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文本阅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探析论文

2024-07-31 13:57:27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多文本阅读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指导形式,其更强调学习者围绕同一议题或是问题,开展多篇相关联的文章阅读。与传统阅读活动相比,多文本阅读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我观点,在文本对比中形成阅读思维,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进阶提升。但多文本阅读并非一蹴而就,文本题材的选择、阅读环节的设计都将影响最终的实施效果。为此,基于初中英语教学展开关于多文本阅读活动的研究势在必行。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多文本阅读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指导形式,其更强调学习者围绕同一议题或是问题,开展多篇相关联的文章阅读。与传统阅读活动相比,多文本阅读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我观点,在文本对比中形成阅读思维,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进阶提升。但多文本阅读并非一蹴而就,文本题材的选择、阅读环节的设计都将影响最终的实施效果。为此,基于初中英语教学展开关于多文本阅读活动的研究势在必行。
1.初中英语多文本阅读内涵及实施意义
1.1内涵
多文本阅读即围绕多篇文本展开系统的阅读教学活动,最早出现于语文学科育人活动中。英语课堂的多文本阅读,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和问题展开多篇英语文章的思考与讨论,并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成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结合多文本阅读内涵解析不难发现,其主要由群文阅读模式发展而来,都需要在确立核心主题后,开展与主题相关的一系列文本材料学习和阅读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与传统阅读教学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多文本阅读中的材料可以是同一主题系列,也可以问题作为联系驱动学生阅读任务的实施。
1.2价值
基于多文本阅读内涵分析,落实于初中英语课堂的实施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拓展阅读材料。结合以往初中英语阅读活动来看,多以教材阅读为主,配合教师提供的一些阅读作业。此背景下,学生获得的阅读资源较少,并且以自主阅读为主,缺乏教师关于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的指导,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阅读思维的形成。多文本阅读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接触一组或多类英语材料,此过程可有效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量。同时,多文本阅读需要在对比、分析、思考中掌握不同文本的异同点,此方式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指导、提升阅读思维水平;其二,延伸写作方向。阅读和写作属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大重要板块,但在以往阅读活动中,二者常以分割的形式出现,并且有关于英语写作的任务大多围绕教材中的写作主题,侧重于检验学生语法和句型的影响,忽略写作主题的创新。多文本阅读不仅可为学生提供多各类、多主题的文章,也为学生拓展写作方向,在多文本的指引下,学生可结合多种主题开展仿写、续写等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形成一种以读促写的模式,为增强初中生英语学习水平奠定基础。
2.初中英语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2.1基于主题内容,确立多文本阅读资源
结合多文本阅读内涵不难发现,这需要基于多篇文本阅读下开展,此过程中,阅读主题的确立、阅读材料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实施效果。基于初中生认知水平来看,以教材作为基础确立主题,形成对课外资源的对接,更能在达成英语育人目标的基础上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培养学生阅读思维。为此,教师可从教材单元的细节出发,确立能够与课外文章共通的核心点,以核心点作为教学主题,形成完整的多文本阅读体系,为打造课内外相统一的阅读主题活动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在备课阶段,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围绕教材单元确立主题,再逐步切入与之相关联的课外文章。以初中英语“Natural disasters”一课为例,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生词,包括earth-quake、flood、biology等,并尝试讨论有关自然灾害关键词和语句的用法。基于此,教师可以“earthquake”作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地震来临之际,如何正确保护自己?(How to protect yourself correctly when the.earthquake comes?)”同时,提供带有相同阅读主题的科普短文,包括“Cause of earthquake”“Earthquake produces signs”“The impact of the earthquake”“Earthquake escape method”等,以此确保阅读材料符合单元主题,在拓展学生认知范围的基础上,确保多文本阅读活动的开展。
除围绕教材内容形成与课外阅读资源的对接以外,整合教材内的多篇文本,也是实施多文本阅读教学、达成阅读指导目标的主要途径。整合教材内的多篇文本,即以教材主题作为出发点,探究教材内带有相似主题的文章,此类文章均属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需掌握的重点内容,整合教材内的资源也能实现提高阅读效率、增强阅读指导效果的目的。不同的多文本组合形式也会带来差异化指导效果,为提升多本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阅读思维水平,确立不同的主题、提供多种形式的文本资源,为确保多文本阅读活动的有序实施,为增强初中生英语阅读质量与效果奠定基础。
2.2结合多文本预测活动,发散阅读思维
发散思维也被称之为扩散、辐射和求异思维,更强调阅读者将某个间题作为出发点,沿着问题的线索找到解题答案。此思维过程能够突破学习者原有的认知范围,带领其沿着新的视角重组记忆中的所学知识,并形成新的设想和答案。也就是说,发散思维更侧重于引导学习者沿着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答案。多文本阅读教学可为学生提供多种阅读素材、阅读方向,并驱动其沿着不同角度形成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为此,教师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活动,并从文本预测的角度,组织学生结合文本重点词句、关键词、标题等内容展开预测,或是提供一些预测任务,由此形成学生对多文本内容的理性判断,促进其掌握多文本核心思想,从而实现阅读思维的进阶发展。
