。因此,文章选取微博这个软件作为研究对象,就微博及微博国际版中的本地化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为类似软件未来的本地化翻译提供一些参考。
三、微博的国际化发展现状
微博(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社交平台的统称),简称microblog(微博客),是一个以用户关注链接关系的信息共享、传播和获取平台。用户能够通过Web、Wap、Mail、App、IM、SMS以及PC、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接入,在该软件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发布博文进行更新,以实现实时信息分享、传播互动。
新浪网微博2009年8月正式上线投入使用,自其上线以来就一直保持着爆发式增长。随后,为实现其“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的目标,2009年11月3日,Sina App Engine Alpha版上线,可通过API用第三方软件或插件发布信息。
随着国内各大软件公司为走向国际、拓展海外市场都对其软件进行了本地化,开发了其软件的海外使用版本,比如微信、支付宝、QQ、抖音等。新浪微博也不甘落后,2011年6月3日开始积极筹备英文版,计划进入国外市场。
2014年3月27日,新浪微博正式更名为微博。
截至2014年3月,微博月活跃用户1.438亿,日活跃用户6660万,其中包括大量政府机构、官员、企业、个人认证账号,开放的传播机制使新浪微博成为中国的“公共议事厅”。
2014年3月17日晚9点半,新浪微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新浪CEO、新浪微博董事长曹国伟等敲响纳斯达克开市钟。
在经历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微博已进入了成熟期,已经不光是一个用户分享信息的平台,也成了获取国内外及社会最新消息的社交平台。作为一个社交媒体交流平台,微博兼具便捷性、传播性、原创性、泛娱乐化倾向等特点。现已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为顺应国际化趋势,微博于2017年推出其海外版:微博国际版。可以说,微博国际版是微博的本地化产物。
四、软件本地化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微博和微博国际版为例
软件本地化翻译需要译者分析本地化翻译的文本特征、翻译目的、译文受众、源语言及目标语言文化,并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5]。
笔者收集分析了微博国际版的译文,发现从微博到微博国际版的本地化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几种翻译策略和方法。
(一)归化策略(Domesticating Strategy)
归化策略是一种以目的语为导向的翻译策略。通过采用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在传达原意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消费习惯,使当地用户更容易接纳本地化后的软件。因为中英文语言本身存在的差异,以及中外文化的差异,为使海外用户更容易理解和上手,微博国际版中英文译文多使用归化翻译的策略,以顺应目的语用户习惯,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
1.意译法(Liberal/Free Translation)
意译法是指用简单的目标语来解释晦涩难懂的原语,从而尽最大可能减少“翻译腔”的出现,实现语言的动态对等。此外,在翻译一些含有文化隐喻的习语、俗语、特殊词汇等时,为了让目的语读者更易理解,大多采用意译法。意译法具体又可细分为释义法和套译法。
(1)释译法(Paraphrase)。即解释法,指的是译者不使用目的语的习惯用词来翻译原文,而是对原文进行解释性的翻译。
例1:收藏(即将喜欢的博文收集在一起,便于今后再查看)
译文:Favourites
(2)套译法(Idiomatic Translation)。套译法也是一种通过解释原文意思来进行翻译的翻译方法。但和释译法不同,套译法在进行解释时是借用目的语中人们习惯性的用法。
例2:赞
译文:Like(Like一词最早出现于Facebook当中)
例3:微博热搜
译文:Search Trending(Facebook、Instagram等海外软件中皆用Trending一词来表示热门搜索话题)
2.创译法(Recreation)
创译法是指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的语义和形式,为求满足目标群体的特定需求而进行创造性翻译的方法。
例4:推荐
译文:For You
此处,译者没有采用直译法将“推荐”简单的译成“Recommend”,而是考虑到了它的实际意义。该“推荐”指的是系统根据热点和喜好为用户推送一些未关注的用户的博文,即根据个人喜好为用户量身定做。因此用创译法译成“For You”会更加生动形象,给用户一种软件真的在为自己服务之感。
例5:分享新鲜事……
译文:What’s happening?
