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基于语料库的博物馆外宣英译研究论文

基于语料库的博物馆外宣英译研究论文

24

2023-03-04 13:18:37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 要: 文章以语料库为基础,自建洛阳博物馆( 以下简称洛博) 双语语料库,对洛博展品名称英译现状进 行研究和分析,发现洛博容器类展品的英译存在误译、核心词或同一修饰成分的多版本译法、音译铭文的局限 性、译文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并尝试从服务游客的角度提出改译建议,以期为洛阳市文博类外宣英译提供有效 参考,助力洛阳市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升河南省的对外形象。

  摘要:文章以语料库为基础,自建洛阳博物馆(以下简称洛博)双语语料库,对洛博展品名称英译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洛博容器类展品的英译存在误译、核心词或同一修饰成分的多版本译法、音译铭文的局限性、译文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并尝试从服务游客的角度提出改译建议,以期为洛阳市文博类外宣英译提供有效参考,助力洛阳市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升河南省的对外形象。

  关键词:语料库;博物馆;外宣

  一、引言

  洛阳是河洛文明的发源地,洛博展出文物不仅是中国游客了解古都洛阳的最佳选择,更是外国游客了解河洛文明、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对洛博的外宣英译研究有助于提升洛阳市国际旅游形象,进而提升河南省的对外形象。然而,洛博展品名称的英译存在不少影响外语游客游览体验的问题。目前对洛博外宣英译的研究不多,且只是从功能对等理论[1]、跨文化视角[2]等角度出发梳理洛博展品名称的英译策略,对部分存疑译文提出改译建议,几乎没有以语料库为基础的翔实的洛博展品英译研究。

  本研究自建语料库,对语料数据进行标记和筛选,梳理了洛博容器类展品名称的英译现状,发现容器类展品英译存在5种主要失误并提出改译建议。二、语料标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已经成为翻译研究领域中一种新的研究方式[3]。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在对数量庞大的语料进行整理、标记、检索、统计等的基础上研究翻译的普遍性问题,探究两种语言及其转换的过程、特征和规律[4]。

  洛博展品众多且种类丰富,不同种类的展品因材质、功能、颜色、形状、图案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其英译名称、英译策略也因此受到影响。本研究对洛博展品中英名称的核心词进行语料标记,以核心词为标准对展品进行分类研究。所谓核心词,是指除去展品的颜色、材质、形状、图案等内容后,保留下来的能够区分该类展品与其他展品的核心特征,如陶豆,核心词为“豆”,标记核心词后,可以检索到与其同类但材质、图案等有所不同的豆形器、黑陶镂空高柄豆、铜豆和“哀成叔”铜豆等中文词条。同理,陶豆的英译名为Pottery Dou,标记核心词Dou,可以检索到Pottery Dou,Black Pottery Dou with Openwork Pattern of High stem,Bronze Dou,Bronze Dou inscribed“Ai Cheng Shu”等英文词条。按照上述方法,本研究标记了洛博部分展品的中英名称核心词。

搜狗截图23年03月04日1318_2.png

  三、容器类展品名称的英译

  本研究对洛博壶、爵、鼎、尊等容器类展品的中英名称进行了核心词检索,共检索到“壶”和Pot的17组中英词条,另有9个中文词条未检索到含有Pot的英文词条;“爵”和Jue的6组中英词条;“鼎”和Ding的14组中英词条;“尊”和Zun的13组中英词条,另有1个英文词条未检索到含有“尊”的中文词条。经过语料分析和对比,本研究梳理出洛博容器类展品名称的英译现状。

  (一)容器类展品名称的英译策略

  经过语料分析和对比,本研究梳理出洛博容器类展品名称的英译策略如下:

  直译法,如彩绘陶壶译为Painted pottery Pot,白陶爵译为White Pottery Jue,均直译其颜色、材质和核心词。

  直译+增译+音译法,其中增译和音译用于翻译展品铭文,如“伯丰”铜爵译为Bronze Jue inscribed“Bo Feng”,增加了inscribed一词用于说明铭文与该容器的关系,并以拼音形式呈现铭文内容。

