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课程思政背景下时政素材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机制研究

课程思政背景下时政素材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机制研究

20

2022-10-03 10:21:21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传递伟大精神和积极价值观的时政素材,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的精神和拼搏的勇气。文章首先分析了在政策、方针的要求下,时政素材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合理性及必然性,明确了时政素材的教学价值,进而举例说明了融入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备课、上课思路,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摘要: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传递伟大精神和积极价值观的时政素材,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的精神和拼搏的勇气。文章首先分析了在政策、方针的要求下,时政素材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合理性及必然性,明确了时政素材的教学价值,进而举例说明了融入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备课、上课思路,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时政素材

  Abstract:Intergrating current political materials that convey great spirit and positive valu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can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optimis⁃tic spirit and courage.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rational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intergrating current political materials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policies and guidelines,figuring out the teaching value of it,and then illustrates with example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ntergration,aiming to provid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with ways to prepare and teach the lessons,and offer reference for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 English;current political material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均提出“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的要求。2020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至此,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对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了纲领性的要求。

  二、文献综述

  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自2017年6月至2021年7月,共有1155篇学术论文围绕该主题展开。按照教学对象的层次,该话题可细分为高职英语、本科英语、研究生英语等。根据教学内容,该话题又可细分为写作、阅读、口语等。而从时间维度及研究深度来看,学者们在四年之间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创新的推进和转变。

  《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课堂中思政教育的渗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大学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等2019年2月前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从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对课程思政融入大学教学进行了理论分析。

  2019年2月以来,学者们根据个人教学改革对实践方法、操作路径等进行了经验总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探索》《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有效路径研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等文章作者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从理论变为实践,阐述和反思了教学过程,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已有的大量文章从理论、实践、创新三个角度逐步推进,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进行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然而,目前尚未有学者结合近年来的优秀案例和正面影响,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面的建议。虽然不排除已有教师进行了相关实践,但是根据检索结果,时政素材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反思是匮乏的。而文章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三、时政素材与课程思政的耦合及教学价值

  “课程思政”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是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融入蕴含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案例,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根据教育部吴岩司长提出的“两性一度”金课标准,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创新性。

  不可否认的是,时政素材与课程思政的耦合具有重要价值,可确保课程思政实现与时俱进发展,不会因为内容的滞后而阻碍发展和进步,旨在提高教育价值、教学效率。当然,时政素材与英语教学可以有效串联并成为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不仅可以保证学生于英语课堂上学到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受到正能量熏陶、正向价值观引导,对学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大有裨益。其间,大学英语教师要关心时事,更要积极搜集当下热点时政素材,将其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增长见识之余受到更多触动,方可树立远大抱负、认知自身责任,让英语教学价值呈现多元化,才是教学最佳选择。

  四、时政素材的融入策略

  (一)发掘思政元素,合理融入教学

  思政元素需要挖掘,更需要筛选,与大学英语教学主题相契合、相关联则最好不过,这是每位大学英语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要在教材中细心挖掘思政元素,还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思政元素,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连,确保思政元素得以顺利融入大学教学过程中。此外,还要善于挖掘新闻热点中的思政元素,打开学生视野,避免学生因为狭隘视野影响成长和进步。

  其次,教师也可动员学生挖掘思政元素,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思索兴趣和讨论兴趣,可减轻教师压力和负担,让教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当然,要确保搜集和挖掘的思政元素真实、可靠,才可更具说服力、信服力,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才不会产生违和感。

  所以,挖掘思政元素并非那么简单,要以明确教学目标为条件,进一步挖掘可以应用的思政元素,有必要研究素材和教学间的关联,从而保障思政元素融入的巧妙、融入的顺利、融入的恰到好处,可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排斥心理。

  (二)优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考虑的工作内容,有助于时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强化教育教学效果,达成更具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实践。

  如今,师生们都已适应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探究如何更好利用“线上+线下+线上”的模式将素材串联到教学中,这不仅能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使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始终,帮助教师在教学全过程实现语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增强育人效果。

  (三)完善教学评价,形成教学、评价、反思、改革的良性循环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包括实施语言教学过程和评价育人效果两项内容。教师应该探索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优势开展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立体化评估语言学习质量,创建育人效果评价模块,衡量学生思想和态度的转变,促进思政育人效果反思和未来的教学改革。

  五、时政素材的融入路径

  根据上述策略,将优秀时政案例融入教学,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指的是,教师探索实施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包括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课程教学。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过程设计、各环节教学内容的互补选择、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等,转变以往只通过线下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局面,提升价值引领和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

  首先,搭建大学英语教学自主学习平台,筛选兼具语言学习价值和思想引导作用的素材,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和课件,建设优质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需求,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等育人结合点,通过党政理论典籍、学习强国App、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政策文件、新闻报道等收集包含文化元素和先进理论的语言教学素材,建设新鲜、活泼、有意义的网络学习资源,让思政元素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操。

  接下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课前线上准备+课中线下融入+课后线上加强”的课程思政教学流程:课前安排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扩展知识面、更新观念;课中开展融合语言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线下课堂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突破单纯语言学习界限,提高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认同感,在英语能力运用中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深入交流,展开教学评价,把握学生语言掌握情况和思想态度状况。

  以教师所使用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第三版第二单元课文Secrets to beauty为例。课文主要对比了男人和女人对外在美的不同理解,揭露了造成女人追求外在美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看,教师可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一则转变“女为悦己者容”的观念,树立自尊自爱的精神;二则不必穷其精力和金钱化妆、整容,适度追求外在美,以伟大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为内在美。课前,引导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乐观的精神为美,理性看待外在美,课中讲解课文。在讲到Men don't face the same societal focus purely on physi⁃cal beauty and they're encouraged to reach out toer characteristics to promote their self-esteem.这句话时,适时进行思想引导:Can you name any charac⁃teristics that help build up self-esteem?如何不受大众审美观的影响,凭借除外在美之外的人格特质建立尊严、赢得认可?教师结合断臂、失明的扫雷英雄杜富国,引导学生探索个人成长的方向和提升自我价值的方法。课后引导学生使用英语流利、得体地发表演讲《怎样拥有真正的美》并以视频形式发布到学习平台接受评价,最终帮助学生掌握培养内在美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小组活动、写作、演讲等输出型语言活动展开教学评价,衡量语言教学效果及思政教育效果。最后,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调整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六、结语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内容新颖、导向正确的育人素材,能够使教学内涵更为丰富。蕴含正能量的时政案例,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优质素材。在使用时政案例时,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化利用网络优势,提高育人效果。但是在教学中应当注意选用具有说服力的案例,进行恰当融入,以确保教学流畅自然。

  参考文献:

  [1]陈业丽.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课堂中思政教育的渗透[J].科技视界,2017(16).

  [2]李岩松.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共促一流外语学科发展[J].外语界,2019(3).

  [3]王静.“课程思政”理念下应用型大学《大学英语(四)》教学设计研究[J].校园英语,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