如以初中英语译林版“Outdoor fun”单元为例,本单元中的Reading—“Alice in Wonderland”部分讲述英国小女孩爱丽丝,为了追逐“会说话的兔子”而误入兔子洞的奇幻冒险故事,选自经典文学著作Alice in Wonderland。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除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Reading内容外,可提取Task版块中呈现的文本,即“More of Alice in Wonderland”形成多文本阅读。虽然两篇文本带有主题相似性,但插图、标题等细节存在诸多差异,为驱动学生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合理预测,亦为锻炼学生阅读思维,在阅读前可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如“大家能够根据文本的标题、插图内容预测出‘爱丽丝究竟发生了什么吗?(Students,can you predict what happened to*Alice'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illustration of the text?)”由此开展多文本阅读活动,带领学生快速阅读两篇文章,找到不同语篇在时间、人物、地点等多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概述出文本的核心要义。虽然教材文本选择著名文学著作,但教材篇幅有限,无法将完整的内容全部呈现于教材中。基于此,教师可在文本的末尾处,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你是爱丽丝,接下来会如何做?(Suppose you were Alice,what would you do next?)”引导学生设想接下来发生的情节,并驱动其在课后完成原著阅读活动。此方式不仅通过预测的形式,提升学生阅读思维水平,更利用多文本阅读,增强学生阅读效率,驱动其产生对不同文本内容的深层次思考,为提高初中生阅读水平、拓展其阅读思维奠定基础。
2.3利用启发式问题,连接文本主题
问题是驱动学生思考的主要途径。为引导学生沿着文本线索展开阅读活动,许多教师在阅读前大多设置一些问题,以明确学生阅读方向。但在以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存在难度大、数量多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阅读压力,影响多文本阅读活动的开展。为此,教师应坚持“少而精”的问题设计原则,应用启发式问题连接文本主题,配合自主学习任务,锻炼学生阅读思维,以此确保多文本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以实际为例,初中英语“Good manners”单元以“礼貌”为主题,涉及异国文化元素,要求学生需要在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礼仪素养,产生尊重他国风俗文化的思想意识。基于此,教师可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向学生提供带有不同国家文化主题的短文,并展开对比阅读。在阅读前,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包括“其他国家礼仪与我国存在哪些差异?(What are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tiquette in other countries and China?)”“如何看待文化差异?(How to treat cultural differences?)”等,以问题作为线索建立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以此驱动学生开展深层次阅读。此类问题概括学生所阅读的文本核心,并且连接文本主题,可带领学生从文化角度出发,了解更多关于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真正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拓展其学习视野的基础上,确保多文本阅读目标的达成。
2.4运用以读促写,培养创造思维
结合多文本阅读实施价值人们可以发现,该阅读活动不仅能够丰富阅读资源,拓宽阅读视野,增强阅读效率与质量,更有助于达成以读促写的教学指导目标。为充分发挥多文本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不应仅停留在阅读的浅层,还应借助多文本阅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以读促写机会,增强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以此培养学生阅读水乎与写作能力。具体而言,除在阅读指导中增强学生语言积累以外,教师还应带领学生立足于文本布局、造句技巧方面展开思考,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同时,基于多文本核心内容,设置写作住务,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与运用能力,为发展初中生创造思维,为提升其阅读、写作能力提供助力。
如以初中英语译林版七年级上“My day”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中的“School life”板块与八年级下“Travel-ing”单元中的“School life”文本存在主题相似性。为此,教师可确立“School life”主题开展多文本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需要整理文本中有关校园生活的短句、单词、句式等,对比不同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点。在掌握文本语句呈现特点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如要求学生以“校园生活”为题,描述自己印象中的校园生活,并表达自身对不同群体、不同事物的喜爱之情。此方式主要从阅读指导的角度促进写作活动的开展,在多文本阅读活动中,学生已经积累一些词汇和句型知识点、再通过写作任务促进学生将已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更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确保阅读有效性的提升。同时,教师将阅读和写作相融合,也能形成一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学习模式,为增强初中生阅读与写作双重能力,为培养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提供助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多文本阅读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其阅读思维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多文本阅读活动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对于文本资源的选择、阅读主题的确定都将影响最终的教与学实施效果。为此,教师需全面把握多文本阅读教学内涵,掌握初中阶段实施英语多文本阅读指导的价值。同时,以提高学生阅读思维、增强其阅读能力为目的,精准选择多文本素材;以发散学生阅读思维为目标整合教材文本,开展文本预测活动;同时,结合启发式问题与写作任务,培养学生探究思维,锻炼其阅读写作能力,为推进学生在英语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芳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结课环节的实践运用[J].校园英语,2022(40):88-90.
[2]陈胜,基于多元解读视角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试题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1(10):62-65.
[3]郭剑丽。推进初中英语同主题多文本读写模式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75):94-96.
[4]宋怡怡.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多元解读教材文本[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04):53-55.
[5]陈艳华.网络环境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主题阅读[J].中学生英语,2020(10):124.
[6]房德红.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0(07):62-64.
[7]宋慧然,结合多文本阅读,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校园英语,2019(28):171.
[8]赵飞.初中英语文本多元解读教学实践探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