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词汇语用学视角下的 EFL 词汇教学研究

词汇语用学视角下的 EFL 词汇教学研究

23

2022-09-21 17:22:46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词汇语用学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交叉学科,是对词汇意义的动态、在线研究。将词汇语用学理论应用于EFL词汇教学是对传统词汇教学方法的纠偏,将语用嵌入词汇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词汇语用学视角下的词汇教学可以阐释词汇意义解码的语境协商性与互成性,提高词汇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和对词汇意义灵活性的识解。

  摘要:词汇语用学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交叉学科,是对词汇意义的动态、在线研究。将词汇语用学理论应用于EFL词汇教学是对传统词汇教学方法的纠偏,将语用嵌入词汇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词汇语用学视角下的词汇教学可以阐释词汇意义解码的语境协商性与互成性,提高词汇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和对词汇意义灵活性的识解。

  关键词:词汇语用学;EFL词汇教学;语境协商性和互成性;意义解码

  Abstract:Lexical pragmatics is the interdisciplinary of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which deals with the dynamic and online meaning of vocabulary.The application of lexico-pragmatics theory in vocabulary teaching is the rectifica-tion from out-of-date approaches,so it is indispensable and feasible in vocabulary teaching practice.The research finding is that lexical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o-pragmatics can clarify the context negotiation and intro-action,raising the learners'pragmatic awareness as well as the construal of the flexibility of lexical meaning.

  Key words:lexical pragmatics;EFL lexical teaching;context negotiation and intro-action;meaning decoding

  一、引言

  Wilkins,David A.(1972)曾说:“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1]因此,EFL词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在EFL词汇教学研究中,主要运用的理论有语义韵理、语境理论、词合理论、隐喻理论;常用的方法有语义溯源法、语料库方法等。这些研究,尽管对词汇教学与习得有不同程度的理论充实和实践指导意义,但总体上还是沿用了传统词汇语义学的框架,采用静态、结构的策略,对原型范畴进行抽象的意义描述。因而,这些研究仍然没有走出词汇的词典意义范

  畴。近年来,随着语义学与语用学界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词汇语用学。词汇语用学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哲学家、认知科学家和语用学家的兴趣,他们都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研究词汇的语用意义。然而,将词汇语用学理论用来研究EFL词汇教学的研究尚显不足。为此,文章拟引入词汇语用学理论,进一步探究这一问题。

  二、词汇语用学视角的必要性

  词汇教学是EFL整体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词汇教学不是“为了词汇而词汇”进行教学。EFL词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打牢词汇根基,为进行更高阶的外语学习,进一步掌握该语言,并为日后正确、得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EFL的最终目标是使得外语学习者获得足够的语言能力,能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包括语法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语篇能力。这些能力均需通过语用能力才能实现,而与这些语言能力相对应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诗意功能和语篇功能,都离不开词汇语用能力,因此,EFL词汇教学以语用为中心就成为必要。

  在EFL词汇教学阶段,以语用为中心,通过词汇教学提升语用意识,产出的言语才具有可接受性和得体性,否则即使有很大的词汇量,也可能产出

  不得体或者语用接受性低的表达,如下面例中wise,fiddler两上词汇的使用:

  (1)*The three-year-old boy is very wise.

  (2)*Arcangelo Corelli is a world-renowned fid-dler.

  上面的两个例子从语法角度看,都是正确的,但从语用角度看则是不可接受的、不得体的。例(1)中,wise一词对英语作为母语者来说,不能用来指小孩的“聪明”,只能用来指成年人的“睿智”;例(2)中的fiddler语用失误的原因在于其用来指一般的小提琴手,而非像Arcangelo Corelli这样世界著名(world-renowned)的小提琴家。

  传统的词汇教学只是关注了静态的、原型的词典义。这种词典义是抽象的,忽略了词汇在使用中获得其临时意义的事实。词汇的临时意义就是词汇在使用中的动态的、在线的意义。因此,语用意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2]EFL词汇教学中对语用的忽视不可避免会造成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加强词汇的语用教学是必要的。

