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校”结合的学前英语教育本科师资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2024-07-31 14:05:12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园校”结合共育作为高校与幼儿园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手段,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园方对学生见习的反馈,提出“园校”结合的学前英语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构建“专业+特色英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构建英语导向的实践模式,三是构建“园校”结合定制班。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以期与同行相互学习,培养更高素质的学前英语教育本科师资,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摘要】“园校”结合共育作为高校与幼儿园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手段,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园方对学生见习的反馈,提出“园校”结合的学前英语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构建“专业+特色英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构建英语导向的实践模式,三是构建“园校”结合定制班。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以期与同行相互学习,培养更高素质的学前英语教育本科师资,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园校”结合;学前英语教育;本科师资
引言
“园校”结合指幼儿园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共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自此拉开了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序幕。“园校”结合作为高校与幼儿园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手段,对高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幼儿园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幼儿园而言,可借助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注入新力量,提升竞争力;于高校而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真实场景校外实训,是培养和夯实专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通过查阅与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园校”结合的学前英语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马锐(2019)围绕幼儿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学生英语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英语基础水平较差、学习系统性缺乏、学习目的存在偏差等;张小媛、成静(2023)阐释了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本研究以“园校”结合为基础,从学生学前英语文学素养、幼儿英语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迁移能力、指导教师沟通与合作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以期发现学前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专业建设,探索更加成熟且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学前英语教育教学输送更多优秀的师资。
据幼儿园调查反馈,英语教学能力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但大多数高校理论课程比重大,实践时数少,许多毕业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弱,实践少,驾驭课堂能力弱,教学方式僵化。本研究基于“园校”结合,对学前教育学生英语教学能力和实践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分析、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
一、“园校”结合模式下揭示的学生英语能力问题
2022—2023学年下半年,成都某学院教育与体育学院共组织502名本科学生赴都江堰市境内9所幼儿园见习。502名学生,分6批次,由9名指导教师带领,每人入园见习2周。研究者带领2020级共78名学生前往都江堰市某幼儿园总园和分园见习和实践。
基于研究者对学生在实习中英语教学能力的观察,以及对总园和分园园长、教师的访谈记录,发现学生的英语能力存在以下问题:(1)英语发音不标准且词汇量少;(2)英语热忱度不足;(3)英语教学方法单一;(4)英语自信心欠缺;(5)低幼英语儿歌、绘本等文学知识积累量少;(6)口语实践性差。
二、“园校”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园校”结合的学前英语教育本科师资培养模式探究刻不容缓,学前英语教学亟须规范化。
(一)构建“专业+特色英语”的教学模式
1.专业定向与课程设置
结合当下幼儿园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学院将专业定位在强专业、强外语的“学前教育+外语”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培养“学前教育+英语”人才。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7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刘满堂2011);(3)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和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动态;(4)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5)具有设计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基本能力;(6)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成为“学前教育+英语”应用型人才,获得公共英语四级证书。
为保证毕业生获得以上7种能力,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其中,英语特色课程有学前英语教学、学前儿童英语口语、英语语音与自然拼读、学前儿童文学(双语)、幼儿教师口语(双语)、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等。
2.英语专业能力培养
根据合作幼儿园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反馈,从2023—2024学年起,学院开始改革英语专业能力培养的各项举措。新增特色晨读活动、专业创作比赛、双语儿童剧大赛和双语才艺大赛,改良新概念模仿大赛,以此来改善和夯实学前英语教育本科生的专业素养。
特色晨读活动内容包括中英文绘本阅读、英文童谣讲述、新概念英语模仿、说英文绕口令及英语趣配音。在英语趣配音环节,学生先利用软件反复模仿,然后登录个人账号进行模仿录音并生成作品。通过这一训练,学生能够以接近原音的语速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发音习惯,规范英语语音语调,提升学习兴趣。
