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外翻译的策略探讨论文

2024-10-11 16:57:4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中医对外翻译是推进中医国际化的有生力量和中医对外传播的媒介所在,备受重视,而中医对外翻译策略也一直是中医翻译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实例,就中医对外翻译的部分策略,包括丰厚翻译策略、零翻译策略、“经济简明”策略和语际显化策略进行简单总结和探讨,以期为中医翻译的学者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思路。
[摘要]中医对外翻译是推进中医国际化的有生力量和中医对外传播的媒介所在,备受重视,而中医对外翻译策略也一直是中医翻译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实例,就中医对外翻译的部分策略,包括丰厚翻译策略、零翻译策略、“经济简明”策略和语际显化策略进行简单总结和探讨,以期为中医翻译的学者提供实践和学习的思路。
[关键词]中医翻译;翻译策略;对外传播
1研究背景
在西方国家,对外翻译的概念和实践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等对外沟通形式、交流深度和广度的需求变化而发展、变异(吕和发等,2014)。在中国,对外翻译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演变,对外翻译的初衷就是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服务(朱义华,2019)。但是,目前中国在国际上话语权仍然不够,对外传播存在欠缺。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而对外翻译便是其中关键所在。
中医对外翻译的直接目的是最大化对外传播中医文化,继而提升中医文化在国外的讨论度、接受度、阅读量、受众量等。因此中医对外翻译策略的探讨也备受重视。中医对外翻译的策略对于中医翻译学者而言不仅是必备基础,更是长期经验,对于中医翻译的学习和实践自始而终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中医翻译的策略作简单的思考。
2丰厚翻译策略
秉着对中医特征的倾向性保留原则和重视译者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原则,译者在中医对外翻译中采取丰厚翻译的策略是广为接受的。丰厚翻译策略通过注释和注解,丰富源文本的文化和语言内涵,使译者能够充分运用注释、评论、附录等方式,是文化自我再现的有效途径(李红霞等,2015)。
文树德的《黄帝内经》英译本,以多维度的丰厚翻译将源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传达出来。通过应用丰厚翻译策略,中医语言、文化的丰富内涵得以体现。例如,“实则闭癃”,文树德译为“Its repletion results in a closure of the urinary tract and protuberance-ill-ness”,并对“癃”和“protuberance-illness”加以注释、评论,“The term long was designed by combining the two ideograms of...a translation as‘protuberance-illness’appears adeaquate...‘pro-tuberance’may indicate that a growth of the prostate gland had been felt by someone by palpi-tation...or it may be the pinyin-reading of the second ideogram,as in the case of‘dan-illness’”。可见,对于富有中医特征的“实则闭癃”四个字,文树德不仅在译文中进行了增译,补充闭癃的部位,还对“癃”的译法通过注释加评论的方式进行了文字组成、表意特征、意义的解释并引入了“瘅”的拼音等,译文长达12词且含组合词“protuberance-illness”,注释评论长达156词,充分体现了其“丰厚”,而且整体看来其“丰厚”程度并无太过之处,值得学习。
“丰厚”有度,呈现合理的丰厚翻译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中医内涵,是中医对外翻译常用的策略之一。
3零翻译策略
中医对外翻译中,基于把握中医话语体系的原则和倾向于保留中医特征的原则,译者采取零翻译的策略是较为常见的。广义的零翻译指的是“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译出源语中的词语”(邱懋如,2001),包括音译、省略;而狭义的零翻译指的是“将源语言中的文字或符号通过缩略处理或者原封不动地运用到目的语中的现象”(孙德平等,2017),不包括音译、省略。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零翻译,其策略皆为在译文中保留源语表征特点,使得受众不得不进入源语文本进行理解。中医对外翻译时适当地、策略性地进行“零翻译”,可以有效促进语言、文化的输出。
吴连胜将“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太商”英译为“As the year’s motion is water and Xin is a year of Yin,So,the guest motion starts from the Lesser Yu and terminates on the Greater Shang(the sequence is Lesser Yu,Lesser Jue,Greater Zhi,Lesser Gong and Greater Shang),and the host motion starts from the Lesser Jue and termi-
nates on the Lesser Yu(the sequence is Lesser Jue,Greater Zhi,Lesser Gong,Greater Shang and Lesser Yu)”,采取了直译加音译的方法进行翻译,是零翻译策略的体现。此处为了连接“少羽少角太徵少宫太商”,虽需用大量的注释,然受众仍无法知道“Yu”“Jue”“Zhi”“Gong”到底是什么,即译文仍然保留源语表征特点,受众要了解“Yu”“Jue”“Zhi”“Gong”是什么就不得不进入源语文本进行理解。吴连胜的译法结构整齐,在较少影响受众阅读的情况下,激起受众主动学习的兴趣,既让受众掌握本句大意,并以带有趣味性的“se-quence”的插入激发受众兴趣,使得受众更可能带着兴趣来进入中文文本主动去了解什么是“Yu”“Jue”“Zhi”“Gong”。
零翻译策略在中医对外翻译中的运用不应该是高傲的、不进行翻译尝试的、源语语言形式的直接表现,而应是以保留中医文字表征并结合趣味性表达的方式,来激发受众主动地进一步学习译者所保留的中医语言及背后文化的策略。
4“经济简明”策略
“经济简明”策略指译者以尽可能“经济”或少的文字准确传达信息,并使受众可以“简明”或快速明白译者所传达的信息。人类共同的认知思维特征为理论依据,其内在的文本规定性为语符与概念间的认知语义关系,其外在规定性为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差异。不同民族读者的接受心理有其共性:都不喜欢冗长繁复累赘的文字表达,故“经济简明”具有基于公理推论之上的规约性(周锰珍,2006)。中医翻译与译者的持续性思考,反复检验密不可分,包含复杂的认知过程,而在“经济简明”策略下,对于中医术语的翻译会激发译者对一系列词的重现、刺激、辨识、构建(曾利沙,2009)。译者在一系列的认知努力下,最终选择最能达意的表达,即是“经济简明”策略的应用。