微博中,当用户在选择发布新的博文时会显示出“分享新鲜事……”的字样,这里的“新鲜事”可以理解成一个万能的消息箱,用户可以分享一切他想让大家看到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译文没有选择直译成“Sharing fresh news”,而是选择译成“What’s happening?”,大家身边都发生了什么,既表达出了原意,又让人感觉十分亲切放松,符合目的语用户的语言习惯,也更加的简单易懂,可以说是很创新的译法。
(二)异化策略(Foreignization)
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在微博本地化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这两种策略。
异化策略是一种以源语为导向的翻译策略,译者要尽量保留源语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以此来保持其特有的异域风情。换句话说,异化,就是要保存原文的原汁原味。
1.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情况下,保留原文内容和形式的一种翻译方法,它更能忠实地传达原文思想。经过笔者的搜证研究,直译法是在微博本地化过程中采用得最多的翻译方法。
例6:评论
译文:Comment
例7:扫二维码
译文:Scanning QR Code
2.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音译法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符号表示出来的方法[1]。顾名思义,音译法就是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
例8:微博
译文:Weibo
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的转化,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因而遇到一些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词,或者是一些新创词汇,可以采用音译法,保留原来的发音,使其成为一个新的词汇来传播出去,类似于中国“大妈”一词,便是以其音译“dama”被收录进了牛津词典。这样的译文不仅保留了其原义,也达到了文化输出的效果。因此,译者将“微博”直接音译成了“Weibo”。
五、部分改译分析和建议
从上述翻译策略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微博的本地化翻译算得上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之一,然而,其中仍有部分翻译的译法不太恰当,有待继续改进。文章就几处容易产生疑义的翻译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仅供参考。
(一)不同菜单名使用同一译文
在微博国际版中,“热门话题”和“超话”这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菜单名,同时都使用了“Topic”一词,且两者在页面中处于同一届界面的相邻区域。这种情况就非常容易造成外语使用者的困惑:到底这两个菜单中的内容有什么区别,又是如何判定的呢?因此,笔者认为,为区别这两个菜单,可将“热门话题”译成“Top”。
(二)翻译不够准确
微博的各个菜单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相不具有过多的关联性,因而译者在进行翻译之时需要先了解每个部分真正的内容,这样译文才不会引起目的语用户的误解。
在微博国际版中,“超话”被译成了“Top Top-ic”。
经过笔者查证,根据百度百科,“超话”这个网络流行词是超级话题的简称,是新浪微博推出的一项功能,拥有共同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形成的圈子。这和另一个软件QQ中的兴趣部落很类似。微博上的超话多数是粉丝为了明星偶像而建立的,粉丝可以在超话中互相交流,甚至与其明星偶像进行交流,因而这项功能存在的目的是促进明星与粉丝之间的沟通。
首先,按照理解,这里的超话实际上是指一个粉丝圈,因而按照直译法译成“Top Topic”并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可能会让人理解为“最顶层的话题”,容易让目的语的用户觉得云里雾里。其次,微博国际版中“话题”也被译为了“Topic”,相同的译文更不易理解,且容易让用户产生误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果采用意译法中的释译法,将“超话”译成“Fans Circle”或是“Tribe”会更好一些,能使译文更具信息性和情感性。
六、微博本地化的成功之处
作为微博全球化的产物,微博国际版是软件本地化成功的案例之一。经过对该软件两个版本App的对比以及笔者的分析,并且综合上文,笔者总结出,其成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清晰完整地传达了原App的内容、意志。对比软件的两个版本可以发现,虽然国际版中为进行本地化做了一些调整,但原软件的所有作为社交媒体功能都有被很好地保留下来,没有违背软件最初的意志。
(2)在本地化过程中,考虑到了受众的可接受度的问题,并为此做了很多的调整。比如简化界面,去除原软件中一些因中国国情而存在的特别功能,调整博文显示的时间线等。
(3)在做本地化翻译的时候,照顾到了目的语的语言风格和习惯。虽大多采用直译法,但很多内容也会将理解放在首位,更多考虑用户的语言习惯,采用释义法、套译法、创译法等方法。
(4)不仅考虑到了中英文的语言差异,还考虑到了中外文化差异。比如考虑到很多国家地区的禁忌色,将微博软件原本Logo的黄色底色改为最简单也最不容易出错的白色。
七、结语
当今时代,软件市场不断扩张,全球化成为不可避免的大趋势,软件公司要想打入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本地化是其全球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翻译又是软件本地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因而,软件本地化翻译作为信息技术和翻译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
根据对本地化翻译文本的分析,并结合本地化翻译自身的特点,文章选取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从微博本地化翻译的具体译例中总结出了其软件本地化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即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同时,分析总结出了该过程的几点成功因素,即完整传达意志、考虑受众可接受度、考虑目的语语言风格和习惯。此外,笔者认为本地化翻译还应遵循文化规范、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软件更好地走向各国市场。
笔者期望以此论文为未来该类软件的本地化翻译提供参考,并借此分析总结让同类软件公司学习,对他们的翻译进行改进,更好地把控其公司软件的本地化产品质量,为走向国际市场、拓展国际业务做充足的准备。
[1]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5(3):82-88.
[2]Esselink B.A Practical Guide to Localization[M].Amsterdam/P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00.
[3]徐珺,吴萍.基于CiteSpace的内外本地化翻译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2019(6):87-91.
[4]杨颖波,王华伟,崔启亮.本地化与翻译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崔启亮,张航.软件本地化翻译的文本特征与翻译策略[J].外语与翻译,2015,22(3):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