  直译+意译法,如窃曲纹铜鼎的译文Bronze Ding with curved and hooked forms derived from animal elements,其中curved and hooked forms说明窃曲纹的形状是弯曲的,derived from animal elements说明图纹来源于动物元素,意译法有效地向外语游客呈现了窃曲纹的基本信息。

  直译+增译法,如“召”鼎Bronze Ding inscribed“Shao”,增译了该展品的材质为铜;黑褐釉双龙尊Brown glazed Zun vase with two dragon on holding its rim,增加了vase一词,表明尊的功能。

  (二)容器类展品名称的英译词序

  容器类展品名称的英译基本遵循“颜色/工艺/材质/形状-核心词-装饰/产地/铭文”的表达顺序。当名称中有两个及以上修饰成分时,英译时为了突出核心词或平衡译文结构,会对语序进行调整。如英译“考母”铜壶Bronze Pot inscribed“Kao Mu”时,将铭文内容从原文的开头调整至译文的末尾,突出该展品的材质和核心词,同时平衡译文结构;越窑四棱双系执壶Vase with four ridges and double loops,Yue Ware修饰成分有三个,英译时先译核心词,再逐一翻译其修饰成分和产地信息。

  (三)展品铭文的音译

  展品铭文多用音译法,且注意到了汉语的多音字现象。如译者注意到“召”鼎的铭文“召”为多音字。召有zhao和shao两种读音,其中zhao音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而shao音只有在表示姓氏、地名时才会被用到。译者注意到该词条对应的文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召为周诸侯国名,

  应取shao音,因此将译文处理为Bronze Ding nscribed“Shao”。同样的处理方法还出现在“召伯虎”铜盨的译文Bronze Xu inscribed“Shao Bo Hu”中,此时“召”作为姓氏取其shao音。

  四、容器类展品名称的英译失误与改译

  在梳理洛博容器类展品名称英译现状时,本研究还发现了其主要英译失误:

  (一)误译

  在语料分析中,本研究发现洛博展品名称存在误译或展品中英名称不匹配等情况,建议全面审校和纠正此类问题。例如,彩绘陶壶对应的英译名为Painted pottery Dou,属于译文校对不严谨导致的中英名称不匹配。又如,在梳理方鼎陶范的译文Pottery mold of Squared Ding时,笔者对“方”的译文squared一词存疑,尝试以“方”为核心词进行检索,查到另两组词条:龙纹铜方壶Square Bronze Pot with dragon motif和铜方豆形器Square Bronze Dou。语料对比可知,洛博展品中“方”的英译有square和squared两种,两者皆为形容词,语义上略有差别,square表示“方形的”,squared则侧重于表示“方格的,带有方形图案的”。显然,square与展品名称中的“方”所指一致,因而方鼎陶范译文中的squared一词属于误译,建议改为Pottery mold of Square Ding。

  (二)核心词的多版本译法

  以壶类展品为例,核心词“壶”对应的英文表达有pot/flask/ewer/vase四种。译者考虑到壶类展品在功能、材质及使用方法上存在差异,英译时选用不同的英文表达是可取的,但四个词在意义上的差异却不容忽视,使用场合也应严谨考证。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显示,pot指用于烹饪、盛放食物的容器[5]1546,通常可以加热,各类陶壶、铜壶在功能和使用方法上与pot一致,译为pot是可取的。Flask指烧瓶、长颈瓶[5]770,或可随身携带的保温瓶、真空瓶,而鎏金铜扁壶Gilt bronze flask对应的展品形似小巧玲珑的鼻烟壶,外形上与长颈瓶或保温瓶相去甚远,此处用flask一词并不恰当,因其材质为金属,建议改译为pot。执壶等壶类展品英译时主要使用了ewer和vase两种译法,也有使用pot的情况,其中ewer意为大口的盛水容器[5]686,vase指花瓶,口小底大肚圆,具有装饰功能[5]2233。执壶常用于盛放酒水,一般不加热使用,壶身主体采取瓶的形状,去掉壶嘴、壶盖和把手,便是一个美丽的花瓶。在材质、外形与功能上,执壶与vase最为接近,使用ewer或pot都不甚恰当,建议改译为vase。

