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中的融入研究——— 以《中国文化概要》课程为例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中的融入研究——— 以《中国文化概要》课程为例论文

4

2023-10-23 14:46:4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为契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发展战略,21世纪高等外语教育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具备跨文化、融通智慧的国际化人才重任。在此背景下,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如何将其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汇通中外思想,成为高等外语教育的热点问题,也是本研究的起点。研究以江苏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概要》课程教学实践为依据,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研、数据分析、教学测试等方法,重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担当的作用。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意义重大,对

  摘要:为契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发展战略,21世纪高等外语教育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具备跨文化、融通智慧的国际化人才重任。在此背景下,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如何将其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汇通中外思想,成为高等外语教育的热点问题,也是本研究的起点。研究以江苏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概要》课程教学实践为依据,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研、数据分析、教学测试等方法,重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担当的作用。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意义重大,对理解中华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古今文脉;超越文化樊篱,推动文明创新,增进人文交流;实现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交流;促进外语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融合统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概要;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

  Abstract: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highe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ain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with cross-cultural and in-tegrated wisdom for the country.In this situation,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majors.How to integrate 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and how to connect Chinese and foreign thought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highe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which is also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study.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A Survey of Chinese Culture”in English Department,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Jiangsu Ocean University,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ma-jors through observ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data analysis,test,etc.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namely,training of English majors;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inheriting the ancient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 Chinese context;transcending cul-tural barrier;promoting innovation among civilizations and enhancing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realizing dialogue and exchanges among civilizations;promot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unity of the instrumental and humanistic as-pect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nd improv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opics in Chinese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Eng-lish major courses;Glossary of Chines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Terms

  一、引言

  在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政策指导下,高等外语教育、教学模式转向多元化、自主化和个性化,以契合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发展战略,为国家输送具备跨文化、融通智慧的国际化人才。顺应国家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江苏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在英语、韩语、俄语、日语专业教学建设中,增设《中国文化概要》《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等必修或选修课程,凸显中国传统文化在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讲授,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面临国外思潮,特别是西方话语中心局面时,如何使学生提高思辨力,更加稳健地展开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厘清中国传统文化在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是本研究的起点。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近年来最重要的成果。本研究在此成果基础上展开,相关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检索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条件:(全文=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全文=英语专业)](精确匹配)可得相关文献总数:4918篇,总体趋势分析如图1所示:最早的相关研究起步于1990年,进入21世纪后研究热度不断升温,2022年达到最高点。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失语、翻译教学等。

  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相结合的相关研究文章共597篇,最早的相关研究起步于2006年,自2012年之后研究热度不断升温,2022年达到最高点。与“文化术语库”相关的研究文献36篇,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直接相关文献6篇,主要涉及相关中华文化术语的翻译策略及自身特质研究。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专业教学与思政结合的相关研究检索未见。因而,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在大规模、共时化的外来文学与文化思潮裹挟的全球化浪潮之下,作为一支历久弥新的中坚力量,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创造性地体现对外来文化的阐释,重新确立世界多元语境下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发挥外语教学应有的创造性和能动作用,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差异中的关联,达成思想方面的辨识与汇通。同时,通过双语的学习视角观照中外文化,对学习者、教育者而言都是一种挑战。

  这首先需要厘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这两个概念。“文化”是由具有思想力的人类创造的内涵非常宽泛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亦称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思想体系的总和,是中华民族发源、存续、发展的独特精神标识,具有多方面的内涵,包括:观念文化、历史文物、社会制度以及古代典籍。有系统的思想理论被称为观念文化,这是各种观念文化形态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观念文化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除观念文化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历史文物。文物含器物,如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铜镜、古钱;含艺术品,如书法、绘画;还有古建筑、陵墓、古代服饰等。除文物外,传统文化中还含有社会制度,即所谓制度文化,以及关于文学、史学、医药养生、农学、天文历算等古代书籍。”[1]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由中华民族创造构建,是凝聚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呈现的概念和核心词,是构成中华思想文化体系的重要知识点,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国力日渐强盛的背景下,准确解释和翻译反映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特征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成为高等外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及效度分析

