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公共英语课教学创新策略探——以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为例论文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公共英语课教学创新策略探——以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为例论文

8

2024-09-30 15:38:5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新时代,作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民办本科院校,现已成为教育战线上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xxx”的不断推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日益密切,合作不断深化,我国对精通通用国际语言、通晓国际规则等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显突出。因此,本文主要以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为例,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及公共英语教学现状,探究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公共英语课教学创新策略。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新时代,作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民办本科院校,现已成为教育战线上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xxx”的不断推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日益密切,合作不断深化,我国对精通通用国际语言、通晓国际规则等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显突出。因此,本文主要以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为例,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及公共英语教学现状,探究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公共英语课教学创新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公共英语;教学创新

  1研究背景

  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背景知识可促进语言应用技能的提升。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王沁琰,2023)。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公共英语课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通识教育组成部分,其教学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际交往更加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能够适应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挑战,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文化差异则是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环境不同导致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语言的理解、表达方式和交际方式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学生在公共英语课中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则、价值观念和社会习惯等,只有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才能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与此同时更好地用英语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3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举措

  3.1有针对性地设置公共英语课程

  公共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公共英语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交流技巧以及文化差异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力。学校公共英语课程总体设置针对全校艺术类及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大一大二学年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大三大四依据各专业不同需求、学生就业导向设置英语相关类课程。具体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

image.png

  3.2加强国内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视野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非常注重国际化教育,与全球10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尤其是与国际知名高校。其通过交流与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同时,学院也开展了交换生、短期访学、国际实习等项目,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开拓其国际视野。

  3.3举办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

  为选拔英语优秀人才,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演讲能力,近5年,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教育学院举办了多场英语演讲、写作、阅读比赛,主题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用英语讲好中国文化”。围绕此主题,学生结合传统文化及民族元素等展现丰富的中国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同时学院举办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外研社”杯职场英语挑战赛写作、演讲比赛校赛,也带队参与外教社组织举办的全国跨文化能力考试暨全国跨文化能力竞赛等,这是学院将大学英语公共课程实践和思政教学活动、跨文化能力提升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增强其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image.png

  4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公共英语课教学创新策略

  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外语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外语人才不仅充当着我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核心力量。创新外语教学体系和改革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可以进一步优化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将知识、能力、素质、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外语教学、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英语教学最优化。

  4.1完善教学体系,重视文化教学

  当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公共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以语言知识学习内容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选择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英语教研室14名公共英语教师进行调查,深入了解文华学院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调查表明71.4%的教师认为公共英语课程中引进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可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因此,可以得出学院公共英语教师多数认为公共英语课程与文化教学有很重要的关联,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文化教学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同时,目前公共英语课程应用的教材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内容陈旧单一,远远满足不了现实所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再加上学生不需要运用母语文化进行知识输出,导致整个教学培养体系无法支撑这一教学思想。

  因此,对外语教学体系进行完善,教师不仅需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知识融入外语课堂,还需要在课程设计中设定一定数量的英语文化内容,而且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除了常规的英语课程外,学院还应增设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如“跨文化沟通技巧”“国际关系与外交”等,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价值观、习俗和交际规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传播的动态和趋势,学院需引入更多与国际传播相关的课程内容。例如,可以依据学院专业设置、学生就业需求,播音主持专业增加国际新闻主题内容,影视传媒专业增加全球媒体主题内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增设跨境电商等内容或课程。在跨文化背景下将语言学习融入生活实践和专业运用,让学生掌握国际传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同国家的媒体体系和传播策略,为他们未来的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4.2导入双向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在现阶段公共英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与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但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固定,而且教学时间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调查发现80%的教师认为当前公共英语课程应用的教材无法为实际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资源。教材每个单元都会涉及英语文化的相关内容,如英语阅读习惯、英语文化习语等,但是在多数单元中并未涉及母语文化(戎金荣等,2020)。因此,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公共英语课教学应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导入双向文化,并在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对比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增强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促进学生提升英汉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应积极整合国内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包括线上课程、国际交流项目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知识和经验,拓宽视野和思维,并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不同学习和发展需求,提升学生英语思辨能力,让学生不拘泥于课本内的知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关注当下时事热点,加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其英语核心素养。

  4.3重视口语表达,创造真实环境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可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针对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公共英语课教学,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英语翻译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进行口语表达,锻炼临场发挥能力。例如,基于外研社U校园英语实训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线上学习软件随时随地练习听说读写译;借助学校雨课堂在线学习平台,做到课前课中课后线上英语实践。同时,线下课堂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明确教学导入内容,在课堂指导中让学生感知英语单词的发音特点和方式,并采用划分英语口语表达训练小组的方式,为不同小组设置不同的英语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角色对话让学生体会英语跨文化学习中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要参与学校团委社团文化建设,通过设立英语角、英语社团,组织英语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尽量使用英语口语表达,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而且还可以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融入英语元素,比如用双语进行新闻直播或用双语解说助农带货等,以创设更多英语应用场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4.4优化教学评价,提升考核成效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过程性评价及评价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关键作用。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公共英语课教学创新,将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的项目性主题作业作为主要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作文、口头报告、课堂展示、演讲、辩论、情景短剧、视频录制等,引入小组讨论、团队展示、项目报告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不应仅仅基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教师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5结语

  跨文化交流视角下,面对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公共英语课教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更需要不断创新,培养一批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戎金荣,张培,胡运辉.浅谈在大学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海外英语,2020(8):148-149.

  [2]王沁琰.跨文化交际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初探[J].校园英语,2023(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