  (三)同一修饰成分的多版本译法

  在语料分析过程中,本研究发现洛博展品英译中同一修饰成分有多版本译法,部分译文有明显语法错误。以尊类展品为例,其主要修饰成分有“大口”“兽面纹”“三足”以及“双龙”等。

  如表2所示,“大口”有放于末尾的flaring mouth与flaring-mouth,以及放置句首的Flaring-mouth三种译法。放于末尾时,其英译书写出现了mouth首字母大小写的不一致;flaring mouth加上连字符,由名词短语变成了形容词,放于句首时符合语法规范,而放在介词with后则不符合语法要求。建议mouth统一为首字母小写,flaring mouth放于末尾时不加连字符。

  兽面纹的“兽”有animal和beast两种译法。根据展品兽面纹的图案以及“兽”的含义,animal词义太过宽泛,译为beast更为确切。展品外形“三足”有three-legged和three-foot两种表达。从语法和表达习惯的角度来看,二者都不合适,改译为three-leg Zun或Zun with three feet较为妥帖。

  对“双龙”的英译two dragon存在名词单复数错误,且with two dragon on holding its rim中on与holding互为冗余。在语料库中检索“双龙”,筛选到双龙玉剑首及其英译Jade sword head with double-dragon design,对比分析两组语料后,建议纠正黑褐釉双龙尊原译文的语法错误,改译为Brown glazed Zun vase with double-dragon design。

  (四)音译铭文的局限性

  展品铭文往往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铭文的音译,如“考母”的音译Kao Mu,不足以实现铭文内涵的全面呈现。为尽可能地保留铭文的历史文化内涵,建议采用音译加注法翻译铭文。以“考母”铜壶为例,建议在译文中保留铭文的中文字符,同时以音译和加注的方式呈现铭文的读音和具体含义,尝试译为Bronze pot inscribed Chinese characters“考母”,pronounced as Kao Mu,means the dead beloved mother。展品“叔父”铜鼎的译文Bronze Ding inscribed“叔父”虽保留了铭文的中文字符,但中文字符对外语游客来说仍存在理解负担,建议在译文中补充“叔父”的具体含义,改译为Bronze Ding inscribed Chinese characters“叔父”,means the respectable uncle。同理,上文提到的“召”鼎可改译为Bronze Ding inscribed“召”,pronounced as Shao,refers to a vassal state of Zhou Dynasty。

  (五)译文书写不规范

  洛博展品的英译存在较多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如壶类展品英译核心词pot在语料中共出现17次,其中有10处采用了首字母大写,另有7处采用了首字母小写;又如上文提到的彩绘陶壶和白陶爵,其材质pottery在译文中既有首字母大写,又有首字母小写;再如,译者在音译铭文时虽然注意到了多音字的情况,但人名“召伯虎”的音译Shao Bo Hu不符

  合拼音书写规范。这些书写不规范现象,一方面是展品名牌在排版和印刷时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译文审校不严谨导致的,建议洛博全面审校展品名牌信息,纠正此类影响游览体验的问题。

  五、结语

  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对洛博容器类展品名称中英语料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洛博容器类展品在翻译策略上以直译法,直译+增译+音译法为主,有时也用直译+意译法以及直译+增译法。译文基本遵循“颜色/工艺/材质/形状-核心词-装饰/产地/铭文”的表达顺序,当展品名称中有两个及以上修饰成分时,英译时为了突出核心词或平衡译文结构,会对语序进行调整。展品核心词或同一修饰成分等存在多版本译法,部分译法并不可取甚至是误译,需根据展品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统一译法并纠正错误译文。展品铭文的音译不能呈现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建议保留铭文中文字符,同时以音译加注的方法帮助外语游客获取铭文信息。展品译文的书写存在较多不规范现象,应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刘欣蕙.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博物馆文物展品名称英译研究———以洛阳博物馆为例[J].校园英语,2019(27):206-207.

  [2]刘展.博物馆文本英译的跨文化审视———以洛阳博物馆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90-92.

  [3]赵晴.国外基于语料库翻译研究述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0-104.

  [4]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新的研究范式[J].中国外语,2006(3):8-9.

  [5]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M].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