  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为依据,江苏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中国文化概要》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一线教研、资料查询与问卷调查等方式,本研究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整体融入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等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专项引导,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民族文明、思维方式、信仰理念、风俗习惯、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政治教育、历史、地理、科技相关的关键术语。并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与研究,检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达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教学目标。

  研究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具有历时与共时特性:1.前期收集、研究《中国文化概要》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相关材料,完善英语专业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体系设计;2.基于产出导向法(POA)理论框架。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方面,将外语专业课程思政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3.依托“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目前已经开发的1000条术语为基础,以江苏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20级2个班共71名及2021级2个班共70名学生为受试者群体,通过设计知识问卷调查,考查学生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包括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双语的学习,在中文、外语方面相关知识领域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波动情况,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目标达成情况;4.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效果、内化能力提高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学生课程满意度,及时进行课程内容调整。在《中国文化概要》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

  1.优化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有效的中外文化交流的话题和路径,通过文化间对比、交流和互鉴学习,实现平等交流与融通,从而为优化中华传统文化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提供方案。《中国文化概要》课程共16周32学时,授课内容涵盖:中国历史梳理、中国哲学(以儒释道三家哲学为主要脉络)、汉语文字、中国文学、中国艺术、中医、中国发明与教育等七大主题。平均每个主题安排2周课程。授课过程注重学生参与度。受疫情影响,2020级有8周课程,2021级有2周课程是在线上进行的。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双语能力,在一些中华特色词汇和术语的阐释过程中,先由学生进行解释,发送信息到学习平台,再由教师进行讲解。

  2.提升跨文化阐发与对话能力。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为基础,外语为媒介,系统、全面讲解中国传统哲学、文学、文化,使学生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术语学习、经典哲学、文学作品诵读,系统掌握中国文化,切实提高学生能力。在讲解东西方哲学思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西方文化与中国哲学思想的差异,由学生撰写课堂小论文,再由教师综合评价。

  3.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外语学习的基石。对学生而言,中国文化的底蕴是真正提升个人外语水平的基础;对国家人才培养发展战略而言,立足中华文化才可以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通过课程的学习,问卷调查,可以获知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知不断增强。

  4.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使命担当。从差异思维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使外语人才培养服务于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间友好交流与互补融通的目标,为尊重差异、减少隔阂,增加包容,真正实现平等相待,以及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部分学生在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及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侵蚀的现状时,都有充分的认识。

  教学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通过制定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体系,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包括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注重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的理论构建。2.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以“中华文化术语库”正本清源的术语,浅显易懂的语言为依托,引导学生自觉、自发、潜心学习中国文化。结合时代背景和发展动态,全方位、宽领域地论证和评估,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3.教学合一、平等交流、文化互鉴。在尊重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化史的前提下,阐释符合当今中国实际和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共同价值观,发挥中国文化传统教学在外语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传递中国文化,使教、学合一,实现文化平等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对提升学生“四大认同”具有深远影响,但其重要性曾一度被忽视。对其进行独立、详尽、专门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旨归。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融入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以“中华文化术语库”为主要依据,立足江苏海洋大学的教学实践,是有益的探索。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展开:1.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可以穿插中国茶道、陶艺制作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参与度,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思想术语库博大精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够完全掌握,如何将其融入课程体系教学仍需长期、持续跟踪调研。

  四、结语

  如何学好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相关研究是新时代高等外语发展的新命题。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可以汇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樊篱、推动文明创新、促进人文交流,传承中华古今文脉、实现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交流,实现外语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融合和统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意义深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华文化的传播不应拘泥于当下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向其他国家人民介绍我们中华文化中的饮食、茶艺、建筑、戏曲、剪纸、武术等成就。当每一位中国文化传播者,通过学习,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就会生发出由衷的力量,将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化为一种自觉、自发的行动,才可以传播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思政目标。传播文化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教学,重拾传统、传递文化、平等对话、理论构建、教学合一,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旨归: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