  三、词汇语用学理论概述

  词汇语义学研究词的概念意义、抽象意义等脱离语境的意义,是“在任何语境下都恒定的意义,是可以提前计算出来的意义。”[3]词汇语义学视角下的词汇教学方法加重了词汇学习和使用的负荷,造成了词汇教学的低效,学生的语用能力不足。“词汇语用能力欠缺成了制约学习者中介语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的瓶颈。”[4]词汇语用学从语用角度研究词汇意义,“是从词汇发展的角度来研究词汇教学与习得”,因此,“词汇意义是在语境中得来的,是动态的”。[3]目前,词汇语用学研究主要采纳Grice(1989)的会话含意理论阐释特定词汇获得编码意义之外意义的机制[5];Sperber&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阐释特定词汇的解读策略如收窄、延伸、近似用法等;[4]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阐释特定词汇顺应交际需要的机制;Blutner(1998)的优选论,“对词汇的不确定意义与语用现象联系紧密的部分做出系统和充分的描写”。[6]据此,他提出了词汇语用的四个论断。

  (一)词汇语用学的非组合性

  词汇语用学认为复合短语的概念结构并不是该复合短语各个词项概念结构简单相加得来的,词汇语用学将组合语义学与本质上具有非组合性的会话含义机制相结合而获得词汇意义。例如,black sheep(害群之马)并不是black(黑色的)和sheep(羊)两个词项意义组合得到的。

  (二)词汇语用学的非表征性

  词汇语义学采用表征手段对词语进行解释,如将“鸟”表征化为具有嘴、羽毛、翅膀、会飞等,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原型来形成“鸟”的语义场,与其他的语义场(比如蛇)有所区分。而词汇语用学则不用表征手段,而是使用显著性、线索有效性、诊断价值等语义信息并将其与语境相关联,从而获得词汇在语境中的临时意义。如“when I was at sea,several birds sang circling the ship.”一句中,birds与语境“在海上航行”有关,因此这里的birds显然是“海鸥”而不是“麻雀”一类的鸟。

  (三)词汇语用学符合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非表征参数是如何控制表征性因素的选择和抑制的。阻遏现象属于典型的词汇经济原则,如happy和feet的存在阻碍和抑制了*unsad和*foots的产生,使得交际变得更加经济。正如MaCawley指出的那样,阻遏现象是出于会话省力的需要。

  (四)词汇语用学必须要能解释会话隐含什么时候(不)能取消

  词汇语用的不得体或者语用畸形是可以通过语境取消的,而取消与否则依赖交际双方对词汇的理解在何时达到最佳关联。如当我们说“We eat cow every day.”时,则会被认为是语用畸形,因为我们吃的是“牛肉”(beef)而不是“牛”(cow);但当我们说“Hindus are not allowed to eat cow.”时,则是语用正常,因为印度教徒是不被允许吃“牛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的”。语用是否畸形与如何取消畸形跟语境有紧密的关系。

  四、词汇语用学视角下EFL词汇教学路径

  词汇语用视角下的词汇教学,目的是让EFL学习者“理解词汇运用背后的规律,为他们理解交际中的词汇意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7]通过词汇语用学理论与词汇教学的结合让学习者理解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另外一个词,为什么用某个词的这种形式而不是另外一种形式,体现了词汇意义的语用观、动态观。据此,EFL的词汇教学可以参照以下路径:

  (一)词汇语义收缩

  词汇语义收缩指的是词汇意义在使用中比原先的编码意义变窄了。

  (3)All doctors drink.

  (4)Please smoke inside.

  例(3)中drink不是原来编码的意义“喝水”,其意义已经收缩为“喝酒”或“酗酒”。例(4)中smoke不再是“抽烟”,其语义为“抽含有大麻的香烟”。

  词汇语义收缩是在特定语境下,编码概念意义缩小,使得说话人以最小的力去试图实现最大的交际意图,收缩后的语用意义是原来编码意义的下义。EFL中的词汇教学不能只根据词典义进行,必须将其置于一定的语境中,充分考虑词汇意义的窄化。

  在EFL词汇教学中,也可以增加一些语境信息。如果增加的信息与词汇本身的意义相互兼容(compatible),而非由词汇本身明确提供的话,会增强学习者的语用意识。

  (5)John had a glass of goat's/camel's milk for

  breakfast this morning.

  (6)The child has a low temperature.

  (7)Something smells sweet here.