以罗希文和文书德对《黄帝内经》“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的翻译对比为例。罗希文译为:“Their eyes are not tempted by addictions and desires,their minds are not attracted by lewdness and obscenity”;文树德译为:“Hence,cravings and desires could not tax their eyes.The excess evil could not con-fuse their hearts”。
该句中“淫”在中医语言中常常指的是“六淫”,与致病因素有关,而按语句结构则“淫邪”对应“嗜欲”,“邪”与某种“淫欲”相对应。则此处用“邪”来映射“六淫”与“淫欲”,原句中“邪”的认知考虑——某种会影响心的致病因素,这种事物承载了“淫欲”。根据“经济简明”策略,“淫欲”激发译者的词汇选择包含了认知过程:“淫”激发的是诸如evil、excess、lewd等词,“邪”激发的是诸如evil、pathogen等词,译者词汇的选择反映了其认知。罗希文译本“lewdness and ob-scenity”,其认知过程考虑了“淫欲”,其词汇选择在“淫”,而“邪”蕴含在这两个译词中,根据“经济简明”策略“邪”为下义,如译出将产生冗余,故译者舍去“邪”的直译而是将其内涵囊括在“淫”的译出中。文树德译文将“邪”译为evil,其认知过程即中医“六淫致病”,“淫”“邪”各以一词译出。两种译文词汇选择不同,认知过程不同,但都做到了“经济简明”。
中医对外翻译采取“经济简明”策略选择词汇,要求译者加强辨析、选择,产出更贴切的译文。
5语际显化策略
语际显化即译文用比原文更明确的形式陈述原文的信息(董敏,2018),语际显化是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意义和形式之间进行取舍和改变。中医对外翻译运用语际显化策略进行翻译,对文本意义和表现形式进行显化,包括突出关键点、突显关键意义、补充缺失信息等,是译者主体间性原则的体现,具体策略表现为特殊标点符号的运用、字母词汇的大写、语义的重组式表达。
以李照国译《黄帝内经》“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藏心”为例,其译文为“In the year of Shenming(elevation and brightness),the Upright Yang is in the predomina-tion.Under such a condition,fire influences everywhere;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ve kinds of Qi is in balance;its Qi elevates;its properties are swift;its function is burning;and its transfor-mation is prosperity.In terms of correspondence,it corresponds to fire in categorization;shining in administration;hotness in weather;heat in mani-festation;and the heart in the viscera”。
对于“升明”,李照国译为“Shenming”,同时又紧接其直译解释“elevation and bright-ness”,在保留了中医特征的同时,通过大写首字母和紧跟解释的方式使得译文更为明确地表达了原文意思;对于“正阳”,李照国译为“Upright Yang”,通过大写首字母,显化了表现形式,暗示“正阳”为句子中心总领后文而其内涵丰富非直译所能阐述,突出了重点,吸引受众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对于“燔灼”“蕃茂”“明曜”“炎暑”等词,通过语义的并列甚至是缩减,分别译为“burning”“prosper-ity”“shining”“hotness”,使得前后语句结构对仗的同时表意更具概括性,重点更加突出,陈述信息更为明确。
译者运用语际显化策略,显化文本表现形式,从而明确表达、突出重点、吸引受众。
6结语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基础深厚而临床经验丰富,对世界医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准确把握中医对外翻译策略,能有效帮助中医文化和知识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准确地传播给外籍人士,促进中医知识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促进中医国际化的发展。
中医对外翻译策略的选择,是把握中医话语体系原则、重视译者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原则、倾向性保留中医特征原则等的一个或几个的体现。策略的选择体现在译者的翻译方法中:译者运用丰厚翻译策略,以注释、附录、评论等形式最大程度保留中医特征;运用广义或狭义的零翻译策略,以音译、音译加直译或是其他方法保留中医语言表征特点;运用“经济简明”策略,对词汇进行斟酌,确定最贴切的译法;运用语际显化策略,以大写、语义重组、音译加解释等方法使得文本意义和表现形式更为显化。译者在中医对外翻译的过程中,采取的原则和策略都将是多样化的。因此,译者应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将这些原则、策略融会贯通。
在把握中医对外翻译策略的同时,译者应积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了解中医基本概念、熟悉中医发展脉络和中医典籍,充分学习中医、提升中医知识储备,从而把握中医话语体系;同时,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起到译者、作者、受众间的桥梁作用,提升翻译的可读性,切实提高翻译质量,助力中医对外翻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敏.语际显化的跨语言逻辑语法隐喻视角[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41(3):35-41+159-160.
[2]李红霞,张政.“Thick Translation”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J].上海翻译,2015(2):34-39.
[3]吕和发,邹彦群.“外宣”宣何?“外宣翻译”译何?[J].上海翻译,2014(4):24-27.
[4]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2001(1):24-27.
[5]孙德平,赵国强.对“零翻译”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语言研究,2017,37(3):107-114.
[6]曾利沙.从认知角度看对外宣传英译的中式思维特征——兼论应用翻译技术理论范畴化表征与客观理据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175-179.
[7]周锰珍,曾利沙.论关联性信息与价值[J].中国科技翻译,2006(2):23-26+35.
[8]朱义华.外宣翻译的新时代、新话语与新思路——黄友义先生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9,40(1):117-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