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相关内容 及学生对其满意度和学习成效调查研究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相关内容 及学生对其满意度和学习成效调查研究

15

2022-09-21 17:26:40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当前,如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引起了外语界的广泛关注。教材作为教学的核心材料,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本研究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调查了外研社《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2》中涉及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该教材此部分内容的满意度,并对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教授中国文化的认同度较高,对该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基本满意,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教材中还存在涉及中国文化内容偏少,重现代文化、轻古代文化

  摘要:当前,如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引起了外语界的广泛关注。教材作为教学的核心材料,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本研究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调查了外研社《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2》中涉及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该教材此部分内容的满意度,并对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教授中国文化的认同度较高,对该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基本满意,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教材中还存在涉及中国文化内容偏少,重现代文化、轻古代文化,缺少扩展阅读篇章,练习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故而导致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内容储备不够充分,难以在交际中灵活表达。参照这些问题,文章对日后教材的修订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中国文化;大学英语教材;跨文化交际;学生主体

  Abstract:At present,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ability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s the core of language teaching,textbook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ntent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e in the New Standard College English(Second Edition)Comprehen-sive Course 2 published by FLTRP,surveyed students'satisfaction with the Chinese culture in the textbook by ques-tionnaire,and tested their ability to express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who have a high degree of recognition of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es,are basically satisfied with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the textbook,and have improved their ability to express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drawbacks in the textbooks,such as relatively less proportion of Chinese culture,too much em-phasis on modern culture and less on ancient culture,lack of extended reading chapters,and simple practice forms.As a result,students'reserve of Chinese culture is not enough,and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express flexibly in com-munication.According to the drawbacks found,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ideas for revising the textbook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hinese culture;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tudent subjectivity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Kramasch[1]曾指出: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二者之间不可或缺的关系使得文化与语言教学也不可避免地结合在一起。Widdowson[2]指出,大部分学习语言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流,尤其是进行跨文化交流。在中国外语教育界,王守仁[3]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应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作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交际能力是当前外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然而,我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育在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着问题。从丛[4]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并指出这是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一大缺陷。吴淑琼[5]认为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等同于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这种常见的错误认识使得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对母语文化的避而不谈。部分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变成单向、“被动”地提供对方所需的一般信息,而不能“适时主动、有效、对等地”向外输出中国文化,以实现弘扬本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目的[6]。

  2020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进一步强调教材内容选择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用外语讲述中国文化的能力。《指南》中新修订的内容引起了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对现行教材的反思。他们立足教材本身,从中国文化缺失的角度出发,对该现象的成因,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等课题进行了众多深入的研究。例如,在谈到教材内容时,张虹等[7]提出,与考虑平衡选择文化内容相比,外语教材的编写更应重视如何将文化内容融入教材。周小兵等[8]也提到,文化呈现方式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其中显性呈现方式包括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介绍板块或明显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课文或阅读材料;隐性呈现方式主要指通过练习来呈现文化内容。

  目前来看,研究者普遍希望通过创新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部分的内容和形式,达到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目的。然而,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9]。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是否对目前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喜闻乐见,教材创新带来的教学成果如何———这两个问题也同样影响着“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解决。本研究将在教材研究的基础之上,探究学生满意度及学习成效,针对本研究发现的问题对日后教材的编撰和修订提出建议,更好地满足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问题,服务“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局要求。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立足学生,探讨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反馈。调查者针对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共调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20和2021年级三个英语班的240名学生。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书面访谈的形式询问学生对学习中华文化的态度等问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第二部分为英文表达测试,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要求学生自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第二模块要求学生对涉及中国文化的某些特定名词进行翻译;第三模块是第二模块的延伸,学生选择一个给定的名词并进行介绍,既考查学生英文表达能力,又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本次问卷规定在20分钟内独立完成,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共收集有效问卷240份。

  调查发现受试学生均对《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2》进行过学习,因此研究将以该部教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言部分,教材明确提出其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的编撰要求,并强调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融入教材中,引导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研究者分析了教材八个单元,定位教材中所有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部分,标注其所在模块、涉及文化类型,最终根据内容以及体量多少与学生反馈相对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及占比情况

  整体来看,除第四单元,该教材其他各单元均对中国文化有所涉及,渗透了中国文化的内容,既包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也包括介绍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该教材遵循了《指南》中强调的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是编写团队针对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这一要求进行充分研讨,反复论证的结晶。

  然而,本研究也发现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部分存在一定问题。在前两单元中,尽管总共有五处涉及中国文化,其体量仍然十分有限,并多以中国现当代文化现象,社会思潮为主。此外,教材中问题设置的形式稍显单一,虽涉及讨论,但有关对话、合作等其他交际形式的内容寥寥无几。

  其他单元涉及中国文化内容情况与前两单元相似,均存在重现当代文化、轻古代文化的特点,二者比例约为4:1。中国文化内容占全书的比重也较小,约为十分之一。总体来说,教材的设定往往将中国文化部分设置为讨论题,期待学生针对相关话题表达意见,这体现了教材编者以语言输出带动学生学习的希望。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根据学生输出时所面对的困难,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输入材料进行学习,即“阅读的前提是输出任务的提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输入材料的目的”[10]。分析教材可以发现,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英语的阅读部分几乎不存在,学生在完成“前提”的基础之上,难以根据教材进行相关内容输入。