  上面三例中,在名词milk,temperature前面和动词smell后面出现了修饰语goat's/camel's,low和sweet,就提前排除了意义缩小带来的问题,使得学习者明白milk虽然是“牛奶”,但它不排斥和goat,camel等名词搭配,形成新的概念“羊奶”“骆驼奶”;temperature的静态义是“温度”,在语境中是“发高烧”,但也可以和low搭配;smell词典义为“闻起来”(通常含有“闻起来不好”的意思),但后面也可以跟形容词,在语用中就变成了“闻起来甜、香”等。实词都有意义缩小的语用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语境讲解词汇的意义,提高实词的教学效果,提升实词记忆的效率。

  (二)形容词和名词组合

  形容词和名词组合是词汇语用化常见形式。这一组合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词汇意义相加得来的,其意义与所指是随着搭配词的不同而不同。

  (8)The red-necked guy went to the supermarket.(脾气暴躁的人)

  (9)The red book sells well.(封面是红色)

  (10)The red apple is very much appealing.(外表大部分是红色的)

  (11)The red hat is very popular with kids recently.(整个表面是红色)

  (12)The red grapefruit is too expensive lately.(果肉是红色)

  以上示例说明了词汇意义是处在流变中的、动态的、互成的,词汇的意义取决于纠缠在一起的词汇。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些动态的意义才会结构化和语用化,此时词汇学习的负荷减轻了,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近似表达

  近似表达指词义具有松散性。教学中要“根据语境需要推导出接近于或超出语义原型的范围、等级或程度所指,”[8]如:

  (13)I earn a monthly salary of$10,000.

  (14)Thousands of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battle.

  在例(13)中,$10,000在数学概念上是一个确定的数字,但在交际中,说一个人的工资是$10,000/月时,是一个近似表达。在例(14)中thousands of也是一个近似数字而非确切数字。在EFL中涉及数字的词汇教学时,必须明确其在语用中意义的松散性,有利于学习者正确识别和理解语篇中的近似表达。

  (四)一词多义系统性和隐喻性用法

  词汇的隐喻扩展功能是人类利用有限的词汇认知世界的一项重要内容。在EFL词汇教学中,隐喻理论的引入是学习者了解目的语民族文化和认知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词汇流利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隐喻是“词义产生的主要理据,是表达的机制,是同认和多义的来源,是强烈情感的释放,是填补词汇缺口的方法”,[9]是“常被忽视的一词多义的重要资源”。[9]词汇隐喻性思维培养可以拓宽学习者对词汇静态语义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语用能力。

  (15)John swallowed his soup.

  (16)John swallowed his grief.

  例(15)是swallow的本义,例(16)是隐喻义。swallow的宾语从实体名词转换到了抽象名词,形象生动,表达了主语的无奈。由此,可以进一步将swallow的隐喻用法扩展如swallow one's pride,swal-lowed by multinationals,swallow up one's money,swallow a story等。

  EFL词汇教学的“隐喻路径可以使学习者在习得词汇的过程中更少地依赖死记硬背,同时对学习者隐喻能力和多向思维极为有效”。[10]

  五、结语

  词汇语用学自成为词汇意义研究新的方法以来,众多学者从各个视角进行了相关研究,如认知视角、社会功能视角、隐喻视角等,但这些都是基于词汇语言学的本体研究。文章将Blutner提出的四个论断结合EFL词汇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发现词汇作为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主要单元,其教学的语用导向应该是EFL教学的最终方向。词汇教学的过程也是词汇语用的组成部分,词汇语用学不仅可以指导词汇教学,研究词义没有得到充分说明的部分,而且对学习者的词汇语用化和词汇结构化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Wilkins D 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MA:MIT Press,1972:111.

  [2]冉永平.词汇语用信息的临时性及语境构建[J].外语教学,2008(6):1-6.

  [3]Mercer R E.Presuppositions and Default Reasoning:A Study in Lexical Pragmatics[J].JOP,2018(3):224-225.

  [4]杜开怀.词汇教学、语用习得与语用测试[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2):122-126.

  [5]陈新仁.语用身份论视角下的词汇语用学研究[J].英语研究,2019(2):23-28.

  [6]Blutner R.Lexical Pragmatics[J].Journal of Semantics,1998(15):115-162.

  [7]宁静,罗永胜.词汇语用学学科问题探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5(3):185-189.

  [8]冉永平.论词汇信息的松散性及其语用充实[J].外语研究,2018(1):1-9.

  [9]王山珍.隐喻与EFL词汇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7(1):69-71.

  [10]王洪刚.外语教学中引入隐喻对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影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