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让中国更美丽》歌词的及物性分析论文

《让中国更美丽》歌词的及物性分析论文

2

2024-06-11 13:59:1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歌曲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让中国更美丽》是我国“六五环境日”主题曲,歌词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主题曲中的歌词为语料,对小句中涉及的及物性过程进行探讨,总结了歌词中及物性的分布特点,一方面提供一种新的歌曲赏析角度,另一方面探索歌词中所蕴含的生态意义,以期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摘要]歌曲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让中国更美丽》是我国“六五环境日”主题曲,歌词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主题曲中的歌词为语料,对小句中涉及的及物性过程进行探讨,总结了歌词中及物性的分布特点,一方面提供一种新的歌曲赏析角度,另一方面探索歌词中所蕴含的生态意义,以期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关键词]《让中国更美丽》歌词,及物性分析,生态意义

  1研究背景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从设立之日起,其目的就在于促使人类愈加关注全球环境状况,呼吁人类保护环境,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随着我国的环保公益事业蒸蒸日上,环保公益歌曲也应运而生。环保类主题的公益歌曲《美丽家园》《地球,我们的母亲》《让中国更美丽》等,能够教育人们热爱自然,在音乐审美中受到环保意识的熏陶。

  《让中国更美丽》是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六五环境日”主题歌曲,旨在用美丽的歌声,以生命的名义唤醒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如今,这首歌曲除了在生态环境系统传唱,也被来自各行各业的群众熟知。目前,研究主要侧重歌词的修辞、人际意义、歌词翻译等方面,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歌词进行分析的较少。因此,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及物性系统对歌词语篇《让中国更美丽》进行分析,探讨歌词中所体现的生态意义,增强人们在生活中的生态意识,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

  2理论基础

  2.1及物性系统

  系统功能语法以小句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Halliday指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主要包括及物性和语态两部分,主要用于传达信息。概念功能中的及物性被分成六个过程,包括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及物性系统将人们的经验分成六个不同的过程,对相应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进行表征。及物性系统是概念功能的核心,包括小句表示的过程种类以及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所构成的系统网络。及物性系统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演讲词、诗歌、新闻报道等各种文本中。

  2.2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的主要分析方法为生态话语分析。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包含“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韩礼德模式”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非隐喻模式。生态话语分析的“韩礼德模式”重点研究语言如何影响和作用于生态环境,研究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黄国文等,2017)。目前生态语言学聚焦文学(尹静媛,2016)、生态报告(赵蕊华,2016)、新闻(Bednarek et al.,2010)和广告(何伟等,2018)等方面。基于此,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出发,聚焦《让中国更美丽》歌词的及物性系统,分析歌词中的及物性分布,挖掘出歌词所体现的生态意义,促进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共生。

  3《让中国更美丽》的及物性分析

  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指导下,笔者按小句标准将歌词分为20个小句。歌词涉及的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以及序号已标注在括号内,以下是对《让中国更美丽》歌词文本的及物性分析:

  ①冬有冬的雪花(关系过程1)

  ②春有春的草绿(关系过程2)

  ③天有蓝色的湖水(关系过程3)

  ④白云爱沐浴(心理过程1)

  ⑤篱笆外的(环境成分1)油菜花吻着黑蝴蝶(行为过程1)

  ⑥馋嘴的阿哥钓着河里的(环境成分2)大鱼(物质过程1)

  ⑦山更青啊(关系过程4)

  ⑧水更绿(关系过程5)

  ⑨让中国更美丽(物质过程2)

  ⑩美丽的大自然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关系过程6)

  OI1从你(环境成分3)做起(物质过程3)

  OI2从我(环境成分4)做起(物质过程4)

  OI3从现在(环境成分5)做起(物质过程5)

  OI4让爱通过心灵(环境成分6)在大地上(环境成分7)传递(物质过程6)

  OI5鸟有鸟的林海(关系过程7)

  OI6花有花的园地(关系过程8)

  OI7山有叮咚的泉水(关系过程9)

  OI8林(环境成分8)蛙爱游戏(心理过程2)

  OI9村口的(环境成分9)凤凰尾竹系着黄手绢(物质过程7)

  O20爱美的阿妹穿着孔雀花衣(物质过程8)

