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激活扩散模型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激活扩散模型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6

2023-03-05 12:15:34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 要: 激活扩散模型比较理想地反映了心理词汇的本质,它建构出了一个类似于语义网络的模型来帮 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记忆英语单词,同时能够帮助学生降低英语单词的整体遗忘率 。激活扩散模型的魅力在于 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以推动词汇教学和学习进程的加快,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 思维 。激活扩散模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词汇教学模式,它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摘要:激活扩散模型比较理想地反映了心理词汇的本质,它建构出了一个类似于语义网络的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记忆英语单词,同时能够帮助学生降低英语单词的整体遗忘率。激活扩散模型的魅力在于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以推动词汇教学和学习进程的加快,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激活扩散模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词汇教学模式,它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关键词:激活扩散模型;语义网络;英语词汇

  一、引言

  近年来,许多学者以及国内外专家都在争论一个观点,关于英语的词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居于何种地位?有学者认为教师只要教会学生记住英语单词,并教会学生懂得英语中的语法就算是掌握了语言;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学习英语语言就应该以每个句子为基本的单位,不必也无需孤立地去记忆一个个单词。这两种学者专家的观点都过于片面与极端,都不利于外语词汇甚至是整个外语学习的掌握。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就不可能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因此,基础阶段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课程时,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英语词汇教学,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模态教学来掌握英语词汇,克服英语词汇教学的重重困难。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已经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词汇教学,可是教学效果仍然差强人意。因此,许多教师都在寻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但现在教师所使用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较全面地掌握英语词汇。许多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记住很多单词的释义、读音、拼写等,将单词存在于短时记忆之中,但很难使这些单词存在于他们的长时记忆中,因此学生面对记忆单词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去主动学习英语单词,由此形成学习单词的恶性循环。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专家学者包括Collins,A.&Loftus[1]开始去寻找从其他角度来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如从心理词库视角去探讨此类教学。比如董燕萍[2]指出:“二语词汇学习的目标就是建立所有词汇的概念网络。”

  张晓东[3]在大学非英语专业做了关于分层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的教学实验,并且证实了这两种模型对非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章伯成[4]分析探讨了激活扩散模型对非英语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并对激活扩散模型做了介绍。以上几位学者都对激活扩散模型或多或少做出了实践,并且用一定的实践理论去证实其有效性,同时在实践之后也对其外语教学的启示与指导进行了一定探讨。

  二、激活扩散模型

  (一)激活扩散模型的定义

  在激活扩散模型中,词汇并非脱离记忆而单独存在的,每个词汇都可以表示为一个节点,而每个节点都可以与周围的节点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以节点之间的联系来向四周扩散单词,最终形成一个词汇网络。而在这个网络中,节点(词汇)之间距离有远有近,是因为他们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在各个节点之间,关系越紧密,距离越近;关系越远,节点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远。因此在激活扩散模型中,人们想要组成一个网络,就要先找出一个中心词,紧接着以该中心词为网络中心,来扩散该词汇网络。

  激活扩散模型是1969年Collins&Qullian[5]在1969年提出分层网络模型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出研究,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它是一个关于语义表征的网络模型。1975年,Collins&Lofus在1969年的分层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又再一次对激活扩散模型进行了扩展与补充。他们认为,语义信息、词汇信息的提取即一个激活扩散的过程。每当大脑想要激活一个单词时,在激活扩散模型中,大脑就必须先激活与之相联系的旁边的几个节点,并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这样大脑在记忆想要激活单词时,也能够记忆周围节点的单词,并对单词网络进行扩充。

  Collins&Lofus的激活扩散模型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也存在一些亟待优化和不足之处,比如他们只关注激活扩散模型的概念,而没有对其具体运用做出过多解释。针对他们的不足,Bock&Levelt对激活扩散模型进行了优化,将其分为三个层面来研究:概念层面、词目层面以及语音层面。概念层面与Collins&Lofus提出的激活扩散模型比较相似,是根据词汇的释义来进行激活扩散;词目层面是对单词的词性来进行激活扩散,而语音层面则顾名思义是根据词汇的发音来进行激活扩散。

搜狗截图23年03月05日1213_1.png

  (二)激活扩散模型的特点

  激活扩散模型将其词汇与其意义联系起来。在这个模型中,每一个概念都表示一个节点。节点可以被激活也可以被扩散,每当激活一个节点时,与该节点关联度比较高的几个节点也会相应地被激活出来。

  Collins&Loftus通过实验总结出了激活扩散模型的三个特征:

  第一,节点之间的激活扩散。当大脑在激活一个节点时,这种激活也会扩散到周围与其相关的几个节点词汇上。比如,一旦花这个单词被激活,它会刺激到grass这个单词,而grass这个单词可能会激活其他的与颜色相关的单词,比如green、red、yellow、brown等与颜色有关的单词。此外,red这个单词可能会继续激活其他单词,比如apple,因此这也就可以激活其他的与水果相关的单词。

  第二,激活扩散模型的复杂性以及可扩展性。每个节点不一定只与一个或者两个节点相关。节点有可能能够扩展到很多节点,由此节点与节点之间因为各种各样的联系而形成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网络模型,而各个模型就叫做激活扩散模型。例如,在Collins&Loftus的实验结果中,red也可以与blood、flag、tomato等节点单词连接起来。