  (二)学生对教材满意度情况

  在针对教材本身的研究完成过后,研究小组制作调查问卷,首先探讨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与前项教材研究进行对比。由问卷结果可知,学生虽从诸多途径均可了解中国文化英文表达,但教科书仍然是学生知识来源的第一渠道。

  据学生反映,均认同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用英语教授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并且部分学生认为教材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内容占比适中,难度合适。然而,在被调查的240名学生中,有201位学生期望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占比达到50%以上。该结果反映出学生整体愿意在原有基础上渗透更多的中国文化英语的学习,对中国文化学习有极大的热情。但是,根据研究者对教材的分析可知,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体量大小并不尽如人意。

  根据笔者推断,出现这一现象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该教材由知名出版社出版,在全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广为使用并获得较高口碑,加之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过度依赖教材,导致唯教材马首是瞻的状况,种种原因共同作用,使得针对学生的调查与研究人员的研究存在偏差的情况出现。此外,研究发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着重讲解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并补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材涉及内容不足而导致的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

  (三)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测试

  能力测试探讨当前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学习成效。需要尤其注意的是,满意度调查结果说明存在教材之外的其他形式内容对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也有影响,且学生学习的其他教材中也有中国文化内容的渗透。因此,本测试仅用于探究学生整体目前存在的不足,为教材分析提供借鉴,并不能完全用来衡量学生针对外研社《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2》这一教材的学习成果。

  能力测试第一模块为学生对其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自评。在自评模块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表示自己虽有中国文化的内容储备,但困于英语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将心中所想内容准确、全面地应用于交际中。然而,接下来的能力测验结果却表示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要稍高于学生的自评结果。

  能力测试第二模块的12个翻译短语问题由学生自选作答。如此一来,便可判断学生在进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过程中更加倾向于表达哪一种类的文化形式,而相应的正确率则说明学生对该种文化的了解程度如何。

  调查结果显示,选答“四合院”一词翻译的学生最多,其中接近80%的学生准确给出了答案。在学生选取的所有名词当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书名翻译正答率最低,学生在介词使用、单词拼写等方面均容易出错。另外,《义勇军进行曲》仅有两人作答同样也引人深思。根据调查者对教材的调查,尽管教材以现当代文化为主,但多涉及社会现象与社会思想,对我国的爱国文化等涉及不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学生对这些词的英文翻译比较陌生。

  能力测试第三模块考查学生对话题延伸探讨的能力,该部分能够表述得既准确又全面的学生占全部受调查学生总人数的30%左右,高于学生自评结果。研究人员从学生表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两方面进行研判,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①单句内容丰富,但句子间逻辑性欠缺。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但是在表达过程中逻辑混乱,或没有重点,研究者将其归因为个人英语表达能力不足。

  ②缺乏文化背景,表述明显错误。部分学生在表达中涉及历史内容方面出现了史实错误,错误地传达了中华文化。

  ③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中国文化,但涉及重点专有名词的翻译中采用音译或创造等方式,与标准翻译不符。研究者将这部分错误视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希望教材的改进能够弥补学生此方面的不足。四、对教材修订的建议综合以上三方面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该教材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修改:

  ①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在体量上可以进一步增加。可在单元内设置独立模块或与单元主题文章讲解中国文化或对比中西文化差异。

  ②各单元涉及中国文化的讨论题可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须经过反复考证,以提高其准确性,达到强化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内容输入的目的。

  ③教材需要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等各个文化模块中的内容设置得更加均衡,补齐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短板。比如,学生针对中国古代文化、爱国文化的认识稍显不足的问题,教材可在相应领域进行补充。

  ④教材可设置除讨论之外的多种形式题目,如围绕关键词展开对话、小组合作展示等,辅之以可靠的参考材料,以提高学生交际水平。

  五、结语

  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中教授中国文化的认同度较高,对外研社《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2》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基本满意,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教材中还存在涉及中国文化内容偏少,对中国古代文化、爱国文化的内容涉及不足,缺少扩展阅读篇章,练习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针对学生中国文化表达能力测试反映出的问题与针对教材分析所发现的问题相一致,因此未来的教材修订中可以增加中

  国文化内容体量,使各部分内容更加均衡,同时开设延伸性阅读模块,增强学生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输入。希望未来的教材可以重点考虑学生意见,使学生通过大学英语教材的学习,可以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守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切实有效地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通讯作者:祖国霞)

  参考文献:

  [1]Kramasch C.Language and Culture[M].Ox-

  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Widdowson H G.Learning Purpose and Lan-guage U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4]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EB/OL].(2000-10-19)[2022-3-15].https:/www.gmw.cn/01gmrb/2000-10/19/GB/10%5E18578%5E0%5EGMC1-109.htm.

  [5]吴淑琼.外语教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3):44-46.

  [6]肖龙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7.

  [7]张虹,于睿.大学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3):42-48.

  [8]周小兵,谢爽,徐霄鹰.基于国际汉语教材语料库的中华文化项目表开发[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1):50-58.

  [9]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4(7):15-18.

  [10]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