专业创作比赛如英文绘本故事创作比赛集合了学前儿童文学(双语)、学前儿童英语口语、五大领域教育与活动指导等多门专业课程所学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学生创作、班级初选、学生海选、专业教师团队复选,产生活动的“十佳作品”,并将其上传至学校官网。
实践周系列活动如英文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教学观摩。学生须在教室集体观看优秀教学视频并认真记录。观看结束后,在小组代表的组织下,学生分组讨论,形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和教学方法分析。
为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凸显“学前教育+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学院已举办了十三届新概念英语模仿背诵大赛。大赛分两轮:第一轮是小组模仿与展示,第二轮为随机抽题,现场模仿。两轮比赛中,选手们将针对不同的主题,通过模仿新概念英语中的篇章,将角色性格、情感表演得恰到好处,从而锻炼口语与表演方面的能力。
(二)构建英语导向的实践模式
1.校内实践基地见习实习
2021年6月,为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其实际能力,并为学校教职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平台,学校校工会联合学前教育专业于校内学前教育实训实践基地开展了儿童拓展课程。儿童拓展中心推出英语、美术、科学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儿童活动中心的课程安排和授课均由学生代表负责。授课学生大多为学前教育专业大二的学生,大一学生作为助教辅助授课。为了不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常上课和考虑到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儿童活动中心授课时间定在周一至周四下午4点30分至5点15分,以及晚上7点至7点45分。
基于学生见习期间呈现的诸多问题,教学实践基地改革如下:(1)加大教师指导力度。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选取素材、修改教案、模拟上课到真正授课。(2)增加英语课的排课比例。由原来的一周一次课程增加到一周两次到三次。课型除了原来的单一英文绘本阅读课,新增幼儿英文律动体验课。例如,已开设课程Baby shark、Fingers等。校内实践基地实训对于学生熟悉幼儿、锻炼胆量、巩固专业知识、培养教学技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劳动教育研学
劳动教育研学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主旨在于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从2023年3月启动该工作,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大三学生。学生通过自愿报名、初选笔试、视频录制及复选现场试讲,选拔出专业能力较强、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学生约70人参与此次活动。4月27日、28日,第一期研学活动启动,学生在教师团队的支持下,独立完成了来自小学六个年级21个班约800人的劳动教育教学及带班工作。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水稻播种与定植、蔬菜种植与管理、扎染、泡菜制作、果醋制作等。
据参与活动的学生反馈:在活动开始前和活动中,他们会利用从趣味晨读和学前儿童文学课程中学到的英文儿歌和律动活跃班级气氛,培养集体意识。
3.学前英语特色口语角
针对见习中学生表现出口语缺乏锻炼和畏惧情绪等情况,学院在2023—2024学年加大了对口语角的重视力度。选材上力争凸显“专业+外语”的特点。
话题提前一周公布。话题和准备材料以PPT、Word和视频的形式提前分享。准备材料包括话题英文背景、相关词汇、相关语句和相关歌曲推送。学生每周四晚7点在班委的组织下分批次且有序地聚集在口语角,每次活动由2位专业英语教师指导。英语口语角作为学习英语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升英语综合能力搭建了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使其既提升了口语水平,又培养了思辨能力。
(三)构建“园校”结合定制班
2020年9月始,学院开办“繁懋筑梦”双语幼教师资培养班。到2023年11月,“园校”结合的英语特色定制班已成功开班三期。定制班依托企业与高校的各自优势,执行企业专家、幼儿园园长与教师、高校专家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以期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园校”结合的定制班按照“理论+实践+实习”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从理论上夯实学生基础,从实践上打磨其动手能力,从而实现大学和幼儿园的接轨,使他们在正式毕业以后能够顺利适应幼儿园、托育、素质教育中心等业务岗位,从而成为学前教育的骨干,持续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赋能。
三、“园校”结合模式下学生英语改善情况
“园校”结合共育后,学生英语各项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英语自信心增强,实践能力受到合作学校的好评。现取2023—2024第一学年英语综合测评成绩(前测与后测)说明改善情况。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前、后测的考试题型、出题教师、难易程度均保持90%的一致性。
2023年9月,学院对2023级7个班273名学生进行了英语入学摸底考试(前测)。入学时,学生平均分为64.58分,及格率为69.96%(见表1)。
2024年1月,学院举行英语综合期末考试(后测)。经过一学期的“园校”结合模式英语能力的培养,学生平均分和及格率分别为79.88分和89.34%(见下页表2),相比入学时均高出约15分和20个百分点。
结语
“园校”结合的学前英语教育本科师资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究在学院开展以来,据见习幼儿园、校内实践基地幼儿家长、研学组织机构和定制班合作企业的反馈,本院“学前教育+英语”学生专业能力强,综合素养高,英语教学能力超过同等院校见习生。但学前英语教育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改善。第一,规范学前英语教育本科学生的英语职业标准考试,颁发相应证书。目前,社会和用人单位常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衡量标准,但该考试内容设置对学前英语教育这一领域的考测占比不足10%。第二,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须更具有针对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材多使用公共英语教材,句型和语境等大多数不符合幼儿园教学环境。例如,关于学前儿童文学,据调查,国内目前还没有一本真正双语或全英文的学前儿童文学教材。第三,应大力推进“园校”结合模式,幼儿园可借助高校优势,开设幼儿英语课程;同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进入真实环境进行英语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第四,高等师范院校的相关院系应占据学前英语教育理论研究的制高点,建立相配套的科研、信息、资料中心,加强理论研究工作,提高理论研究水平,采用多种模式努力培养出合格的学前英语教育师资。
引用文献
刘满堂.2011.关于学前英语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4):61-64.
马锐.2019.基于园校合作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56-60.
张小媛,成静.2023.园校合作双元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早期教育,(44):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