  第三,节点连接的合理性。节点之间连接是比较合理的并且激活扩散模型具有其灵活性。节点的互联互通是通过概念的相似程度来建立的。激活扩散模型中的中心词不可能会无限地扩散下去,其扩散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停止扩散。

  从以上模型中,不难发现学者们对激活扩散模型的定义有一个大概一致的观点,即激活扩散模型强调节点的激活,同时还强调各个节点之间距离的远近表示词汇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本研究将参照Collins&Loftus对激活扩散模型的定义进行实验研究。

  三、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层次加工理论为激活扩散模型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将详细介绍这两个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它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皮亚杰是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家、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个人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相作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而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激活扩散模型中,就是让学生先建构一个自己认知中已有的词汇网络模型,在学习新的词汇后,他们可以在自己原来的词汇网络模型中,再继续建构,最终形成一个个体认知中的词汇网络模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激活扩散模型。

  (二)认知层次加工理论

  认知层次加工理论是Craik&Lockhart于1972年提出的,他们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认知层次加工理论。首先是如何高效理解单词,其次是如何高效记忆单词。我们记忆单词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单词。将储存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而认知层次加工理论探讨的就是长期记忆是如何发生的。认知层次加工理论就是使长期记忆对认知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因此,如果个体的认知中储存信息多,那么能够加工的东西也越多。反之,如果个体认知中储存的信息越少,那么能够加工的信息层次也越少。因此,提高英语词汇的记忆效率,就要对英语记忆的目标词汇在大脑认知中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加工,有效提升个体英语词汇的记忆与提取。当今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如果只记忆单词的读音以及释义或者语音特征,那么这只是对词汇的浅层编码记忆。而要做到深层加工,就在文章中联系文章上下文对单词进行联想记忆,这样可以记忆更多的单词。

  记忆其实就是一个信息编码的过程,而这个记忆词汇的过程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它是一个深化学习的过程。一开始学生要达到较低的学习水平,并通过重复、背诵、问答等方式来进行记忆。这些较小的单位相交并相互关联,最后形成一个词汇表网络。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层次加工理论,以当前大学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为出发点,在当今学生喜欢机械、孤立记忆单词的大背景下,运用激活扩散模型来改变当今如此现状,引导学生利用激活扩散模型去改变整体的记忆单词的体系,先找到一个中心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扩散与其相关的词汇。然后教会学生如何记忆该模型中的单词,学会去内化、整合以及迁移知识。本研究目标还在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结合2017年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使学生学会激活扩散模型的同时能够达到终生学习的学习目标。

  (二)研究设计

  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单词。复习结束之后,带领学生学习新词汇,在课堂导入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激活扩散模型,然后再以书上单词为例,向学生展示怎样构建激活扩散模型以及激活扩散模型是怎样形成的。几个例子之后,教师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组分配3~5个单词进行激活扩散,大约10分钟后,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教师可以在学生展示后进行检查纠错,布置家庭作业来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课后教师可以发布配套学习资源,其中包括文章测试、文章的发音与释义、单元测试。同时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生词的激活扩散,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帮助学生对激活扩散模型进行取长补短、学以致用,做到温故知新,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在课后也应该跟进学生对激活扩散模型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进度,追踪学生中出现较多错误的部分,通过学生给予的反馈来对后续课堂内容结构以及进度进行调整。课后,学生可以多找几个例子自己继续进行巩固,以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激活扩散模型的相关知识。并对之前学过的单词也可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记忆,以便将短时记忆中储存的单词迁移至长时记忆中。

  五、研究结果

  激活扩散模型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将单词制作成语义网络进行记忆的模型,在本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即时测验和延迟测验,旨在测试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进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单词记忆的教学。测试激活扩散模型对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哪一个影响更为强烈,在测试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词汇成绩以及态度兴趣进行调查,多方面了解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因此,为避免学生机械无效地记忆单词,将激活扩散模型应用于学生英语词汇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先,词汇在英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支架。因此,向学生教授词汇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使用激活扩散模型向学生教授词汇,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在掌握一个单词的同时掌握其他单词,而且可以有组织有规律地进行复习,让学生通过激活扩散模型去发现该语义网中的内在联系,对学生的词汇记忆效果能够有一定的提升。

  其次,激活扩散模型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自己所建构的语义网,互相学习,互相引导。词汇量大的学生可以帮助词汇量较小的学生对激活扩散模型进行扩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学生自己又对单词进行了一次巩固,因此又加深一次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活扩散模型的训练,最终向全班进行展示,加深全班记忆单词的效果。因为激活扩散模型网络的建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词汇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专注于大学英语词汇的激活扩散,存在一定的创新性。我国关于激活扩散模型的实验大多存在于中小学当中,关于大学的实验则少之又少。将激活扩散模型与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来验证激活扩散模型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有效性,希望能够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有一定帮助。当今我国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不够重视,上课时主要以四六级训练为主。而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英语词汇的学习应该引起一系列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来进行激活扩散模型在英语词汇中的应用研究,采取实验班与对照班作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最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聚焦于英语词汇,旨在找到能够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成绩的方法,提升词汇成绩。

  参考文献:

  [1]Collins A,Loftus E.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J].Psychological Re-view,1975(82):407-428.

  [2]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北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0-51.

  [3]张晓东.分层网络模型与激活扩散模型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4]章柏成.激活扩散模型与英语词汇教学[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5]Collins A,Quillian M.Facilitating retrieval from semantic memory:The effect of repeating part of an inference[J].Act Psychology,1970(33):30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