0cf2444d4d196713ef10ab9cd0ea3cc.png

  由表1及物性过程分布表可以发现,该歌曲小句主要涉及关系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以及行为过程这四大类。其中,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占比较大,其次为心理过程,而行为过程所占比例最少,没有涉及存在过程和言语过程。为了探寻《让中国更美丽》歌词的及物性分布以及所蕴含的语篇生态意义,下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分析。

  (1)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是对事物进行描述和判断的过程,《让中国更美丽》歌词中关系过程出现最多,关系过程涉及三个主要类别,分别是包孕类、环境类和属有类,它们又各有两种表现方式,分别是归属式和识别式。该主题曲中歌词的关系过程主要涉及属有类,在属有类中,两个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所属关系,一个实体拥有另一个实体。参与者分别为“载体”(Carri-er)和“属性”(Attribute),通过动词“有”来体现属有的关系过程。例如,①冬有冬的雪花、②春有春的草绿、③天有蓝色的湖水等使用了属有关系做过程的句型结构,其语义配置为:载体(物质参与者/非人类生命体)+关系过程+属性(物质参与者),物质参与者和非人类参与者作为标记性主位,直接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态,具体关系见表2。歌词使用大自然参与者“冬”“春”“天”“鸟”“花”“山”作为关系过程的载体,同时将大自然参与者“雪花”“草绿”“湖水”“林海”“泉水”“园地”作为关系过程的属性,通过“有”这一关系过程来体现“冬”“春”等对“雪花”“草绿”的拥有关系,重复使用“有”这一关系过程,向听众传递雪花、草绿、林海等是四季具备的属性,体现大自然原本的规律。小句⑦和小句⑧属于关系过程的包孕类,歌词创作者为了使歌词主题更加突出,达到传诵主要信息的目的,省略了小句的动词,但是通过语义的理解,不难发现歌词创作者意在表达“山会更绿”“水会更清”这一意义。“山”“青”“水”“绿”等词强烈表达出万事万物生机勃勃的状态,同时对大自然做出积极的评价,期望呈现生态和谐的优美环境。

bab13343cb5645f1250bc147bf4a71d.png

  (2)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是做和发生的过程,表达某一实体做某事。全篇物质过程出现频率仅次于关系过程,按照参与者的不同物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是人类生命体做参与者的物质过程,在这类物质过程中的动作者是“你”“我”“我们”“阿哥”“阿妹”。小句OI1OI2OI3OI4的物质过程通过“做”“传递”体现,呼唤在大地上传递爱,号召大家一起从现在做起,热爱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让中国更美丽。歌词意在传播号召,呼吁听众将环保意识付诸实践。小句⑥O20各涉及两个参与者,其中“阿哥”“阿妹”是物质过程的动作者,“河里的大鱼”“孔雀花衣”是物质过程的目标。以人类生命体做参与者的物质过程表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旨在进一步唤醒保护全社会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第二种是非人类生命体做参与者的物质过程,小句OI9的参与者是凤凰尾竹。该小句中运用了动态“系着”展现了村民将黄手绢系在凤凰尾竹上,寄予了村民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理解,祈祷远方的爱人平安、早日归来。人类借由自然物质寄托情感表明自然物质在人类心里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3)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表示情感、思考以及知觉的过程,由三个次类组成:知觉、情感和认知。心理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参与者:感知者(Sens-er)和现象(Phenomenon)。感知者是情感、思索的有意识的主体;另一个是被感知、思索的对象。《让中国更美丽》歌词中涉及的心理过程较少。歌词小句④白云爱沐浴、OI8林蛙爱游戏中的“爱”是表达情感的心理过程,该小句的语义配置为:感知者(物理性参与者/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心理过程(爱)+现象,将“白云”和“林蛙”拟人化,赋予事物以人类的情感特点,由此“白云”“林蛙”被赋予了意识,充当了能施行情感、思考或知觉功能的参与者,具体见表3。“爱”这一情感原本是人类特有的,而歌词中刻画的“白云”和“林蛙”具备情感,这种心理过程的表征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一幅欢快活泼的大自然景象。

68155e9855736220d793c2dbd0dcd4e.png

    (4)行为过程

  行为过程涉及人的生理或心理行为,例如咳嗽、凝视等。行为过程中实施行为的参与者是行为者(Behaver),是有意识的生命体。小句⑤篱笆外的油菜花吻着黑蝴蝶的语义配置为:施事(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行为过程(吻)+受事(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油菜花被人格化,被赋予人类所特有的感情,是行为过程中的行为者。从现实出发,油菜花是在风中摇曳触碰到黑蝴蝶,但歌词中“油菜花”做出“吻”这个动作,是歌词创作者希望引起听众共情的表现。“吻”在人类行为中是抒发爱意的行为动作,油菜花吻黑蝴蝶的主动化呈现了生态多样性以及动植物的和谐场面。

  (5)参与者成分

  参与者成分也是及物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参与者涉及的不同过程,这些参与者可细分为动作过程的施事、受事等,关系过程的载体、属性等。如在关系过程中,参与者“冬”“雪花”“春”“草绿”“天”“湖水”等的语义功能与生态属性能够更直观明了地反映小句的生态取向,这有利于揭示小句中的生态观。根据何伟、魏榕(2017)对参与者的分类,参与者可分为四类:人类生命体、非人类生命体、物理性参与者、社会性参与者。由表4可知,《让中国更美丽》歌词更加关注物质参与者和非人类有机体参与者。黄国文(2016)提倡语言工作者要做“生态人”,《让中国更美丽》的歌词创作者对非人类参与者和物理性参与者的关注就是最好的诠释。有关自然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歌曲制作不仅需要关注人类生命体参与者,更需要将非人类生命体参与者和物理性参与者放在首位,让人们有意识地关注自然。将非人类生命体和物理性参与者、社会性参与者置于与人类生命体同等的地位,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关注,促进人类了解并反思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行为,有益于生态意识的建构。

94ebc69feed6b6dee2565cfde8a5ef4.png

  (6)环境成分

  小句中环境成分通常由介词短语构成,相当于句法结构中的状语,包含过程事件的时间、空间、方式、程度、比较、伴随、因果等类别。环境成分对小句的补充可以丰富过程意义,补充对过程事件的说明,使听众更加深刻地理解歌词表达的意义。该歌词使用了环境角色以丰富各类过程的信息,歌词中“篱笆外”“河里”“从你”“从我”“从现在”“通过心灵”“在大地上”“林”(林子里)“村口”这些环境成分分别涉及了空间、时间、方式等因素,均体现了歌词描写的客观性,使环保行为的开展更加具体化,体现了生态保护刻不容缓以及需要人类携手共进为生态保护奉献每一份力量。这些环境角色增强了各类过程所表征的经验意义,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歌词内涵,使歌词的生态性更加突出。为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意义提供了现实的参考。

  4结语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及物系统,对《让中国更美丽》的歌词进行了及物性分析,标明了文本中出现的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分析了三者的分布情况,揭示出环保歌曲通过及物性的表征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分析结果显示,歌词中关系过程与物质过程占比大,主要突出物理性参与者的属性,和人类生命体及非人类生命体在物质过程中的主动化作用,这表明在环境保护领域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心理与行为过程较少,主要以拟人化的手法来体现,让听众产生共情,表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且非人类生命体在人类语言中享有与人类平等的地位。在生态意识唤醒方面,歌词创作者应重视歌曲语言对生态建设的积极作用,承担起传播生态意识的责任,运用语言策略增强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以期督促人们对生态的保护。

       参考文献

  [1]BEDNAREK M,CAPLE H.Playing with environ-mental stories in the news—good or bad practice?[J].Discourse&communication,2010,4(1):5-31.

  [2]何伟,耿芳.英汉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话语之生态性对比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8(4):57-63.

  [3]何伟,魏榕.国际生态话语之及物性分析模式构建[J].现代外语,2017(5):597-607+729.

  [4]黄国文,赵蕊华.生态话语分析的缘起、目标、原则与方法[J].现代外语,2017(5):585-596+729.

  [5]黄国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生态化取向[J].中国外语,2016(5):9-13+1.

  [6]尹静媛.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解读《动物之神》[J].外国语文,2016(6):69-74.

  [7]赵蕊华.系统功能视角下生态话语分析的多层面模式——以生态报告中银无须鳕身份构建为例[J].中国外语,2016(5):84-91.